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沒改造之前的造紙術是什麼樣,誰發明了造紙術

2020-11-29 騰訊網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是古代人類的智慧結晶。如果沒有紙,就沒有辦法記錄文字,沒辦法傳遞知識,我們的子孫後代更沒辦法知道過去發生的故事。

造紙術在中國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經出現了,只是它的出現時間過於久遠,有相關記載的文字資料都很少。我們無從知道造紙術的具體出現時間,甚至也沒辦法知道造紙術的發明者是誰。

唯一能夠確定的是,東漢時期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在蔡倫之後,紙才慢慢地被製造,普遍使用。紙的出現也加快了古代社會文明發展的速度。

造紙術的年齡

造紙術的發現還要從中國養蠶紡絲這件事開始說起。

遠古時期,黃帝娶了西陵氏的女兒螺祖為妻。有一天,螺祖上山採野果的時候發現了一種外表潔白的「果子」。這種果子咬不動,也不能吃,但是可以從上面抽出一根根細細的絲線。

螺祖頓時對這種果子產生了濃烈的興趣,她一連研究了幾天,得出了一個結論:這是一種可以生產絲線的蟲子。

後來螺祖就開始螺祖開始種植桑樹,養殖蟲子,並慢慢地琢磨出了可以生產絲線的辦法。後代子孫繼承了騾子的技術,並把螺祖尊無養蠶紡織的先祖。

造紙術的出現就與古人紡織的過程有關。古代人們紡織的時候,會從蠶繭上面剝絲抽繭,再紡織成布。

古人養蠶不易,所以對於一些壞掉的蠶繭他們捨不得扔掉。就採用「漂絮法」,將蠶繭反覆捶打、漂洗,最後曬在蓆子上。

久而久之,蓆子上殘留下來的棉絮就變成了一張薄薄的棉片。把它從蓆子上剝下來,就成為了紙張。這也就是早期的造紙術。

雖然紙的製作方法被人們無意中挖掘了出來,可是紙仍然沒有在古代社會大規模地普及使用。因為這種製作紙張的成本太高了。好的蠶繭都是用來紡織絲綢的,沒有更多的蠶繭可以用來製作紙張。

何況用這種方法製作出來的紙張,纖維太粗,書寫效果一點也不好。所以一直在蔡倫改進造紙術之前,人們都不使用紙,而是用竹簡來書寫文字。

竹簡=紙

從先秦時代到東漢時期,古人用竹簡來替代紙張完成文字書寫的。將竹子削成大小均等的竹片,在上面鑽孔,編織起來,就組成了「書簡」。在古代社會,竹簡就是紙。

《莊子·天下篇》有一句話:「惠施多方,學富五車。」莊子誇獎惠施,說他本領多,學問高,惠施的書籍加起來可以拉五輛馬車。後來人們又用學富五車來形容一個人學問高,讀的書多。

這裡的學富五車,說的就是五車竹簡書籍。過去的竹簡書太笨重,捲起來厚厚的一打,攜帶起來根本不方便。

但儘管如此,在造紙術沒有改良之前,竹簡還是中國使用時間最長的「紙張」。

造紙術的改良,文明的發展

東漢時期,蔡倫精心鑽研造紙術,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良,終於研究出了一套成熟的造紙方法,人們管蔡倫製作的紙叫做「蔡侯紙」。

蔡侯紙不僅製作成本低,原材料的獲取也很簡單。造紙術因為蔡倫的改良,也終於在古代社會開始大規模普及。

蔡倫改良的造紙術分為四個步驟,纖維分離、打漿、抄造、乾燥。

蔡倫先是將破布、薴麻等原材料放在水池中浸泡,時間久了,植物纖維自然就分離了出來。隨後再將纖維打碎、搗爛成紙漿,再用竹片把紙漿撈起來晾曬。幹了以後就成為了紙張。

蔡倫製作的紙張,雖然還是無法與現代的紙張相比,不過在當時已經是很了不得的成就了。古代社會,也因為蔡倫對造紙術的改良,而終於能夠使用上了輕薄又便宜的紙張。

後來社會的人們,也在蔡倫造紙的方法上不斷地改良,更細膩堅韌的宣紙一類的紙張也就生產出來了。

很難說清造紙術到底是誰發明的,準確來說,造紙術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人們努力試煉之後的成果。後代能夠用上紙張,也得益於蔡倫的改良和研究。

紙是承載文字的媒介,也是文化傳播的開始。所以蔡倫對人類社會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

相關焦點

  • 關於蔡倫發明造紙術的是是非非
    但是關於造紙術到底是不是蔡倫發明的這個問題,從古至今一直是有爭論的。因為發明這個字,按其詞意來講是首創的意思。如果說是蔡倫發明的紙,言外意就是在蔡倫之前是沒有紙的。長期以來一直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就是蔡倫發明的造紙術;另一種認為在蔡倫之前就已經有紙了,最早可追溯到西漢時期,蔡倫只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改造了紙,使紙的質量更好、造紙原料來源更廣、紙的成本下降,所以蔡倫是改進了造紙術。而且 這種觀點古已有之:以三國時期張揖和南朝範曄為代表,認為東漢時宦官蔡倫於公元105年發明了紙。唐代張懷瓘以及宋代部分學者為代表,他們推測為漢初(公元前2世紀)就已經有了以紙代簡。
  • 造紙術發明者蔡倫的畸形人生
    蔡倫其人四大發明之首,造紙術的發明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如果沒有紙,文明的傳遞將會大幅度的降低,造紙術的出現加快了人類文化的快速傳遞,推動了人類歷史的的全速發展。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中,蔡倫排名第七,可見貢獻之大。
  • 為什麼說蔡倫是改進造紙術,而不是發明造紙術
    但多年以來,苦於缺乏一些實質性的證據,而未被普遍支持,當時學界普遍認為蔡倫就是造紙術的「發明者」。直到1957年,在西安灞橋磚瓦廠工地上,被推土機推出了一些被粘在銅鏡上的紙張——灞橋紙。經過專家鑑定,這些灞橋紙是來自於西漢武帝時期。這才將蔡倫是造紙術的「發明者」的說法給推翻了。
  • 對於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的誤區!蔡倫不是紙的真正發明人!
    四大發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觀點,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 而其中的造紙術被後世誤解最多,許多人理解為蔡倫是紙的發明人,也造出了第一張紙,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下面了解下紙張的發展過程。
  • 蔡倫發明了造紙術?這可能是個誤會!
    曾記得,在當年的小學課本裡,蔡倫和他的造紙術是鐵一般的事實,但是,隨著人們對歷史的探索不斷深入,「蔡倫發明了造紙術」的論點開始受到質疑,就像我們所有人都知道愛迪生發明了燈泡,可後來卻發現在他之前已經有人發明了燈泡,他只不過是在別人的基礎上進行改良而已1801年,英國化學家戴維將鉑絲通電發光,後來,他更是發現可以利用兩根碳棒之間的電弧進行照明;1854年亨利·戈培爾使用一根炭化的竹絲
  • 老師不會告訴你,歷史上發明了造紙術的蔡倫,其實人品很差
    眾所周知,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一直以來都是咱們國人的一個驕傲。而作為造紙術的發明人,蔡倫這個名字自然也是家喻戶曉。 當然了,目前史學界對於蔡倫發明造紙術這個結論,是有爭議的。
  • 造紙術是誰發明出來的?對社會有什麼貢獻?
    其實最早的四大發明是沒有造紙術這一項發明的,也就是說當時只有三大發明,是艾約瑟提出要把造紙術加入到大發明中,才有了現在的四大發明,也就是指南針,印刷術,火藥,造紙術。為什麼這四項發明會如此出名呢?它們給社會的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好處呢?
  • 你可能不敢相信,造紙術的發明者蔡倫,竟是個徹頭徹尾的小人
    四大發明一直都是中國的驕傲,特別是造紙術的發明,更是推動了世界文明的發展。正是有了輕巧、便利的紙張的出現,才使得更多思想、文化得到廣泛的傳播。作為造紙術的發明人,蔡倫也因為發明了造紙術而成為了「聖人」。但是現實卻與我們的認知相反,蔡倫不僅不是聖人,還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小人,而造紙術也不過是蔡倫討好皇后的產物。
  • 造紙術發明家蔡倫,竟是東漢大宦官,最後為何慘死?
    其中造紙術的發明者就是蔡倫了。這裡有一個新的史學見解,認為造紙術其實是出現在西漢,後來由蔡倫改進的。1957年,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出土的一座漢墓中,發現80多片紙張殘片,考古學家將其命名為「灞橋紙」。呈暗黃色,很薄,質地粗糙也不均勻,表面柔軟,有一定強韌度。經鑑定,灞橋紙的原料主要是大麻纖維及少量的薴麻。
  • 【科學種子STEM素養】技術篇——體驗造紙術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東漢的蔡倫改進後的造紙術更是現代紙的製造淵源。
  • 發明家蔡倫為何自殺?他做了一件齷齪事,得罪了皇帝
    眾所周知,真正意義上的造紙術起源於中國,在東漢時期又得到了改進使其近乎完美,改進它的人我們都熟知:蔡倫。美國有一本書叫做《影響世界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在這本書中,蔡倫的排名與孔子的排名距離很近,可見他在世界名人中的地位還是很高的。然而蔡倫悽慘結局卻鮮為人知,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蔡倫的一生。  一、蔡倫發明造紙術還是改進造紙術  蔡倫,字敬仲,東漢桂陽郡宋陽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年齡尚小的蔡倫入宮做了太監。他雖然年齡小,成熟卻比較早。
  • 西漢蔡倫是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的發明者嗎?事實證明不是
    一直以來,都認為造紙術的發明者是東漢時期的蔡倫,連以前的教科書都是這麼寫的,隨著後來考古的發掘,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可能我們真的錯了,蔡倫並不是造紙術的發明者。造紙術是我國的四大發明,它的發明對中華文明的傳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蔡倫,「人類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之一!
    蔡倫,出生於桂陽郡,今湖南耒陽市人,中國「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改進者,「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人類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之一。蔡倫的發明創新不止改進造紙術紙,他「監作秘劍及諸器械,莫不精工堅密,為後世法」,「有蔡太僕之弩,及龍亭九年之劍,至今擅名天下。」
  • 古代太監的一項發明影響全世界,堪比愛因斯坦,如今誰都離不開它
    古代太監的一項發明影響了全世界,堪比愛因斯坦,誰都離不開它!紙張對於現在來說隨處可見,不管是辦公,還是上學,都少不了紙張。那麼是誰發明的呢?他就是東漢時期的一名太監,叫蔡倫。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先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被職工奉為造紙,鼻祖,紙神。蔡倫出身農家,但自幼聰明伶俐,善於觀察思考,神賜睿智。15歲的時候蔡倫很不幸的被選入洛陽宮內為太監。
  • 影響世界進程的100人中,蔡倫排名第七!
    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終於製成了「蔡侯紙」 。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 ,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權力鬥爭自殺身亡 。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 。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 「紙神」 。
  • 蔡倫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不可磨滅,而史書僅用這20字粗略概括?
    」在2007年,美國在《時代》周刊評選和公布人類「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蔡倫榜上有名。在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現場,特地展示了中國偉大的發明家蔡倫的造紙術。可以見得蔡倫造紙術的重要性。史料對蔡倫的造紙的記載也是很模糊,只提到了「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漁網以為紙」。蔡倫發明的造紙術無疑是一項偉大的發明,選材、精緻的工藝技術,都是必須花費大量的精力是時間,艱難曲折的過程也是必然存在的,而且複雜的技術問題也一再克服,放在現在的我們,寫十幾篇畢業篇論文、幾十部長篇小說都不在話下,而當時的史官也是潦草了事,僅用不足20個字就概括了。
  • 造紙術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紙究竟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大概在秦漢時代,民間已發明了用亂絮製作「蠶紙」「麻紙」的技法,還發明了用楮樹皮、桑樹皮等材料製作的「樹皮紙」,南方稱為「樹皮布」,又叫榻布、答布、納布,古文獻中提及的楮冠、布衣,就是指此。因為紙是剪紙的直接材料,所以我們對紙的製造發展,有必要了解一些。
  •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八位發明家,地動儀,造紙術都是他們發明的
    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聊聊中國歷史的上那些偉大的發明家。第一位:魯班魯班出生於公元前507年,春秋時期魯國人,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裡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據《古考記》記載,魯班發明的木工工具有:鋸子,曲尺,墨斗,鑽子。
  • 其實紙不完全是蔡倫發明的,主要還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其實紙不完全是蔡倫發明的,主要還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紙是東漢的時候被蔡倫發明出來的。其實在東漢的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之前。人們對於紙的概念,其實就是絲棉。人們認為絲棉組成的東西,它就是紙。所以小編講羋月傳裡邊用那個東西也可以被叫做是紙。到今天各位網友都應該非常驕傲地知道一件事情,就是中國是最早發明造紙技術的國家,而在我們中國整個的歷史之中,紙的產生,也對我國歷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起到了巨大的影響。那麼在我們說到紙的產生的時候,就一定得先明確一下什麼是紙?
  • 中國這位世界排第6發明家,結局卻是自殺…
    我們都知道,造紙術是東漢時期的蔡倫發明的。其實在蔡倫造紙之前,世界上也有紙張的生產和使用。古代埃及人有紙草紙,也叫莎草紙。就是把一種草的淺色內莖切成長條薄片,浸泡後排列起來,捶打並去除水分成為薄片,用來記述事物。歐洲人則將羊皮刮乾淨,再拉伸成薄片使用,叫做羊皮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