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書本上寫著,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有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其中造紙術的發明者就是蔡倫了。
這裡有一個新的史學見解,認為造紙術其實是出現在西漢,後來由蔡倫改進的。
1957年,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出土的一座漢墓中,發現80多片紙張殘片,考古學家將其命名為「灞橋紙」。呈暗黃色,很薄,質地粗糙也不均勻,表面柔軟,有一定強韌度。經鑑定,灞橋紙的原料主要是大麻纖維及少量的薴麻。
就是上圖這個啦,雖然其貌不揚,但是很了不起的進步呢。要知道擱以前那都是在龜甲、竹子之類的材料上寫字,一本書分分鐘堆滿一馬車,太笨重,太難攜帶啦。所以作為紙張改進者的蔡倫也是很牛呢。
言歸正傳,蔡倫到底何許人呀?
公元61年,蔡倫出生在湘江支流耒水河畔的農民家庭,從小下地種田,腦子很活絡,能說會道受人喜愛。約15歲時,蔡倫被選入宮,他學習刻苦,成績優異,後參與國家機密大事,秩俸二千石,地位與九卿等同。中國歷史上的宦官幹預國家政事由此拉開了序幕。這裡有重點哦,宦官幹政一直是後代很多皇帝懊惱不堪的事情,這個事情的先河就是蔡倫開創的。可見腦子好的人,再加上刻苦不管在什麼領域都能躋身前列呢。
蔡倫一生為官46年,先後侍奉四個幼帝,投靠兩個皇后,官位節節攀升,身居列候。公元102年,他為了討好當時的鄧皇后,主動請纓前去主管宮廷御用手工作坊。 在任尚方令期間,蔡倫總結西漢以來造紙經驗,帶領工匠們用樹皮麻頭、破布和破漁網等原料來造紙。這種紙質量好又輕薄,價格便宜,材料可區,很快受到了廣泛好評。公元105年,朝廷下旨全面推廣「蔡侯紙」。
到此為止,蔡倫的人生都是一路綠燈吶,那最後又為何慘死呢?
這就要提到公元106年繼位的孝安帝劉祜了。在劉祜眼中,蔡倫參與了對他祖母宋貴人及其父親劉慶的迫害行動,致宋貴人死亡,劉慶太子之位被廢,這仇恨一直被他深深埋在心底,時刻找尋復仇機會。
公元121年四月,鄧太后駕崩,安帝終於等到了復仇的這一天。鄧太后喪事之後,蔡倫就告別京都洛陽,回到陝西自己的封地。然而,還來不及喘口氣,就接到安帝詔令,要他自己到廷尉受審。蔡倫心知在劫難逃,所以沐浴之後整理好衣冠,即飲毒藥自殺。
蔡倫的一生可以說是輝煌的,最後雖然沒有善終,也是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獨一無二地痕跡,某種程度上也算是成功的呀,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