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倫,「人類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之一!

2020-12-05 記憶中的往事

蔡倫,出生於桂陽郡,今湖南耒陽市人,中國「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改進者,「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人類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之一。蔡倫的發明創新不止改進造紙術紙,他「監作秘劍及諸器械,莫不精工堅密,為後世法」,「有蔡太僕之弩,及龍亭九年之劍,至今擅名天下。」《東觀漢記》和《後漢書》均記載蔡倫為「桂陽人」,但其籍貫長期存在爭議,目前主要有兩種說法:一說為桂陽郡治所在地今湖南桂陽縣人,一說為桂陽郡耒陽縣今湖南耒陽市人。但據實考證蔡倫是耒陽人更真實,在《東觀漢記》和《後漢書》中記載蔡倫為「桂陽人」指的是「桂陽郡人」並非指的「桂陽縣人」,由於在東漢時期耒陽縣(今耒陽市)是桂陽郡的管轄地,所以記載蔡倫為「桂陽人」。在今耒陽市存在蔡倫眾多物件與足跡,如「蔡子池」《水經注》載:「(耒水)西北經蔡洲,洲西即蔡倫故宅,旁有蔡子池」;「蔡侯祠」等;還有學術界名人陳壽群先生根據一些史記對蔡倫人生經歷的描述,改編而成《蔡倫傳奇》,其中描述了蔡倫與籍貫——耒陽一段奇緣經歷,所以蔡倫是耒陽人更真實。

永平末年(75)入宮為宦官。歷任小黃門、中常侍兼尚方令、長樂太僕等職。元初元年(114),安帝封其為龍亭侯(封地在今陝西省洋縣龍亭鋪鎮),食邑三百戶。蔡倫為人敦厚謹慎,關心國家利益,曾「數犯嚴顏」,匡弼時政。勤奮好學,辦事專心盡力。

永元四年(92),蔡倫任尚方令後,利用供職之便,常到鄉間作坊察看,見蠶婦繅絲漂絮後,竹簟上尚留下一層短毛絲絮,揭下似縑帛,可以用來書寫,從而得到啟發,便收集樹皮、廢麻、破布、舊魚網等原料,在宮廷作坊施以銼、煮、浸、搗、抄等法,試用植物纖維造紙,終於造出植物纖維紙。元興元年(105),他將造紙過程、方法寫成奏章,連同造出來的植物纖維紙,呈報漢和帝,和帝大加讚賞,蔡倫造紙術很快傳開。人們把這紙稱為「蔡侯紙」,全國「莫不從用焉」。

蔡先生雖出身農家,但自幼聰明伶俐,善於觀察思考,神賜睿智!漢章帝劉炟即位後常到各郡縣挑選聰明伶俐的幼童入宮。永平十八年蔡倫很不幸地被選入洛陽宮內為做了太監,可憐當時年僅一十五。他讀書識字,成績優異,於建初元年被提拔做了小黃門,此後做事倍加努力認真,因而又被提作黃門侍郎,掌管宮內外公事傳達及引導諸王朝見、安排就座等事。章帝於公元88年卒,10歲的劉肇登基,即和帝,由竇太后聽政。蔡倫因替竇太后效力立功又被提拔為中常侍。  

蔡倫約東漢永平四年(公元61年)生,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卒。

漢章帝劉炟(公元56~88年)即位後,常到各郡縣挑選幼童入宮。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蔡倫被選入洛陽宮內為太監,當時他約15歲。他讀書識字,成績優異,於建初元年(公元76年)任小黃門(宦官中職務較低者)。此後作黃門侍郎,掌管宮內外公事傳達及引導諸王朝見、安排就座等事。

正宮竇太后無子,指使蔡倫誣陷章帝妃宋貴人「挾邪媚道」,通令她自殺。宋貴人所生太子劉慶被貶為清河王。竇後又指使人投「飛書」(匿名信)誣陷章帝妃梁貴人,強奪其子劉肇為養子並立為太子。章帝於公元88年卒,10歲的劉肇登基,為和帝,由竇太后聽政。蔡倫因功被提拔為中常侍,隨侍幼帝左右,參與國家機密大事,秩俸二千石,地位與九卿等同。

永平九年(公元97年),竇太后卒,和帝親政。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和帝立鄧綏為皇后,蔡倫立即投靠鄧皇后。鄧綏喜歡舞文弄墨,蔡倫為投其所好,甘心屈尊兼任尚方令,主管宮內御用器物和宮廷御用手工作坊。

在此期間,他總結西漢以來造紙經驗,改進造紙工藝,利用樹皮、碎布(麻布)、麻頭、魚網等原料精製出優質紙張,於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受到和帝稱讚,造紙術也因此而得到推廣。 由他監製的紙被稱為「蔡侯紙」。

同年,和帝卒,鄧後所生百日嬰兒即位,不到二年又卒。鄧後再立13歲皇侄劉祜(公元94~125年)嗣位,為安帝。劉祜是清河王劉慶之子,但由於他即位初期仍由鄧太后把持朝政,蔡倫繼續受到重用,被封為「龍亭侯」(封地在今陝西洋縣),從此進入貴族行列。

約於元初五至六年(公元118~119年)蔡倫又被提升為長樂太僕,相當於大千秋,成為鄧太后的首席近侍官,受到滿朝文武的奉承。正當他權位處於頂峰之際,建光元年(公元121年)鄧太后卒,安帝親政。蔡倫因為當初受竇後指使參與迫害安帝皇祖母宋貴人致死、剝奪皇父劉慶的皇位繼承權而被審訊查辦。蔡倫自知死罪難免,於是自盡而亡。

蔡倫一生在內廷為官,先後侍奉4個幼帝,投靠兩個皇后,節節上升,身居列侯,位尊九卿,卻以慘死告終。但他在兼管尚方時,推動了手工業工藝的發展,被稱為東漢時期的科學家。因而留名後世,得到史學家的首肯。

據《後漢書·蔡倫傳》記載,主管尚方期間,曾「監作秘劃及諸器械,莫不精工堅密,為後世法」。近代考古發掘的實物也證明確實如此。尚方令本來是少府屬官,主管刀劍等各種宮廷御用器具的製造,與中常侍高位根本不相稱,但蔡倫盡力討好,凡是帝、後喜歡的器物,都在尚方精製。鄧後喜歡文史和紙墨,曾令各州郡歲貢紙墨。蔡倫也正因此而成為促進東漢造紙術發展的關鍵人物。由於職務上的關係,蔡倫得以有觀察、接觸生產實踐的條件。每有空閒,他就閉門謝客,親自到作坊進行技術調查,學習和總結工匠們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再加上他自己的聰穎創新,對發展當時的金屬冶煉、鑄造、鍛造及機械製造工藝起到了不小的推動作用。如當時的鋼刀製造以炒鐵為料,經多次鍛打而百鍊成鋼。當時所製造的器物在質量、性能及外觀上確實是精工製造,堪為後世仿效。

但是,蔡倫對工藝技術最突出的貢獻還是在造紙方面,大致可從三個角度來評述。第一:組織並推廣了高級麻紙的生產和精工細作,促進了造紙術的發展。第二:促進皮紙生產在東漢創始並發展興旺。第三:因受命於鄧太后監典內廷所藏經傳的校訂和抄寫工作而形成了大規模用紙高潮,使紙本書籍成為傳播文化的最有力工具。

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四大發明」(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藥)之一,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作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大大促進了世界科學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深刻地影響著世界歷史的進程。

《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書的作者——美國麥克哈特,將造紙術的發明者蔡倫列在排行榜的第六位,遠遠排在15世紀發明印刷機的德國人古騰堡之前。

把蔡倫和古騰堡列入世界上曾出現過的最有影響的十位人物當中妥當嗎?為了充分認識紙和印刷術的重要性,有必要比較一下中西文化的發展情況。在公元二世紀以前,中國文化一直不如西方文化先進,但在公元後的一千年間,中國的成就則超過了西方。根據許多標準來看,七、八世紀中中國的文化在世界上最為先進。但是在15世紀後,西方超過了中國。人們對這些變化從不同角度上做出了許多不同的解釋,但是其中大多數說法都忽略了我認為是這個最簡單不過的解釋。

當然中東農業和書寫實際上比中國起步早些,但是僅僅這一點還不能說明為什麼中國文化一直落後於西方文化。我認為關鍵的原因是在蔡倫之前中國沒有方便的書寫材料。西方世界有紙莎草紙,雖然這種材料有其缺陷,但是卻比用木頭或竹子做的書具有無比的優越性。缺乏適當的書寫材料是中國文化進步的一種極大的障礙。中國學者需要用車隨行帶上在我們看來是可憐的幾本書。可想而知,用此依據來掌管政務,是何等的艱難。

相關焦點

  • 美刊評選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 中國蔡倫上榜
    蔡倫畫像    美國《時代》周刊公布了2007年各領域的最佳發明,也同時公布了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中國的蔡倫榜上有名。這份名單上的人物有的名聲顯赫,有的也許不為太多的人所熟知,但都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以下是《時代》周刊評出的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部分名單:      阿基米德(約公元前287年到212年)    在非洲,著名的阿基米德螺旋杆,也就是一種水泵至今還在使用。
  • 蔡倫—最佳發明家
    蔡倫—最佳發明家蔡倫出生在東漢年間,東漢是一個政治較為穩定,經濟較為平穩發展的時期,因此外部環境的穩定也帶來了文化和科技上的一定的進步。這說明四大發明的出現不僅依賴於發明創造著個人智慧,也依靠著穩定的外部條件和充分的物質基礎。首先,從造紙術的發明者蔡倫的生平經歷來看,他本人出生在一個相對富裕的家庭,並且祖祖輩輩有著冶鐵的技藝,祖輩給他傳達的絕不只是技藝,更是匠人之心,認真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蔡倫幼年時就飽讀詩書,並且愛好觀察生活。
  • 影響世界進程的100人中,蔡倫排名第七!
    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終於製成了「蔡侯紙」 。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 ,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權力鬥爭自殺身亡 。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 。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 「紙神」 。
  • 發明家蔡倫,是如何造紙成功的,又為何服毒自殺?
    大家好,我是百家號作者逸佑 ,歡迎大家和我一起來人物解說,今天我們要解說的時候發明家蔡倫,他是如何造紙成功,最後又為何服毒自殺。比較簡單的造紙方法是蔡倫想出來的,後來幾經流轉又傳向了西方,如果沒有紙的話,那麼中國這麼長的歷史如何記錄到真的是個問題了,所幸畢竟還是發明了紙。蔡倫是桂陽郡人,桂陽它之前是楚國的地方,相當於在今天湖南那邊,他是明帝時宮廷內當差的小太監,他為什麼會成為太監呢?
  • 東勝版「蔡倫」?這個發明家有點意思!
    東勝版「蔡倫」?這個發明家有點意思! 原創 東勝發布 東勝發布提起發明創造
  • 對於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的誤區!蔡倫不是紙的真正發明人!
    四大發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觀點,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 而其中的造紙術被後世誤解最多,許多人理解為蔡倫是紙的發明人,也造出了第一張紙,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下面了解下紙張的發展過程。
  • 古代太監的一項發明影響全世界,堪比愛因斯坦,如今誰都離不開它
    古代太監的一項發明影響了全世界,堪比愛因斯坦,誰都離不開它!紙張對於現在來說隨處可見,不管是辦公,還是上學,都少不了紙張。那麼是誰發明的呢?他就是東漢時期的一名太監,叫蔡倫。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先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被職工奉為造紙,鼻祖,紙神。蔡倫出身農家,但自幼聰明伶俐,善於觀察思考,神賜睿智。15歲的時候蔡倫很不幸的被選入洛陽宮內為太監。
  • 淺談蔡倫,他是最佳的發明家,為社會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大家好,歡迎來到YG知根,在中國歷史上,有太多出名的人物,但有一個人,他被譽為造紙鼻祖,獲得影響人類歷史進程人物評選榜第七名,甚至成為了時代周刊的最佳發明家,這些都是後世關於蔡倫的故事,那麼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曾經的蔡倫吧。
  • 關於蔡倫發明造紙術的是是非非
    所以說,正是因為有了造紙術的發明,人類悠久的歷史和文明才得以流傳和保存。其意義之偉大由此可見。蔡倫與造紙術提到造紙術,初中歷史課本中都提高到過一個人——東漢蔡倫。但是關於造紙術到底是不是蔡倫發明的這個問題,從古至今一直是有爭論的。因為發明這個字,按其詞意來講是首創的意思。如果說是蔡倫發明的紙,言外意就是在蔡倫之前是沒有紙的。
  • 發明家蔡倫為何自殺?他做了一件齷齪事,得罪了皇帝
    04 19:27:40 來源: 敦煌人文史 舉報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首,它對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也產生了深遠影響
  • 蔡倫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不可磨滅,而史書僅用這20字粗略概括?
    劉光裕曾近這樣評價蔡倫:「中國東漢的蔡倫是紙的發明者。由於他發明了紙,從而引起中國以及世界在傳播的媒介技術方面,發生歷史上第一次革命性的重大變革。蔡倫以其發明,成為改變世界面貌,特別是改變世界文化面貌的中國第一位偉大發明家。 」麥克·哈特:「今天,紙張成了我們司空見慣的東西,我們很難想像,如果沒有紙,世界將會怎樣。
  • 蔡倫發明了造紙術?這可能是個誤會!
    如果沒有「四大發明」的出現,大航海時代就可能會無限推遲,整個人類的歷史也許就將改寫,因此,中國歷史上出現的「四大發明」有足夠讓我們驕傲的資本我們推崇「四大發明」,我們敬畏「四大發明」,然而,在「四大發明」裡,卻有一項存在很大的爭議,這就是「造紙術」。
  • 老師不會告訴你,歷史上發明了造紙術的蔡倫,其實人品很差
    眾所周知,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一直以來都是咱們國人的一個驕傲。而作為造紙術的發明人,蔡倫這個名字自然也是家喻戶曉。因為史書對於蔡倫造紙的記載太少,《後漢書》中滿打滿算,不足二十個字。 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後漢書》 其沒有具體的一個製造過程,也沒有說其前因後果,更沒有明說是蔡倫發明了紙。所以歷史上,對於蔡倫發明造紙術是有許多人持懷疑態度的。
  • 中國這位世界排第6發明家,結局卻是自殺…
    19世紀後期,由英國來華的傳教士、漢學家艾約瑟,最先在中國古代發明中增加了造紙術,成為四大發明。紙張的發明無疑是對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大貢獻,它推動了世界文化的發展。02蔡倫發明的造紙術,是在前人的造紙經驗基礎上總結和改進革新而完成的發明。中國很早就開始有養蠶織絲的行業,對於那些不能抽出絲來紡織成綢緞的壞蠶繭,就用漂絮的方法反覆捶打,以搗碎蠶衣來製取絲綿。
  • 「一起讀科普雜誌」紙是蔡倫發明的嗎?
    不過,也有很多人認為是蔡倫在公元105年發明了紙。蔡倫是東漢時期的一位官員,負責為皇家製作器具和武器,他也是我們所知的第一個將造紙過程記錄下來的人。事實上,蔡倫的貢獻並不是發明了紙,而是改進了紙張的生產工藝。也有人認為,他還縮短了紙張的生產時間,確定了造紙的選料配方。經過蔡倫改進的配方裡,主要有破麻布、舊漁網、樹皮,其中桑樹的樹皮在造紙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為蠶以桑葉為食,桑樹皮也就成了當時絲綢業的副產品,幾乎隨處可得。在此之前的幾個世紀裡,藤條、麻布和竹子是製作紙張的主要原料。很快,它們就被桑樹皮所取代。
  • 西漢蔡倫是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的發明者嗎?事實證明不是
    一直以來,都認為造紙術的發明者是東漢時期的蔡倫,連以前的教科書都是這麼寫的,隨著後來考古的發掘,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可能我們真的錯了,蔡倫並不是造紙術的發明者。造紙術是我國的四大發明,它的發明對中華文明的傳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沒改造之前的造紙術是什麼樣,誰發明了造紙術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是古代人類的智慧結晶。如果沒有紙,就沒有辦法記錄文字,沒辦法傳遞知識,我們的子孫後代更沒辦法知道過去發生的故事。 造紙術在中國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經出現了,只是它的出現時間過於久遠,有相關記載的文字資料都很少。
  • 造紙術發明者蔡倫的畸形人生
    蔡倫其人四大發明之首,造紙術的發明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如果沒有紙,文明的傳遞將會大幅度的降低,造紙術的出現加快了人類文化的快速傳遞,推動了人類歷史的的全速發展。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中,蔡倫排名第七,可見貢獻之大。
  •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八位發明家,地動儀,造紙術都是他們發明的
    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聊聊中國歷史的上那些偉大的發明家。第一位:魯班魯班出生於公元前507年,春秋時期魯國人,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裡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據《古考記》記載,魯班發明的木工工具有:鋸子,曲尺,墨斗,鑽子。
  • 造紙術發明家蔡倫,竟是東漢大宦官,最後為何慘死?
    其中造紙術的發明者就是蔡倫了。這裡有一個新的史學見解,認為造紙術其實是出現在西漢,後來由蔡倫改進的。1957年,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出土的一座漢墓中,發現80多片紙張殘片,考古學家將其命名為「灞橋紙」。呈暗黃色,很薄,質地粗糙也不均勻,表面柔軟,有一定強韌度。經鑑定,灞橋紙的原料主要是大麻纖維及少量的薴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