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大教授「翻新」「造紙術」!高端絕緣材料有望打破進口依賴

2021-01-08 瀟湘晨報

紙能包住火,還能抗電擊!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建鋒教授近日開發出一種高端的雲母基納米紙材料,讓一張薄紙片,可以抗超強電擊,可以耐高溫,能廣泛應用於高壓絕緣領域,有望打破國內高端絕緣材料嚴重依賴國外進口的局面。

絕緣材料被廣泛應用於生產生活中。無論是風扇、電視機,還是飛機、高鐵,都需要電絕緣組件。然而隨著電動機、變壓器等電力設備向著大功率、小體積快速發展,對雲母紙、芳綸紙這種常用的電絕緣組件的耐高電壓擊穿能力、耐熱性等性能提出了日益苛刻的要求。目前,國內高端的雲母基絕緣材料嚴重依賴於國外進口。而王建鋒教授研製出的高端納米紙,或將打破這一局面。

這一「紙上功夫」,是受自然界中貝殼的啟發。「你看鮑魚殼,很硬,摔在地上也不容易碎,這是什麼原因?」王建鋒教授解釋,貝殼中包含大量碳酸鈣片和少量天然高分子納米纖維等有機物,具有高拉伸強度和高韌性,主要原因是其具有像房屋磚泥牆壁一樣的層狀複合結構。貝殼中碳酸鈣就像砌牆用的牆磚,高分子納米纖維就像水泥,鋪一層磚後再鋪一層水泥,層層鋪疊,形成層狀複合結構,使得貝殼在彈性變形後能夠屈服並產生塑性變形,從而達到高拉伸強度和高韌性。

受此啟發,王建鋒教授以芳綸微米纖維和雲母為原材料,將原本頭髮絲大小的芳綸微米纖維和雲母剝離分散成納米纖維和納米片,再通過溶膠—凝膠—薄膜轉換技術複合,大面積製備出雲母基納米紙,實現了超大的應變和超高的韌性,並可抵抗超強電壓而不被擊穿,可耐高溫。其斷裂應變能力是目前文獻報導的所有仿貝殼薄膜材料的4-240倍,其韌性是目前文獻報導的所有仿貝殼薄膜材料的6-220倍,高電擊穿強度每毫米達164 KV,熱分解溫度達565℃,性能大大超過了國外的各種雲母基絕緣材料。相較於目前最受歡迎的美國杜邦公司生產的雲母/芳綸微米紙,在耐熱性相當的情況下,其強度是前者的5倍,斷裂應變是前者的45倍,耐電擊穿強度是前者的的5.5倍。

為使得這種雲母基納米紙材料工業化生產成為可能,王建鋒教授還自行設計加工了一套裝置,可連續化製備出雲母基納米帶。該裝置主要由注射系統、口模、水槽和傳送帶組成,使得溶膠—凝膠—薄膜轉換技術可廣泛應用於工業生產。

目前,王建鋒教授這項「造紙術」已申請發明專利。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納米材料領域權威期刊《ACS Nano》。

通訊員李妍蓉 記者李柯夫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打破進口壟斷!深圳基因國產「高電氣強度絕緣芳綸紙」今亮相
    今天(9月25日),一款「高電氣強度絕緣芳綸紙」在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新品發布會上亮相。這款由贛州龍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高端戰略性新材料,打破進口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了自主可控、進口替代。
  • 國產「高電氣強度絕緣芳綸紙」打破美國公司壟斷
    9月25日,一款「高電氣強度絕緣芳綸紙」在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正式亮相,這款由贛州龍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高端戰略性新材料,打破了美國杜邦公司的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了自主可控、進口替代。 這是中國新材料行業值得慶祝的時刻。
  • 打破美國杜邦壟斷 國產「高電氣強度絕緣芳綸紙」亮相
    9月25日,一款「高電氣強度絕緣芳綸紙」在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正式亮相,這款由贛州龍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高端戰略性新材料,打破了美國杜邦公司的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了自主可控、進口替代。這是中國新材料行業值得慶祝的時刻。
  • 高端醫用材料打破國外壟斷
    威海帕斯碸新材料: 高端醫用材料打破國外壟斷
  • 打破美國杜邦壟斷 自主研發芳綸屏蔽材料填補國內空白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塗競玉 9月25日,一款「高電氣強度絕緣芳綸紙」在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正式亮相,這款由贛州龍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高端戰略性新材料,打破了美國杜邦公司的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了自主可控、進口替代。
  • 高端醫療設備依賴進口加劇看病貴
    而高端醫療設備,我國目前對進口產品的依賴較為嚴重。《藍皮書》顯示,國內中高端醫療器械進口額約佔全部市場的40%,約80%的CT市場、90%的超聲波儀器市場、85%的檢驗儀器市場、90%的磁共振設備市場、90%的心電圖機市場、80%的中高檔監視儀市場、90%的高檔生理記錄儀市場以及60%的睡眠圖儀市場,均被外國品牌所佔據。
  • 每年花費超千億,這72種材料,9成依賴進口!
    拿半導體材料來說,國內目前絕大部分依賴進口,本土半導體材料廠商僅能滿足約20%的需求,且大多為中低端材料,真正用在分立器件和集成電路等高端領域的材料並不多。「十二五」期間,我國需要重點突破的工業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 元器件、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多達650 個方向,而「新材料產業十三五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更致力於將「中國製造」升級到「中國創造」,打破中國大批核心關鍵材料高度依賴國外進口的局面。 古語說「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道做的不夠的地方,能更好地要求自己去努力。
  • 河南計量攻克顆粒標物研製 打破我國進口依賴
    映象網訊(記者 阮海峰 實習生 鬱晴 文/圖)9月16日,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組織有關專家對河南省計量科學研究院承擔的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科研項目「顆粒檢測儀器量值溯源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進行了科技成果鑑定,該項目歷經6年,攻克了顆粒標物研製技術,解決了目前顆粒數量濃度標準物質測量範圍窄、精度不高、效率低問題,打破我國該標準物質國外進口依賴。
  • 中國「造紙術」革新者!女教授研發的紙比鋼還硬,美國都服氣
    就有一位中國女教授,為了讓中國在「造紙術」方面不再受制於人,刻苦研發,終於研製出比鋼還硬的紙,曾經在這方面技術壟斷的美國都服氣。這位女教授就是張美雲,堪稱「當代蔡倫」。而哪怕我們引以為傲的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美國也實現了技術上的突破。其中有一款叫做高性能纖維紙的產品,其強度可以達到鋼的6、7倍,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由美國掌握技術,如果想要使用,那麼就需要付出高昂的費用。作為紮根造紙專業多年的張美雲教授,自然無法忍受這樣的事情。
  • 打破進口壟斷 國產高端醫療器械攻堅市場破解「看病貴」
    2016年,對中國醫療器械行業來講是不平凡的一年,東軟、聯影、明峰三家國產醫療器械企業陸續推出高端醫療器械PET-CT,打破了中國高端醫療器械市場長久被進口產品壟斷的現狀,而高端醫療設備檢測的費用也將會直線下降。這無疑給了雄踞中國高端醫療器械市場的跨國企業一記重擊。
  • 上海光譜推出第一臺國產高端光譜儀 打破進口壟斷
    高端科學儀器是創新的基石,也是國家創新綜合能力的體現。在高端科學儀器領域,我國目前仍然大量地依賴進口。為此,我國各級政府一直重視對國產高端科學儀器的扶持。經過十年磨一劍的努力,由上海光譜儀器有限公司研發的高性能交直流塞曼原子吸收光譜儀問世了,這使得環境監測、食品分析等檢測領域第一次有了國產高端儀器的用武之地。
  • 《科學》雜誌刊發湖大創新研究成果,燃料電池有望實現能源快速轉化
    現在,這一瓶頸有望被打破。7月10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雜誌刊發了題為《電場誘導異質界面金屬態構建超質子傳輸》的原創新科研論文,首次通過利用半導體異質結界面的高電導性,為質子搭建快速遷移通道。湖北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副教授黃敏為共同第一作者。
  • 50大高度依賴進口新材料大解析!中國未來10年的市場機會或許在這裡
    要聞 50大高度依賴進口新材料大解析!我國新材料的進口率高達86%,自給率僅14%;化工新材料產業國內保障能力只有50%;用量較大的工程塑料和特種橡膠自給率僅30%;高端高溫合金主要要依賴進口;……新材料產業國產化需求迫切,具有技術優勢的國產替代材料將獲得未來市場,進口替代仍將是未來一段時間新材料投資的主要邏輯。
  • 湘晨自轉旋翼機取得「準生證」 打破長期依賴進口歷史
    湘晨自轉旋翼機取得「準生證」 打破我國該機型長期依賴進口的歷史 華聲在線7月4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羅徽 李秉鈞) 記者今天從湖南湘晨飛機工業有限公司獲悉,該公司研發的XY-100自轉旋翼輕型飛機,獲得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
  • 國產耐高溫新材料有望打破壟斷 國產氧化鋁連續纖維完成中試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國產耐高溫新材料有望打破壟斷上海榕融宣布國產氧化鋁連續纖維完成中試,明年在臨港量產正在舉行的2020中國工博會上傳來好消息,上海榕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昨天宣布,國產氧化鋁連續纖維完成中試,預計明年一季度將在臨港實現量產,一舉打破國內耐高溫新材料長期被國外巨頭壟斷的局面。
  • 科研用生物試劑嚴重依賴進口,國產化建設迫在眉睫
    生物試劑是科研的關鍵性基礎材料。近日,中國科學院面向市場創建的第三方科研服務平臺喀斯瑪的交易數據顯示,我國部分科研機構的中高端生物試劑嚴重依賴進口——進口品牌交易額累計佔比高達79%。值得注意的是,國內承擔重要課題項目的科研機構嚴重依賴進口——在平臺96家產生交易的中科院屬機構中,進口生物試劑交易額佔比高達83%;平臺上醫藥類高校對進口生物試劑的依賴平均也在81%左右。其中,我國進口生物試劑中佔比排名前五的國家為美國、德國、英國、日本和瑞士,佔比分別為62%、19%、6%、6%和3%。
  • 工程機械高端配件有望國產化
    長期制約產業發展的高端液壓產品缺失問題,有望得到改變。日前,由山東中川液壓公司開發的液壓軸向柱塞泵、迴轉馬達和多路閥已率先實現突破,並通過了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工程機械研究院、高等院校、有關工程機械企業、國家工程機械檢測中心及行業管理部門等專家組成的鑑定委員會鑑定。
  • 交大教授團隊開發「高效切削刀具技術」 助力高端製造
    晨報記者提前探營,推出系列報導,今天第一篇聚焦的是上海交大陳明教授團隊的「高效切削刀具技術」。  在航空航天、能源和汽車等高端製造領域,難加工零件的高效切削對刀具耐磨損和長壽命有著很高的要求。我國刀具市場總消費規模雖然世界第一,但國產高效切削刀具只佔約15%,高端製造領域高效切削刀具嚴重依賴進口。
  • 交大教授團隊開發"高效切削刀具技術" 助力高端製造
    晨報記者提前探營,推出系列報導,今天第一篇聚焦的是上海交大陳明教授團隊的「高效切削刀具技術」。在航空航天、能源和汽車等高端製造領域,難加工零件的高效切削對刀具耐磨損和長壽命有著很高的要求。我國刀具市場總消費規模雖然世界第一,但國產高效切削刀具只佔約15%,高端製造領域高效切削刀具嚴重依賴進口。
  • 未來將不再嚴重依賴進口 山東成泰新材料10.4萬噸MMA項目開建
    材料對於產業的重要性是毋容置疑,新材料的研製和應用成為21世紀科技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毫不誇張的說,新材料已成為支撐我國產業升級的關鍵所在。  近日,山東成泰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成泰)年產10.4萬噸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項目開工建設,山東成泰將規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產品及下遊高端新材料產品,與公司現有碳四產業鏈形成一體化循環經濟,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和綜合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