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學院仰大勇團隊:通過DNA動態組裝在細胞內構建類細胞器結構

2021-01-10 天津大學新聞網

本站訊 近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仰大勇教授課題組在化學領域權威期刊Angewandte Chemie(德國應用化學)上發表通過DNA動態組裝在細胞內構建類細胞器結構並調控細胞行為的研究。天津大學化工學院郭小翠博士和李鳳副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相關成果已申請中國發明專利。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資助支持。

細胞就像一個精密的小型工廠,細胞器是細胞內分工合作的車間,是細胞進行特定生化反應和執行特定生理功能的重要場所。通過在胞內原位構建類細胞器結構有望實現細胞功能重塑和疾病進程幹預。發展可精準調控的胞內原位動態組裝系統,進而在複雜的胞內環境中實現分子精準可控動態組裝和拓撲結構調控,是胞內原位構建類細胞器的重要途徑,且存在極大的挑戰和困難。迄今為止,胞內分子組裝體系主要是基於酶響應的多肽類和合成高分子兩類材料,在分子設計多樣性、拓撲結構可控性和生物功能拓展性等方面仍存在局限。發展新型材料化學體系,開拓胞內動態組裝新策略,是該領域實現突破的關鍵。脫氧核糖核酸(DNA)是一種符合精準材料化學理念的生物大分子,可實現分子的精準合成、精準操作、精準組裝和對特定信號的精準響應,這些特點使得DNA在精準可控的動態組裝材料中展現出獨特優勢(Chemical Reviews, 2020, https://doi.org/10.1021/acs.chemrev.0c00294)。

仰大勇教授課題組利用DNA的精準組裝和刺激響應特性,構建了新型DNA動態組裝系統,實現了DNA納米顆粒在溶酶體酸性微環境中的拓撲變構,可在細胞內原位變構組裝形成類細胞器DNA凝膠結構,並進一步研究了對細胞結構和行為的影響。作者利用化學交聯的雙鏈DNA作為引物,通過聚合酶鏈式反應製備了帶有富含胞嘧啶(C)單鏈末端的雙鏈DNA作為動態響應系統的結構基元(C-DNA)。在酸性環境中,兩個單鏈末端手拉手形成i-motif結構,從而C-DNA組裝形成超長雙鏈DNA,超長雙鏈DNA進一步組裝成納米纖維,之後交織成三維網絡凝膠結構。作者將C-DNA壓縮成DNA納米顆粒;DNA納米顆粒與細胞共孵育後通過溶酶體途徑被細胞攝取;DNA納米顆粒響應溶酶體的酸性微環境(pH~5.0),發生原位拓撲變構形成凝膠結構,並逃逸至細胞質中,形成微米級的類細胞器結構。生物學效應研究表明,形成的類細胞器DNA凝膠結構可擾亂細胞骨架,使原本取向的細胞骨架變得扭曲無序,並使細胞觸角變短。細胞結構的改變進一步影響細胞的行為,促進細胞遷移。該工作不僅為細胞內原位構建類細胞器結構提供了新的材料體系和化學組裝策略,同時為通過調控細胞內組裝體的拓撲變構來調節細胞行為提供了啟示,對理解細胞行為和納米生物醫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圖1.通過DNA動態組裝構建類細胞器DNA凝膠結構。A)C-DNA構建基元合成示意圖。B)DNA動態變構示意圖。C)細胞內溶酶體酸性環境誘導DNA納米顆粒動態變構形成類細胞器示意圖。

原文連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09387

仰大勇博士,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課題組研究以生物大分子DNA為主線,包括生物功能高分子、疾病診斷治療和合成生物學。

課題組主頁:http://yanglab-dna.com/

(編輯 焦德芳 陳錚傑)

相關焦點

  • 近期熱點 | 美學透明木材,DNA動態組裝,高性能碳基超級電容器
    天津大學仰大勇課題組《德國應化》:通過DNA動態組裝在細胞內構建類細胞器結構近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仰大勇教授課題組在化學領域權威期刊Angewandte Chemie(德國應用化學)上發表通過DNA動態組裝在細胞內構建類細胞器結構並調控細胞行為的研究。
  • 天津大學仰大勇教授Chemical Reviews:樹枝狀DNA組裝DNA功能材料的...
    立即下載到手機桌面,隨時調用,非常方便 導讀 近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仰大勇教授在頂級化學材料綜述期刊《Chemical Reviews》(IF=52.758)上發表題為「DNA functional materials assembled
  • 科學家建立一種新型的元DNA結構,開闢光電子以及合成生物學
    ASU和上海交通大學(SJTU)的一個由分子科學學院米爾頓格利克教授郝巖領導的科學家團隊這項研究今天發表在自然化學--的確,元DNA自組裝的概念可能會徹底改變結構DNA納米技術的微觀世界。眾所周知,沃森-克裡克鹼基配對的可預見性以及dna的結構特徵,使得dna可以作為一種通用的構件,來設計複雜的納米結構和設備。
  • 上海交大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科研團隊在人工無膜細胞器研究方面取得...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首次在原核生物構建了人工無膜細胞區室,揭示了類蛛絲蛋白、節肢彈性蛋白等固有無序蛋白液-液相分離區室化的生物大分子機制,建立了螢光蛋白、酶等蛋白融合共定位至區室的功能化平臺。
  • Science:首次從結構上揭示細菌細胞器如何組裝
    2017年6月27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密西根州立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提供有史以來一種完整的被稱作細菌微區室(bacterial microcompartments, BMC)的細胞器的最為清晰的圖片,從而揭示出這種細胞器的蛋白外殼(protein shell)在原子水平解析度下的結構和組裝過程。
  • 上海有機所等在分子伴侶調控無膜細胞器動態組裝研究中獲進展
    分子伴侶(熱休克蛋白)廣泛參與細胞內蛋白質內穩態的維持。研究表明,不同的熱休克家族蛋白存在於多種無膜細胞器中,如應激顆粒(SGs)中鑑定出Hsp40、Hsp70、Hsp90等。然而,學界對分子伴侶在無膜細胞器動態組裝中的作用仍缺乏研究。該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了調控蛋白相分離的一類重要分子伴侶Hsp40。
  • 【化院智慧】上海交通大學提出元DNA結構自組裝概念並取得重要進展
    上海交大化學化工學院點擊藍字關注我們近日,上海交通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樊春海院士團隊與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Hao Yan(顏顥)教授團隊合作發展了一種通用的「元DNA」(M-DNA)策略,這些元DNA結構可通過自組裝形成微米尺度的靜態與動態結構。
  • 天津大學仰大勇課題組JACS:DNA水凝膠網絡實現幹細胞特異性高效捕獲
    本站訊(通訊員 李莎)近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仰大勇課題組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發表關於DNA水凝膠網絡捕獲幹細胞的研究。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姚池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唐涵為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支持。相關成果已申請中國發明專利。
  • 細胞蛇:細胞器家族的新成員
    細胞核與其他細胞器之間也有聯繫,儘管細胞核與它所含DNA和其他細胞內結構沒有物理上的聯繫,但細胞核可以通過蛋白質信號分子與細胞中的其他部分進行通信。細胞內的細胞器類型和數量隨細胞的功能有所不同。幾乎所有動植物細胞都有細胞核,而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幾乎不含任何細胞器或遺傳物質。肌肉細胞因為需要更多能量,通常比其他類型的細胞含有更多線粒體,以保證其有效工作。
  • 湖南大學開發出能直接工作於細胞內的DNA分子機器
    新華社長沙1月25日電(記者謝櫻)記者25日從湖南大學獲悉,由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化學化工學院和生物學院共同建設的「分子科學與生物醫學實驗室(MBL實驗室)」譚蔚泓教授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能直接在細胞內工作的三維DNA分子信號放大器。
  • 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2020年最新基礎研究成果速覽
    在生命的進化過程中,主要的轉變之一是具有空間編碼的多細胞系統的出現,這些細胞可以進行交流和協作,以組織或器官的形式表現出更高階的集體行為。通過人造細胞的可控組裝來模仿這些系統,有望對人工生命系統的構建和組織工程領域產生重要影響。到目前為止,脂質體,聚合物體和油包水液滴等類細胞結構已被用於構建人工組織,它們表現出更高階的行為,包括通訊、變形、信號傳導等。
  •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齊崴教授在仿病毒製備多肽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
    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質通過共組裝形成的納米顆粒,由於其獨特的囊膜蛋白結構,能夠與宿主細胞受體進行靶向結合,實現對特定細胞的侵染以及遺傳物質的遞送。通過對病毒功能蛋白的模擬與仿生,可獲得非致病性、且攜帶基因藥物、並具有靶向識別特性的仿病毒納米顆粒。
  • 化學化工學院張帆研究員課題組在碳-碳鍵動態共價化學及二維晶態...
    如何充分發揮豐富的有機合成手段,通過「自下而上」法,在溶液中可控構建石墨烯類似物、獲得帶隙可調的二維有機半導體材料,是一項極富挑戰性的課題。共價有機框架(COFs)材料是由有機芳香小分子單體通過可逆動態共價鍵連接而成、具有長程有序結構的晶態有機多孔材料,也被認為是一種多孔的石墨烯類似物,由於連接COFs網絡結構的動態共價鍵通常是亞胺或者硼酸酯等一系列不穩定且-電子離域性差的化學鍵,導致此類材料在半導體相關的應用上並未有突出表現。
  • 喜報|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仰大勇教授世界首創新型細胞培養變色水凝膠
    蚯蚓切成兩半可以再生,壁虎尾巴斷後可以重新生長,與動物神奇的再生能力不同,人體組織和器官的損傷修復離不開組織工程技術的發展,其技術核心是構建細胞培養基質材料
  • 無膜細胞器:「細胞蛇」
    6、細胞蛇是細胞器嗎?按字面意思,細胞器是指「細胞的器官」。在細胞裡的獨特而且廣泛存在的結構,應該都屬於細胞器的範疇。定義一個結構為細胞蛇必須滿足三個標準。 首先,它是絲狀結構(相對於球形結構如P小體,U小體)。
  • 昆明植物所等在細胞器基因組組裝軟體開發研究中取得進展
    真核生物細胞器基因組包括線粒體和質體(包括葉綠體、白色體等)的全部DNA分子,是細胞質遺傳的主要載體。在動植物和真菌的單個細胞內,有多個(甚至成千上萬個)細胞器基因組單元的拷貝,使得利用低覆蓋度的全基因組測序數據組裝得到完整的細胞器基因組成為可能。
  • 浙大林愛福團隊建立細胞器非編碼RNA圖譜,並解析其功能
    線粒體、溶酶體、內質網等多種細胞器組成的結構相對獨立、功能緊密聯繫的細胞內膜系統,高效支撐了機體正常生理活動功能。細胞內膜系統失調導致細胞代謝穩態失衡,胞內信號網絡調節異常,造成不可控的細胞惡性調控,促使腫瘤等惡性疾病發生。不同細胞器具有各自獨特的核酸、蛋白、代謝物質組成,促進了各類生化反應的高效運轉,支持其各自獨特能量代謝等功能。
  • 核-衛星納米結構組裝用於細胞內光熱治療
    然而miR-21的低豐度特性和複雜的細胞內環境使得在細胞內同時進行miR-21的成像和絕對定量仍然具有挑戰性。(CS nanostructure)組裝策略,用於對細胞內的miR-21進行原位螢光成像和拉曼定量,並且能夠在螢光指導下對腫瘤進行光熱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