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膜細胞器:「細胞蛇」

2021-01-16 生命科學前沿



人胚腎細胞裡的CTPS(綠色)和IMPDH(紅色)兩種細胞蛇 (Chang et al., 2015)。細胞長成一張脫掉英國的歐洲地圖。


1、生命是什麼?


《時間表:世界歷史》。劉冀瓏 攝


在我的辦公桌上放著從牛津慈善商店淘的一本二手書Time line: History of the World,書名的中文意思是「時間表:世界歷史」。在喝咖啡的時候,我很喜歡翻閱這本書。作者把世界歷史以時間表的形式簡單列出,看上去驚天動地的事在歷史的沉澱下也不過寥寥數筆。該書的第一條就是公元前137億年宇宙始於大爆炸。


大約46億年前,太陽地球月亮相繼誕生。


大約38億年前,第一個細胞在地球上生成,標誌著生命的起源。


1943年2月,理論物理學家薛丁格在愛爾蘭都柏林的三一學院做了一場報告,主題是:「在活的生物的有限的空間裡發生的時空上的事件如何藉由物理和化學來解釋」。


主題夠拗口的,但沒嚇住來捧場的400個聽眾。薛丁格在他的演講中講到,生命的一個重要特徵是秩序。一年後,他根據這場報告整理出版了一本小書,書名叫What Is Life?(《生命是什麼?》)。


這本書吹響了用物理方法研究生命科學的號角。有許多年輕的物理學家受此影響轉而研究生物學,其中包括劍橋大學的克裡克(Francis Crick)。在35歲「高齡」攻讀生物學博士學位期間,克裡克與一位美國來的23歲的博士後沃森(James Watson)相遇。他們在劍橋的老鷹酒吧常常一起飲酒聊天。1953年他們揭示了DNA雙螺旋結構,標誌著分子生物學的紀元。


2、細胞是什麼?


1665年,牛津大學校友虎克(Robert Hooke)出版了一本書Micrographia(《顯微圖譜》)。虎克繪畫功力了得,同時他折騰出了一個「玩具」——顯微鏡。虎克拿著他的顯微鏡,看見什麼小東西就拿來看看,然後畫下來,並用文字詳盡描述。虎克觀察的東西千奇百怪。比如,他觀察過針尖,隨後寫一頁紙描述針尖在顯微鏡下的樣子。


他還細緻觀察了廁所小便池裡的結晶,跳蚤和蝨子等。有一次,他喝完葡萄酒,對著軟木塞就是一頓細看。他發現軟木塞有很多小室,有些象監獄的牢房,或是修道院的臥室。於是他稱這些結構為「Cell」 ,英文裡是小房間的意思,中文翻譯成「細胞」。


後來別的科學家發現植物,動物的組織裡都有這些小室,於是提出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學說正式確立。


3、細胞器是什麼?


如薛丁格所言,與非生命相比,生命增加了秩序和複雜性。對於細胞來說,增加秩序和複雜性的一個方式是區域化,就是不同的生物過程和生物分子在細胞裡有其獨特的定位和結構。


或許我們可以把細胞比喻成一所學校。我們知道,學校裡有教室,辦公室,實驗室,操場和宿舍等等功能結構不同的區域。自從虎克發現細胞以來,尤其是在過去200年裡,科學家在細胞裡發現了不同的區域。我們把細胞裡不同的區域稱為細胞器,就好像是細胞裡功能不同的器官。


地球早期出現的細胞沒有細胞核,我們稱之為原核細胞。後來進化的過程中,有一些細胞出現細胞核,這些細胞我們稱之為真核細胞。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大概在30億年之前就在進化樹上分開了。


1897年義大利科學家高爾基在細胞裡用銀染法發現了多層網狀結構。次年這個結構被稱為高爾基體。在此後的50年裡,學術界一直有人懷疑高爾基體是否真實存在,認為高爾基體是細胞受固定液影響的假象。


直到1950年代電子顯微鏡的應用,很多細胞學家在不同的細胞裡發現類似的結構,高爾基體是真實的細胞器才獲得普遍承認。在過去一百多年中,對於高爾基體研究讓我們知道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細胞器 。


另一個細胞器經歷頗為曲折。纖毛,100多年前被發現。後來很多細胞裡都發現有纖毛。但是絕大多數人認為纖毛沒有什麼用。因為大家一直找不到纖毛的確切功能,很多研究纖毛的科學家沒有飯吃,轉行做其他研究。在低潮的時候,很少的幾個實驗室仍然堅持做下去。


最近二十年有了轉機。現在大家知道身體中幾乎每個細胞都有纖毛。纖毛是信號轉導的中心。發育期間纖毛的轉動決定了我們身體內臟的左右不對稱。纖毛功能失常會導致疾病。纖毛成為細胞生物學的一個熱門方向。


線粒體從被發現迄今都是細胞生物學領域的明星,常青樹,不倒翁。線粒體被稱為細胞的能量工廠。生產作為能量載體的一種核苷酸ATP(三磷酸腺苷),是線粒體的一個重要功能。


你的每一個動作都會消耗ATP。你從飲食中獲得營養。營養會通過線粒體裡的ATP合成酶生產ATP。ATP除了作為很多代謝反應的能量載體之外,也是合成核酸RNA和DNA的重要零件。合成RNA的四大基本核苷酸分別是ATP, CTP(三磷酸胞苷),UTP(三磷酸尿苷)和GTP(三磷酸鳥苷)。


在動物細胞,ATP合成酶主要定位在線粒體裡。在植物細胞,ATP合成酶除在線粒體裡之外,也定位在葉綠體裡。近60年以來對於合成其他三種核苷酸起關鍵作用的代謝酶也獲得很深入的生物化學研究。


CTP合成酶(CTPS)以UTP為底物生產CTP。CTP合成的關鍵酶是由肌苷一磷酸脫氫酶(IMPDH)。儘管對CTPS和IMPDH的生物化學研究十分清晰,過去幾十年以來我們對於它們在細胞中的定位並不清楚。


4、細胞蛇是蛇嗎?


過去幾年裡我做了幾十場學術報告,很多是關於細胞蛇的報告。星期天早晨在電梯裡偶遇一個研究生。他問我,「老師,您是研究蛇的嗎?」


2010年的夏天,三組科學家獨立報導了CTPS在果蠅,細菌和芽殖酵母中能形成纖維狀結構 。一年後, CTPS的這種形成纖維的特點在人類細胞中得到證實。



果蠅細胞裡的細胞蛇(綠色),Liu 2010


這種纖維狀結構因為其形狀和蛇類似,我稱之為Cytoophidium。這個詞是希臘語「cyto」 (細胞)和「ophidium」(蛇)兩個詞組合起來的,所以中間有兩個「o」。「Cytoophidium」是單數,它的複數形式是「Cytoophidia」。細心一點的讀者可能會發現,「Cytoophidium」這個單詞中可以找到C,T,P三個字母。


這是巧合嗎?


現在可以回答電梯口那位同學了,「同學,我不是研究蛇的,我是研究細胞蛇的」。細胞蛇不是蛇,它是細胞裡形態類似蛇,含有CTPS或其他代謝酶的一種結構。


5、細胞蛇是怎樣被發現的?


2007年8月,我從美國跨過大西洋來到英國,在牛津大學組建實驗室,做博士生導師。因為某種原因,我接手了轉來的三個博士生。其中一位學生還有一年應該畢業。我感覺學生的實驗數據仍然不夠,覺得應該幫助她。於是我親手做實驗,希望加快學生課題的進度。


我們對果蠅生殖細胞裡的兩種球形結構比較有興趣,想知道二者功能上的關係。這兩種球形結構分別稱為U body (U小體)和P body (P小體)。U是球形。P近乎球形,有時不很規則。


我們最初的努力集中於一個翻譯起始複合物的結合蛋白,該蛋白的名字叫Cup(杯子)。因為如果該基因突變了,果蠅的卵泡會變形,象杯子一樣。


Cup蛋白一般用作P小體的標記物。我使用來自不同來源的4個抗Cup 蛋白的抗體做免疫染色。其中3個如我預期,染出P小體。但是第四個抗體除了染出P小體之外,還染出了一種神秘的絲狀結構。這種結構在果蠅的護理細胞,卵母細胞和卵泡細胞都有。


這是一個很意外的觀察結果。


由於不想讓學生的課題擔當風險,我決定親自跟從這個偶然觀察。我推測這些絲狀結構是纖毛。接下來兩年裡,我做了不同實驗試圖證實這個推測。但是證據一直不能讓人信服。


到了2009年,我的推測被實驗證實是錯的。這些結構不是纖毛。既然不是纖毛,我覺得有必要給它們取個名字。因為它們的絲狀蛇形形式,我將這些新穎結構稱作Cytoophidium(細胞蛇)。


我所觀察的細胞蛇與兩株綠色螢光蛋白(GFP)標記的CTPS蛋白的分布很像 。經過實驗,我發現標記細胞蛇的抗體和標記CTPS的GFP定位吻合。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我用三個特異性地識別CTPS蛋白不同區域的抗體進行免疫染色。所有結果無一例外,定位吻合。至此,我很肯定所觀察到的細胞蛇裡含有CTPS。


我以為細胞蛇是生殖細胞特有的結構,但在用果蠅其他組織細胞進行的實驗結果顯示,含有CTPS的細胞蛇存在於許多組織,包括腦,腸,氣管,睪丸,附腺,唾液腺和淋巴腺。此外,在除果蠅外的其他物種細胞中也可觀察到細胞蛇。


2010年5月,我發表了一篇報導果蠅細胞裡的這些觀察結果的文章。這是「Cytoophidium」(細胞蛇)這個詞第一次出現在公共知識區域。


兩個月後,CTPS被描述在細菌中形成絲狀結構。又過了一個月,發表於2010年8月的一篇論文表明,在芽殖酵母蛋白質CTPS也能形成絲狀結構。


在過去的六十年,科學家已經對CTPS蛋白的生物化學經過了深入的研究,因而在2010年夏天獨立發表的這三篇論文對研究CTPS的科學家來講既是出人意外,又是非同尋常的——CTPS分子可以形成細胞蛇這樣一個絲狀結構。


隨後,我的實驗室和另一個實驗室又分別證實CTPS也可以在人類細胞形成細胞蛇。我們進而發現裂殖酵母裡細胞蛇的存在。在人、小鼠和酵母菌細胞裡,細胞質和細胞核裡我們均發現有細胞蛇。



裂殖酵母中的細胞蛇(綠色為CTPS,紫色為細胞核)(zhang et al., 2014)


因此,細胞蛇代表了一種新發現的,在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裡普遍存在的,進化上高度保守的細胞結構。


6、細胞蛇是細胞器嗎?


按字面意思,細胞器是指「細胞的器官」。在細胞裡的獨特而且廣泛存在的結構,應該都屬於細胞器的範疇。


定義一個結構為細胞蛇必須滿足三個標準。 首先,它是絲狀結構(相對於球形結構如P小體,U小體)。第二,該結構通常含有代謝酶(有別於經典細胞骨架的微管,微絲和中間絲)。第三,該結構缺乏膜(不同於有膜的細胞器如線粒體,內質網,高爾基體和纖毛)。


這個定義滿足了定義細胞蛇為細胞器獨特性方面的要求。之前我們說過, 細胞蛇在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裡普遍存在的,進化上高度保守。


歷史上由於電子顯微鏡下容易辨別有膜的細胞結構,人們過去常常認為細胞器必須有膜包裹。比如線粒體,細胞核,纖毛,溶酶體等。


隨著細胞生物學技術的提高,細胞內沒有膜的結構逐漸被發現。比如我們之前感興趣的在細胞質的U小體和P小體,還有細胞核裡的柯哈小體(Cajal body)和組蛋白基因位點小體(histone locus body),都是無膜的結構。細胞蛇也沒有膜包裹。一般來講,我們認為這些結構是新類型的無膜細胞器,與傳統意義的被膜包裹的細胞器不同。按照這個定義,細胞蛇是一種無膜細胞器。


7、為什麼會有細胞蛇?


坦率地講,我不知道答案。我們正在探索這個問題。幾個特點需要考慮。首先,細胞蛇的形成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現象。細菌和人類細胞的祖先在進化樹上30億年前就已經分離,但他們的CTPS分子都能形成細胞蛇。


其次,細胞蛇廣泛存在於不同細胞裡。因此,細胞蛇可能參與到細胞組織功能的一些基本機制中。


第三,細胞蛇在原核與真核細胞中的普遍存在表明, CTPS形成的細胞蛇並沒有在進化的壓力下被拋棄。這表明細胞蛇對於一個生物體的繁殖和存活是有益的。


8、為什麼要研究細胞蛇?


含CTPS纖維狀結構在不同物種中普遍存在表明,細胞蛇的形成可能具有極其重要的生物學功能,並可能參與到細胞生產CTP和其他核苷酸的共同管理策略中。極為重要的是,與經典的細胞器類似,細胞蛇的調控失常會與人類疾病有關聯。


2014年幾個研究組對細胞蛇或類似的結構對於代謝調控的作用和機製做出了詳細研究。這四個研究均認為CTPS聚合形成蛇形結構可以快速讓酶活性降低。最近的研究也表明,細胞蛇是動態的結構,與代謝狀態和環境條件有關 (Shen et al., 2016)。


GTP合成的限速反應由IMPDH催化。有趣的是,IMPDH形成絲狀結構,非常類似含CTPS的細胞蛇。進一步研究表明這兩種細胞蛇相互獨立又互相作用。


最近的研究表明,越來越多的代謝酶可以在特定條件下形成細胞蛇或同類結構。對4159個芽殖酵母蛋白進行篩選,我們找到至少23個蛋白可以形成類似於細胞蛇的纖維狀結構,與之前的一個稍小規模的研究吻合。


這些具有形成纖維狀結構的蛋白大多是代謝酶,它們集中在與翻譯起始,葡萄糖和氮代謝相關的幾個通路上。



遺傳學報(JGG)2016年6月封面,顯示芽殖酵母中「細胞蛇結構」蛋白之間的相互關係


1978年,威廉士和他的同事發現,在肝癌中CTPS活性升高。隨後的研究表明,CTP水平失控和增加CTPS活性是許多種癌症(例如白血病,肝細胞瘤和結腸癌)的一個特徵。我們正試圖探索細胞蛇組裝和癌症發生的關係。CTPS1對淋巴細胞增殖非常關鍵。此外,CTPS對於生殖和大腦發育很重要。


最近我們在果蠅中的研究顯示,原癌基因Myc和CTPS相互影響,一方面Myc調控CTPS組裝成細胞蛇,另一方面CTPS影響Myc介導的對細胞大小的控制。CTPS組裝成細胞蛇也受非受體酪氨酸激酶Ack和E3泛素連接酶Cbl的調控。


CTPS也一直是藥物開發中針對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蟲病(例如非洲昏睡病,瘧疾和感染性失明)的有吸引力的靶標。 CTPS組裝成細胞蛇的特性或許可以考慮應用於治療病毒感染或抗寄生蟲靶向藥物的設計。


細胞蛇是細胞生物學的新領域。多學科手段和尖端技術將加速我們對細胞蛇的系統理解。對細胞蛇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許多懸而未決同時又意義重大的問題,預示著細胞蛇的研究將成為一件非常令人興奮的事情。


本文來源:知識分子 劉冀瓏

本期編輯:fenger

相關焦點

  • 細胞蛇:細胞器家族的新成員
    隨著技術的改進,越來越多的細胞內結構被發現,其中有很多結構並沒有被細胞膜包裹,已發現的無細胞膜細胞器有核仁、染色體、核糖體、中心體、微管等。發現探索無膜細胞器是近20年來細胞生物學的前沿領域,無膜細胞器(如P小體和U小體)可通過液體分層實現生物功能,即一個重要生物過程或許可以在液—液相分離或液—固相界面完成。
  • 無膜細胞器與細胞動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美國華盛頓組織專項...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最小單元,細胞內的生物大分子並非均一分布在水溶液環境中,而是形成位置和功能各異的胞內區室-細胞器。細胞器分為膜性細胞器與無膜細胞器,他們有機的動態作用構築了細胞動力學交響樂,調控細胞可塑性與穩態維繫。
  • 科學家已發現無膜細胞器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相關性(上)
    作者:郝翰大多數的生物學教科書中都提到,膜結構是細胞中最重要的組織構成形式。磷脂雙層膜包裹著線粒體、內質網、溶酶體等多種細胞器,以分隔細胞器內外的不同蛋白質。其餘的細胞組成部分則懸浮於細胞基質中。細胞基質中的蛋白質偶爾會遇到其他的可結合分子,如底物和小分子藥物。但是現在,這一情況正在逐漸變化。
  • 【科技前沿】張宏團隊總結膜生物學中的相分離:​有膜細胞器與無...
    真核細胞相較於原核細胞,重要區別之一是真核細胞中存在著各種由膜包裹形成的細胞器,如細胞核、內質網、線粒體、溶酶體及脂滴等。這些有膜細胞器把細胞分隔成一獨立的空間,進而保障細胞內各種反應能夠在特異空間內發生。同時這些細胞器又可以通過囊泡運輸和膜互作等多種方式進行著物質、信息和能量的交流。
  • 揭示內質網通過接觸調節無膜細胞器的生物發生和...
    2020年2月6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內質網與細胞中的至少兩個無膜區室(membraneless compartment)接觸並影響它們的影響。
  • 上海交大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科研團隊在人工無膜細胞器研究方面取得...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首次在原核生物構建了人工無膜細胞區室,揭示了類蛛絲蛋白、節肢彈性蛋白等固有無序蛋白液-液相分離區室化的生物大分子機制,建立了螢光蛋白、酶等蛋白融合共定位至區室的功能化平臺。
  • Nature:揭示無膜細胞器形成的成分依賴性機制
    2020年5月15日訊/生物谷BIOON/---細胞器是細胞中類似器官的區室,與許多細胞功能有關。有一大類細胞器在形成時是不含有膜的,而且越來越多地被稱為凝結物(condensate),這是因為人們普遍認為它們是通過液體凝結形成的,就像草上的露珠一樣。但由於這些細胞器沒有膜,科學家們仍然不了解控制哪些分子能進入凝結物而哪些分子被排除在外的規則。
  • 上海有機所等在分子伴侶調控無膜細胞器動態組裝研究中獲進展
    然而目前,學界缺乏關於蛋白相分離穩態在不同無膜細胞器中如何被精密調控的研究。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物與化學交叉中心劉聰課題組、方燕姍課題組與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發現了一類維持無膜細胞器中蛋白穩態的關鍵分子伴侶Hsp40。其自身具有較強的相分離能力,並能夠與無膜細胞器中的蛋白發生協同相分離,在維持蛋白質高度動態的相分離中起到關鍵作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Proc. Natl.
  • 首次利用定製細胞器讓細胞產生新的功能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德國研究人員首次通過基因改造將複雜的生物學翻譯過程導入到活的哺乳動物細胞中的定製細胞器(designer organelle)內。他們利用這種技術構建出一種無膜細胞器,這種無膜細胞器可利用天然的和合成的胺基酸產生具有新功能的蛋白。他們的研究結果使得科學家們能夠更詳細地研究、調整和控制細胞功能。
  • |DNA電位計監測細胞器膜電位
    最近興起的螢光方法為活細胞膜電位的測試帶來了新的思路[1,2]:用電壓敏感的螢光染料處理活細胞,然後用顯微鏡對其成像。當細胞的膜電位改變時,染料會發光。但是目前也仍然只能實現質膜電位的準確測試,對於細胞器電位,始終由於不易定位,需要耐受極端pH而測試難度極高。
  • 盤點|生物中那些重要的細胞結構.
    胞內體(具有質子泵)被認為是胞吞物質的主要分選站,其中的酸性環境在分選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被吞物到溶酶體降解,受體返回質膜、入溶酶體或運至另一側質膜—跨細胞轉運)。15.一種新的細胞器——細胞蛇細胞蛇代表了一種新發現的,在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裡普遍存在的,進化上高度保守的細胞結構。
  • 高中生物:那些重要的細胞結構圖!
    胞內體(具有質子泵)被認為是胞吞物質的主要分選站,其中的酸性環境在分選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被吞物到溶酶體降解,受體返回質膜、入溶酶體或運至另一側質膜—跨細胞轉運)。15.一種新的細胞器——細胞蛇細胞蛇代表了一種新發現的,在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裡普遍存在的,進化上高度保守的細胞結構。
  • 高中生物——牛氣的「細胞器」
    主要存在於植物的葉肉細胞中。二、具有單層膜的細胞器1.功能:含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並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病菌,是細胞內的「消化車間」。三、無膜細胞器1.核糖體結構:無膜結構。中心體結構:無膜結構,由兩個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其周圍物質組成。
  • 高中生物:高考重點,細胞器知識歸納
    2、植物細胞特有的細胞器有質體(主要是葉綠體)和大型液泡;【解析】質體包括有色體、葉綠體和白色體。一般認為葉綠體是植物細胞特有的細胞器。動物細胞中也有液泡,但無大型液泡。此外,細胞壁也是植物細胞特有的,但它不是細胞器。若說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則包括質體(葉綠體)、細胞壁和大型液泡。
  • 高中生物知識點匯總之細胞器
    #高中生物#細胞中的八大細胞器)線粒體②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含有的細胞器(無膜結構)⑥溶酶體內含有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並殺死入侵細胞的病毒或病菌,分解其產物,對細胞有用則再用,廢物則排出細胞外。
  • 細胞膜及細胞器、細胞核專題匯總
    用差速離心法分離出某動物細胞的甲、乙、丙三種細胞器,測定其中三種有機物的含量如圖所示。下列有關細胞的說法錯誤的是(  )A.白細胞與紅細胞的功能不同,凋亡的速率也不同B.用稍帶些葉肉的菠菜葉下表皮能觀察到表皮細胞中的葉綠體C.細胞中的細胞器膜、細胞膜和核膜等結構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D.代謝旺盛的細胞核孔數較多
  • 第二節 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
    (2)植物細胞:有細胞壁,葉肉細胞等有葉綠體,有液泡,高等植物細胞無中心體。(3)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細胞質中共有的細胞器是線粒體、內質網、高爾基體、核糖體等。:在細胞中,細胞膜、核膜以及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葉綠體、溶酶體等細胞器的膜,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
  • 高中生物《細胞器——系統的分工合作》模擬題
    A.溶酶體內的水解酶是由核糖體合成的B.溶酶體執行功能時伴隨其膜組分的更新C.溶酶體內的H+的濃度比細胞內其他部位高D.正常生理狀態下溶酶體對自身機體的細胞結構無分解作用3.下列細胞中,同時含有葉綠體和中心體的是( )。
  • 最新Nature Nanotechnology:給細胞器裝個電壓表
    利用Voltair,作者可以在活細胞中原位測量不同細胞器的膜電位。● Voltair可以潛在地指導生物相容電子學的合理設計,並增強我們對膜電位如何調節細胞器生物學的理解。基於DNA的探針可以標記表達清道夫受體的不同細胞類型中的特定內吞細胞器。由於HEK 293T細胞不表達清除劑受體26,我們通過瞬時轉染在HEK 293T細胞中過表達融合到CFP的人巨噬細胞清除劑受體(hMSR1)。這導致了VoltairIM的有效內部化。hMSR1-CFP與VoltairIM的共定位和競爭實驗表明,VoltairIM的攝取是由清道夫受體介導的。
  • Nature:揭示DEAD-box ATP酶是相分離細胞器的調節因子
    2019年9月3日訊/生物谷BIOON/---細胞中存在許多種細胞器。一些細胞器是有膜包圍的,比如細胞核、線粒體、溶酶體、內質網、高爾基體和葉綠體等。還有一些細胞器是無膜包圍的,比如核仁、處理小體(processing body)、P顆粒(P granule)和應激顆粒(stress granul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