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 Chemistry | 向蛋白質學習,PNIPAM高分子單鏈納米粒子實現水相...

2021-01-15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CCSChemistry ,作者CCS Chemistry

CCSChemistry

CCS Chemistry是由中國化學會創辦的高水平旗艦新刊,面向全球科學家,收錄化學各領域高質量原創科技論文。關注CCS Chemistry,即時獲取期刊相關資訊。

吉林大學錢虎軍教授和趙環宇副教授合作,利用在變溫過程中具有coil-globule轉變行為的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PNIPAM)作為前驅體鏈,並利用光交聯反應,成功實現了具有從鬆散到密摺疊結構的溫敏型單鏈納米粒子SCNP的水相製備。

蛋白質因其獨特的多層次、精確的分子內摺疊結構以及由此帶來的豐富功能一直受到生命科學、化學和物理學家們的關注。受其啟發,高分子化學家通過單分子納米技術,將單鏈高分子進行鏈內摺疊發展了一類新型納米物質--單鏈納米粒子(single-chain nanoparticle, SCNP)。SCNP一般具有10 nm以下的粒子尺寸,同時保留了高分子前驅體鏈所特有的柔性可形變及刺激響應能力。此外SCNP可作為研究蛋白質摺疊的理想模型,對加深蛋白質、DNA等生命關鍵物質的多級摺疊結構與性能間關係的理解具有重要意義。

圖1 用官能團修飾聚合物前驅體鏈,當在稀溶液中觸發官能團反應時,將促進鏈內摺疊過程的發生。(此圖來自 Frank P, et al., Appl. Petrochem. Res., 2015, 5, 9–17.)

SCNP通常由前驅體高分子的分子鏈內交聯反應獲得(見圖1)。為了保證交聯反應僅在分子鏈內發生,往往需要在極稀溶液條件下實現。而高分子鏈在良溶劑中通常符合自規避行走模型,即鏈內交鏈反應通常先發生於鏈的局部,由此製備的SCNP缺乏對內部摺疊結構的有效控制。且合成的大部分SCNP具有局部交聯而整體開放、鬆散的結構,與天然蛋白所具有的緊密摺疊結構相比存在差異。如何獲得具有緊實內部摺疊的類蛋白結構,並且進一步實現對SCNP分子內摺疊程度及結構的系統控制是尚待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

圖2 前驅體鏈及對比樣品PNIPAM, PEG-PNIPAM, ABP-PNIPAM 和 PNAE的合成

圖3 (a) 在1 mg/mL的水溶液中,利用DLS測得的PNIPAM、PNAE-5.3、PNAE-10.5和PNAE-12.8的流體力學半徑Rh的溫度依賴性; (b) 利用1H DOSY NMR測得的PNAE-12.8的擴散係數,並結合Stokes–Einstein 方程計算獲得的不同溫度下的Rh; (c, d) 在298k時,PNAE-12.8分別在氘代氯仿 (c) 和重水(d)中的1H NMR (500mhz) 譜圖(頂部)和1H NOE譜圖(中部和底部)。左上角的分子結構中的字母標示了該譜圖中的信號所對應的質子

將SCNP的前驅體高分子鏈在交聯前進行預塌縮不僅可用於解決SCNP的可控摺疊問題,更重要的是可用於製備具有密摺疊的球形類蛋白SCNP結構。早期研究表明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PNIPAM)在極稀水溶液中隨著溫度的升高會發生基於氫鍵斷裂的親疏水性的改變,發生單分子尺度的coil-globule轉變。這種基於溫度的構象轉變可以作為控制高分子單鏈摺疊結構的有力工具。吉林大學錢虎軍教授和趙環宇副教授合作,利用PNIPAM作為前驅體鏈,並利用光交聯反應,成功實現了具有從鬆散到密摺疊結構的溫敏型單鏈納米粒子SCNP的水相製備。作者在實驗中設計了含疏水性光交鏈基團二苯甲酮和親水性的寡聚乙二醇的三元無規共聚PNIPAM前驅體鏈,並研究了系列前驅體鏈隨溫度變化的行為。通過1H核磁NOE譜的構象分析,作者發現對比良溶劑氘代氯仿中的無耦合,在氘代水中的前驅體鏈主鏈中的氫發生明顯的靠近,說明在水溶液中前驅體鏈發生了塌縮。在水溶液的變溫實驗中,隨著溫度的升高,前驅體鏈的流體動力學半徑Rh逐步變小直至32℃後保持恆定。這些結果說明,合成的前驅體鏈在水中發生了預摺疊,並且其摺疊程度可以用溫度進行調控。在水溶液中通過控制反應溫度並利用光引發交聯製備不同SCNP並進行表徵後發現,不同溫度下合成的SCNP流體動力學半徑與前驅體鍊表現出相同的變化趨勢。結果表明,隨著溫度的升高,前驅體鏈發生程度越來越大的單分子塌縮,而超過32℃後其分子塌縮到緊實狀態不再發生進一步摺疊。這些結果在分子動力學模擬中得到了進一步證實。而通過對前驅體和相應SCNPs的流體動力半徑和分子量分布進行理論標度分析的結果表明,在高於PNIPAM臨界轉變溫度下合成的SCNPs確實具有類蛋白完全摺疊結構。此外,合成的SCNP保留了前驅體鏈的溫敏性質,隨著溫度的變化SCNP的尺寸發生明顯的熱縮冷漲行為。

圖4 (a)PNAE-12.8與在不同溫度下合成的單鏈納米粒子的SEC曲線。(b)PNAE-10.5與在不同溫度下合成的單鏈納米粒子小球的SEC曲線。(c)不同溫度下獲得的SCNP-10.5和SCNP-12.8納米粒子的重均分子量。(d)288K下獲得的SCNP-12.8納米粒子的TEM圖像,納米粒子經OsO4染色,溶液濃度在1mg/ml

圖5 單鏈納米粒子的合成路線及其在水溶液中的溫敏行為示意圖

圖 6 (a) PNAE-12.8與SCNP-12.8@288K的溫度依賴性:在不同溫度下利用1H DOSY NMR光譜法測試獲得擴散係數並結合Stokes–Einstein方程計算獲得的Rh數據。(b) 分子動力學模擬:紫色方塊和藍色圓圈分別代表純PNIPAM和PNAE前驅體在不同溫度下由舒展狀態到坍縮狀態的變化。綠色三角曲線代表不同溫度下鏈內交聯反應的SCNP的Rg的變化。橙色菱形代表在320K反應的SCNP在降溫時Rg的大小變化。並行虛線是SCNP@320K的理論溶脹最大值

綜上所述,該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種簡單易行的用於控制單鏈納米粒子內部摺疊結構的新策略,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吉林大學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張合博士,文章中的電鏡照片由杭州師範大學的由吉春教授及研究生張良提供。本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及吉林大學創新團隊項目的支持,文章以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發表在CCS Chemistry,並在官網 Just Published上線。

文章詳情:

He Zhang, Liang Zhang, Jichun You, Niboqia Zhang, Linxiuzi Yu, Huanyu Zhao*, Hu-Jun Qian* & Zhong-Yuan Lu. Controlling the Chain Folding for the Synthesis of Single-Chain Polymer Nanoparticles Using Thermoresponsive Polymers. CCS Chem. 2020, 2, 2143–2154.

文章連結:https://doi.org/10.31635/ccschem.020.202000190

掃碼在線閱讀

掃描或長按左側二維碼,

在線閱讀全文

推薦閱讀

分散催化、聚攏回收, pH就能調節!這個催化劑真是很「智能」精心繪出化學的美麗- 盤點2020年CCS Chemistry封面設計一個「彈性晶界」,讓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更柔韌穩定Editorial of Issue 6 科學不斷地探索和發現帶來更美好的未來CCS Chemistry Author Spotlight—華東理工大學朱為宏教授CCS Chemistry 2020年第6期上線!

CCS Chemistry

CCS Chemistry是中國化學會獨立出版的旗艦新刊,所有作者讀者免費發表和閱讀(Diamond Open-Access)。

CCS Chemistry網址:https://www.chinesechemsoc.org/journal/ccschem

Facebook:Chinese Chemical Society-CCS

Twitter: CCS Chemistry

掃描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CCS Chemistry微信公眾號,及時了解CCS Chemistry發表的最新傑出研究成果。

中國化學會

Chemsoc

原標題:《CCS Chemistry | 向蛋白質學習,PNIPAM高分子單鏈納米粒子實現水相製備、摺疊可控》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香港中文大學邊黎明教授團隊《ACS Nano》:仿生雙配體單鏈高分子納米凝膠協同調控幹細胞行為與分化
    在本研究中,作者將兩種調控配體修飾於同一仿生單鏈高分子納米膠中,通過動態調控單鏈納米膠的構象變化,進一步證明了非經典細胞通路的激活可以進一步與傳統的細胞通路的激活相結合,實現對人骨髓間中質幹細胞行為與分化與動態協同調控。這一基於仿生單鏈納米凝膠的材料設計方法,未來有望應用於更多不同的配體體系,來研究多種配體共同作用下的細胞行為。
  • :利用單分子力譜研究高分子單鏈彈性的環境響應
    這一來自《道德經》的古典哲學思想對高分子領域的學者仍有啟發:高分子單鏈可視為「一」,高分子材料則是由無數個「一」堆積和組裝而來。高分子單鏈性質與其宏觀材料性質之間應存在直接的關聯。雖然目前仍難以建立這一關聯,但我們相信,對高分子單鏈的深入研究必然會促進高分子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發展。
  • CCS Chemistry | 分散催化、聚攏回收, pH就能調節!這個催化劑真是...
    可以通過簡單調節催化體系的pH值,實現單金屬原子單分子膠束催化劑的可逆聚集與再分散,從而實現了催化活性的「開關」功能和便捷的回收再利用能力。一直以來,聚合物自組裝及其在催化領域中的應用研究備受關注。一般聚合物組裝體通過負載金屬納米粒子,形成金屬納米粒子-聚合物雜化組裝體,實現對多種反應過程的催化作用。
  • 多倫多《JACS》:DNA控制的蛋白質納米顆粒小分子封裝
    通過改變DNA錨的序列和化學計量,可以控制納米粒子中具有不同化學性質的分子的數量和比例核酸通常會與陽離子大分子(例如聚乙烯亞胺)複合,以利於摻入納米顆粒中,但這可能會干擾它們與分子結合的鹼基配對。設計了使用犧牲模板將DNA整合到納米顆粒中的另一種策略(方案1)。模板法用於製備對分子<15 kDa而言可滲透的聚合物和蛋白質膠囊。從50 nm金納米顆粒(GNP)作為模板開始。首先,使用金硫化學方法將具有5'二硫鍵的25個鹼基的DNA鏈連接到GNP。
  • 多倫多大學鄭志和《JACS》:DNA控制蛋白質納米顆粒小分子封裝
    通過改變DNA錨的序列和化學計量,可以控制納米粒子中具有不同化學性質的分子的數量和比例。通過改變膠囊化藥物(美登素和阿黴素)的比例來改變納米顆粒對癌細胞的細胞毒性。刊發相關題為DNA-Controlled Encapsulation of Small Molecules in Protein Nanoparticles的論文在10月《J. Am. Chem. Soc.》上。
  • 吉林大學孫俊奇教授團隊:動態納米疏水相區助力高強度水凝膠實現高效自修復
    納米疏水相區可作為剛性填料有效提高水凝膠的力學強度及彈性。同時,基於氫鍵交聯的疏水相區的動態可逆性使得水凝膠具備可在室溫下快速且高效自修復的能力,修復效率接近100%。這些納米疏水相區可有效提高凝膠網絡骨架的強度並保證凝膠在形變後的快速回彈。將PVA-CBA0.12水凝膠拉伸到原長的2倍,在室溫下放置10 min,水凝膠就可恢復到原來的形狀。
  • 納米黃金粒子「出手」 蠶絲變身超快蛋白質基憶阻器
    「該成果的突破,對未來實現可植入生物電子傳感與計算、在體(在活體內)實時人工智慧計算,以及遠程人性化人工智慧醫療等,具有開創性意義。」3月13日,劉向陽向記者透露,目前團隊還將相關技術,進一步應用於開發高性能羊毛等全生物材料憶阻器,以及超性能全生物材料存算一體晶片。
  • 水凝膠納米粒子的相變驅動熱電池
    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pNIPAM)水凝膠在32°C左右的溫度下經歷了從溶脹相到收縮相的體積相變(VPT),這是水從聚合物鏈中被熵驅動解離的結果。具有刺激響應分子識別特性的PNIPAm水凝膠已被開發用於可逆地捕獲和釋放目標分子,例如染料,藥物和蛋白質。最近,已經將凝膠用作經濟的介質,以利用低溫廢熱和太陽能作為能源來提取和/或濃縮水分,鹽和二氧化碳。
  • AFM:刺激響應性納米材料複合水凝膠|複合水凝膠|納米|水凝膠|納米...
    圖1 納米複合材料水凝膠根據刺激的類型,可以分為內部刺激(即正常或患病/受傷組織的特徵)和外部刺激(即熱,光照,機械力,磁場或超聲波)。納米複合材料水凝膠的組裝方法也可以分為四種,即:i)在納米顆粒存在下進行水凝膠交聯,ii)在交聯的水凝膠模板中原位形成納米顆粒,iii)納米顆粒通過向內擴散併入交聯的水凝膠中,iv)作為水凝膠交聯劑的納米顆粒。
  • 西安交大劉峰教授/張啟路特聘研究員團隊:水體系中基於星形聚合物自組裝製備兼具親水/疏水微區的多隔室納米粒子
    多隔室納米粒子(Multicompartment nanoparticles, MCNs)一般是指具有多重相分離核的膠體納米結構。多隔室結構廣泛存在於生物體系中,例如細胞可以被視為一種具有多功能的複雜的多隔室體系;在更小的尺度下,血清白蛋白被認為是一種兼具親水/疏水微區的多隔室納米粒子,這些組成各異的微區在血液循環中分別承擔著運輸不同物質的作用。
  • CCS Chemistry | 壓力誘導結塊---新的自組裝方式獲得大面積超分子...
    北京大學閻雲教授利用壓力誘導的結塊過程實現分子在固相中的自組裝。這是一種新的普適的跨尺度分子自組裝理念,可以利用機器實現規模化連續生產獲得米級大面積分子自組裝薄膜。但長期以來,分子自組裝在稀溶液中進行,獲得的自組裝結構多為分散的納米或微米顆粒。儘管有時分子在溶液中能夠凝膠化或在固液界面發生層層組裝,形成半固體材料及大面積薄膜,但這些材料或者含水太多,或者製備過程繁瑣,嚴重限制了它們的實際應用。迄今為止,如何通過跨尺度的分子自組裝獲得大面積的連續固體材料,是制約分子自組裝材料發展的瓶頸問題。
  • 水凝膠納米粒子的相變驅動熱電池
    為了獲得更好的熱電轉換效率,科學家們廣泛研究了使用具有較大表面積的碳納米管電極,引入電解質中分子之間的主客體相互作用以及添加帶塗層的多孔分離膜的設計。最近,實現了熱電偶的轉換效率,該熱電偶的ZT為0.16,塞貝克係數(Se)為-1.4 mV K-1。然而,在有限的溫差下電池的實際使用需要改善Se。
  • 各向異性形貌聚合物納米粒子製備的新思路:含液晶基元單體的聚合誘導多級自組裝
    但是受限於操作複雜、產率低、形貌不均一、重複性差等缺點,難以實現納米粒子的大規模製備。因此,高效快速地製備各向異性聚合物納米粒子依然具有很大的挑戰。近年來,基於異相可控自由基聚合,發展了一種聚合誘導自組裝(PISA)的新方法。該方法利用異相可控自由基聚合實現嵌段共聚物聚合的同時高濃度地組裝,形成聚合物納米粒子。因其效率高,操作簡便,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 小鼠實驗證實二氧化鈦納米粒子具有可遺傳毒性
    美國科學家綜合研究後得出結論,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二氧化鈦(TiO2)納米粒子,會造成小鼠全身性遺傳損傷。該發現再次引起了對納米粒子安全性的關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的《癌症研究》雜誌上。   過去,二氧化鈦納米粒子被視為是無毒的,因為它們不會激起化學反應。
  • 第三節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高分子化合物粒子具有許多親溶劑基團,質點表面結合著一層溶劑。溶劑化後的粒子在溶液中成為一個運動單體,降低了運動速度,影響了溶液的粘度。   當高分子化合物為電解質時,粒子帶有電荷。例如蛋白質類高分子化合物,由於含有酸性基團(-COOH)和鹼性基團(-NH2),在水溶液中,因溶液PH值的差異,蛋白質大分子可以帶正電荷或負電荷。
  • DNA導向自組裝可實現新型納米纖維
    研究人員指出,這種組裝是由DNA「繩索」間的共同作用而實現,有望帶來一種新型納米纖維,並賦予其人們想要的各種屬性。相關論文發表在美國化學協會的《ACS納米》雜誌上。 人們都知道DNA分子鏈在生命體中攜帶遺傳信息。而用合成DNA作為分子膠,可以引導納米粒子自行組裝。當DNA含有互補的核苷酸鹼基對時,這種分子鏈會像繩索似的,把納米粒子拉在一起,在鹼基不配對時抑制它們結合。
  • 《納米快報》可生物降解的聚酯納米粒子的生理相關力學
    儘管有許多關於NP力學對納米生物相互作用(例如內在化,吸收,運輸和降解)影響的報導,但在與聚合物NP利用率相對應的條件下,還沒有系統地表徵聚合物NP力學。這種缺陷的根源在於,儘管原子力顯微鏡(AFM)非常適合表徵納米級材料(即NP),但在生理條件下(例如,緩衝液中的37°C)進行的實驗具有挑戰性,需要專用設備。
  • CCS Chemistry |高分子鍵合阿司匹林,活性氧響應助力腫瘤免疫治療
    通過共價鍵合方式製備高分子鍵合藥物是降低小分子藥物副作用、實現腫瘤選擇性藥物輸送的一種重要方法,其中小分子藥物與各種聚合物共價結合,以實現出色的血液循環穩定性。隨後,為了實現藥物到達腫瘤部位後的快速釋放,可利用腫瘤微環境刺激敏感的化學鍵實現藥物的鍵合。
  • 癌症早期預警治療有望由高分子納米藥物實現
    央廣網合肥12月8日消息(記者劉軍 通訊員周慧)記者從合肥工業大學獲悉,該校設計並製備了一系列多功能「診療一體化」高分子納米藥物載體,將生物體成像、藥物輸運與控制釋放等功能一體化集成,使癌症的早期預警和幹預治療成為可能。研究成果日前分別刊載在《診斷治療學》和《大分子》雜誌上。
  • JACS:光調控水凝膠降解、蛋白質釋放方式和速率
    他們合成了包含不同不穩定鍵(即酯,醯胺,碳酸根或氨基甲酸酯)NB並表徵其光解和水解,並提出NB不穩定鍵對材料降解的影響的獨特見解,這些NB鍵在水凝膠中充當不穩定的交聯鍵。這些研究為控制光解和水解提供了新的化學方法,對光敏材料(如軟材料,納米顆粒、多肽、蛋白質等)的設計提供了明確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