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導向自組裝可實現新型納米纖維

2020-11-28 科學網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能源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科學家開發出一種DNA「連接器」,能像繩索一樣把納米棒規則地連接一起,形成一種「繩梯」似的帶狀結構。研究人員指出,這種組裝是由DNA「繩索」間的共同作用而實現,有望帶來一種新型納米纖維,並賦予其人們想要的各種屬性。相關論文發表在美國化學協會的《ACS納米》雜誌上。

 

人們都知道DNA分子鏈在生命體中攜帶遺傳信息。而用合成DNA作為分子膠,可以引導納米粒子自行組裝。當DNA含有互補的核苷酸鹼基對時,這種分子鏈會像繩索似的,把納米粒子拉在一起,在鹼基不配對時抑制它們結合。小心控制這種吸引力和抑制力,是一種精密的納米工程。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用黃金納米棒和DNA單鏈開發出了新的排列組合,通過互補DNA繩索把相鄰的納米棒連接在一起,並檢驗了多種連接組合的效果。然後,他們用紫外光譜儀和同步加速器光源X射線散射技術,結合電子顯微鏡對組裝結構進行了探測,了解了整個組裝過程是怎麼進行的。

 

經多種分析方法證明,在早期組裝階段,納米棒排成了像繩梯一樣的帶子,隨後會把這些帶子堆疊起來,最後成為較大的三維堆積體,因為在繩梯帶子之間形成了DNA連接橋。這種分階段的組裝過程,稱為多級組裝,存在於許多生物系統的自組裝中,如胺基酸先連接成長鏈,然後把長鏈摺疊起來形成功能蛋白質。

 

這種階梯式的組裝性質也表明,分級過程可能會在中間階段停止。研究人員演示了用DNA「阻隔」鏈,可以把剩下的自由繩索以線性帶狀結構結合在一起,避免了下個階段形成堆積結構。

 

這種「繩梯」狀排列,是因為打破了納米棒的基本對稱。論文領導作者、布魯克海文物理學家奧萊格·岡說:「這是一種全新的自組裝機制,不是對分子領域或微觀系統的直接模擬。在『繩梯』階段打斷下一步組裝過程,有望帶來一種線性結構纖維,並賦予其人們想要的屬性。比如控制胞質基因或螢光屬性,我們可以造出一種納米聚光器或光導,並能按需要開關它們。」(來源:科技日報 常麗君)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鮑哲南院士《JACS》:基於新型多位點柔性高分子自組裝單元的納米纖維
    有鑑於此,史丹福大學鮑哲南院士課題組首次合成了一系列可用於組裝納米纖維的具有多組裝位點(> 5),高分子量(22 – 56 kDa)的有機矽柔性高分子鏈,並對其分子量、自組裝位點線密度、位點種類、位點分布對自組裝行為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研究。
  • 用於可見光碟機動產氫的特殊定製的自組裝光催化納米纖維
    用於可見光碟機動產氫的特殊定製的自組裝光催化納米纖維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3 17:06:32 一個由布裡斯託大學Ian Manners課題組領導的國際合作小組,通過自組裝納米纖維實現了可見光碟機動的高效產氫
  • 科學家建立一種新型的元DNA結構,開闢光電子以及合成生物學
    ASU和上海交通大學(SJTU)的一個由分子科學學院米爾頓格利克教授郝巖領導的科學家團隊,以及ASU生物設計研究所分子設計和仿生中心主任,剛剛宣布創建一種新型的元這項研究今天發表在自然化學--的確,元DNA自組裝的概念可能會徹底改變結構DNA納米技術的微觀世界。眾所周知,沃森-克裡克鹼基配對的可預見性以及dna的結構特徵,使得dna可以作為一種通用的構件,來設計複雜的納米結構和設備。
  • DNA—納米粒子自組裝膠體可帶來智能材料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PFL)和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合作開發出一種技術,用DNA鏈給納米粒子塗上一層塗層,能控制並引導兩種不同膠體的自動組裝。這種膠體粒子可用於製造新奇的自組裝材料,如智能遞藥補丁、隨光變色的新奇塗料等。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 化工學院仰大勇團隊:通過DNA動態組裝在細胞內構建類細胞器結構
    通過在胞內原位構建類細胞器結構有望實現細胞功能重塑和疾病進程幹預。發展可精準調控的胞內原位動態組裝系統,進而在複雜的胞內環境中實現分子精準可控動態組裝和拓撲結構調控,是胞內原位構建類細胞器的重要途徑,且存在極大的挑戰和困難。迄今為止,胞內分子組裝體系主要是基於酶響應的多肽類和合成高分子兩類材料,在分子設計多樣性、拓撲結構可控性和生物功能拓展性等方面仍存在局限。
  • 利用DNA自組裝結構引導無機非金屬納米材料可控制備研究獲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課題組在利用DNA自組裝結構調控圖案化二氧化矽定位合成方面取得新進展。二氧化矽是一種自然界常見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在生物礦化以及納米材料構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如何製備具有特定尺寸且形貌可控的二氧化矽納米結構,是納米科學領域的難點問題之一。DNA自組裝結構具有強大的可編程性和精確的定位修飾特點,是構築二氧化矽納米結構的有力工具。
  • 利用DNA自組裝結構引導無機非金屬納米材料可控制備方面獲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課題組在利用DNA自組裝結構調控圖案化二氧化矽定位合成方面取得新進展。二氧化矽是一種自然界常見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在生物礦化以及納米材料構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如何製備具有特定尺寸且形貌可控的二氧化矽納米結構,是納米科學領域的難點問題之一。DNA自組裝結構具有強大的可編程性和精確的定位修飾特點,是構築二氧化矽納米結構的有力工具。
  • 自組裝DNA納米結構「侵染」細胞過程獲揭示
    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樊春海課題組和黃慶課題組,應用一系列先進的細胞顯微成像技術,並結合生物化學手段,清晰展示了一類自組裝DNA四面體結構在活細胞中的攝取與轉運過程
  • ...子刊:自組裝納米纖維,成就史上最高效率光催化產氫高分子體系!
    近日,來自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的Ian Manners課題組受生物體系構建過程的啟發,以解決能源問題為出發點,報導了一種由自組裝過程調控的、在可見光照射下可以將水轉化為氫氣的聚合物體系。
  • :用自組裝螺旋纖維再次自...
    為解決這一問題,一般是使用有機螢光分子自組裝生成超級螺旋纖維來提升CPL強度,但不對稱因子一般也只能達到10-2數量級。 最近華中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鄭炎松教授和中科院化學所劉鳴華教授合作,通過手性螺旋四苯乙烯(TPE)螢光分子與十二烷基苯磺酸(DSA)自組裝形成納米超級螺旋纖維,螺旋纖維再與酒石酸(TA)進一步組裝生成更大的螺旋纖維
  • Nature 簡單的分子自組裝成納米鏈條
    2020年7月23日訊 /生物谷BIOON /——非共價相互作用可以將分子組裝成複雜的結構,但對最終拓撲的控制有限。一種組裝納米鏈的方法展示了如何針對特定的結構進行組裝。複雜的分子結構通常是通過將各種構件逐步連接在一起來構建的。
  • .》: 用自組裝螺旋纖維再次自組裝新概念最大幅度提升手性材料CPL信號
    為解決這一問題,一般是使用有機螢光分子自組裝生成超級螺旋纖維來提升CPL強度,但不對稱因子一般也只能達到10-2數量級。鄭炎松教授和中科院化學所劉鳴華教授合作,通過手性螺旋四苯乙烯(TPE)螢光分子與十二烷基苯磺酸(DSA)自組裝形成納米超級螺旋纖維
  • 納米中心丁寶全課題組利用DNA引導異質結構自組裝方獲新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課題組在利用形狀匹配策略調控DNA引導的異質結構自組裝方面取得新進展。形狀匹配策略調控DNA引導的金納米環與金納米球自組裝示意圖形狀匹配在分子識別中至關重要,例如主-客體分子識別、酶與底物的識別,以及適配體與靶標的識別等。而納米粒子的形狀也可以強烈地影響納米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決定納米粒子的組裝取向以及組裝產物結構,並最終影響組裝體的性質。
  • 東華大學俞建勇院士和丁彬教授:二維網狀納米纖維材料製備新技術
    3通過優化溶液本體特性,控制泰勒錐尖端荷電流體噴射模式,獲得了高壓電場中均勻懸浮分布的荷電液滴簇,進而通過調控收集器耦合誘導微電場的分布狀態,實現了荷電液滴的形變\相變\自組裝的精確調控,獲得了纖維直徑10-40 nm的二維納米網絡結構材料(納米蛛網),並成功實現了蛛網製備原料種類的有效拓展,目前已成功製備了PVDF、PAN
  • 孫豔明:自組裝納米纖維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對活性層厚度的適應性
    最近,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孫豔明教授證明了採用聚合物纖維網絡策略可以製備高效率的厚膜OSCs,該策略包括一個可以自組裝成纖維納米結構的給體聚合物(PT2)和兩個具有不同結晶性質的非富勒烯受體。如此大的改善主要是由於形成了良好的BHJ形態,充分利用了給體纖維網絡和SMA組合的優勢。 PT2纖維骨架和高結晶度的IDIC分子保證了高的空穴和電子傳輸,從而提高了相應厚膜器件的填充因子。同時,TTPTTT-4F分子的較寬的光譜吸收有助於增強光電流的產生。 這些結果證明了FNS是製備高效厚膜PSCs的一種很有前途的方法,可以促進OSCs的商業化。
  • DNA分子計算系統:實現算法自組裝!
    ,首次實現了所謂的「算法自組裝」。「算法自組裝」意味著同一個「硬體」可以經過配置來運行不同的「軟體」。背景如今,隨著後摩爾時代到來,傳統電子計算機性能的進一步改善正面臨嚴峻挑戰。因此,科學家們希望通過一系列創新技術,探索新一代的計算機。
  • 合成DNA納米藥物實現靶向基因調控
    本報訊 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田雷蕾課題組取得一項新突破,他們利用一種可基因編碼和進行生物合成的DNA樹枝狀大分子實現了靶向基因調控。 這一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在該研究中,課題組設計了一種適用於生物生產的DNA樹枝狀大分子納米藥物,該分子由靈活的三臂單元組成以實現高效的一鍋法DNA組裝。
  • 新研究揭示酶引導自組裝實現單體和準分子轉變
    新研究揭示酶引導自組裝實現單體和準分子轉變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0 19:33:55 南方醫科大學的Yanbin Cai團隊和南開大學Zhimou Yang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
  • 科學網—合成DNA納米藥物實現靶向基因調控
    本報訊 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田雷蕾課題組取得一項新突破,他們利用一種可基因編碼和進行生物合成的DNA樹枝狀大分子實現了靶向基因調控
  • ...張其清教授雜誌封面論文解析自組裝納米抗腫瘤藥物載體系統
    日前,在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召開的2010年度科研工作表彰大會上,生物材料及人工器官研究室張其清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發表的論文包攬了該年度的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其中2010年6月發表在國際核心一區刊雜誌納米技術(Nanotechnology)的論文「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s of cholesterol-conjugated carboxymethy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