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石墨烯調控布魯斯特角 — 實現超廣譜太赫茲光波調製器

2021-03-01 兩江科技評論

太赫茲光波是一種介於遠紅外光與微波之間的電磁波。由於其特殊的波長和頻率,太赫茲光波可以用於特殊成像(如安檢儀),無損生物檢測,短程通訊等領域。太赫茲調製器,及用於調製光波強度或者相位的動態器件,是重要的基本光學元件。它必須滿足高調製深度,低功耗,廣譜等要求。在以往的太赫茲調製器中,通常總是難以同時滿足這些要求。譬如基於電磁共振結構的器件(如超材料),可以達到高調製深度,但是其只能用於某個特殊頻率波段,不能實現廣譜多頻段。香港中文大學電子系許建斌與Emma Pickwell-Mac Pherson課題組合作提出了基於石墨烯和石英界面太赫茲布魯斯特反射的太赫茲調製器,實現了高調製深度(99.5%)和廣譜(0.2THz-1.6THz)特性。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DOI:10.1038/s41467-018-07367-8)期刊上。

早在1815年,英國著名科學家David Brewster就提出了p-偏振光在特定的角度入射到介質表面時,可以實現零(無)反射。這個角度被定義為布魯斯特角。許建斌教授與其課題組的陳澤峰博士等提出通過改變柵壓調控石墨烯電導,進而可以實現可調製的布魯斯特角。如果太赫茲光波以石英的布魯斯特角入射到器件,那麼就可以實現太赫茲反射波由零反射到有限反射的變化,從而實現高調製深度。此原理與頻率無關,也就是說可以實現一個超廣譜多頻段的器件。

圖一

 作者在文章中首先展示了利用石墨烯調控布魯斯特角的概念。如圖1所示,器件由石英,TiOx,Al2O3,和石墨烯疊加排列製備而成。其中TiOx在此作為柵極電極,因為它具有適和的電導,同時其在太赫茲波段呈透明性,不影響太赫茲光波反射。Al2O3在此作為柵極絕緣介質。通過施加柵壓,此疊層結構的布魯斯特角可以從65度連續調製到73度。如圖2所示,如果以65度作為器件的入射角,由此可以實現高調製深度的太赫茲波強度調製器。如圖3所示,如果以68度作為入射角,則可以作為相位調製器。

 

圖二

圖三

 

     此外該個器件是固態器件,理論上可以實現高速調製。在此研究中作者展示了其調製深度的頻率可以達到10KHz。「理論上可以實現更快的調製頻率,這取決器件的尺寸大小。因為器件面積的大小決定了其RC充放電時間。現有器件尺寸是在釐米級,其調製頻率只能達到10KHz左右,而進一步縮小器件面積,其就可望達到MHz 量級。」 陳澤峰博士解釋道。  


 文章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8-07367-8

友情提示:點擊下面「閱讀原文」即可轉到原文地址查看原文 

 編輯推薦

精彩回顧   

1. Nature:基於鈮酸鋰的微型集成電光調製器

2. 非互易帶間的布裡淵調製

3. 納米機電晶格中彈性波的MHz電學調製

4. 同一天兩篇Nature子刊!——柵電壓調製的石墨烯非線性光學響應

5. Nature Materials:室溫下中紅外石墨烯等離子體的高效電學檢測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科研信息及分享,提供志同道合者的交流平臺。如涉及侵權,請聯繫下方郵箱,我們將及時進行修改或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如原創內容轉載需授權,請聯繫下方微信號。

郵箱:zunzun@imeta-center.com

微信號:18796017560

相關焦點

  • 太赫茲全光器件開關過程的光學主動調控
    近日,國防科技大學江天研究員課題組在太赫茲主動調控器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利用構建電磁感應透明超表面和複合光敏層的方法,成功製備了響應時間從皮秒到納秒主動可調的太赫茲全光開關,實現了光控太赫茲超快器件的實時動態調控。
  • 錢學森講壇:太赫茲波前獲取與調控
    1.報告摘要太赫茲輻射具有很多獨特的優點
  • 基於二氧化釩的雙開口諧振環太赫茲透射調控
    在太赫茲技術的發展進程中,設計和製造在太赫茲波段下的調控器件始終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人們通過改變材料結構和組成來獲得一些超常特性的人工材料,其性能超過常規的天然材料。近十幾年來,人們開始廣泛關注太赫茲波段下的超材料,2012年,LI Z教授等人[17]證明了環形諧振器組成的多層微結構具有寬帶截止濾波器的特性;2013年,Chen Houtong教授課題組[18]利用金屬亞波長線柵設計了一種基於超薄平面超材料的高效寬帶太赫茲線性振轉換器並得到近乎完美的反常折射;2016年美國西北大學Sun教授團隊[19]
  • 使用石墨烯,金的材料系統來產生太赫茲波
    太赫茲有可能成為繼5G之後實現極端快速的移動通訊連接和無線網絡的最有前途的技術。在千兆赫茲到太赫茲頻率的轉變中所存在的瓶頸主要是由不充分有效的發射源和轉換介質所造成的。如今,研究人員發展了一個材料系統來產生太赫茲脈衝,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有效。這一材料系統是基於石墨烯,在石墨烯上塗敷一層金屬薄層來實現的。  在電磁波普範圍內,太赫茲光位於紅外發射和微波的範圍內。
  • 寬帶太赫茲動態偏振控制的石墨烯可調諧多功能超材料
    近年來,可調諧超材料的開發使得太赫茲偏振主動可控成為現實,電磁響應的控制主要通過電、機械、熱和光等外部刺激。在各種可調技術中,電氣控制是實際操作中最方便的方法之一。由碳原子組成的石墨烯二維材料,其費米能級可由外部靜電偏壓或化學摻雜改變,使得能在較寬的頻率範圍內動態控制表面的導電性,因此是一種很好的滿足電調諧要求的候選材料。
  • 綜述:基於二維材料光電子學信息功能器件的新發展
    1.1石墨烯圖 2 石墨烯原子結構石墨烯是二維家族的第一位成員,具有狄拉克無帶隙結構,由於其獨特的線性能量動量色散關係,石墨烯在紫外光甚至太赫茲和微波波段仍具有光吸收特性,單層石墨烯(圖2)可吸收2.3%可見光和近紅外波段的入射光。
  • 新型太赫茲器件實現探測器與光譜儀二合一
    據俄羅斯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MIPT)官網近日報導,來自俄羅斯、英國、日本、義大利的科學家團隊,開發出了一種基於石墨烯的太赫茲探測器。新型器件既可充當靈敏的探測器,也可作為工作頻率在太赫茲範圍的光譜儀使用,可用於醫療研究與宇宙探索。
  • 科學家研究發現 太赫茲光波可用於控制量子
    近日據外媒報導,科學家們發現太赫茲光可以用來控制加速超電流,這將有助於在原子和亞原子尺度上打開物質和能量的量子世界,以實現超快計算等實際應用。而太赫茲光波是具有每秒幾萬億次頻率周期的光波,它本質上是非常強大的微波爆發,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發射。」「因此,這種光波可以用來控制超導態的一些基本量子特性,包括宏觀超電流流動、對稱性破壞以及獲得某些被認為是對稱性所禁止的超高頻量子振蕩。」同時王教授表示:「雖然這聽起來既深奧又奇怪,但它在實際的應用中卻非常有用。
  • 石墨烯太赫茲外差混頻探測器研究獲進展
    太赫茲波探測可分為直接探測和外差探測兩種方式:直接探測僅獲得太赫茲波的強度或功率信息;而外差探測可同時獲得太赫茲波的幅度、相位和頻率信息,是太赫茲雷達、通信和波譜成像應用必需的核心器件。外差探測器通過被測太赫茲信號與低噪聲本地相干太赫茲信號的混頻,將被測信號下轉換為微波射頻波段的中頻信號後進行檢測。
  • 電信學院承辦2020年第49期「名家講壇」:太赫茲技術及應用
    2020年11月27日上午,新加坡材料研究與工程學院的高級研究科學家、首席項目帶頭人柯琳研究員,在J11教學樓的305會議室為學院師生做了一場關於「太赫茲技術和應用」的名家講壇報告,講座內容主要涉及太赫茲背景知識介紹、太赫茲技術的發展、太赫茲科學研究的設備以及太赫茲技術的相關應用。
  • 《Science》重大突破:石墨烯納米帶實現金屬性調控
    研究背景石墨烯我們都很熟悉,那石墨烯納米帶(GNRs)呢?按定義,石墨烯納米帶是指大概寬度小於50 nm的石墨烯條帶。其理論模型最初於1996年提出。通過施加外磁場,石墨烯奈米帶的光學響應也可以調整至太赫茲頻域。石墨烯納米帶的結構具有高電導率、高熱導率、低噪聲,這些優良性能促使石墨烯納米帶成為集成電路互連材料的另一種選擇,有可能替代銅金屬。
  • 《Science》重大突破:石墨烯納米帶實現金屬性調控!
    研究背景 石墨烯我們都很熟悉,那石墨烯納米帶(GNRs)呢?按定義,石墨烯納米帶是指大概寬度小於50 nm的石墨烯條帶。其理論模型最初於1996年提出。
  • 基於半導體載流子動力學建立理論模型對其進行了合理的解釋
    該團隊研究了太赫茲波與超構材料、氧化物超晶格薄膜相互作用機制,並成功製備了超快的太赫茲調製器,率先實現了皮秒級的高調製深度的太赫茲超快開關;同時製備了多功能的太赫茲器件,在單一器件中實現電開關、光存儲和超快調製多種功能。 太赫茲波具有獨特的時域脈衝、低能、譜指紋、寬帶等特性,它在物理化學、材料科學、生物醫學、環境科學、安全檢查、衛星通訊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 6G關鍵技術實現突破,太赫茲無線晶片研發成功
    太赫茲波是電磁波譜的一部分,介於紅外光波和微波之間,被認為是高速無線通信的下一個前沿領域。然而,在太赫茲波能夠用於電信領域之前,還需要解決一些基本的挑戰,其中最大的兩個問題是材料缺陷和傳統波導(如晶體或空心電纜)的傳輸錯誤率。光子拓撲絕緣體(PTI)克服了這些問題,它可以使光波在絕緣體的表面和邊緣傳導,而不是通過材料傳導,就像火車沿著鐵路行駛一樣。當光沿著光子拓撲絕緣體傳播時,它可以在銳角處重新定向,其流動將不受材料缺陷的幹擾。
  • 石墨烯探測器利用等離子體波的幹涉揭示了太赫茲光的偏振
    資料來源:Daria Sokol/MIPT新聞辦公室物理學家已經基於石墨烯創造了太赫茲輻射的寬帶探測器。該設備在通信和下一代信息傳輸系統、安全和醫療設備方面具有應用潛力。這項研究發表在ACS納米快報上。新的探測器依靠等離子體波的幹擾。幹擾就是許多技術應用和日常現象的基礎。它決定了樂器的聲音,產生了肥皂泡中的彩虹顏色,以及許多其他效果。
  • 石墨烯將為下一代太赫茲天文探測器奠定基礎!
    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由石墨烯製成的探測器,這種探測器可以徹底改變下一代空間望遠鏡中使用的傳感器。這一研究發現發表在《自然天文學》期刊上。除了超導體之外,很少有材料能夠滿足製造天文用途的超靈敏和快速太赫茲(THz)探測器所需的要求。Chalmers研究人員已經證明,工程石墨烯為THz外差檢測增加了一種新的材料範例。
  • 【科研進展】石墨烯和超材料的組合,可實現對電磁波進行超快實時...
    石墨烯與超材料的結合是實現太赫茲(THz)區域電磁波主動控制的理想途徑。在這裡,可調諧等離子體誘導透明(PIT)超材料,整合金屬諧振器與可調諧石墨烯,在太赫茲頻率下進行數值研究。通過改變石墨烯的費米能量,可主動調節可重構耦合條件,實現對超材料共振強度的連續操縱。
  • 物理學家新成果,用光波加速超導電流,或將實現超快量子計算!
    量子控制方面的最新發現,將可能會實現基於量子力學的超快量子計算:光誘導無能隙超導,超導電流的量子節拍。太赫茲和納米尺度的物質和能量的量子世界(每秒幾萬億次周期和十億分之一米),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仍然是一個謎。
  • 中國科學家製備出石墨烯高速電晶體,有望應用於太赫茲領域
    10月29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取得新的科研突破,該中心先進碳材料研究部科研人員首次製備出以肖特基結作為發射結的垂直結構電晶體「矽—石墨烯—鍺電晶體」,成功將石墨烯基區電晶體的延遲時間縮短了1000倍以上,並將其截止頻率由兆赫茲(MHz)提升至吉赫茲(G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