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究發現 太赫茲光波可用於控制量子

2020-12-05 快科技

近日據外媒報導,科學家們發現太赫茲光可以用來控制加速超電流,這將有助於在原子和亞原子尺度上打開物質和能量的量子世界,以實現超快計算等實際應用。

愛荷華州立大學物理學和天文學王教授和其他研究人員在《自然光子學》發表論文指出:「超導性是電流在某些材料中無電阻的運動,通常需要在零下240℃的溫度下進行。而太赫茲光波是具有每秒幾萬億次頻率周期的光波,它本質上是非常強大的微波爆發,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發射。」

「因此,這種光波可以用來控制超導態的一些基本量子特性,包括宏觀超電流流動、對稱性破壞以及獲得某些被認為是對稱性所禁止的超高頻量子振蕩。」

同時王教授表示:「雖然這聽起來既深奧又奇怪,但它在實際的應用中卻非常有用。光誘導的超導電流為電磁設計量子工程應用的湧現、材料特性和集體相干振蕩開闢了一條全新的道路。換句話說,這一發現可以幫助物理學家通過利用超電流,創造出速度極快的量子計算機。」

但是目前找到控制、獲取和操縱量子世界特殊特性的方法,並將它們與實際問題聯繫起來,是當今科學界的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已經將「量子飛躍」課題納入了未來研發的「十大理念」。科學基金會對量子研究的總結表明:通過利用這些量子系統的相互作用,下一代用於傳感、計算、建模和通信的技術將更加精確和高效。

目前,王教授和他的團隊也正在分工協作,通過各個方面不斷的進行研究實驗,為未來通過太赫茲量子控制及光波超導電子的實施帶來新的成果。

相關焦點

  • 用光波加速超流,進入量子世界
    出處:王繼剛/愛荷華州立大學科學家們正在利用光波來加速超電流,並獲得量子世界的獨特性質,包括有朝一日可能應用於高速量子計算機、通信和其他技術的禁光發射。王繼剛是美國能源部艾姆斯實驗室(Ames Laboratory)的資深科學家,也是該項目的負責人。王的實驗室率先使用太赫茲頻率的光脈衝-每秒數萬億個脈衝-在超流中加速電子對,即所謂的庫珀對。在這種情況下,研究人員跟蹤了加速的電子對發出的光。他們發現的是「二次諧波光發射」,也就是用來加速電子的入射光頻率的兩倍。
  • 研究人員發現結合聲波和光波方式 數據傳輸或更快!
    [PConline 資訊]據外媒報導稱,利茲大學和諾丁漢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發現結合聲波和光波功率的超快調製方式,並聲稱在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的控制方面取得了突破。研究團隊介紹稱,它可以使數據以每秒100吉比特的速率傳輸,比以10000兆赫茲運行的快速乙太網快約一千倍。
  • 美國大學教授利用太赫茲波超導電流完成超快量子計算
    上個世紀80年代中後期科學家們從統稱的遠紅外射線中發現了頻率在0.1THz到10THz範圍的電磁波,波長大概在0.03到3mm範圍,介於微波與紅外之間。並命名為太赫茲波。太赫茲的獨特性能給通信(寬帶通信)、雷達、電子對抗、電磁武器、天文學、醫學成像(無標記的基因檢查、細胞水平的成像)、無損檢測、安全檢查(生化物的檢查)等領域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由於太赫茲的頻率很高,所以其空間解析度也很高;又由於它的脈衝很短(皮秒量級)所以具有很高的時間解析度。太赫茲成像技術和太赫茲波譜技術由此構成了太赫茲應用的兩個主要關鍵技術。
  • 光波加速超電流使超快量子計算成為可能
    光誘導超電流加速可使量子力學的應用更具可行性。據eurekalert.org網站7月1日報導,在美國陸軍研究辦公室的支持下,愛荷華州立大學物理學與天文學教授Jigang Wang介紹了他在量子控制方面的新發現。
  • 物理學家新成果,用光波加速超導電流,或將實現超快量子計算!
    量子控制方面的最新發現,將可能會實現基於量子力學的超快量子計算:光誘導無能隙超導,超導電流的量子節拍。太赫茲和納米尺度的物質和能量的量子世界(每秒幾萬億次周期和十億分之一米),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仍然是一個謎。
  • 最新研究突破:通過拓撲電晶體技術使利用光波的量子計算成為可能
    就像半個多世紀前以及至今的電晶體和光電二極體取代真空管一樣,科學家們在尋求在設計原理和新型材料方面的飛躍,以實現量子計算能力的通用化與商業化。最近,美國艾姆斯實驗室、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和阿拉巴馬州伯明罕大學的科學家聯合團隊發現了狄拉克半金屬中的光致開關機制。
  • 基於石墨烯調控布魯斯特角 — 實現超廣譜太赫茲光波調製器
    太赫茲光波是一種介於遠紅外光與微波之間的電磁波。由於其特殊的波長和頻率,太赫茲光波可以用於特殊成像(如安檢儀),無損生物檢測,短程通訊等領域。太赫茲調製器,及用於調製光波強度或者相位的動態器件,是重要的基本光學元件。
  • 艾舒朗太赫茲量子鞋真的嗎,艾舒朗太赫茲量子鞋可靠嗎?
    太赫茲量子能量光核晶片,頂尖科技成果受到中國一帶一路走在世界前沿的普遍國家認可,世界醫學領域稱其為中西醫兩大醫學革命之後的第三次醫學革命,它攻克的重點是中西醫調理不了的疑難雜症通過太赫茲光波和能量快速打通人體的微循環與肌體DNA細胞同頻共振,增強免疫力和抵抗力……
  • 可攜式太赫茲光源來了 了解一下
    太赫茲射線可能有一系列令人眩暈的應用,從高速無線網絡到檢測癌症。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可能最終發明了一種可攜式、高功率的太赫茲雷射器。太赫茲波(也稱為亞毫米波或遠紅外光)介於光波和微波之間。從0.1到10太赫茲的頻率範圍內,太赫茲射線可以在成像中找到許多應用,例如醫學成像、天文觀測、環境監測、材料分析等軍事和民用領域都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相干聲學聲子脈衝對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的高速調製
    對於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最常見的調製方法是通過控制偏置電壓進行增益控制。由於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中雷射躍遷的高能級壽命(皮秒量級)通常比腔往返時間(50 ps)短,因而雷射功率和增益不會表現出弛豫振蕩,原則上可以進行高達100 GHz的直接調製。
  • 科學家實現加速超電流、開啟禁光發射,獲得量子世界的獨特性質!
    文章來自:(www.bokeyuan.net)科學家利用光波實現加速超電流,並獲得量子世界的獨特性質,包括有朝一日可能應用於高速量子計算機、通信和其他技術的禁光發射。發現是「二次諧波光發射」,也就是用來加速電子入射光頻率的兩倍,這類似於顏色從紅色光譜轉移到深藍色。這些二次諧波太赫茲輻射在超導體中被禁止,這違背了傳統觀點。
  • 太赫茲技術在醫學領域中的應用和進展!
    2009年日本科學家新納清憲攻克了人工低成本產生非幹涉太赫茲射線的研究課題,使小功率、低成本非幹涉太赫茲光波進入各領域科學驗證成為現實。 在日本由SHIMA量子醫學研究所理事長,所長島博基博士主導的關於非幹涉太赫茲光波有效抑制並殺滅前列腺癌細胞的實驗和學術論文已經在國際知名刊物
  • 里海大學在太赫茲雷射器輸出功率和光束質量上取得重要突破
    研究人員將這一方案應用於太赫茲等離子體量子級聯雷射器(quantum-cascade lasers (QCLs) )和測量峰值功率超過2W的單模 3.3THz QCL在窄單瓣光束時的發射,條件為運行溫度為58K時的緊湊型斯特林制冷機。同早期的工作相比較,研究人員展示了在功率上可以有一個數量級的增加和至少30倍高的平均功率強度的單模太赫茲QCLs存在。
  • 太赫茲光子學組件研究獲重大突破
    太赫茲光子學組件研究獲重大突破有助造出廉價緊湊型量子級聯雷射器 實現6G電信連接科技日報柏林9月1日電 (記者李山)近日,一個來自德國、義大利和英國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關鍵的光子組件,實現了半導體量子阱的子帶間躍遷與金屬腔的光子模式超強耦合
  • 太赫茲光子學組件研究獲重大突破
    科技日報記者 李山  近日,一個來自德國、義大利和英國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關鍵的光子組件,實現了半導體量子阱的子帶間躍遷與金屬腔的光子模式超強耦合,有望用可飽和吸收體(SA)來製造廉價的、可引發短太赫茲脈衝的量子級聯雷射器(QCL)。這將成為太赫茲應用道路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相關成果發表在最近的《自然·通訊》上。
  • 小如米粒可攜式太赫茲雷射器問世
    最近,科學家研製出一種新型米粒大小的可攜式太赫茲雷射器,其工作溫度為250K(-23℃),可用於餅乾大小的插入式冷卻器。這項研究將推動太赫茲雷射器在醫學成像、通信、質量控制、安全和生物化學等諸多領域「大顯身手」。
  • 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形式光波
    基於英國著名數學家和物理學家詹姆斯·麥克斯韋的開創性工作,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了一種以前不為人知的光波——季亞科諾夫—福格特波。他們稱,這種光波有望在多個領域「大顯身手」,比如改進用於篩選血液樣本的生物傳感器、開發出能更有效傳輸數據的光纖電路等。
  • 最新實現加速超電流,開啟禁光發射,獲得了量子世界的獨特性質
    科學家利用光波實現加速超電流,並獲得量子世界的獨特性質,包括有朝一日可能應用於高速量子計算機、通信和其他技術的禁光發射。艾奧瓦州立大學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該項目負責人、美國能源部艾姆斯實驗室資深科學家王繼剛(音譯)表示:科學家們在超電流中看到了意想不到的東西,超電流是在超低溫下沒有阻力地穿過材料的電流,打破了對稱性,經典物理定律所禁止的。
  • 改變世界的太赫茲技術到底有多牛?中國科學院院士揭開太赫茲技術的神秘面紗
    不過,知道太赫茲技術的人卻寥寥無幾了。早在2004年,美國首次提出太赫茲(THz,1012Hz)技術,並且被列為「改變未來世界的十大技術」之一。 那麼,太赫茲技術到底是什麼?有何種魅力吸引全球科學家的關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帶著這一系列問題。 近日,記者獨家採訪了我國著名雷射與非線性光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姚建銓及從事太赫茲技術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揭開太赫茲技術的神秘面紗。
  • 半導體所製備成功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和紅外量子級聯雷射器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半導體材料科學重點實驗室、低維半導體材料與器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及中科院等項目的支持下,經過努力探索,製備成功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和紅外量子級聯雷射器(QCL)系列產品系列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