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赫茲光子學組件研究獲重大突破

2020-12-04 閃電新聞

太赫茲光子學組件研究獲重大突破

有助造出廉價緊湊型量子級聯雷射器 實現6G電信連接

科技日報柏林9月1日電 (記者李山)近日,一個來自德國、義大利和英國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關鍵的光子組件,實現了半導體量子阱的子帶間躍遷與金屬腔的光子模式超強耦合,有望用可飽和吸收體(SA)來製造廉價的、可引發短太赫茲脈衝的量子級聯雷射器(QCL)。這將成為太赫茲應用道路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相關成果發表在最近的《自然·通訊》上。

太赫茲波是指頻率介於微波與紅外之間的電磁波,由於其性質特殊,具有廣泛的應用潛力。如機場安全掃描儀、痕量氣體檢測、超高速通信技術和醫療技術等。但目前商用的太赫茲源還只能以連續波模式運行。因此研發廉價的、能產生很少甚至單周期脈衝的緊湊型量子級聯雷射器,替代結構複雜且昂貴的臺式雷射源,將加速帶來太赫茲領域各種激動人心的應用。

量子級聯雷射器的發射過程基於半導體多量子阱(MQW)結構中的子帶間(ISB)躍遷。採用飽和吸收器的被動鎖模是雷射器產生超短脈衝的一種方法。該模式需要響應時間短且飽和閾值低的可飽和吸收體,但用於太赫茲光譜範圍的可飽和吸收體一直難以實現,而且所需的光強度遠遠超過量子級聯雷射器的能力。

現在,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由金鏡和金柵格組成的微結構裝置,它們共同構成了太赫茲輻射的共振體。它的共振可以與特殊半導體納米結構中的電子緊密耦合。通過高精度慢動作相機觀察發現,新結構很好地響應強太赫茲脈衝的刺激,在飛秒的時間尺度上吸收器就達到飽和。強烈的光脈衝可以將可飽和吸收體(金柵格)轉換成幾乎完美的鏡面。所需光強度比單獨的純半導體結構低十倍,且反應比太赫茲脈衝的單個光振蕩更快。

義大利國家納米科技中心的米瑞安·維迪耶羅教授說:「我們現在掌握了使用飽和吸收體製造超快量子級聯雷射器的所有必要組件。」太赫茲在很多領域的重要應用將有望變為現實,包括電信、化學分析和醫學診斷等。由於太赫茲輻射的振蕩速率比現代計算機的時鐘速率快上千倍,超短太赫茲脈衝可以實現新一代的電信連接,被認為是最有潛力的6G技術之一。

相關焦點

  • 太赫茲光子學組件研究獲重大突破,有助實現6G電信連接
    圖片來源:網絡(www.azooptics.com)近日,一個來自德國、義大利和英國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關鍵的光子組件,實現了半導體量子阱的子帶間躍遷與金屬腔的光子模式超強耦合,有望用可飽和吸收體(SA)來製造廉價的、可引發短太赫茲脈衝的量子級聯雷射器
  • 太赫茲光子學組件研究獲重大突破
    在QCL中,電子負責發射光子進入隨後的量子阱中,由此一個電子可以產生幾個光子,效率非常高。從一個量子阱到另一個量子阱的過渡稱為「量子級聯」。  科技日報記者 李山  近日,一個來自德國、義大利和英國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關鍵的光子組件,實現了半導體量子阱的子帶間躍遷與金屬腔的光子模式超強耦合,有望用可飽和吸收體(SA)來製造廉價的、可引發短太赫茲脈衝的量子級聯雷射器(QCL)。這將成為太赫茲應用道路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相關成果發表在最近的《自然·通訊》上。
  • 浙大科學家首次突破光學拓撲絕緣體研究,太赫茲互聯技術劍指6G
    2020 年末,其憑藉首次實驗實現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實現基於太赫茲拓撲光學的片上通信以及在特製的三維聲子晶體中首次觀測到了自旋為 1 的外爾點等重大突破,浙江大學百人研究員楊怡豪成功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2020 年中國區榜單。
  • ...31歲浙大科學家全球首次突破光學拓撲絕緣體研究,太赫茲互聯...
    2020 年末,其憑藉首次實驗實現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實現基於太赫茲拓撲光學的片上通信以及在特製的三維聲子晶體中首次觀測到了自旋為 1 的外爾點等重大突破,浙江大學百人研究員楊怡豪成功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2020 年中國區榜單。
  • 我國太赫茲研究領域的實驗室概覽(圖)
    在近日陸續公布的「2011年國家重大科學儀器開發專項」與「2011年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專項」中,其中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史生才研究員作為負責人主持申報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太赫茲超導陣列成像系統」項目成功獲批立項,資助總經費6000萬元,研究期限5年。此外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申報的國家重大科學儀器開發專項——「相干強太赫茲源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項目」也成功獲批立項。
  • 南京大學科研團隊開發平面太赫茲光子元件
    現代工學院胡偉、陸延青團隊開發平面太赫茲光子元件   ICCSZ訊 最近,(南京大學)現代工學院胡偉、陸延青團隊利用光控取向的液晶聚合物柔性薄膜開發出多功能平面太赫茲光子元件,提供了一種太赫茲波前調控的全新解決方案。
  • 中國在光子學材料領域獲突破 可用於雷射防護
    打開APP 中國在光子學材料領域獲突破 可用於雷射防護 發表於 2013-10-23 11:27:08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研究員王俊與張龍
  • 2023年,光子學產業的拐點即將到來?
    光子學技術相關領域的工程師及其相關研究人員都在不斷尋求新的突破,以確保自身在光子學領域的主導地位。基於此,英國的光子學研究人員近期公布了《2023年光子學發展報告》。「九大挑戰」這些挑戰被認為是未來光子學研究的關鍵驅動因素和重要影響因素,如何將光子學、電子學和許多其他技術結合起來並解決這些重大挑戰,往往是在光子學技術競爭中佔據主動地位的關鍵。
  • 小如米粒可攜式太赫茲雷射器問世
    最近,科學家研製出一種新型米粒大小的可攜式太赫茲雷射器,其工作溫度為250K(-23℃),可用於餅乾大小的插入式冷卻器。這項研究將推動太赫茲雷射器在醫學成像、通信、質量控制、安全和生物化學等諸多領域「大顯身手」。
  • 6G關鍵技術實現突破,太赫茲無線晶片研發成功
    為了使數據傳輸速度超過第五代(5G)電信標準,來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日本大阪大學的科學家們經過兩年的設計、製作和測試,利用光子拓撲絕緣體的概念製造了一種新型晶片。研究人員表明,他們的晶片可以傳輸太赫茲波(THz),從而產生11gb/s的數據傳輸速率,能夠支持4K高清視頻的實時流媒體傳輸,並且超過了5G無線通信的10gbit/s的理論極限。
  • 《太赫茲空間輻射頻率測量儀器校準規範》徵求意見
    3月17日,全國光學計量技術委員會發布了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負責起草的《太赫茲空間輻射頻率測量儀器校準規範》徵求意見稿,並面向社會徵求意見。太赫茲位於光學的遠紅外波段,在電磁波譜上介於紅外和微波之間,是連接電子學和光子學的橋梁。
  • 里海大學在太赫茲雷射器輸出功率和光束質量上取得重要突破
    從微腔發射的光子數量和半導體介質來看,同早期的單模中紅外或太赫茲QCLs相比,有至少 >50%的發射效率和顯著的增加。,此時有較多的光子從雷射陣列進行發射太赫茲雷射很快就有機會走向更廣闊的應用。這一技術發表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上,並且作為太赫茲QCL技術的重要進展而獲得了極大的關注。如今,同樣來自里海大學的研究人員則報導了另外一個在太赫茲方面的重要突破,他們採用一種新的鎖相技術來發展等離子體雷射,通過該應用,實現了破紀錄的高功率太赫茲雷射的輸出。
  • 太赫茲波——令人矚目的未來戰爭新寵
    太赫茲波,泛指頻率位於紅外線和微波之間的電磁波,處於宏觀電子學向微觀光子學的過渡階段。 由於處於交叉過渡區,太赫茲波既不完全適用光學理論來處理,也不完全適用微波理論來研究。很長一段時間,人們對太赫茲波的認識非常有限,形成了「太赫茲空白」。
  • 第五屆全國太赫茲學術交流會上,專家呼籲:打造太赫茲國防科技與...
    「作為電子學與光子學的交叉領域,太赫茲技術研究充滿了未知與挑戰。其特有的波、譜性質為新型探測與成像、高速通信、物質特徵分析等提供了全新的技術手段,在科學研究、軍事裝備和國民經濟中均呈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成為世界各國爭奪的戰略頻譜資源。」10月15日,吳一戎院士在第五屆全國太赫茲科學技術與應用學術交流會上如是說。
  • 浙江青年學者造出超高速太赫茲無線晶片,是實現 6G 的關鍵技術
    而今年年初張柏樂在《自然·光子學》Nature Photonics 發表的一篇論文,為本次晶片研發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支持。2020 年初,張柏樂的博士後楊怡豪,帶領 NTU 和日本大阪大學的團隊,在《自然 · 光子學》發表一篇題為《太赫茲拓撲光子學用於片上通信》(Terahertz topological photonics for on-chip communication)的論文。
  • 鈮酸鋰光子晶體電光調製器:為通信、計算、光子學研究鋪路
    導讀據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團隊演示了一種控制光線通過集成電路的新方法,為通信、計算以及光子學方面的研究鋪平了道路。該校團隊採用光子學研究人員普遍採用的材料,創造出迄今為止最小的電光調製器。該調製器是基於光子學的晶片的關鍵組件之一,控制光線如何通過電路。下面的示意圖展示了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林強(音譯:Qiang Lin)教授實驗室開發的電光調製器。
  • 鈮酸鋰光子晶體電光調製器:為通信、計算、光子學研究鋪路!
    導讀據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團隊演示了一種控制光線通過集成電路的新方法,為通信、計算以及光子學方面的研究鋪平了道路。背景與使用電力的傳統電路相比,光子集成電路使用光線取代電力進行計算和信號處理,具有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帶寬、更高的效率。
  • 廈大自主研發深紫外光子學材料獲新進展
    廈大自主研發深紫外光子學材料獲新進展   廈大自主研發的新型寬帶隙半導體材料為深紫外光子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 「像」由「芯」生的太赫茲傳奇
    太赫茲位於微波和紅外之間,其研究手段也處於電子學向光子學過渡的區域,因此展現出某些重要特性:1)指紋性:許多物質的晶格振動和分子轉動等引起的能級躍遷都對應在太赫茲譜段,而不同物質的光譜位置、強度、形狀均有差異,具有指紋般的唯一性,常被稱作為太赫茲「指紋譜」。2)穿透性:太赫茲輻射對不同物質的透射性有很大區別,因此太赫茲成像可以有效區分不同的材質。
  • 可能引發科學技術革命性發展的太赫茲技術
    電子學和光子學交叉的新興前沿領域尤為突出,從雷射到太赫茲技術的發展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機遇。太赫茲技術是一個典型的交叉前沿科技領域,它的應用也迅速擴展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諸如通信技術、公共安全、生物醫學、新型材料、考古探索等,以及其他交叉學科。太赫茲技術在這些領域的探索及應用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