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自主研發深紫外光子學材料獲新進展

2021-01-15 中國新聞網

廈大自主研發深紫外光子學材料獲新進展

  廈大自主研發的新型寬帶隙半導體材料為深紫外光子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它的「秘訣」在於材料純度和結構質量高,通過其中激子和光子的相互轉化特性可以輕鬆實現深紫外光的發射,從而大大提升雷射器件的發光能效。近期,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在線開放刊物《科學報導》上。

  據了解,這項成果出自廈大物理與機電工程學院康俊勇教授課題組,該課題組長期致力於研究深紫外光寬帶隙半導體,這也是近年來物理學界的一個熱門研究領域。所謂深紫外光,是指波長短於280納米的紫外線。這種光源波長短、頻率高,可在水及空氣淨化、疾病治療、信息技術等領域發揮獨特作用。傳統的深紫外光源通常由高壓汞燈產生,體積大、電壓高、毒性大,而用氮化鋁基寬帶隙半導體來產生深紫外光,一般體積不足米粒大、只要數伏特、無毒無害,且壽命長數百倍。

  從2005年開始,康俊勇教授課題組便開始研發這種高純度的寬帶隙半導體深紫外光源材料和器件,並不斷突破結構瓶頸。2012年底,課題組博士生李孔翌在氮化鋁半導體中探測到了名為「激子極化激元」的粒子。這種粒子是激化的電子與光子結合的產物,天生容易聚在一起。藉由它可以輕鬆實現光的同步發射,也就是說,在很低的電流驅動下就可發射出雷射。李孔翌說,事實上,這種粒子本身並不足為奇,「它存在於很多材料中,但是,在高頻率的深紫外材料中出現卻是第一次。」這樣的發現,意味著廈大自主研發的這種半導體材料可為未來研製深紫外波段高信道容量的量子通信和雷射器件等奠定了材料基礎。

  近期,康俊勇教授課題組深入開展不同維度、不同結構功能的深紫外材料研究,取得顯著成果。課題組成員林偉博士突破光沿氮化鋁基半導體各個方向傳播不同的天性,首次造出深紫外光各向同性的量子結構材料,大大提高深紫外光在半導體器件中傳導和發射的可控效率,成果被刊登在國際光子學領域綜述專刊——《雷射和光子評論》的卷首。課題組成員吳雅蘋博士開發出大尺度石墨烯單晶,它能克服傳統透明電極材料對深紫外光吸收強的弱點,為深紫外光電集成提供了一種可選的電極材料。

相關焦點

  • 「秒殺」新冠病毒,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第三代半導體團隊開發出高功率密度深紫外光源
    2020年初爆發並持續至今的新冠肺炎病毒嚴重影響了人類生產生活的正常發展,現已感染數千萬人,奪去百萬生命。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疫中,高效且快速的殺菌技術正受到高度重視與關注。在當今眾多消毒方法中,深紫外光線消毒以其殺菌效果高效、無持續傷害等優點被廣泛應用於各種消殺場景中。
  • 中國深紫外固態雷射器領先世界:全球獨此一家
    由中科院承擔的深紫外固態雷射源系列前沿裝備日前通過驗收,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能夠製造實用化深紫外全固態雷射器的國家。記者 陸琦「這是我國自主研發高精尖儀器的一個成功範例。」該器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1064nm雷射的6倍頻輸出,將全固態雷射波長縮短至177.3nm,首次將深紫外雷射技術實用化、精密化,並已獲中、日、美專利。之後兩人密切配合,在國際上首次實現KBBF晶體倍頻輸出深紫外雷射,並最終發展出實用化的深紫外固態雷射源(DUV-DPL)。從此,中國開啟了深紫外的時代。
  • 深紫外全固態雷射器通過驗收 中國成唯一能實用化製造國家
    深紫外技術與裝備的發展在物理、化學、材料、信息、生命、資環等學科領域均有重大的應用價值,並將促進交叉學科多領域的發展。但此前深紫外波段科研裝備能量解析度低,光子通量小,且密度低,不能滿足深紫外波段前沿科學發展需求。
  • 南開大學在非線性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開大學陳志剛教授、許京軍教授領導的課題組與克羅埃西亞Zagreb大學Hrvoje Buljan教授的課題組合作研究,在非線性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他們基於一維SSH拓撲光子隨著2009年微波波段單向傳輸的拓撲邊界態在實驗上首次被觀測到,光子學拓撲絕緣體以及光的拓撲特性相關的一系列研究相繼在許多不同的光學材料中得以實現,比如波導陣列、耦合諧振腔及超構材料等,逐漸形成了方興未艾的光子學分支:拓撲光子學。目前,由於實驗和理論上的一些困難,大多數拓撲光子學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線性的拓撲效應上。然而,非線性效應的引入可能帶來許多新穎的物理現象。
  • DUV-DPL(全固態深紫外雷射器)
    全固態深紫外雷射器是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在此項技術研發出來以前,我國科學儀器缺乏實用化、精密化的深紫外雷射相干光源,致使我國深紫外雷射儀器發展緩慢全固態深紫外雷射器研製的成功,使得我國雷射科技研究突破了200nm波段的深紫外壁壘,實現了科學儀器的實用化、精密化。  全固態深紫外雷射器(DUV-DPL)作為核心部件可應用在多種光譜儀器上,例如:深紫外雷射光電子能譜儀、深紫外雷射光譜儀、深紫外雷射顯微鏡、深紫外光化學反應儀、深紫外氣溶膠質譜儀等科學儀器。
  • 英特爾在數據中心的集成光子學方面取得了進展,已沉浸在矽光子學...
    日前,在 "Intel Labs Day "上,英特爾介紹了在推動數據中心集成光子學方面的進度,強調了自身在業界領先的技術進展,以及實現公司長期以來將光子學與低成本、大批量的矽集成生產相整合的願景。英特爾在集成光子學方面取得的快速進展將使業界能夠全面重塑由光連接的數據中心網絡和架構。我們現在已經在一個矽平臺上展示了所有關鍵的光學技術構件,與CMOS矽緊密集成。我們關於將光子學與CMOS矽緊密集成的研究可以系統性地消除跨越成本、功率和尺寸限制的障礙,為伺服器封裝帶來光互連的變革性力量。"為什麼它很重要?
  • 中國在光子學材料領域獲突破 可用於雷射防護
    打開APP 中國在光子學材料領域獲突破 可用於雷射防護 發表於 2013-10-23 11:27:08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研究員王俊與張龍
  • 「新型紫外/深紫外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材料的設計與製備研究」
    2014年執行以來,圍繞紫外/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材料研發的關鍵科學問題和主要研究內容,以硼酸鹽材料結構設計-生長-表徵為研究思路,深入開展紫外/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的設計與製備的原創性研究科技部專家充分肯定了項目在分析工具研發、結構預測研究、材料篩選及合成、大尺寸晶體生長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對項目工作狀態和前景給予了充分肯定。
  • 理化所等光子晶體驅動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光子晶體超浸潤性賦予具有獨特光學調控性能的光子晶體材料在傳感、檢測、防汙、驅動、油水分離等方面的新應用。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仿生材料與界面科學重點實驗室江雷團隊在具有超浸潤性光子晶體的製備及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Chem. Soc. Rev., 2016, 45, 6833)。
  • 英特爾在數據中心的集成光子學方面取得了進展
    日前,在 "Intel Labs Day "上,英特爾介紹了在推動數據中心集成光子學方面的進度,強調了自身在業界領先的技術進展,以及實現公司長期以來將光子學與低成本、大批量的矽集成生產相整合的願景。這些進展代表了光互連領域的關鍵進展,隨著數據中心中計算密集型數據工作負載越來越多,網絡流量越來越大,光互連解決了圍繞電子輸入/輸出(I/O)性能擴展的日益嚴峻的挑戰。
  • 我國紫外雷射器關鍵技術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清華大學等單位共同承擔的「十二五」863計劃新材料領域「紫外雷射器產業化關鍵技術及應用」課題和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承擔的「深紫外雷射器及人工晶體關鍵技術」課題取得重大進展,於近期通過了課題技術驗收。
  • 廈大教授孫世剛當選院士 另有兩名廈大校友榜上有名
    廈大12院士9人在化院  這12名院士,9人在化學學科,2人在生命科學學科,1名在海洋學學科。  廈大化學化工學院是在化學系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化學系成立於1922年,是廈大最早成立的系所之一,第一任系主任為留美博士劉樹杞教授。
  • 南開大學在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宋道紅)日前,南開大學陳志剛教授、許京軍教授課題組與克羅埃西亞Zagreb大學Hrvoje Buljan教授課題組的合作研究在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首次實驗觀測並理論證明了贗自旋渦旋拓撲荷的轉換與狄拉克點拓撲特性相關,揭示了動量與實空間拓撲轉換的普適規律。
  • 合肥工業大學:研發新型深紫外光電探測器
    本報訊(通訊員周慧)目前,我國深紫外光電探測技術由於受傳統器件結構等限制,仍存在易受環境影響、光電性能較差、器件響應速度和信號利用率難以兼顧等問題。近日,合肥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科研團隊,成功研發出新型深紫外光電探測器,開創性地將透光性好、電子遷移率高且電阻率低的電子材料石墨烯和高質量β-氧化鎵單晶片引入深紫外光電探測器中,並提出一種全新的器件MSM結構,實現了對半導體與金屬電極接觸性能的大幅提升。器件光譜響應分析結果表明,該器件具有優異的光譜選擇性,在深紫外光區域響應非常明顯。
  • 2023年,光子學產業的拐點即將到來?
    《2023年光子學發展報告》是由26位英國頂尖光子學學者共同研討得出,代表了20個頂級的英國光子學研究機構,其研發總收入超過6.5億英鎊(折合人民幣56.92億元)。他們的出現更新了傳統的光子學集成工藝,並產生了新型光子學工具,其應用也遠遠超出了原有的光子學領域;4)光子技術新工藝。
  • 聚焦| 入駐功能型平臺研發光子AI晶片,「最聰明公司」獲2600萬美元...
    聚焦 | 入駐功能型平臺研發光子AI晶片,「最聰明公司」獲2600萬美元投資 2020-04-30 21: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型紫外/深紫外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材料的設計與製備研究」項目
    「新型紫外/深紫外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材料的設計與製備研究」項目中期總結會召開 2015-07-17 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電鏡新應用、國產進口新技術年終探討——2018北京電子顯微學年會...
    深紫外全固態雷射相比其他光源有諸多優勢,這些優勢則為相應新型科學裝備的發展提供了新技術。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王守國介紹了磁性薄膜閾激發磁二色深紫外雷射光發射電子顯微術研究。  電子顯微學新技術分享:2018新產品、新技術百家爭鳴,國產電鏡任重道遠  天美(中國)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的高敞介紹了日立高新的最新電鏡聯用解決方案,如光鏡-電鏡聯用系統(生物樣品應用)、冷凍傳輸-掃描電鏡聯用系統(含水樣品應用)、真空轉移-電鏡聯用系統(鋰離子電池應用)、原子力-電鏡聯用系統(多種應用)等。
  • 南開大學平帶光子學領域國際合作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唐莉勤 記者 喬仁銘)近日,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與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合作,在平帶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他們首次在特殊設計的平帶光子晶格中實驗直接觀測到類似三維圓環面上的新型環狀平帶模式,揭示了平帶晶格系統中的實空間拓撲特性。
  • 福建物構所等在高階多光子非線性響應的光鐵電半導體材料研究中獲...
    鐵電材料在強雷射作用下,孕育和產生了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物理性質,如聲光、電光和反常光學效應等,逐漸發展成為新一代光電子器件的有力候選者。其中,具有多光子吸收效應的鐵電體在生物成像、頻率上轉換雷射和光限幅等方面具有潛在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