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深紫外固態雷射器領先世界:全球獨此一家

2020-12-05 環球軍事

由中科院承擔的深紫外固態雷射源系列前沿裝備日前通過驗收,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能夠製造實用化深紫外全固態雷射器的國家。

記者 陸琦

「這是我國自主研發高精尖儀器的一個成功範例。」9月6日,由中科院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深紫外固態雷射源前沿裝備研製項目」通過驗收,驗收委員會給出了如是評價。

該系列前沿裝備中的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與器件平臺、深紫外全固態雷射源平臺,以及基於這兩個平臺研製的8臺新型深紫外雷射科研裝備各項既定目標全面完成,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能夠製造實用化深紫外全固態雷射器的國家。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表示,該項目是中科院相關研究所和科學家在長期科研工作積累的基礎上,協同攻關、自主創新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中科院近年來「致力重大創新突破、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的具體體現。

開啟深紫外時代

項目從一個晶體開始。

這是一種名為氟硼鈹酸鉀(KBBF)的晶體。上世紀90年代初,在發現硼酸鹽系列非線性光學晶體後,中科院院士陳創天的研究團隊經過10餘年努力,在國際上首先生長出大尺寸KBBF晶體。

KBBF晶體是目前唯一可直接倍頻產生深紫外雷射的非線性光學晶體,是在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領域中,繼硼酸鋇、三硼酸鋰晶體後的第三個「中國產」非線性光學晶體。

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問世後,如何將其研製成實用化、精密化雷射源,則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

KBBF晶體是層狀結構,難以切割,而要做到深紫外倍頻又必須切割。為此,陳創天攜手雷射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祖彥,開始摸索解決辦法。

「當時中國大陸還沒有這方面的實驗裝置,我們不得不跑到香港科技大學,借用他們的實驗室。」許祖彥回憶說,兩個人窩在實驗室裡,每天工作到深夜一兩點,終於搞出了KBBF稜鏡耦合器件。

該器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1064nm雷射的6倍頻輸出,將全固態雷射波長縮短至177.3nm,首次將深紫外雷射技術實用化、精密化,並已獲中、日、美專利。

之後兩人密切配合,在國際上首次實現KBBF晶體倍頻輸出深紫外雷射,並最終發展出實用化的深紫外固態雷射源(DUV-DPL)。

從此,中國開啟了深紫外的時代。

從雷射源到8臺裝備

DUV-DPL的研製成功,不僅使得我國雷射科技研究突破了200nm以內的「深紫外壁壘」,實現了實用化、精密化,還極大推進了我國科研人員在雷射科技研究領域的繼續深入。

許祖彥形容自己的工作是「二傳手」,「跟上遊討論晶體該長成什麼樣,向下遊詢問要什麼樣的雷射」。

他花了一年多時間,跑了二三十個實驗室,「推銷」DUV-DPL。

深紫外波段(指波長短於200nm的光波)科研裝備目前主要使用同步輻射和氣體放電等非相干光源。相對於同步輻射而言,在體積方面,配有KBBF晶體稜鏡耦合器件的全固態雷射器體積變得很小;在能量解析度方面,比同步輻射提高5~10倍以上;在光子流密度方面,提高了3~5個量級。

2007年年底,財政部專門設立「深紫外固態雷射源前沿裝備研製」項目,對搭建深紫外非線性晶體和器件研製平臺、深紫外固態雷射器研發平臺,以及研製8臺新型DUV-DPL科學儀器,予以專項支持。陳創天、許祖彥擔任項目首席科學家。

「為使儀器保持領先,科研人員必須不斷調整技術方案。為此,總體部還設立了一個工程監理部,這在國內的科研項目中很少見。」項目總體部總經理、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員詹文山說。

這樣一來,經常要「推倒重來」。身為「二傳手」的許祖彥深有體會:在5年多的時間裡,滿足了儀器研製人員變更技術方案的多項技術要求,解決了光源與8臺儀器對接的工程問題。

打造自主創新鏈

如今,這8臺科學儀器已經在石墨烯、高溫超導、拓撲絕緣體、寬禁帶半導體和催化劑等研究中獲得了重要結果。

以深紫外雷射光發射電子顯微鏡(PEEM)為例,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光發射電子顯微鏡空間解析度最高為20nm,而採用全固態雷射器後能提高到3.9nm。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利用這臺儀器開展了石墨烯/Ru(0001)表面插層反應原位觀測,為石墨烯等光電子材料發展和應用提供了強有力的研究手段。

詹文山透露,目前2mm以下的KBBF晶體已可小批量生產,滿足國內市場需求。8臺科學儀器中,PEEM正在逐步進行產業化嘗試。

「晶體—光源—裝備—科研—產業化,深紫外固態雷射源前沿裝備研製項目打造了一條自主創新鏈,涵蓋了從提出原創科學思想到實現應用成果這一完整的科學價值鏈,為學科交叉面廣、跨度大、探索性和工程性很強的原創性重大科研裝備創新積累了經驗,也為中科院各業務管理單元合理分工、深度融合、協力創新提供了典型樣本。」白春禮評價道。

「這僅僅是深紫外波段儀器應用的開始。」許祖彥透露,項目二期將從物理、化學、材料拓展到信息、資環、生命等領域,開展6臺國際領先水平的儀器設備研製工作,繼續推動深紫外技術的深度開發。

同時,在一期任務順利完成基礎上,去年中科院理化所聯合北京中科科儀等單位,在科技部支持下啟動了深紫外儀器設備產業化開發工作,逐步將研製成功的深紫外儀器設備推向市場。

相關焦點

  • DUV-DPL(全固態深紫外雷射器)
    在2009年4月9日召開的「2009中國科學儀器發展年會」上,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許祖彥院士作題為「DUV-DPL」的大會特邀報告,DUV- DPL為全固態深紫外雷射器。
  • 深紫外全固態雷射器通過驗收 中國成唯一能實用化製造國家
    9月6日,由中國科學院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深紫外固態雷射源前沿裝備研製項目」在北京通過驗收,使我國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夠製造實用化、精密化深紫外全固態雷射器的國家。我國科學家已應用該系列裝備在石墨烯、高溫超導、拓撲絕緣體、寬禁帶半導體和催化劑等領域獲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使我國深紫外領域的科研水平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 中國尖端科技領先全球,細比之下日本專家瞠目結舌
    中華民族全面崛起的神聖時刻,中國裝備科技六喜臨門,忍辱負重的中國人又可以揚眉吐氣了。4月27日,天舟一號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5月3日,中國製造出世界上首臺量子計算機;5月5日,C919大型客機首飛成功;5月18日,可燃冰全球首次試採成功;5月20日全球首款,機載風冷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取得重大突破!
  • 我國紫外雷射器關鍵技術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清華大學等單位共同承擔的「十二五」863計劃新材料領域「紫外雷射器產業化關鍵技術及應用」課題和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承擔的「深紫外雷射器及人工晶體關鍵技術」課題取得重大進展,於近期通過了課題技術驗收。
  • 第三代半導體固態紫外光源材料及器件關鍵技術
    正因為這些優勢,紫外LED技術正在成為固態紫外光源行業極具吸引力的選擇方案。同時,與傳統紫外光源汞蒸汽燈、準分子雷射器相比,固態紫外光源具有小巧便攜、綠色環保、波長易調諧、電壓低、功耗小、可集成等諸多優點,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必將成為未來紫外光源的主流。在信息光存儲中,數據密度由讀寫的光源波長決定。
  • 解析國內外全固態雷射器 中科聯碩項目進展順利
    美國PI公司半導體泵浦固體雷射器   EKSPLA全固態雷射器  圖90  高功率半導體雷射列陣單光纖耦合模塊可直接作為光源廣泛應用於雷射醫療
  • 除了讓美國垂涎三尺的TikTok 中國還有哪些技術世界領先?
    而能夠上這份名單的技術,個個都是世界領先的,所以今天差評君想和差友們聊聊這些出現在名單裡的技術。早在 2013 年中科院就宣布,我國深紫外固態雷射源系列裝備通過驗收,讓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能製造深紫外固態雷射器的國家。
  • 多年努力 美國打破中國雷射晶體封鎖 然而中國新一代晶體已經成功
    2016年2月早些時候,美國APC(先進光學晶體)公司網站發布聲明,宣布該公司與克萊門森大學合作,研製出氟代硼鈹酸鉀晶體(KBBF),這種雷射晶體能夠用於製造深紫外雷射器。聲明中說,2009年中國開始禁止向國外提供這種具有戰略意義的晶體。該公司聲明稱,他們製造的晶體可以與中國製造的晶體相媲美,在部分關鍵技術領域超過中國同類材料。
  • 中國光學雷射與紅外技術與應用專題論壇盛大召開
    (2007年9月7日,中國深圳)中國的光電子市場特別是光學、雷射加工市場持續快速發展,呈現出良好的前景和商機。在2007中國光電產業高層論壇之「中國光學、雷射與紅外技術與應用專題論壇」上,來自國內光學、雷射產業和學術界的專家學者共聚一堂,集中討論雷射加工技術、光學元件以及雷射技術目前的發展與未來的趨勢。此次會議共有十幾位來自國內外大專及科研院所,以及領先光學、雷射企業的代表做精彩發言。
  • 國內超快雷射器產業分布概況(上)
    據OFweek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全球工業雷射器收入從2012年的23.4億美元增加至2017年的46.8億美元,近三年的市場規模增長率分別為10.6%、24.2%和28.6%。其中超快脈衝雷射器佔比約為24%,預計2020年,全球超快脈衝雷射器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5億美元。
  • Coherent:全球最大雷射器廠商
    Coherent公司成立於1966年,是世界第一大雷射器及相關光電子產品生產商,產品服務於科研、醫療、工業加工等多個行業;秉承40年的雷射製造經驗和創新精神,致力於提供一流的商業化雷射器,促進科學研究不斷進步
  • 量子通訊的重要部件「中國牌晶體」非線性光學晶體
    眾所周知,中國量子通訊全球領先,不但發射了全球第一個量子通訊衛星「墨子號」,而且還利用「墨子號」順利完成了三大目標,使我國的量子通訊領先世界,京滬幹線也已正式投入使用!量子通訊由於其本身特有的量子糾纏狀態,使得它的通訊過程不可破解,因此非常安全。在國防、金融等戰略領域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 美國花了10幾年追趕中國雷射晶體,現在如何了?
    中國在很多方面都受制於發達國家。比如說如今的晶片等。不過,有一項技術卻在很長一段時間制約著西方,讓美國不斷追趕。項技術就是雷射晶體,它曾技術封鎖美國很長一段時間。美國利用15年才打破中國的封鎖。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項我國排名世界第一的技術。
  • 淺談全固態雷射器的研發與應用概況
    其作用不僅僅體現在生產經濟領域,還體現在國防軍事領域,為此,世界各國都致力於加強對雷射的研究。全固態雷射器最為近年來新興的雷射器,只有半個世紀的發展史,但是卻在雷射領域佔有重要地位。1 全固態雷射器的簡介全固態雷射器又稱半導體泵浦固體雷射器,簡稱DPSS(Diode Pumped Solid State laser)。全固態顧名思義就是沒有其他形態物質的存在,部件皆有固態組成。
  • 中國在雷射武器方面,這一技術封鎖了美國20年,現在依然全球領先
    常言道「不遭人妒是庸才」,美國之所以傾全國之力打壓華為,除了一些政治因素外,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羨慕嫉妒恨,因為華為的5G技術全球領先,它的誕生,狠狠地把西方國家壟斷已久的科技堡壘撕開了一道裂口,他們自以為是習慣了,忽然被一個發展中國家的科技公司超越,忽然感到顏面無存。其實不光5G中國比其他國家強,早在20年前,中國的KBBF晶體就已經超越了美國。
  • 中科院半導體所與丹陽籤署全固態雷射器項目合作協議
    根據中國科學院「加強與地方合作,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時期辦院方針,為促進中科院半導體所與地方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加快半導體所科研成果的轉化和院地資源優勢互補,8月3日,「中科院半導體所—丹陽市人民政府/全固態雷射器項目合作協議」籤字儀式在半導體所舉行。
  • 中國這些尖端高科技領先於全世界,中科院又宣布研發光刻機
    根據數據統計,全球材料領域前100名科學家,前六名全部為中國人,其中有五人本科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而前幾天中科院前腳剛宣布全力以赴攻克「卡脖子」技術,尤其是攻克光刻機技術,全球高端光刻機廠商荷蘭阿斯麥後腳立馬向中國市場示好。前段時間,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要將美國「卡脖子」的設備清單,轉變成科研任務進行布局。
  • 先進超快(飛秒、皮秒)雷射器
    飛秒參量雷射器?  光纖飛秒雷射器?  全固態飛秒雷射器?  全固態皮秒雷射器?  低噪聲光學頻率梳?  窄線寬及可調諧雷射器?  用戶定製雷射器部分產品和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或國內首次的程度,包括:?  同步飛秒雷射器(國際領先)?
  • 全固態雷射器成行業關注焦點!
    近日,由863計劃新材料領域新型電子材料和器件主題專家組主辦,國家半導體泵浦雷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籌)和國家光電子晶體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承辦的「新型雷射材料、器件與全固態雷射器產業化關鍵技術研討會」在山東省青島市成功召開。
  • 【中國科學報】長春新產業:做半導體泵浦雷射器領航者
    日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他這樣說道。  這些年,長春新產業致力於半導體泵浦全固態雷射器的研發、生產,走出了一條科技與生產相結合的成果轉化之路,推動吉林老工業基地光電子產業的快速發展,提高我國在大功率半導體雷射器和人工晶體領域的科研成果產業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