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赫茲光子學組件研究獲重大突破,有助實現6G電信連接

2020-09-05 經濟視野網

圖片來源:網絡(www.azooptics.com)

近日,一個來自德國、義大利和英國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關鍵的光子組件,實現了半導體量子阱的子帶間躍遷與金屬腔的光子模式超強耦合,有望用可飽和吸收體(SA)來製造廉價的、可引發短太赫茲脈衝的量子級聯雷射器(QCL)。這將成為太赫茲應用道路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相關成果發表在最近的《自然·通訊》上。

太赫茲波是指頻率介於微波與紅外之間的電磁波,由於其性質特殊,具有廣泛的應用潛力。如機場安全掃描儀、痕量氣體檢測、超高速通信技術和醫療技術等。但目前商用的太赫茲源還只能以連續波模式運行。因此研發廉價的、能產生很少甚至單周期脈衝的緊湊型量子級聯雷射器,替代結構複雜且昂貴的臺式雷射源,將加速帶來太赫茲領域各種激動人心的應用。

量子級聯雷射器的發射過程基於半導體多量子阱(MQW)結構中的子帶間(ISB)躍遷。採用飽和吸收器的被動鎖模是雷射器產生超短脈衝的一種方法。該模式需要響應時間短且飽和閾值低的可飽和吸收體,但用於太赫茲光譜範圍的可飽和吸收體一直難以實現,而且所需的光強度遠遠超過量子級聯雷射器的能力。

現在,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由金鏡和金柵格組成的微結構裝置,它們共同構成了太赫茲輻射的共振體。它的共振可以與特殊半導體納米結構中的電子緊密耦合。通過高精度慢動作相機觀察發現,新結構很好地響應強太赫茲脈衝的刺激,在飛秒的時間尺度上吸收器就達到飽和。強烈的光脈衝可以將可飽和吸收體(金柵格)轉換成幾乎完美的鏡面。所需光強度比單獨的純半導體結構低十倍,且反應比太赫茲脈衝的單個光振蕩更快。

義大利國家納米科技中心的米瑞安·維迪耶羅教授說:「我們現在掌握了使用飽和吸收體製造超快量子級聯雷射器的所有必要組件。」這將是人們在太赫茲應用道路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太赫茲在很多領域的重要應用將有望變為現實,包括電信、化學分析和醫學診斷等。(記者 李山)

原標題;太赫茲光子學組件研究獲重大突破,有助實現6G電信連接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經濟視野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相關焦點

  • 太赫茲光子學組件研究獲重大突破
    太赫茲光子學組件研究獲重大突破有助造出廉價緊湊型量子級聯雷射器 實現6G電信連接科技日報柏林9月1日電 (記者李山)近日,一個來自德國、義大利和英國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關鍵的光子組件,實現了半導體量子阱的子帶間躍遷與金屬腔的光子模式超強耦合
  • 太赫茲光子學組件研究獲重大突破
    在QCL中,電子負責發射光子進入隨後的量子阱中,由此一個電子可以產生幾個光子,效率非常高。從一個量子阱到另一個量子阱的過渡稱為「量子級聯」。  科技日報記者 李山  近日,一個來自德國、義大利和英國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關鍵的光子組件,實現了半導體量子阱的子帶間躍遷與金屬腔的光子模式超強耦合,有望用可飽和吸收體(SA)來製造廉價的、可引發短太赫茲脈衝的量子級聯雷射器(QCL)。這將成為太赫茲應用道路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相關成果發表在最近的《自然·通訊》上。
  • 廉價緊湊型量子級聯雷射器 實現6G電信連接有望指日可待
    在QCL中,電子負責發射光子進入隨後的量子阱中,由此一個電子可以產生幾個光子,效率非常高。從一個量子阱到另一個量子阱的過渡稱為「量子級聯」。圖片來源:網絡近日,一個來自德國、義大利和英國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關鍵的光子組件,實現了半導體量子阱的子帶間躍遷與金屬腔的光子模式超強耦合,有望用可飽和吸收體(SA)來製造廉價的、可引發短太赫茲脈衝的量子級聯雷射器(QCL)。
  • 6G關鍵技術實現突破,太赫茲無線晶片研發成功
    為了使數據傳輸速度超過第五代(5G)電信標準,來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日本大阪大學的科學家們經過兩年的設計、製作和測試,利用光子拓撲絕緣體的概念製造了一種新型晶片。研究人員表明,他們的晶片可以傳輸太赫茲波(THz),從而產生11gb/s的數據傳輸速率,能夠支持4K高清視頻的實時流媒體傳輸,並且超過了5G無線通信的10gbit/s的理論極限。
  • 浙江青年學者造出超高速太赫茲無線晶片,是實現 6G 的關鍵技術
    利用上述狀態,研究團隊進一步在太赫茲波段,實現了「谷態」光子拓撲絕緣體,並成功演示出在太赫茲晶片上的無差錯通信,並能實時傳輸未壓縮的 4K 高清晰度視頻。是實現 6G 的關鍵技術,比 5G 快 10 到 100 倍本次 NTU 太赫茲晶片的誕生,標誌著人類在太赫茲光譜區域,首次實現光子拓撲絕緣體。
  • 浙大科學家首次突破光學拓撲絕緣體研究,太赫茲互聯技術劍指6G
    2020 年末,其憑藉首次實驗實現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實現基於太赫茲拓撲光學的片上通信以及在特製的三維聲子晶體中首次觀測到了自旋為 1 的外爾點等重大突破,浙江大學百人研究員楊怡豪成功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2020 年中國區榜單。
  • 600G太赫茲通信系統項目:實現6G的關鍵技術之一
    原標題:600G太赫茲通信系統項目:實現6G的關鍵技術之一   從古至今,人類對
  • 研究團隊實現多光子晶片連接,制出光通信引擎實現高速轉換
    近日,由 Matthias Blaicher 和 Muhammed Rodlin Billah 帶領的一隻由德國光子學、量子電子學和微結構技術領域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光子引線鍵合技術,實現了矽光子調製器陣列與雷射器和單模光纖之間的鍵合,製造出光通信引擎。
  • 通向6G時代的一把鑰匙,太赫茲到底是個啥?
    還是通信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呢?「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說法完全錯誤首先,我們來看電子科技大學官方對這顆衛星的介紹,在官方微博上,簡單介紹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及與之相關的太赫茲通信技術。第五代網絡服務由韓國KT、LG Uplus和SK電訊推出,這三家公司都是韓國電信供應商。理論上,5G速度將是4G的20倍。事實上,韓國某些地區的平均下載速度為111.8 Mbps。這比4G用戶在相同空間內的速度快48%!4G和5G的另一個重大區別是其延遲和帶寬大小。相比之下,4G的平均延遲約為50毫秒,而5G的平均延遲約為10毫秒。
  • 浙江青年學者提出實現 6G 的關鍵技術
    而今年年初張柏樂在《自然·光子學》Nature Photonics 發表的一篇論文,為本次晶片研發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支持。本次 NTU 太赫茲晶片的誕生,標誌著人類在太赫茲光譜區域,首次實現光子拓撲絕緣體。
  • 2023年,光子學產業的拐點即將到來?
    光子學技術相關領域的工程師及其相關研究人員都在不斷尋求新的突破,以確保自身在光子學領域的主導地位。基於此,英國的光子學研究人員近期公布了《2023年光子學發展報告》。1)傳統半導體、晶體和玻璃材料的深入研究進一步加強對傳統材料的研究,有助於實現在新型紅外/紫外傳感、基於單光子光源的量子密碼通信和量子成像以及基於太陽能實現水中氫氣的有效提取等方面實現技術的突破。
  • 浙大科學家全球首次突破光學拓撲絕緣體研究,劍指6G
    2020 年末,其憑藉首次實驗實現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實現基於太赫茲拓撲光學的片上通信以及在特製的三維聲子晶體中首次觀測到了自旋為 1 的外爾點等重大突破,浙江大學百人研究員楊怡豪成功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2020 年中國區榜單。
  • ...31歲浙大科學家全球首次突破光學拓撲絕緣體研究,太赫茲互聯...
    2020 年末,其憑藉首次實驗實現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實現基於太赫茲拓撲光學的片上通信以及在特製的三維聲子晶體中首次觀測到了自旋為 1 的外爾點等重大突破,浙江大學百人研究員楊怡豪成功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2020 年中國區榜單。
  • 光子集成電路上直接3D列印耦合器,實現低損耗和寬帶光纖的耦合
    特別是由於光子組件的小型化趨勢,光子集成電路是減少複雜光學系統尺寸和成本的關鍵技術。集成光子學的應用範圍很廣,包括數據與電信,雷射雷達系統驅動的自動駕駛,移動感應醫療設備等。光子集成電路還依靠關鍵接口進行連接,例如將晶片連接到光纖,從而提高集成度和功能性。但接口的製造具有挑戰性,並且在對準、效率和帶寬方面存在困難。
  • 6G突破口下的太赫茲會是醫學影像的未來嗎?
    2004年,美國政府將太赫茲技術評為 「改變未來世界的十大技術」 之一,DARPA(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和NASA(美國國家航空與航天局)自2009年起均投入較大的資金和研發力量,進行太赫茲組件及系統的研發。2005年,日本政府更是將太赫茲技術列為 「國家支柱十大重點戰略技術」 之首。
  • 南京大學科研團隊開發平面太赫茲光子元件
    現代工學院胡偉、陸延青團隊開發平面太赫茲光子元件   ICCSZ訊 最近,(南京大學)現代工學院胡偉、陸延青團隊利用光控取向的液晶聚合物柔性薄膜開發出多功能平面太赫茲光子元件,提供了一種太赫茲波前調控的全新解決方案。
  • 我國太赫茲研究領域的實驗室概覽(圖)
    在近日陸續公布的「2011年國家重大科學儀器開發專項」與「2011年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專項」中,其中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史生才研究員作為負責人主持申報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太赫茲超導陣列成像系統」項目成功獲批立項,資助總經費6000萬元,研究期限5年。此外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申報的國家重大科學儀器開發專項——「相干強太赫茲源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項目」也成功獲批立項。
  • 中國成功發射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
    6G網絡將是一個地面無線與衛星通信集成的全連接世界。通過將衛星通信整合到6G移動通信,實現全球無縫覆蓋,網絡信號能夠抵達任何一個偏遠的鄉村,讓深處山區的病人能接受遠程醫療,讓孩子們能接受遠程教育。此外,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電信衛星系統、地球圖像衛星系統和6G地面網絡的聯動支持下,地空全覆蓋網絡還能幫助人類預測天氣、快速應對自然災害等。這就是6G未來。
  • 第六代蜂窩網絡技術,5G還未普及,6G更是強中強!
    要連接這些將需要高性能的傳輸線在高頻高達太赫茲範圍。此外,如果可能,必須確保與玻璃纖維網絡的無縫連接。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IT)研究人員使用超高速電光調製器將太赫茲數據信號轉換成光學信號,其研究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雖然新的5G蜂窩網絡技術仍在測試中,但研究人員已經在研究下一代無線數據傳輸技術。
  • 《太赫茲空間輻射頻率測量儀器校準規範》徵求意見
    3月17日,全國光學計量技術委員會發布了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負責起草的《太赫茲空間輻射頻率測量儀器校準規範》徵求意見稿,並面向社會徵求意見。太赫茲位於光學的遠紅外波段,在電磁波譜上介於紅外和微波之間,是連接電子學和光子學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