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干聲學聲子脈衝對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的高速調製

2020-12-03 中國光學工程學會

撰稿人 | 吳函爍

論文題目 | 相干聲學聲子脈衝對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的高速調製

High-speed modulation of a terahertz quantum cascade laser by coherent acoustic phonon pulses

作者 |Aniela Dunn, Edmund Linfield, John Cunningham & Anthony Kent

完成單位 | 利茲大學電子電氣工程學院;諾丁漢大學物理與天文學學院

概述

2020年2月,利茲大學電子電氣工程學院John Cunningham教授團隊、Edmund Linfield教授團隊以及諾丁漢大學物理與天文學學院的Anthony Kent教授團隊合作,在國際著名期刊《自然·通訊》發表了題為「相干聲學聲子脈衝對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的高速調製(High-speed modulation of a terahertz quantum cascade laser by coherent acoustic phonon pulses)」的研究成果。該論文報導了目前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高速調製工作的最新進展,並有望在高速太赫茲通信、高解析度光譜學研究等領域發揮作用。

研究背景

雷射的快速調製是光通信、高解析度光譜學和計量學應用的基本要求。在太赫茲頻率範圍內,量子級聯雷射器作為一種高功率光源,具有廣泛的應用潛力。對於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最常見的調製方法是通過控制偏置電壓進行增益控制。由於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中雷射躍遷的高能級壽命(皮秒量級)通常比腔往返時間(50 ps)短,因而雷射功率和增益不會表現出弛豫振蕩,原則上可以進行高達100 GHz的直接調製。然而,實際上雷射器的調製帶寬受到電子器件寄生電感和相位匹配等因素的限制,目前最高調製帶寬限制在35 GHz左右,為進一步提高調製頻率,必須尋找其他方法在超短時間尺度對雷射器的增益進行調製。

技術突破

合作團隊利用相干聲學聲子脈衝實現了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的高速調製,並使用微擾理論解釋了這一過程,研究裝置如圖1a所示。研究人員首先在量子級聯雷射器的半絕緣砷化鎵襯底上鍍一層鋁膜用於聲能轉換。然後,使用皮秒級的紅外雷射器轟擊鋁膜,引起鋁膜的膨脹與收縮,進而產生皮秒級聲波。當聲波傳播到量子級聯雷射器有源區時,會引起量子阱內電子的能級改變。

聲波與量子級聯雷射器能帶結構之間的相互作用是複雜的,且聲波會干擾多個子帶,因而直接進行量子層面的分析非常困難。研究人員通過偏置電壓和不受幹擾的功率(從圖1c得出)之間的測量關係進行了定量分析,巧妙地將隱藏的量子現象與單一可觀察參數關聯,進而通過線性微擾近似直接預測太赫茲功率的變化,實現了該調製過程的研究。該團隊最終在實驗中實現了~800 ps的太赫茲調製上升時間(受測量儀器響應時間限制),最大調製深度6%,並從理論上預測通過使用更薄有源區的量子級聯雷射器以及激發更短的聲波,有望實現高達200 GHz的調製速度。

圖1 a通過雷射產生的皮秒聲脈衝來測量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的光學和電子擾動的實驗裝置。b量子級聯雷射器器件結構示意圖,其中紅色實線和紅色虛線分別表示透射和反射應變脈衝。c無聲脈衝的情況下,量子級聯雷射器的功率-電流-電壓特性曲線。d簡化的量子級聯雷射器能帶結構。

觀點評述

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作為最具潛力的太赫茲光源之一,在通信、成像和光譜學研究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目前,用於調製量子級聯雷射器的系統一般是電驅動的,但是提供調製的電子設備限制了調製速度的進一步提升。該工作開創性地通過超快聲學調製控制量子級聯雷射器中的電子狀態和載流子傳輸,並巧妙地將複雜的物理過程簡化為對單個可觀測變量的研究,實現了對太赫茲雷射的高速調製及測量。這項技術中,調製速度由聲波的持續時間(數皮秒)決定,意味著可以實現100 GHz量級的調製速率,有望將當前無線網絡傳輸的速度提升上千倍,為超高速太赫茲通信的實現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基礎,並有望進一步促進量子級聯雷射器在太赫茲高解析度光譜學、主動鎖模以及光頻梳合成等領域的發展和應用。

團隊介紹

John Cunningham教授,主要研究用於多種系統探測和操控的高頻(兆赫茲至太赫茲)電子和光子技術,尤其著重於半導體納米結構的研究。

Edmund Linfield教授,主要研究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的生長、製作以及多種太赫茲光源的應用,包括太赫茲成像以及光譜學研究等。

Anthony Kent教授,主要研究III-V族半導體納米結構和器件的基本物理特性,特別是利用電子輸運和光學技術研究電子和空穴與晶格振動的相互作用。

本文出處

發表期刊:

《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相關焦點

  • 半導體所製備成功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和紅外量子級聯雷射器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半導體材料科學重點實驗室、低維半導體材料與器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及中科院等項目的支持下,經過努力探索,製備成功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和紅外量子級聯雷射器(QCL)系列產品系列產品。
  • 瑞士研究者在量子級聯雷射器研究獲進展
    量子級聯雷射器是一種明亮緊湊的半導體雷射器,在中遠紅外光譜區域發光。封閉環形腔使它們走上了通向超快脈衝的道路。復金茲堡朗道方程是連接許多物理領域的數學基礎,包括超導性、超流體、非線性光子學和水波。將一個新的物理系統或問題映射或近似到這個基本方程或它的許多導數之一,例如非線性薛丁格方程,通常標誌著理解整個系統的重大進展。
  • 廉價緊湊型量子級聯雷射器 實現6G電信連接有望指日可待
    在QCL中,電子負責發射光子進入隨後的量子阱中,由此一個電子可以產生幾個光子,效率非常高。從一個量子阱到另一個量子阱的過渡稱為「量子級聯」。圖片來源:網絡近日,一個來自德國、義大利和英國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關鍵的光子組件,實現了半導體量子阱的子帶間躍遷與金屬腔的光子模式超強耦合,有望用可飽和吸收體(SA)來製造廉價的、可引發短太赫茲脈衝的量子級聯雷射器(QCL)。
  • 量子級聯雷射器呈現出極端的脈衝
    在最近,極端事件在量子級聯雷射器中被觀察到,這一事件經由法國的Télécom Paris 研究人員聯合美國的UCLA 和德國的TU Darmstad所共同發現的。巨大的脈衝表徵這些極端的事件,可以對由於大腦的強大的計算能力所造成的神經形態系統中的通訊所帶來的突發的、突然爆發的事件的表徵。
  • 聲子雷射器:自呼吸共振器的相干振動
    類似的自組織同步現象也可能導致產生相干振動-聲子雷射器,其中聲子類似於光子表示聲音的量子粒子。光子激射最早是在大約60年前被證明的,而恰巧是在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預測它的60年之後。這種刺激的放大光發射在多個領域中發現了前所未有的科學技術應用。儘管幾乎同時預測了「聲音的雷射」的概念,但到目前為止,僅報導了很少的實現方式,而且還沒有達到技術成熟度。
  • 聲子雷射器:自呼吸諧振腔中的相干振動
    類似的自組織同步現象也會導致相干振動的產生——聲子雷射,此處的聲子表示,類似於光子,是一種聲音的量子粒子。 光子雷射首次被證實是在大約60年前,巧合的是,也恰好在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預言60年之後被首次證實,這种放大光的受激發射在多個領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科學和技術應用。
  • 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取得七年來「防寒」能力的最大提升
    太赫茲(THz)輻射就像一個寶箱,一直以來未被人類完全打開。太赫茲輻射是位於紅外和微波區域之間的電磁頻譜,具有一系列理想的特性,其應用非常值得期待。太赫茲輻射為獲得分子和固體的獨特光譜信息打開了一扇「窗戶」,它可以穿透紡織物和生物組織等非導電材料,同時不會發生電離,因此不會對被研究物體造成損傷。
  • 太赫茲技術及其應用詳解
    THz可為超高速通信提供豐富的頻譜資源。1.2 寬帶太赫茲輻射源寬帶太赫茲輻射源目前主要應用於光譜系統, 主要由周期為幾十到幾百個飛秒的脈衝產生,在頻譜上包含高達幾十太赫茲的超寬頻譜分量。b) 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THz-QCL) 作為相干光源的一種,是基於導帶子帶電子能態間躍遷和聲子共振輔助隧穿實現粒子數反轉。 隨著量子級聯雷射器的迅速發展, 可以用來研究微小尺度的物質運動, 比如電子微觀輸運, 納米光子學等。 同時由於其結構緊湊, 使之在很多領域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如天體物理和大氣科學、空間通訊、精密光譜測量、安檢領域和太赫茲成像等。
  • 太赫茲技術發展現狀分析
    (一)太赫茲源 目前太赫茲源主要有量子級聯雷射器、真空太赫茲器件、加速器太赫茲源等。 1.量子級聯雷射器 量子級聯雷射器是利用Ⅲ–V族超晶格材料開發的緊湊型半導體光源,最初用於產生中紅外波,自2002 年起,開始應用於太赫茲頻段。目前,量子級聯雷射器在1~5THz 範圍內具有優異的性能,也是唯一在該頻段具有高輸出功率的緊湊型光源,可產生功率大於1W 的雷射,用於遠場傳輸、頻率梳和脈衝發射等。
  • 新型量子級聯紅外雷射器
    這種紅外雷射器的製造難度要大得多,尤其是當雷射輻射需要以極短、強烈的脈衝形式存在時。 在哈佛大學已經實現了這樣一種簡單的雷射脈衝產生方法。這項新技術不需要大的實驗裝置;它可以很容易地小型化,因此在實際應用中特別有趣。新的研究結果已經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 太赫茲光子學組件研究獲重大突破
    圖片來源:網絡(www.azooptics.com)量子級聯雷射器(QCL)是一種在中長紅外和太赫茲範圍工作的半導體雷射器  科技日報記者 李山  近日,一個來自德國、義大利和英國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關鍵的光子組件,實現了半導體量子阱的子帶間躍遷與金屬腔的光子模式超強耦合,有望用可飽和吸收體(SA)來製造廉價的、可引發短太赫茲脈衝的量子級聯雷射器(QCL)。這將成為太赫茲應用道路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相關成果發表在最近的《自然·通訊》上。
  • 太赫茲光子學組件研究獲重大突破
    太赫茲光子學組件研究獲重大突破有助造出廉價緊湊型量子級聯雷射器 實現6G電信連接科技日報柏林9月1日電 (記者李山)近日,一個來自德國、義大利和英國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關鍵的光子組件,實現了半導體量子阱的子帶間躍遷與金屬腔的光子模式超強耦合
  • 前沿視點:為什麼我們需要極化聲子雷射器?
    極化聲子雷射器的不尋常物理原理使其能夠實現光通信和產生太赫茲輻射。  "雷射器"這個詞原意是"通過雷射受激輻射來放大光"。在極化聲子雷射器中,輻射自動發出,但它擁有雷射的一切特性:在第一和第二光階和單色一致。
  • 太赫茲光子學組件研究獲重大突破,有助實現6G電信連接
    圖片來源:網絡(www.azooptics.com)近日,一個來自德國、義大利和英國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關鍵的光子組件,實現了半導體量子阱的子帶間躍遷與金屬腔的光子模式超強耦合,有望用可飽和吸收體(SA)來製造廉價的、可引發短太赫茲脈衝的量子級聯雷射器
  • 新型聲子雷射器可用於量子物理研究
    據外媒報導,來自羅徹斯特理工學院(RIT)和羅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諾貝爾獎獲得者Arthur Ashkin發明的雷射鑷技術,開發出了一種新型聲子雷射器。基於二氧化矽的納米球在真空下懸浮在光學鑷子中的質心振蕩,研究人員演示了一種介觀頻率可調諧聲子雷射器。這種聲子雷射器可用於單電子、液滴、甚至是小型生物有機體。在標準光學雷射器中,光輸出的特性由生產該雷射器的材料控制。但是在這種聲子雷射器中,材料粒子的運動受光學反饋的控制。
  • 高功率可攜式太赫茲雷射器問世
    但是光譜的一個關鍵區域仍然沒有被馴服,即紅外波與微波之間的太赫茲波段。目前,這項工作有了巨大突破,研究人員已經研發出高功率便攜性的THz QCL,並將繼續研發可以在室溫下工作的太赫茲探測器,將兩者結合使用便可使太赫茲成像等相關技術能夠在沒有活檢的情況下區分皮膚癌和正常組織,亦可檢測航空公司乘客和貨物中隱藏的爆炸物、非法藥物,甚至是假藥。
  • 中紅外量子級聯雷射器覆蓋更寬光譜
    量子級聯雷射器(QCL)是人類智慧的證明,通過一種創新的方式將物質結構化(包含數百層重複順序材料的超晶格,形成一系列多量子阱異質結構),從而克服了看似不可改變的材料屬性(雷射波長由體材料組分決定)。
  • 量子級聯雷射器擴展到更短的波長
    由於法國Montpellier大學的Alexei Baranov及其同事的努力,量子級聯雷射器(QCL)現在能夠發射比以往更短波長的雷射。    該團隊製造出了基於InAs/AlSb材料的器件,能在80K的溫度下以脈衝模式工作,並在雷射波長2.75μ時達到每面0.3W的功率。第二個器件使用的是相同的材料體系,能在接近室溫的溫度下工作並達到每面1.5W,但是發射波長較長可達到2.97μ。
  • 小如米粒可攜式太赫茲雷射器問世
    最近,科學家研製出一種新型米粒大小的可攜式太赫茲雷射器,其工作溫度為250K(-23℃),可用於餅乾大小的插入式冷卻器。這項研究將推動太赫茲雷射器在醫學成像、通信、質量控制、安全和生物化學等諸多領域「大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