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赫茲技術及其應用詳解

2020-11-27 電子產品世界

太赫茲研究主要集中在0.1-10 THz 頻段。 這是一個覆蓋很廣泛並且很特殊的一個頻譜區域。起初, 這一頻段被稱為「THz Gap (太赫茲鴻溝)」,原因是這一頻段夾在兩個發展相對成熟的頻,即電子學頻譜和光學頻譜之間。 其低頻段與電子學領域的毫米波頻段有重疊, 高頻段與光學領域的遠紅外頻段(波長0.03-1.0 mm) 有重疊。 由於這一領域的特殊性, 形成了早期研究的空白區。 但隨著研究的開展, 太赫茲頻譜與技術對物理、化學、生物、電子、射電天文等領域的重要性逐漸顯現, 其應用也開始滲透到社會經濟以及國家安全的很多方面, 如生物成像、THz 波譜快速檢測、高速通信、穿牆雷達等。 太赫茲之所以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主要得益於其光譜分辨力、安全性、透視性、瞬態性和寬帶等特性。
例如: 自然界中許多生物大分子的振動和旋轉頻率都處在太赫茲頻段, 這對檢測生物信息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手段; 太赫茲頻段光子能量較低, 不會對探測體造成損壞, 可以實現無損檢測; 太赫茲波對介質材料有著良好的穿透能力, 從而可作為探測隱蔽物體的手段; 太赫茲脈衝的典型脈寬在皮秒量級, 可以得到高信噪比的太赫茲時域譜, 易於對各種材料進行光譜分析; 此外, 太赫茲頻段的帶寬很寬, 從0.1-10 THz可為超高速通信提供豐富的頻譜資源。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0/367689.htm

相對於毫米波技術太赫茲技術的研究還處在探索階段。太赫茲技術主要包括太赫茲波源、太赫茲傳輸和太赫茲檢測等,其關鍵部件可以分為無源元件和有源器件。 無源元件包括太赫茲傳輸線、濾波器、耦合器、天線等, 而有源器件包括太赫茲混頻器、倍頻器、檢波器、放大器、振蕩器等。

1、太赫茲源

伴隨著太赫茲波生成技術的發展, 太赫茲源的研究已有很多有價值的新進展。 研發低成本、高功率、室溫穩定的太赫茲源是發展太赫茲技術的基礎。 太赫茲源的分類多種多樣, 按照產生機理, 可以分為基於光學效應和基於電子學的太赫茲源。按照源類型可以分成3 類: 非相干熱輻射源、寬帶太赫茲輻射源以及窄帶太赫茲連續波源。

1.1 非相干熱輻射源

非相干熱輻射源在熱平衡的情況下將熱能轉換為光能, 產生連續的光譜。 主要例子如日常生活中的太陽, 以及白熾燈。 由於其產生的太赫茲波功率很低, 應用前景較為局限。

1.2 寬帶太赫茲輻射源

寬帶太赫茲輻射源目前主要應用於光譜系統, 主要由周期為幾十到幾百個飛秒的脈衝產生,在頻譜上包含高達幾十太赫茲的超寬頻譜分量。 產生方法包括:

a) 光導天線:光導天線進行太赫茲輻射的主要機理是光導天線在光脈衝的照射下產生載流子, 並在電場作用下加速運動, 在表面產生瞬態電流,進而輻射太赫茲電磁波,其特點是具有較高的輸出能量。 近年來, 國內外開展了很多關於光導天線產生寬帶太赫茲波的研究。

b) 光整流法: 光整流法是利用非線性的光整流效應, 使兩個光束或者一個高強度的單色光束在介質中傳播時產生差頻或和頻振蕩,其特點是可以實現太赫茲超寬帶輸出, 但是輸出能量相對不高。 基於此原理, 太赫茲輻射源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c) 空氣等離子法: 空氣等離子法的原理是利用雷射聚焦擊穿空氣產生太赫茲輻射。

d) 半導體表面: 基於半導體表面的太赫茲輻射源的基本工作原理可以總結成表面電場效應和光生丹培效應。 對於某些寬帶隙的半導體材料, 其表面存在表面態, 由於表面和內部的費米能級不一致, 會形成表面電場。 在這個電場作用下, 被雷射激發的載流子會形成瞬態電流, 從而形成太赫茲輻射。 對於某些窄帶隙半導體材料, 由於其吸收係數很大, 大量的載流子會在半導體表面形成, 其中的電子和空穴在向半導體內擴散的時候使正負電荷在空間中分離, 形成光生丹培電場, 輻射太赫茲波。 這種方式的特點是簡單易操作, 但輻射功率較低。

1.3 窄帶太赫茲連續波源

窄帶太赫茲輻射源的目標是產生連續的線寬很窄的太赫茲波。 常用的方法包括:

a) 利用電子學器件設計振蕩器, 尤其是以亞毫米波振蕩器為基礎, 提高振蕩器的工作頻率, 以設計實現適合太赫茲頻段的振蕩器。 由於這一特點, 目前報導的太赫茲源的工作頻率主要集中在較低的太赫茲頻段。但是, 在此基礎上利用倍頻鏈已獲得了1THz 左右甚至更高頻率的太赫茲波。

b) 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THz-QCL) 作為相干光源的一種,是基於導帶子帶電子能態間躍遷和聲子共振輔助隧穿實現粒子數反轉。 隨著量子級聯雷射器的迅速發展, 可以用來研究微小尺度的物質運動, 比如電子微觀輸運, 納米光子學等。 同時由於其結構緊湊, 使之在很多領域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如天體物理和大氣科學、空間通訊、精密光譜測量、安檢領域和太赫茲成像等。

c) 自由電子雷射器是將在磁場中運動的相對論電子束的動能轉換為光子能量, 從而產生雷射, 其特點是具有高能量和高相干性。 由於其連續性,輻射波長可以調諧到任何波長, 非常適合用作太赫茲輻射源, 但自由電子雷射器的缺點是功耗高、體積大和費用昂貴, 因此自由電子雷射器基本上用在實驗室環境中。

d) 光泵太赫茲雷射器: 太赫茲頻段符合許多極性分子的轉動能級, 光泵太赫茲雷射器使這些極性分子的轉動能級間的粒子數反轉,從而產生太赫茲輻射。 國內外相關工作中, 常用的氣體有CH3F 、NH3、D2O 、CH3OH 等。

e) 差頻太赫茲輻射源: 差頻太赫茲輻射源主要利用非線性晶體的差頻效應來產生相干窄帶的太赫茲輻射。 這種方法中, 需要兩束不同波長的雷射, 即頻率不同, 以一定角度泵浦非線性晶體, 例如GaSe、ZnGeP2、GaAs、GaP、LiNbO3 以及有機晶體DAST 等。 太赫茲波的頻率取決於泵浦光波長, 可以方便進行調諧。

f) 光參量法: 光參量法是利用一束泵浦光入射晶體, 激發出斯託克斯光和電磁耦子。 在泵浦光和斯託克斯光的共同作用下, 電磁耦子發生受激拉曼散射, 實現太赫茲輻射。

2、 太赫茲傳輸

由於太赫茲波在空氣中的損耗較大, 所以其傳輸結構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對不同傳輸結構的損耗和色散特性的研究,逐漸成為了太赫茲領域的研究熱點。。各國科研人員都在努力尋找低損耗、低色散、高功率容量的太赫茲傳輸結構,也就是尋找適合傳輸太赫茲波的材料和結構。就研究方法而言, 主要是根據太赫茲頻段在波譜中夾在毫米波頻段和光學頻段之間這一特性,人們試圖將在這些頻段成熟的傳輸材料進行改進應用到太赫茲頻段, 這些嘗試包括金屬圓波導、平行平面金屬波導、金屬線波導、帶有金屬塗層的介質波導、全介質波導、亞波長周期孔陣列、橢圓形空心光纖包層的微結構光纖、雙線傳輸結構、光子晶體等。 如上所述,太赫茲頻段的傳輸結構有很多選擇, 需要針對不同的需求選擇合適的導波結構。 同時仍需要尋找更低損耗和色散的太赫茲傳輸線材料和結構。

3、太赫茲檢測

類似於太赫茲源, 其檢測方式可以分為非相干檢測和相干檢測。

3.1 非相干檢測

非相干檢測, 即直接檢測, 是指利用檢波器將檢波信號直接轉化為電流或電壓信號, 得到被測信號的幅度信息。 這種檢測方式結構簡單、動態範圍寬, 適合於對毫米波、遠紅外線、可見光等頻段的檢測。 它的一個顯著優點是可採用大規模檢波陣列進行檢測。 然而, 由於其相位信息的缺失, 它難以實現超高解析度。 用於直接檢測的檢波器一般分為非製冷型檢波器和製冷型檢波器。 非製冷型檢波一般工作於室溫環境, 具有中等的靈敏度和較長的響應時間。製冷型檢波器由於其工作溫度很低, 可以獲得很高的靈敏度和較快的反應時間。

3.2 相干檢測

不同於非相干檢測, 相干檢測通常採用類似於傳統通信系統中的超外差結構,先將太赫茲信號變換到較低的微波毫米波頻段,再採用傳統的方式提取信號的幅度和相位。 由於採用了變頻方式,相干檢測系統較為複雜,需要混頻器等關鍵元器件,同時對混頻器以及太赫茲本振源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比如較高的輸出功率和較低的噪聲等。 值得一提的是, 由於可檢測到相位信息,可以獲得較高

相關焦點

  • 太赫茲時域光譜技術原理分析_太赫茲時域光譜技術的應用
    太赫茲時域光譜技術是最新的電磁波譜技術。作為近年來頗受關注的一個技術領域,太赫茲技術在很多基礎研究領域、工業應用領域、醫學領域、軍事領域及生物領域中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電磁波譜技術作為人類認識世界的工具,擴展了人們觀察世界的能力。
  • 太赫茲技術在醫學領域中的應用和進展!
    ,但是直到20世紀末,太赫茲射線的產生、檢測和利用仍然面臨挑戰,阻礙著技術的研究和發展。因為當時,國際上研究太赫茲波發射的裝置主要集中在高能物理雷射、微波雷達以及太赫茲波成像與數據通訊領域,科研難度高,投入成本巨大。 2 21世紀初,太赫茲波技術陸續被應用於一些醫院,作為醫生檢測腫瘤的新穎無害的診斷工具。
  • 太赫茲技術發展現狀分析
    濾波片是光譜應用的重要元件,金屬網濾波片已可用於毫米波段,正在向太赫茲頻段延伸。 三、太赫茲應用技術發展現狀 太赫茲應用技術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頻譜應用、成像應用、通信應用,這些應用在國防安全領域也有潛在應用價值。
  • 電信學院承辦2020年第49期「名家講壇」:太赫茲技術及應用
    2020年11月27日上午,新加坡材料研究與工程學院的高級研究科學家、首席項目帶頭人柯琳研究員,在J11教學樓的305會議室為學院師生做了一場關於「太赫茲技術和應用」的名家講壇報告,講座內容主要涉及太赫茲背景知識介紹、太赫茲技術的發展、太赫茲科學研究的設備以及太赫茲技術的相關應用。
  • 國外太赫茲無損檢測技術已趨成熟
    科學家們希望利用太赫茲輻射技術研發出一種能夠用於材料測試與分析方面的測量體系;雖然人們對於太赫茲技術一直都抱有很大的期望,但太赫茲技術並沒有取得人們所期待的進展。與傳統的無損檢測技術相比,例如X射線檢測、超聲檢測等,太赫茲技術成本太高,裝置笨重、不靈活。
  • 改變世界的太赫茲技術到底有多牛?中國科學院院士揭開太赫茲技術的神秘面紗
    不過,知道太赫茲技術的人卻寥寥無幾了。早在2004年,美國首次提出太赫茲(THz,1012Hz)技術,並且被列為「改變未來世界的十大技術」之一。 那麼,太赫茲技術到底是什麼?有何種魅力吸引全球科學家的關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帶著這一系列問題。 近日,記者獨家採訪了我國著名雷射與非線性光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姚建銓及從事太赫茲技術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揭開太赫茲技術的神秘面紗。
  • 可能引發科學技術革命性發展的太赫茲技術
    太赫茲技術是一個典型的交叉前沿科技領域,它的應用也迅速擴展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諸如通信技術、公共安全、生物醫學、新型材料、考古探索等,以及其他交叉學科。太赫茲技術在這些領域的探索及應用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 技術案例: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及其應用案例詳解
    技術案例: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及其應用案例詳解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土壤是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自然資源,據統計,我國受鎘、鉻、鉛、汞、鋅等重金屬汙染的耕地面積近 2000 萬公頃 ,約佔總耕地面積的六分之一 。
  • 「第五維戰場」拓展者太赫茲有著怎樣的「高貴」身份和應用前景
    「太赫茲」這個帶有幾分神秘色彩的物理學名詞,也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尋常看不見,偶爾露崢嶸。」近年來,太赫茲只要一亮相,就會引來各類科技類報刊、網站的爭相報導,其多項技術應用的吸睛能力堪比「網紅」。那麼,它到底有著怎樣的「高貴」身份和誘人的應用前景呢?太赫茲空白,一道高難度「填空題」在物理學中,光是一種電磁波。
  • 太赫茲技術識別「地溝油」?只需10秒
    昨天開幕的產業計量(上海)論壇透露,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莊松林領銜的太赫茲科研團隊,首次將太赫茲技術用於人參皂苷的精準定性與定量檢測,可有效識別西洋參的不同產地。此舉解決了現有藥典液相質譜法專業技術要求高、耗時長、專業儀器成本高、損耗樣本等難題,為高級藥材的新計量工作提供新方法。
  • 太赫茲龍頭上市公司有哪些?_太赫茲概念股解析
    太赫茲是一種新的、有很多獨特優點的輻射源;太赫茲技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交叉前沿領域,給技術創新、國民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提供了一個非常誘人的機遇。10月24日,在上海市教委舉辦的首場專題新聞發布會上,上海理工大學首度「基於太赫茲技術的地溝油快速檢測儀」。 據悉,太赫茲技術被認為是未來改變世界的十大技術之一,是一種介於紅外線和手機無線電波之間的電磁波。2000年,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光學中心主任、華裔科學家張希成破解了之一電子學界的難題,使得太赫茲逐步在雷達、通訊、生物監測等領域得到運用。
  • 第五屆全國太赫茲科學技術與應用學術交流會在長沙召開
    紅網時刻10月16日訊(記者 陳宗昊 通訊員 鄧彬 劉康)「隨著研究的深入,太赫茲技術在科學研究、軍事裝備和國民經濟中均呈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成為世界各國競爭爭奪的戰略頻譜資源。」10月15日,在長沙舉行的第五屆全國太赫茲科學技術與應用學術交流會開幕式上,擔任大會主席的中科院院士吳一戎表示,太赫茲技術及應用的發展已進入關鍵時期,亟須各行各業合力打造國防科技創新與戰略科技產業發展高效銜接的樞紐,共同推進太赫茲技術及應用的蓬勃發展。
  • 我國太赫茲研究領域的實驗室概覽(圖)
    目前實驗室擁有太赫茲源研究室、太赫茲時域光譜技術應用研究室和太赫茲器件開發研究室共三個研究室,實驗室面積約500平方米,設備價值約300萬元。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基於光子學太赫茲輻射源的研究、太赫茲應用技術研究、太赫茲器件的研究。
  • 新技術有望使太赫茲光譜掃描速度大幅提升
    科技日報北京7月15日電 (蔡禾 張景 記者付毅飛)記者15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7所獲悉,該所團隊近日完成太赫茲時域光譜系統快速掃描模塊研發,或將使光譜掃描速度大幅提升。據介紹,該模塊由基於音圈電機的時間延遲線及高速數據採集系統組成,可將單次波形(100ps)掃描時間由過去的15分鐘縮短到0.25秒,採樣率達到4赫茲。
  • 太赫茲高速通信系統前端關鍵技術
    隨著無線通信的高速發展,現有的頻譜資源已變得日益匱乏,開發無線通信的新頻段已逐漸成為解決此矛盾的一種共識,而在太赫茲頻段存在大量未被開發的頻譜資源,使得太赫茲頻率適於作為未來無線通信的新頻段。在眾多技術途徑中,採用固態電子學的技術途徑實現無線通信系統,未來存在將系統進行片上集成的可能,這對太赫茲無線通信系統走向實用化具有重要意義。
  • 太赫茲波——令人矚目的未來戰爭新寵
    近年來,太赫茲波以其獨特的性能和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特別是在軍事領域受到推崇。 擁有獨特性能 太赫茲波技術之所以引起科學界的廣泛關注,是由於太赫茲波頻率要高於微波,低於紅外線;能量大小則在電子和光子之間,與其他頻率的電磁波相比,其性能非常獨特。 高穿透性。
  • 國防科大參與主辦第五屆全國太赫茲科學技術與應用學術交流會
    10月15日至17日,第五屆全國太赫茲科學技術與應用學術交流會在長沙成功舉辦會議以「聚力基礎前沿,引領應用發展」為主題,匯聚了全國50多所高校、85家院所和企業450多名從事太赫茲技術研究的知名專家和青年學子。大會設立了太赫茲輻射源、太赫茲檢測器、太赫茲波調控與傳輸、太赫茲雷達與通信應用、太赫茲光譜與成像應用等5個分會場。大會邀請了吳一戎、呂躍廣、崔鐵軍3位院士及80餘位國內相關領域優秀專家教授擔任主持或作報告。
  • 改變世界的太赫茲技術到底有多牛?院士:各國必爭的前沿技術
    談到紅外光、雷射和微波等技術,相信大多數人都有所了解。不過,知道太赫茲技術的人卻寥寥無幾了。早在2004年,美國首次提出太赫茲(THz,1012Hz)技術,並且被列為「改變未來世界的十大技術」之一。 那麼,太赫茲技術到底是什麼?有何種魅力吸引全球科學家的關注?
  • 「太赫茲」技術在全國範圍內首次應用於人參皂苷精準測量
    記者從論壇上獲悉,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莊松林領銜的太赫茲科研團隊,將太赫茲技術在全國首次應用於人參皂苷的精準定性與定量檢測,並可有效識別西洋參的不同產地,解決了現有藥典液相質譜法專業技術要求高、耗時長、專業儀器成本高、損耗樣本等難題。「不同的物質有著不一樣的波譜,就像人類的指紋一樣。
  • ACCSI2020太赫茲儀器產業化論壇...
    、太赫茲儀器產業化狀況、太赫茲技術在各領域應用進展以及不同企業在太赫茲領域的產品進展等方面進行了精彩的報告。2004年太赫茲技術被美國評為「改變未來世界的十大技術」之一,在全球掀起太赫茲技術研究熱潮,太赫茲展現了誘人的應用前景,但要實現太赫茲產業發展仍有大量難題需要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