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全國太赫茲科學技術與應用學術交流會在長沙召開

2020-10-17 紅網

開幕式現場。

紅網時刻10月16日訊(記者 陳宗昊 通訊員 鄧彬 劉康)「隨著研究的深入,太赫茲技術在科學研究、軍事裝備和國民經濟中均呈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成為世界各國競爭爭奪的戰略頻譜資源。」10月15日,在長沙舉行的第五屆全國太赫茲科學技術與應用學術交流會開幕式上,擔任大會主席的中科院院士吳一戎表示,太赫茲技術及應用的發展已進入關鍵時期,亟須各行各業合力打造國防科技創新與戰略科技產業發展高效銜接的樞紐,共同推進太赫茲技術及應用的蓬勃發展。

本次大會為期三天,由中國兵工學會、國防科技大學主辦,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學院、中國兵工學會太赫茲應用技術專業委員會、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微系統與太赫茲研究中心聯合承辦。會議以「聚力基礎前沿,引領應用發展」為主題,匯聚了全國各地50多所高校、85家院所企業的450多名從事太赫茲技術研究的知名專家和青年學子,邀請到吳一戎、呂躍廣、崔鐵軍3位院士蒞臨大會,80餘位國內相關領域優秀專家教授作大會報告及主題、特邀報告。會議主會場設大會報告10個,另設5個分會場,涵蓋太赫茲輻射源、太赫茲檢測器、太赫茲調控與傳輸、太赫茲雷達與通信應用、太赫茲光譜與成像應用等領域。

太赫茲(Terahertz, THz)波是指頻率在0.1~10THz(1 THz=1012 Hz)的電磁波,其最低頻率比5G移動通信的最高頻率高3倍以上,在電磁波譜中位於微波與紅外之間,是電磁波段中還未被人類充分認識和應用的波段,被稱為「太赫茲空白」。太赫茲處於電子學向光子學的過渡區,屬於前沿交叉學科。太赫茲波特殊的頻譜位置、光譜特性和超大帶寬,使得太赫茲技術在超寬帶高速率通訊、物質結構探測與識別、安全檢查、生物醫學成像、雷達探測等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領域具有極其重要的應用前景。

近年來隨著6G研究被提上日程,各國紛紛提案將太赫茲技術作為6G通信的突破口。在太赫茲雷達與通信應用分會場,專家學者們聚焦太赫茲波兼具微波通信以及光波通信的優點,可實現高傳輸速率、大容量、強方向性與強穿透性的通信特點,開展了熱烈討論。學者們系統地闡述了太赫茲無線通信的技術特點、優勢及系統體制,分析太赫茲通信技術在未來6G智能互聯、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中可能的典型應用,探討目前太赫茲通信主要難點。中電55所王維波研究員在主題報告中從通信系統、半導體材料、器件結構、電路設計等不同視角,對當前5G/6G通信用單片晶片集成電路(MMIC)研發工作中存在的難點進行簡單的梳理和概括,希望能夠為將來5G/6G通信高頻晶片的研發找到更有價值的思路。

據介紹,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學院太赫茲研究團隊在太赫茲目標特性、測量及成像方面展開了深入研究,從重大應用需求出發,揭示了太赫茲波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微觀機理以及表面微結構散射規律,建立了一系列散射測量系統,填補了我國目標散射特性研究的太赫茲頻段空白,為太赫茲雷達系統設計、目標探測識別提供了理論基礎;團隊在國際上首先實現了340GHz目標高分辨高幀率成像與目標幹涉三維成像,靜止目標成像分辨毫米級,運動目標成像分辨優於釐米級,實現了目標精細化識別,看得更清、看得更準;在微動探測方面,首次系統完成了太赫茲頻段目標微動特性測量試驗,實現了旋轉、振動、進動目標微動參數的高精度估計,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會上,國防科技大學校長黎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主任張兆田、中國兵工學會副秘書長安玉德分别致辭。

相關焦點

  • 國防科大參與主辦第五屆全國太赫茲科學技術與應用學術交流會
    10月15日至17日,第五屆全國太赫茲科學技術與應用學術交流會在長沙成功舉辦會議以「聚力基礎前沿,引領應用發展」為主題,匯聚了全國50多所高校、85家院所和企業450多名從事太赫茲技術研究的知名專家和青年學子。大會設立了太赫茲輻射源、太赫茲檢測器、太赫茲波調控與傳輸、太赫茲雷達與通信應用、太赫茲光譜與成像應用等5個分會場。大會邀請了吳一戎、呂躍廣、崔鐵軍3位院士及80餘位國內相關領域優秀專家教授擔任主持或作報告。
  • 第五屆全國太赫茲學術交流會上,專家呼籲:打造太赫茲國防科技與...
    「作為電子學與光子學的交叉領域,太赫茲技術研究充滿了未知與挑戰。其特有的波、譜性質為新型探測與成像、高速通信、物質特徵分析等提供了全新的技術手段,在科學研究、軍事裝備和國民經濟中均呈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成為世界各國爭奪的戰略頻譜資源。」10月15日,吳一戎院士在第五屆全國太赫茲科學技術與應用學術交流會上如是說。
  • 第四屆全國生物力學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在杭州召開
    第四屆全國生物力學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在杭州召開 2020-11-30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國煤田地質電法勘探學術交流會在大同召開
    近日,由山西省煤炭地質115勘查院承辦的首次「全國煤田地質電法勘探學術交流會」在煤炭之都——大同隆重召開。本次學術交流會上,中國科學院滕吉文院士等20多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與來自全國煤炭、冶金、地礦、水利、有色等行業的百餘名地球物理工作者、礦山企業技術人員一起,就煤礦開採中地面電法勘探、井下電法超前探測預報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進行了熱烈而廣泛的交流,內容前沿,具有極大的廣度和深度。
  • 第十四屆全國空氣彈性學術交流會在西工大舉行
    西工大新聞網8月30日電(張偉偉)由中國空氣動力學會空氣彈性力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力學學會流固耦合力學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的第十四屆全國空氣彈性學術交流會,於2015年8月19日至21日在西北工業大學召開。
  • 第十八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在蘇州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2014年11月1日,由中國光學學會,中國化學會主辦,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承辦,蘇州市化學化工學會、蘇州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光譜等協辦的第十八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在蘇州召開。
  • 第五屆大氣光散射和遙測技術國際學術會議召開
    第五屆大氣光散射和遙測技術國際學術會議召開 2017-06-27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 小】 語音播報   6月19日至23日,第五屆
  • 第十五屆全國光散射學術會議成功召開
    2009年10月18日-20日,受中國物理學會光散射專業委員會委託,由鄭州大學承辦、楚雄師範學院協辦的「第十五屆全國光散射學術會議」在鄭州成功召開。  第十五屆全國光散射學術會議主席、鄭州大學物理工程學院梁二軍教授
  • 第二十四屆全國雷射學術會議將於10月17-20日在上海召開
    中國雷射雜誌社將於2020年10月17-20日聯合舉辦第二十四屆全國雷射學術會議暨第十五屆全國雷射技術與光電子學學術會議會議專題專題一、先進全固態雷射器及新型雷射器專題二、先進雷射材料、薄膜及元器件,新型功能光纖與器件專題三、雷射光場調控、傳輸及應用專題四、先進雷射加工與製造技術專題五、生物光子學與雷射醫學專題六、雷射探測及雷射通信專題七、半導體雷射與先進光電子器件
  • 第15屆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在重慶召開
    第15屆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在重慶召開 2020-12-17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十九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召開
    第十九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召開 2016-11-02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字體:同時,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所長劉會洲還宣布,第20屆全國分子光譜學術會議將於2018年在青島舉辦。  本屆大會全力展示了我國在光譜及相關領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進展及成果,與會學者就光譜的基本理論及新技術在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及食品科學等領域的應用開展了深入和卓有成效的研討。通過本屆大會增進了廣大光譜科學工作者和支持光譜事業的人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了我國光譜事業的發展。
  • 第十五屆全國雷射技術與光電子學學術會議10月17日在上海召開
    中國雷射雜誌社將於2020年10月17-20日聯合舉辦第二十四屆全國雷射學術會議暨第十五屆全國雷射技術與光電子學學術會議會議專題專題一、先進全固態雷射器及新型雷射器專題二、先進雷射材料、薄膜及元器件,新型功能光纖與器件專題三、雷射光場調控、傳輸及應用專題四、先進雷射加工與製造技術專題五、生物光子學與雷射醫學專題六、雷射探測及雷射通信專題七、半導體雷射與先進光電子器件
  • 第36屆中國直升機學術交流會暨技術經濟融合論壇在江西景德鎮順利召開
    9月22日,在素有世界瓷都之稱、被譽為「中國直升機搖籃」的景德鎮,2020年第36屆中國直升機學術交流會暨技術經濟融合論壇順利召開。本次會議以「直升機應用技術研究」為主題,200多名嘉賓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我國直升機技術應用與人才培養的時代話題。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原副主任楊炯將軍,景德鎮市政協王國華副主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單忠德院士出席會議並致辭。
  • 第六屆全國實驗力學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在合肥召開
    2019年11月8-10日,第六屆全國實驗力學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在合肥成功召開。本次研討會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理科學部力學處和中國力學學會實驗力學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承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許峰教授、宣守虎教授和清華大學馮雪教授共同擔任會議主席。
  • 中國化學會第四屆全國高分子結晶理論、應用及表徵技術研討會在線...
    中國化學會第四屆全國高分子結晶理論、應用及表徵技術研討會在線上成功召開 2020-05-10 03: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十四屆全國研究生生物質能研討會在湖南省長沙召開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2月2日訊11月25日,第十四屆全國研究生生物質能研討會在湖南省長沙召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學校長譚天偉,省林業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王明旭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所長馬隆龍主持會議。
  • 第十九屆全國疲勞與斷裂學術會議召開
    8月15日至17日,第十九屆全國疲勞與斷裂學術會議在遼寧省瀋陽市召開。本屆會議由中國材料研究學會、中國航空學會、中國金屬學會、中國力學學會、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和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共同主辦,由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疲勞分會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共同承辦,由瀋陽工業大學和東北大學共同協辦。
  • 【學術會訊】第二屆廣東省分子影像學新進展學術交流會暨粵港澳分子影像高峰論壇順利召開
    12月20日-21日,由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主辦的「第二屆廣東省分子影像學新進展學術交流會暨粵港澳分子影像高峰論壇」在廣東大廈順利召開,受邀來自兩岸三地的數十位知名專家教授以及全國各地400餘位代表共同參與了本屆學術盛會。
  • 第五屆「香江學者計劃」學術年會在浙江海寧成功舉辦
    為紀念我國博士後制度實施35周年暨「香江學者計劃」實施10周年,11月26至27日,第五屆「香江學者計劃」學術年會在海寧成功舉辦。此次年會由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浙江省人力社保廳主辦,浙江大學承辦,香江學者聯誼會、嘉興市人力社保局、海寧市人民政府協辦。
  •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進京作品展開幕式暨學術交流會在淮安市美術館...
    活動視頻 2020年8月8日上午10:30,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共同主辦,中共淮安市委宣傳部、淮安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承辦的「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進京作品暨第三屆中國美術獎作品(淮安)巡展」在淮安市美術館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