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21日,由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主辦的「第二屆廣東省分子影像學新進展學術交流會暨粵港澳分子影像高峰論壇」在廣東大廈順利召開,受邀來自兩岸三地的數十位知名專家教授以及全國各地400餘位代表共同參與了本屆學術盛會。本屆學術會議傳承第一屆的精髓,以分子影像學的發展和前沿動態為中心,內容涵蓋了分子核醫學、光學分子成像、超聲分子成像、分子顯像材料學研究、超聲介導藥物/基因治療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未來發展方向,會議現場交流熱烈,學術氛圍濃厚。
大會開幕儀式上,廣醫三院副院長陳耀勇教授、重慶醫科大學超聲影像學研究所王志剛教授、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田捷教授等多名嘉賓出席並發言。眾位專家就分子影像學的前言熱點研究領域做精彩發言,分享寶貴研究成果和經驗,共同探討未來研究趨勢。此外,來自寶島臺灣的李百祺教授、葉秩光教授、鍾孝文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王毅翔教授和澳門大學袁振教授、莫昇萍教授等兩岸三地的專家學者也為與會人員帶來了前沿的分子影像學信息。
廣醫三院副院長陳耀勇教授致辭
國內多領域專家共同參與分子影像學會議
(從左至右:上排為重慶醫科大學超聲影像學研究所王志剛教授、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田捷教授;下排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謝明星教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鄭海榮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張祥松教授和廈門大學劉剛教授。)
參與學術盛會的港澳臺專家
(從左至右:上排為國立臺灣大學李百祺教授、國立清華大學葉秩光教授、國立臺灣大學鍾孝文教授;下排為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王毅翔教授、香港養和醫院陳思蓉教授、澳門大學袁振教授及莫昇萍教授。)
作為東道主,廣醫三院陳智毅教授、張金山主任、司徒冰主任及嚴鵬科主任作為代表在會上做了學術報告。陳智毅教授以《超聲靶向微泡破壞介導基因和藥物遞送的研究進展》為題介紹了近年來分子影像及超聲分子影像領域在基金、各類成果及人才培養等方面的綜合進展,分類闡述了超聲分子影像學、超聲靶向微泡破壞介導基因/藥物治療的應用領域,並對超聲分子影像的未來發展進行了分析和展望。另外,由陳智毅教授等主編的《心血管超聲分子影像學》也在會議期間向讀者進行首發,深受參會代表的熱捧。該著作由張運院士作序,全書共44萬字,重點介紹了超聲分子影像技術在心血管疾病診療方面的應用現狀,針對尚未解決的技術瓶頸提出了今後發展的方向,希望該著作的出版能對我國超聲分子影像學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廣醫三院陳智毅教授(左)、司徒冰主任(右)
廣醫三院張金山主任(左)、嚴鵬科主任(右)
深受代表們熱捧的贈書儀式(右一為陳智毅教授)
21日,為期兩天的學術會正式落下帷幕。通過這次學術會議,分子影像學各領域專家充分研討、交流,為各學科交叉發展搭建了良好的學術交流平臺,將有力地推進我院分子影像學的快速發展,向建設較高水平的教學研究型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超聲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