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級聯雷射器擴展到更短的波長

2020-11-26 OFweek維科網

    由於法國Montpellier大學的Alexei Baranov及其同事的努力,量子級聯雷射器(QCL)現在能夠發射比以往更短波長的雷射

    該團隊製造出了基於InAs/AlSb材料的器件,能在80K的溫度下以脈衝模式工作,並在雷射波長2.75μ時達到每面0.3W的功率。第二個器件使用的是相同的材料體系,能在接近室溫的溫度下工作並達到每面1.5W,但是發射波長較長可達到2.97μ。Baranov表示由於光譜位於3μ左右的區域包括了某些雙原子分子拉伸振動時的吸收譜線,因此兩個雷射器都適合光譜方面的應用。特別是氮-氫和氧-氫鍵在2.7至3.3μ之間有明顯的吸收譜線。

    產生如此短的發射波長,需要兩個材料體系的組合具有非常大的導帶差。InAs和AlSb是一個非常好的組合,因為二者的導帶差是2.1eV。

    Baranov表示,使用MBE法生長該材料的困難程度和其他III-V族材料差不多,他還指出必須十分重視界面處的生長條件。界面處不能有兩種原子共存,並且不論形成InSb或AlAs鍵,都會向外延片中引入較大的應變。這將降低晶體的質量,阻礙器件的電子性能。

    目前研究者正在使用快速的工藝來製造雷射器,以便對實際器件與模擬的結果作個比較。但該方法會導致雷射器的散熱能力較差,這意味著雷射器只能在較低的溫度下以連續波模式工作。

    該團隊正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他們的下一個目標是製造出一種量子級聯雷射器,它能在室溫下以高佔空比或連續波模式工作。Baranov表示他們對雷射器的設計和製造工藝作進一步的改進。


    低壓環境增大4H-SiC生長率

    據日本電力工業中心研究院的研究員說,高質量4H-SiC的最快生長速度可以在低壓生長環境下從僅有的100μ/h上升至250μ/h。

    生長速度的提高最終會加快雙極性器件的生產進程,這些工作電壓在10kV以上的器件,在全國高壓輸電線網中用作電子開關。器件結構需要一層至少100μ厚的SiC材料。

    更快的生長速度來源於很低的系統壓力以及很高的氫氣和矽烷流速。這種結合能夠阻止限制SiC生長速度的矽團簇的形成。

    該團隊採用了一個帶175mm基座的垂直熱壁反應器。往反應器中注入矽烷、丙烷和氫氣,在1650oC、壓力為15-Torr環境下才開始沉積。當C:Si含量的比值達到1時以70l/min流速注入氫氣;當矽烷:氫氣的比值達到0.005時會出現最快的生長速度。

    量子級聯雷射器開始使用異質鍵合

    與其它的光源都已經使用異質鍵合的狀況不同,量子級聯雷射器(QCL)仍未受到與矽機械連接的影響。

    來自奧地利維也納科技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採用基於金的熱壓縮壓焊來達到與矽連接的目的,並將它應用到大規模的製造中。維也納科大團隊的Daniela Andijasevic表示:「該技術非常適應標準矽晶圓廠的工作流程」。

    及其同事在一個4"硼摻雜的p型矽襯底和MBE生長的GaAs雷射器上熱濺射一層1μ厚的金薄膜,然後翻轉雷射器並與矽襯底對準。在330oC真空環境下進行壓焊,通過施加450N的壓力將兩個部件壓在一起。

    壓焊過後所得雷射器的閾值電流密度與未壓焊雷射器的一樣,均為4.6kA/cm2。兩種雷射器均工作在脈衝模式下,使用重複速率為5kHz的100ns脈衝。

    此外,壓焊雷射器的光功率比未壓焊的要低,Andijasevic解釋道這是由於表面金層的反射。

    未來該研究小組希望使用矽材料為雷射器製作光波導,並更好地對準混合器件來解決反射的問題。

    對QCL進行金熱壓縮壓焊,使得在同一晶片上集成光通信和矽基CMOS的目標更近了一步。

相關焦點

  • 新型量子級聯紅外雷射器
    頻率梳 「我們用在維也納技術大學超現代納米中心製造量子級聯雷射器產生中紅外範圍的雷射,」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奧地利維也納技術大學固體電子研究所的Johannes Hillbrand說。「在普通固態雷射器中,發射的光的類型取決於材料中的原子,而在量子級聯雷射器中,納米範圍內的微小結構至關重要。
  • 半導體所製備成功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和紅外量子級聯雷射器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半導體材料科學重點實驗室、低維半導體材料與器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及中科院等項目的支持下,經過努力探索,製備成功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和紅外量子級聯雷射器(QCL)系列產品系列產品。
  • 中紅外量子級聯雷射器覆蓋更寬光譜
    量子級聯雷射器(QCL)是人類智慧的證明,通過一種創新的方式將物質結構化(包含數百層重複順序材料的超晶格,形成一系列多量子阱異質結構),從而克服了看似不可改變的材料屬性(雷射波長由體材料組分決定)。
  • 相干聲學聲子脈衝對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的高速調製
    對於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最常見的調製方法是通過控制偏置電壓進行增益控制。由於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中雷射躍遷的高能級壽命(皮秒量級)通常比腔往返時間(50 ps)短,因而雷射功率和增益不會表現出弛豫振蕩,原則上可以進行高達100 GHz的直接調製。
  • 量子級聯雷射器呈現出極端的脈衝
    在最近,極端事件在量子級聯雷射器中被觀察到,這一事件經由法國的Télécom Paris 研究人員聯合美國的UCLA 和德國的TU Darmstad所共同發現的。巨大的脈衝表徵這些極端的事件,可以對由於大腦的強大的計算能力所造成的神經形態系統中的通訊所帶來的突發的、突然爆發的事件的表徵。
  • 廉價緊湊型量子級聯雷射器 實現6G電信連接有望指日可待
    量子級聯雷射器(QCL)是一種在中長紅外和太赫茲範圍工作的半導體雷射器在QCL中,電子負責發射光子進入隨後的量子阱中,由此一個電子可以產生幾個光子,效率非常高。從一個量子阱到另一個量子阱的過渡稱為「量子級聯」。圖片來源:網絡近日,一個來自德國、義大利和英國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關鍵的光子組件,實現了半導體量子阱的子帶間躍遷與金屬腔的光子模式超強耦合,有望用可飽和吸收體(SA)來製造廉價的、可引發短太赫茲脈衝的量子級聯雷射器(QCL)。
  • 瑞士研究者在量子級聯雷射器研究獲進展
    量子級聯雷射器是一種明亮緊湊的半導體雷射器,在中遠紅外光譜區域發光。封閉環形腔使它們走上了通向超快脈衝的道路。復金茲堡朗道方程是連接許多物理領域的數學基礎,包括超導性、超流體、非線性光子學和水波。將一個新的物理系統或問題映射或近似到這個基本方程或它的許多導數之一,例如非線性薛丁格方程,通常標誌著理解整個系統的重大進展。
  • 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取得七年來「防寒」能力的最大提升
    熱電冷卻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中單個雷射脊形條示意圖令人興奮的是,蘇黎世ETH量子電子學研究所Jerome Faist小組的Lorenzo Bosco、Martin Franckie及其同事們實現了一種能在210K(-63℃)溫度下工作的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
  • 雷射器輸出波長在光譜上的拓展之路
    早期,雷射用戶可選擇的波長屈指可數。隨著新的雷射發射波長、諧波產生、可調諧雷射器和非線性波長轉換等產品和技術的出現,現在雷射用戶幾乎可以實現任何想要的波長。  在汽車大規模生產的初期,亨利•福特說客戶只能購買到黑色的汽車。在雷射器問世後的最初幾年,尋求可見光雷射器的用戶只能獲得紅色的雷射輸出。
  • 世界「最短波長」的緊湊型雷射器誕生
    到目前為止,這類雷射器的商業應用大部分集中在可見光和紅外波段上,如果可以將波長範圍進一步推向紫外線(UV),那麼VCSEL的用途勢必將更為廣泛。我們知道,紫外線可用於消毒,材料固化,螢光激發和醫學治療。隨著VCSEL技術的日趨成熟,在未來,更緊湊的紫外線VCSEL將毫無疑問是空間表面消毒殺菌系統以及皮膚病治療系統最優秀的解決方案。
  • 潮科技 | 量子級聯雷射器問世,可實現對爆炸性火球化學成分分析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MEMS」(ID:MEMSensor),作者麥姆斯諮詢王懿,原文題目《量子級聯雷射器可實現對爆炸性火球化學成分分析》,36氪經授權發布。 中紅外吸收光譜示意圖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美國一個研究小組已經證明,量子級聯雷射器
  • Hamamatsu研發出波長336nm的紫外半導體雷射器
    Hamamatsu 使用異質端面控制的外延層再生長法,將紫外雷射器的發光波長擴展至336nm。來自Hamamatsu Photonics中心研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打破了以往的記錄(342nm),他們研發的336nm發射器成為世界上波長最短的紫外雷射二極體。
  • 面對多方挑戰:二氧化碳雷射器如何轉型?
    由於分子振動和自轉的能量級非常接近,這些能量級之間躍遷發射的光子與可見光和近紅外(NIR)光相比具有低能量和長波長。二氧化碳雷射器可提供從毫瓦到數十千瓦的功率水平,應用範圍從小型儀器到大功率切割。並且因為CO2雷射器具有非常高的光譜純度,具有<1kHz的輻射線寬而沒有功率權衡,轉換效率可達10%。
  • 高功率半導體雷射器的波長穩定技術
    另一個新的泵浦波長是在888nm泵浦Nd:YVO4,與808nm泵浦相比,888nm泵浦的優勢在於該波長處於各向同性吸收區,即在所有偏振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吸收係數,並且量子虧損小。[1]  對於光譜線寬要求最高的應用之一是鹼金屬蒸汽雷射器(如銣或銫)的光泵浦,這類應用需要的線寬大約為10GHz。對於這些應用,要實現有效泵浦,控制半導體雷射器泵浦源的光譜。
  • 世界上最短波長的垂直腔面表面發射雷射器得到驗證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據《ACS Photonics》報導,來自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和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一起,為大家展示了一種世界山最短波長的垂直腔表面發射雷射器(VCSEL)。這一發現為將來的應用鋪平了道路,例如,消毒和醫療處理。
  • Science盛讚晶片雷射器新突破,成像檢測技術將重大變革
    太赫茲的頻率在長波段與毫米波相重合,在短波段與紅外光相重合,屬於宏觀經典理論向微觀量子理論的過渡區太赫茲波的波段能夠覆蓋大多數極性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的振動和轉動能級,利用這一性質太赫茲波能夠識別許多生物化學物質的特徵指紋譜,這使得它在材料科學、生物醫學等領域具發揮重要作用。
  • 有史以來最短波長的VCSEL誕生
    打開APP 有史以來最短波長的VCSEL誕生 MEMS 發表於 2021-01-04 13:54:21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
  • 高功率半導體雷射器的波長穩定技術分析
    當然,要想實現可靠的波長穩定性能,必須要對體全息光柵和半導體雷射器模塊的相關參數進行慎重選擇。         另一個新的泵浦波長是在888nm泵浦Nd:YVO4,與808nm泵浦相比,888nm泵浦的優勢在於該波長處於各向同性吸收區,即在所有偏振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吸收係數,並且量子虧損小。
  • 新型雷射器的研究為你揭秘答案!
    現在發表在《應用物理快報》期刊上的一項研究中,一種特殊類型的紅外雷射器,被稱為掃描波長外腔量子級聯雷射器(Swept-ECQCL),被用來研究爆炸。這種多功能儀器具有寬廣的波長調諧範圍,可以測量爆炸火球中的多種化學物質,甚至是大分子。測量和監測爆炸過程中戲劇性變化的能力,可以幫助科學家理解甚至控制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