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化療耐藥性凋亡和鐵死亡協同增強缺氧惡性腫瘤療效——上海...

2020-12-05 瀟湘名醫

缺氧是惡性實體腫瘤的典型特徵之一。缺氧與腫瘤的血管生成、轉移和耐藥性密切相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骨科郝永強教授研究團隊針對惡性實體腫瘤易復發、對放化療不敏感等制約臨床療效的關鍵「瓶頸」問題,自主研發了一種高釋氧的納米複合材料體系,為改善腫瘤的缺氧微環境並提高耐藥性實體瘤的化療療效提供了一種嶄新途徑。

化療主要誘導Caspase依賴性細胞凋亡。然而,由於腫瘤內凋亡抑制劑和腫瘤多藥耐藥的過度表達導致腫瘤細胞對化療的敏感性降低。鐵死亡是一種完全不同於凋亡、壞死、自噬和其他形式細胞死亡的程序性細胞死亡形式,主要表現為鐵依賴性脂質過氧化物的堆積及質膜多不飽和脂肪酸的耗竭。通過鐵死亡與凋亡協同作用,有望克服腫瘤的凋亡抵抗和多藥耐藥,為化療耐藥性腫瘤治療提供一種新的治療策略。

基於此,郝永強教授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超聲波響應性激活的Fe(VI)基納米釋氧體系,通過緩解腫瘤缺氧微環境,提高腫瘤細胞對化療藥物阿黴素(DOX)的敏感性。具體而言,腫瘤細胞內氧含量的增加將促進氧參與的氧化還原循環,激活DOX生成大量高活性的超氧陰離子自由基(O2?-)。細胞內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進一步催化O2?-生成過氧化氫(H2O2)。這些H2O2,連同腫瘤細胞中過度表達的H2O2,可進一步作為Fe介導的氧化還原反應的底物,進一步增強腫瘤組織內的氧含量。更為重要的是,Fe(VI)基納米複合材料體系可以通過細胞內的Fenton反應將腫瘤細胞高表達的H2O2轉化為高活性的羥基自由基,誘導鐵死亡。此外,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4(GPX4)是鐵死亡的另一個重要調控靶點。GPX4的失活抑制自由基和脂質過氧化物的減少,導致自由基的過度產生,從而導致不可逆的細胞死亡。Fe(VI)基納米複合材料體系可以將腫瘤細胞中過度表達的還原型穀胱甘肽(GSH)轉化為氧化型穀胱甘肽(GSSG)。由於GSH是一種重要的細胞內抗氧化劑,作為GPX4的共底物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因此,GSH的耗竭會使GPX4的活性失活,誘發鐵死亡。值得注意的是,超聲波輻照具有腫瘤靶向性,能夠對腫瘤微環境進行特異性調節,並以最小的副作用獲得更顯著的協同抗癌效果,這對於進一步的臨床轉化非常重要。

團隊於2020年11月17日在著名學術期刊《生物材料》(《Biomaterials》)在線發表了該研究成果,題目為「可激活的納米藥物體系通過誘導凋亡和鐵死亡協同作用克服缺氧誘導的化療耐藥性並有效抑制腫瘤生長」(「Activatable nanomedicine for overcoming hypoxia-induced resistance to chemotherapy and inhibiting tumor growth by inducing collaborative apoptosis and ferroptosis in solid tumors」)。論文的第一作者為骨科助理研究員符靜珂。

(吳霜霜)【來源:上海第九人民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附屬九院骨科郝永強教授團隊聚焦缺氧惡性腫瘤取得新突破
    缺氧是惡性實體腫瘤的典型特徵之一。缺氧與腫瘤的血管生成、轉移和耐藥性密切相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骨科郝永強教授研究團隊針對惡性實體腫瘤易復發、對放化療不敏感等制約臨床療效的關鍵「瓶頸」問題,自主研發了一種高釋氧的納米複合材料體系,為改善腫瘤的缺氧微環境並提高耐藥性實體瘤的化療療效提供了一種嶄新途徑。
  • 原位礦化組裝無定形含鐵碳酸鈣納米藥物協同誘導腫瘤細胞鐵死亡和...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團隊與重慶大學教授羅忠課題組合作,發現原位礦化組裝單分散無定形含鐵碳酸鈣納米藥物組裝體(碳酸鈣基Fe2+-阿黴素複合配合物,ACC@DOX.Fe2+-CaSi-PAMAM-FA/mPEG)能協同誘導腫瘤細胞鐵死亡和凋亡,研究成果以Tumor microenvironment-activatable Fe-doxorubicin preloaded amorphous
  • 鐵死亡與神經系統疾病
    凋亡是一個非炎症性質的過程,而鐵死亡的過程則多伴炎症性的表現[主要表現為過氧化物(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釋放,在神經組織中多伴有星形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的增殖聚集,可以通過測定膠質纖維酸性蛋白和離子鈣接頭蛋白分子-1的表達程度來確定炎症的發生,以驗證是鐵死亡的存在而並非凋亡。這些驗證鐵死亡發生的方法和獨特物質可以為今後的實驗提供標記作用。
  • 一文匯總:長鏈非編碼RNA在惡性腫瘤化療耐藥中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
    原藥耐藥譜指癌細胞只對開始接觸的原藥不敏感,對其他藥物仍然敏感有效;多藥耐藥譜是指癌細胞除了對開始接觸藥物不敏感外,對其他未接觸的、功能和結構不同的藥物均產生耐藥。此時,若採用簡單的更替化療藥物,或者聯合化療用藥效果均不理想,同時還累積了化療藥物不良反應。
  • 多篇文章解讀「鐵死亡」研究領域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鐵死亡」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4(GPX4)是鐵死亡的一種至關重要的調節劑,通過中和脂質過氧化物來保護細胞,其中脂質過氧化物是細胞代謝的副產物。直接抑制GPX4,或通過剔除它的底物穀胱甘肽或用於產生穀胱甘肽的前體分子(比如半胱氨酸)間接抑制GPX4,都可觸發鐵死亡。鐵死亡有助於增強p53、BAP1和延胡索酸酶等幾種腫瘤抑制蛋白的抗腫瘤功能。
  • 人工改造的外泌體傳遞miRNA和化療藥物逆轉了腫瘤的耐藥性
    結直腸癌(CRC)是世界範圍內第三大致死癌症,由於其侵襲性強、預後差和缺乏靶向治療,因此發病率較高。基於5-氟尿嘧啶(5-FU)的化療在CRC的治療中起了重要作用。然而,由於長期使用5-FU會產生多藥耐藥性(MDR),從而嚴重削弱了治療效果[1, 2]。
  • 「新進展」韓國科學家開發新型抗癌療法可預防耐藥性 減輕不良反應
    ,然而,在許多臨床適應症中,耐藥性降低了化療的有效性和敏感性,導致治療失敗和癌症復發。不僅可以抑制癌細胞固有的耐藥性,而且可以抑制癌細胞在化療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獲得性耐藥性。它不僅可以抑制癌細胞固有的耐藥性,而且可以抑制癌細胞在化療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獲得性耐藥性。
  • 自噬在惡性腫瘤治療中的進展及影像學應用前景
    但腫瘤細胞常常通過自噬逃避凋亡,因此降低了化療的療效。常適用於既往接受過化療的惡性腫瘤。既往化學治療主要是指鉑劑和多西紫杉醇治療。Dragowska等人研究表明吉非替尼和羥基氯喹聯合治療EGFR陽性的乳腺癌時,在阻礙腫瘤進展方面比單獨使用更具療效,同時在吉非替尼短期治療後自噬升高,停藥後自噬不再增加,證明吉非替尼早期治療可以導致自噬增高且是一種可逆性的應答。總之,在開發用於表達EGFR陽性的乳腺癌的新治療策略時應當考慮靶向抑制自噬。
  • 文獻分享 | ACS Nano | 雜化納米球通過克服腫瘤缺氧和固有氧化耐受增強光動力治療
    本文報導了一種配位驅動的聚集誘導發光(AIE)光敏劑和Bcl-2抑制劑自組裝納米平臺,用於緩解腫瘤缺氧和克服光動力治療耐受性。本文的通訊作者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劉斌教授,研究興趣為共軛聚合物發光材料、聚集誘導發光材料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
  • 三篇文章揭示小細胞肺癌產生化療耐藥性機制
    化療起初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在一年之內,癌症復發,而且不再對化療療程作出反應。如今,在幾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成功地鑑定出這種化療耐藥性(chemoresistance)產生的原因。
  • 化療反應最強烈有幾天?
    淋巴癌也稱淋巴瘤,淋巴細胞發生了惡變即稱為淋巴癌,是我國常見的十大惡性腫瘤之一。淋巴瘤早期的治療通常不需做手術,主要依賴於化療或放療。對於中晚期患者,可採用加大化療的強度及隨後的幹細胞移植方法來提高腫瘤細胞的殺傷率和疾病的治療成功率。
  • 韓國科學家開發新型抗癌療法可預防耐藥性,減輕不良反應
    這種藥物在機體中遇到癌細胞時,會與癌細胞中過表達的組織蛋白酶B反應,產生的結合物與耐藥性抑制劑一起在癌細胞中特異性釋放抗癌劑,從而有效治療癌症。不僅可以抑制癌細胞固有的耐藥性,而且可以抑制癌細胞在化療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獲得性耐藥性。
  • 天大趙燕軍、王徵教授團隊在選擇性增敏細胞鐵死亡領域取得進展
    鐵死亡是一種鐵依賴的新型細胞死亡方式,其在形態、生化和遺傳特徵上都與凋亡、自噬等其他細胞死亡途徑不同。細胞鐵死亡的本質是胞內氧化還原穩態失衡。GSH和/或Trx的損耗將導致細胞內脂質過氧化物和活性氧自由基濃度升高,進而產生氧化應激,促使腫瘤細胞鐵死亡。然而GSH和Trx抗氧化系統的循環依賴於細胞內還原型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NADPH) 的參與,NADPH的消耗將限制GSH和Trx抗氧化系統的正常功能。
  • 【線上論壇】浙大王福俤教授講解:如何讓鐵死亡研究更精彩
    近年在心血管疾病及肝臟損傷中詮釋鐵穩態失衡和鐵死亡發生機制獲得系列重大突破。研究方向:➤微量元素穩態代謝分子機制➤細胞鐵死亡發生的分子機制➤精準營養與重大疾病防控研究➤健康促進(長壽)的營養新策略多年聚焦細胞鐵死亡新機制、微量元素穩態代謝分子調控網絡及重大疾病防控新策略研究。
  • 研究發現亞鐵與多硫協同誘發細菌鐵死亡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高利增課題組等以Nano-decocted ferrous polysulfide coordinates ferroptosis-like death in bacteria for anti-infection therapy為題在Nano Today上發表研究論文稱,他們發現亞鐵與多硫協同誘發細菌發生鐵死亡的機制並將該機制用於抗菌治療
  • 亞鐵與多硫協同誘發細菌鐵死亡及抗菌應用
    鐵死亡是一種鐵依賴的氧化性細胞死亡,區別於傳統的細胞凋亡、壞死和自噬,其特徵是在鐵或脂質氧化酶作用下催化細胞膜發生脂質過氧化,同時耗竭GSH;鐵死亡也會導致線粒體變小,膜密度增高。目前發現鐵死亡與神經系統疾病、腫瘤、心臟疾病等密切相關,研究鐵死亡有助於深入認識這些疾病的發生發展機制並為藥物研發提供指導。
  • 體恆健硒維康,緩解化療的副作用
    據統計,將近半數的患者在接受化療的過程中痛苦不堪。國內資料顯示,15%的晚期癌症病人在過度和不合理的治療中加速死亡。化療是一把銳利的「雙刃劍」在殺死病魔的同時,化療的副作用也嚴重殘害著病患的身體。   化療的副作用有:身疲乏力虛弱、精神萎靡、發熱、頭暈、頭痛、脫髮、食慾下降、噁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便秘、白細胞低等。還有一些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的傷害。
  • 硒麥芽緩解化療的副作用
    化療帶來的痛苦可不亞於生病時的痛苦。據統計,將近半數的患者在接受化療的過程中痛苦不堪。國內資料顯示,15%的晚期癌症病人在過度和不合理的治療中加速死亡。化療是一把銳利的「雙刃劍」在殺死病魔的同時,化療的副作用也嚴重殘害著病患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