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篇文章解讀「鐵死亡」研究領域新進展!

2020-12-06 生物谷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鐵死亡」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Michigan Rogel Cancer Center

【1】Nature:鑑定出癌細胞逃避鐵死亡新機制

doi:10.1038/s41586-019-1707-0

化療通過阻止癌細胞增殖並誘導「細胞死亡」來殺死它們。細胞死亡的一種形式稱為鐵死亡(ferroptosis)---鐵依賴性細胞死亡---是由構成細胞膜的脂肪(脂質)降解引起的。很多侵襲性和抗藥性的癌症易受鐵死亡的影響,但是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維爾茨堡大學和亥姆霍茲慕尼黑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讓癌細胞對鐵死亡產生抵抗力的新機制。這就為開發抑制這種新發現機制從而允許鐵死亡在易感的癌細胞中發生的藥物提供了一種新的靶標。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期刊上。

研究者表示,發現細胞獲得抗藥性的全新方式將使得我們能夠設計靶向這種機制的藥物。事實上,我們已經有了我們之前開發的間接地靶向這種機制的先導藥物,並且正在實驗室測試它們;鐵死亡依賴於細胞膜上脂質的氧化---讓這些脂質失去電子,從而導致它們降解。眾所周知,一種稱為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4(GPX4)的分子可以逆轉這一過程,因而起著脂質抗氧化劑的作用,有一些靶向GPX4的藥物,但是大多數癌症仍然對鐵死亡有抵抗力。

【2】Nature:中美科學家揭示鈣粘蛋白介導的細胞間相互作用調節癌細胞鐵死亡機制

doi:10.1038/s41586-019-1426-6

鐵死亡(ferroptosis)是一種由細胞代謝和鐵依賴性脂質過氧化作用驅動的細胞死亡過程。它與缺血性器官損傷和癌症等疾病有關。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4(GPX4)是鐵死亡的一種至關重要的調節劑,通過中和脂質過氧化物來保護細胞,其中脂質過氧化物是細胞代謝的副產物。直接抑制GPX4,或通過剔除它的底物穀胱甘肽或用於產生穀胱甘肽的前體分子(比如半胱氨酸)間接抑制GPX4,都可觸發鐵死亡。鐵死亡有助於增強p53、BAP1和延胡索酸酶等幾種腫瘤抑制蛋白的抗腫瘤功能。不過,違反直覺的是,易於發生轉移並且經常對各種治療產生抵抗性的間充質癌細胞(mesenchymal cancer cell)對於鐵死亡高度敏感。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中國空軍軍醫大學的陳志南團隊和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Xuejun Jiang團隊發現鈣粘蛋白介導的細胞間相互作用能夠非細胞自主性地調節鐵死亡。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e期刊上;在上皮細胞中,由E-鈣粘蛋白介導的這種相互作用通過激活細胞內NF2(也稱為merlin)和Hippo信號通路來抑制鐵死亡。抑制這種信號軸允許轉錄共激活因子YAP通過上調包括ACSL4和TFRC在內的幾種鐵死亡調節物來促進鐵死亡。這一發現為具有間充質或轉移特性的癌細胞對鐵死亡高度敏感的觀察結果提供了機制上的新見解。

【3】Nature:重大發現!靶向鐵死亡有望增強免疫療法的療效

doi:10.1038/s41586-019-1170-y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密西根大學和Cayman Chemical公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一種鮮為人知的細胞死亡類型,即鐵死亡(ferroptosis)。他們發現鐵死亡在腫瘤細胞中發生,並且在癌症免疫中發揮作用。這些發現表明靶向這一途徑有潛力讓最熱門的癌症治療---免疫療法---更加有效,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期刊上。

研究者表示,鐵死亡之前已被定義,但是人們並不知道它與癌細胞死亡或免疫細胞有關。這將為科學家們探索開闢了一個巨大的窗口。這些研究人員發現當免疫療法增強T細胞的活性時,這會增加腫瘤細胞中的氧化脂質水平,從而導致鐵死亡。基於對小鼠和人癌細胞的研究,增加的鐵死亡會讓免疫療法更有效地殺死癌症。鐵死亡是一種細胞死亡形式,不同於更為人熟知和充分研究的細胞凋亡。它依賴於鐵,但對它的理解知之甚少。已知它參與大腦和腎損傷。這項研究是首次將它與免疫介導的癌細胞死亡相關聯在一起。

【4】Cell Rep:防癌衛士p53也會幫助癌細胞 避免發生鐵死亡

doi:10.1016/j.celrep.2017.12.077

癌細胞如何應答營養匱乏目前仍然不是特別清楚。在某些癌細胞內,半胱氨酸的缺乏會誘導鐵依賴性細胞死亡,叫做鐵死亡(ferroptosis),這種細胞死亡方式不同於細胞凋亡。最近的一些證據表明鐵死亡的敏感性可能受到應激應答轉錄因子和經典腫瘤抑制因子p53的調節。

為了進一步揭示腫瘤抑制因子p53與鐵死亡敏感性的關係,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小分子探針以及高解析度延時成像等技術進行了相關研究。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ports上。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野生型p53的穩定表達會延緩半胱氨酸缺乏誘導的鐵死亡,並且這種延緩作用需要p53轉錄靶基因CDKN1A(編碼p21)的參與,除此之外還與細胞內穀胱甘肽的緩慢消耗以及活性氧簇水平的下降有關。

圖片來源:Trends in Cell Biology

【5】Hepatology:中國科學家揭示鐵死亡的肝損傷新機制

doi:10.1002/hep.29117

鐵死亡(Ferroptosis): 近年發現的一種調節性壞死形式,是依賴於鐵離子氧化損傷引起的細胞死亡模式,與凋亡、壞死或自噬有不同的特徵。該死亡過程標誌為細胞質和脂質活性氧增多、線粒體變小以及線粒體膜密度較大等。這種死亡方式被認為是一種治療腫瘤以及眾多重大疾病的突破口。鐵死亡具有鐵依賴性,可被鐵螯合劑所特異性逆轉,但鐵過載是否會導致鐵死亡、以及鐵死亡與鐵代謝之間發生機制還不清楚,該成果成功的解讀了這個謎團。

為了探討鐵離子在鐵死亡發生中的作用,本研究引入了多個高鐵蓄積的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或稱為血色病小鼠模型。遺傳性血色病(Hemochromatosis)是常見的慢性鐵負荷過多的常染色體遺傳疾病。由於過多鐵儲存於肝臟、心臟和胰腺等實質性細胞,最終導致組織器官退行性變病變,是引發肝病、糖尿病、心臟病等慢病的重要病因。血色病在歐美白人中發病率極高(1/200),是排名第一的人類肝臟遺傳病;該疾病在我國發病率也逐年上升。

【6】Nature子刊:能殺死癌細胞的「鐵死亡」療法是怎麼一回事?

doi:10.1038/nchembio.2239

細胞有很多種死亡方式,包括凋亡、自噬和壞死。近年來,「鐵死亡」(ferroptosis)作為一種新的細胞壞死方式逐漸進入了人們的眼帘。不同於通常的細胞壞死,鐵死亡是一種受調控的壞死過程。鐵死亡是由於膜脂修復酶——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4)失效,造成膜脂上活性氧自由基(ROS)的積累所致,而這一積累過程需要鐵離子的參與。多種物質和外界條件可引發鐵死亡。小分子erastin通過抑制質膜上的胱氨酸-穀氨酸交換體,降低了細胞對胱氨酸的獲取,使得GPX4的底物——穀胱甘肽合成受阻,進而引發膜脂ROS的積累和鐵死亡。此外,另一種小分子RSL3作為GPX4的抑制劑也可引發鐵死亡。當GPX4基因被敲除後,小鼠會因出現腎衰竭而死亡。

鐵死亡與腫瘤抑制、神經元退化、抗病毒免疫反應和缺血-再灌注損傷等多種生理和病理過程有關。站在藥物研發的角度,我們可以促進鐵死亡,以清除有害的癌細胞、病毒感染的細胞等;或者抑制鐵死亡,以保護健康細胞。當然,這一切可能的治療思路都需建立在對鐵死亡機理的理解上。

【7】Nature:p53介導「鐵死亡」抑制腫瘤進展

doi:10.1038/nature14344

近日,細胞生物學領域著名華人科學家Wei Gu在國際期刊nature在線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經典腫瘤抑制因子p53能夠通過調節細胞胱氨酸代謝以及ROS應答,介導ferroptosis過程,抑制腫瘤生長,拓展了人們對p53功能的新認識。

p53是一種腫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在所有惡性腫瘤中,50%以上會出現該基因的突變。p53介導的細胞周期暫停,細胞衰老和凋亡對於抑制腫瘤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時有研究表明p53對細胞代謝活性的調節也是其發揮抗腫瘤作用的一項重要手段。

【8】Nat Cell Biol:鐵死亡抑制劑開闢治療新機會

doi:10.1038/ncb3064

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一種新形式的可以控制生物體組織中不成熟細胞死亡的機制,稱為鐵死亡(Ferroptosis),同時還發現了扭轉死亡的機制。測試這個機制可以防止人腎細胞組織損傷,急性腎功能衰竭和肝損傷,幫助開發藥理治療這些疾病的可能性。到現在為止,鐵死亡是細胞死亡的一種形式,僅在腫瘤細胞中被確定。但在Nature Cell Biology雜誌上的研究證實,通過除去蛋白質Gpx4,Gpx4負責調節的細胞死亡過程也可在健康細胞中被觸發。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試圖了解如何控制這個過程。通過使用脂質組學和廣泛的分子篩選,團隊發現了一個小抑制劑稱為Liproxstatin-1,並證明其能夠抑制鐵死亡。然後科學家們使用該抑制劑,發現可以防止活生物體中細胞死亡。(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更多精彩盤點!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2020頂刊鐵死亡研究進展與研究方法速遞,請籤收!
    鐵死亡 (ferroptosis) 是由鐵 依賴性脂 質過氧 化作用 驅動的 調節性 細胞死 亡的一種形式。 鐵死亡於2012被首次提出。近幾年來,以鐵離子積累和脂質過氧化為特徵的鐵死亡被認為與腫瘤細胞死亡相關,其在腫瘤發生,發展以及耐藥性方面的作用也備受關注。
  • 多篇文章解讀臍帶血幹細胞領域研究進展
    本文中,小編盤點了多篇研究文章來解讀臍帶幹細胞如何治療多種人類疾病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6】幹細胞大牛Cell子刊發文 找到增加臍帶血幹細胞供應的新方法最近一支國際研究團隊最近發現了有效利用臍帶血,增加臍帶血幹細胞供應的基因開關,對於需要通過幹細胞移植對抗疾病的癌症病人來說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Stem Cell上。
  • 多篇文章解讀示蹤技術在多疾病領域的研究進展
    示蹤技術是利用放射性或非放射性標記物在體內或體外跟蹤其行徑、轉變和代謝等過程的一種技術,近年來科學家利用示蹤技術在多種疾病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本文中,小編對近年來和示蹤技術相關的研究進展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大家!
  • 近期多篇重要成果解讀癌症幹細胞研究領域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癌症幹細胞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文章中,研究人員通過對頭頸鱗狀細胞癌(HNSCC)進行研究識別出了殘留的癌症幹細胞(CSCs)或許會作為癌症對免疫療法耐受的機制,靶向作用CSCs或有望增強免疫療法的效率從而減少腫瘤的復發和轉移的發生。
  • 【科技前沿】鐵與金的生死博弈,浙江大學王福俤團隊等在鐵死亡領域...
    近日,王福俤/閔軍霞/梁廷波教授團隊合作在鐵死亡研究領域獲得重大突破;新成果發表在Nature出版集團旗下權威學術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影響因子13.493)。
  • 多篇文章解讀近年來G蛋白偶聯受體領域研究進展
    近年來科學家們圍繞GPCR進行了大量研究,同時也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對近期GPCR領域重磅級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徐華強教授也是2015年的那篇Nature論文的通信作者。徐華強教授說,「我們的改進的結構就像是一張路線圖,裡面填充著更多的細節和地理特徵。多年來,這個領域試圖解答抑制蛋白如何精確地與GPCR相互作用。我們希望我們的研究提供的關於視紫紅質的這個答案將促進人們開展新的研究和設計更好的藥物,以便最終讓全世界的患者受益。」
  • 【線上論壇】浙大王福俤教授講解:如何讓鐵死亡研究更精彩
    每一期【鐵金名家講壇】,將邀請國內外高校的科研大咖,就鐵死亡及生物微量元素領域,為大家呈現乾貨滿滿的講座。(包括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及感染性疾病)防控新策略研究。研究方向:➤微量元素穩態代謝分子機制➤細胞鐵死亡發生的分子機制➤精準營養與重大疾病防控研究➤健康促進(長壽)的營養新策略多年聚焦細胞鐵死亡新機制、微量元素穩態代謝分子調控網絡及重大疾病防控新策略研究。
  • Neurosci|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新方向:Nrf2和鐵死亡
    鐵死亡促進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展,而Nrf2及其靶基因(Ho-1,Nqo-1和Trx)的表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這篇綜述簡要概述了鐵死亡的調節機制,尤其是Nrf2在鐵死亡過程中的調節作用。脂質過氧化鐵死亡選擇性地優先氧化特定的含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的多磷酸化磷脂醯乙醇胺(PE),例如花生四烯酸(AA)和腎上腺素,最終導致脂質過氧化,因此脂質過氧化途徑在調節鐵死亡中起關鍵作用。醯基輔酶A合成酶長鏈家族成員4(ACSL4)是調節脂質組成的關鍵酶。
  • 多篇文章解讀腫瘤異質性的發生及研究進展
    近年來,科學家們在腫瘤異質性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進展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journal.pone.0193689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LOS O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國海涅大學(Heinrich Heine University)醫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研究癌症異質性的新方法;這種強大的精簡方法能夠通過單一的血液檢測來對循環腫瘤細胞(CTCs)的全基因組拷貝數進行分析,相比當前複雜昂貴的檢測手段而言,這種單管單步驟方法能夠檢測單一腫瘤細胞中的絕對拷貝數改變
  • 多篇文章解讀近期痴呆症研究領域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文章,共同解讀近期科學家們在痴呆症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總體而言,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2017年柳葉刀委員會(Lancet Commission)對痴呆症預防、幹預和護理所模擬的9個潛在的可修飾的風險因素,包括教育水平較低、高血壓、聽力障礙、吸菸、肥胖、抑鬱症、缺乏體育鍛鍊、糖尿病和社會接觸少,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The Lancet上題為「Dementia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care: 2020 report
  • 多篇研究成果聚焦甲基化研究領域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甲基化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3】Nat Commun:microRNA甲基化或能作為指示癌症發生的強大生物標誌物doi:10.1038/s41467-019-11826-1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大阪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新方法來區分早期胰腺癌患者和健康人群,這或有望幫助開發胰腺癌早期診斷的新方法
  • 多篇文章解讀科學家們在調節性T細胞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在調節性T細胞(Treg細胞)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2】Stem Cells:利用間質細胞誘導Treg細胞分化doi:10.1002/stem.3185最近在《Stem Cells》雜誌上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首次表明,間充質基質細胞誘導的調節性T細胞(Treg)可以替代天然存在的T細胞,這對於保護機體免受感染至關重要。由葡萄牙裡斯本醫學研究所分子Rita I.
  • 多篇文章解讀科學家們在調節性T細胞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在調節性T細胞(Treg細胞)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2】Stem Cells:利用間質細胞誘導Treg細胞分化doi:10.1002/stem.3185最近在《Stem Cells》雜誌上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首次表明
  • 多篇文章聚焦成纖維細胞研究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成纖維細胞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但是鑑於這種方法缺乏進展以及腫瘤被不同的腫瘤支持細胞類型(基質)包圍著,「我們認為減少對癌症的關注,更多地關注基質(stroma)可能會更好,其中基質是包圍著癌症並讓它生長的支持組織;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發現基質對癌細胞有重要影響。Lengyel說,「在這種情況下,它讓它們變得更為惡性、更具侵略性和更具浸潤性。基質通常比癌症本身更大。」
  • 鐵死亡與腦損傷的關係
    鐵死亡作為非凋亡形式的細胞死亡於2012年被首次報導,這一過程最初是用合成的小分子化合物在癌細胞研究中發現的,但後來報導表明它與腦和其他組織急性損傷的細胞死亡事件有關。 鐵依賴的細胞死亡並不是一個新概念,在神經退行性疾病和腦損傷研究中均有與鐵和氧化應激的病理細胞死亡事件的諸多描述,這一現象可通過誘導鐵死亡來解釋。
  • 多篇文章解讀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進展!
    神經退行性疾病是機體神經元結構或功能逐漸喪失而引發的一類疾病,起包括帕金森疾病、阿爾茲海默病、亨廷頓氏病等;目前這類疾病病因尚不明確並無有效治癒手段,且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活質量,近年來,科學家們在退行性疾病研究領域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 多篇文章聚集科學家們在代謝性疾病研究領域的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發表的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他們在代謝性疾病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5】The Lancet子刊解讀!這是巴塞隆納全球健康研究所(ISGlobal)一項新研究的主要結論,該研究為綠色空間的健康益處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代謝綜合症是一類同時發生的疾病,包括肥胖,高血壓,高血糖和異常脂肪。它是心臟病,糖尿病或中風等非傳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迄今為止,許多研究已經分析了環境綠化程度與代謝症候群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關係。
  • 多篇文章聚集科學家們在代謝性疾病研究領域的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發表的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他們在代謝性疾病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相關的研究結果給予研究人員一定的啟發,即是否能將在動物中所得到的研究結果轉化到健康人群中,為此研究人員就開始研究限時飲食(TRE,time-restricted eating)對機體健康的影響;持續一年多的研究結果表明,TRE在健康人群中是安全的,隨後研究人員對患有代謝症候群的患者進行了限時飲食的測試,他們很想知道是否這種方法能夠幫助數百萬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和不健康膽固醇的患者。
  • 天大趙燕軍、王徵教授團隊在選擇性增敏細胞鐵死亡領域取得進展
    鐵死亡是一種鐵依賴的新型細胞死亡方式,其在形態、生化和遺傳特徵上都與凋亡、自噬等其他細胞死亡途徑不同。細胞鐵死亡的本質是胞內氧化還原穩態失衡。因此,通過在腫瘤部位選擇性消耗NADPH可增強基於鐵死亡機理的抗腫瘤療法。
  • 多篇文章聚焦幹細胞領域重要研究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告,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幹細胞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5】Sci Rep: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成功調節受體機體移植組織的免疫排斥反應doi:10.1038/s41598-019-57088-1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北海道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其能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調節機體對移植器官的免疫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