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篇文章解讀科學家們在調節性T細胞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

2020-11-27 生物谷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在調節性T細胞(Treg細胞)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Frontiers in Immunology, 2015, doi:10.3389/fimmu.2015.00610


【1】Science子刊:有望治療一系列免疫疾病!抑制CDK8/19促進抗原特異性的效應/記憶T細胞轉化為表達Foxp3的Treg細胞

doi:10.1126/sciimmunol.aaw2707

表達Foxp3轉錄因子的調節性T細胞(Treg)在抑制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內的過度免疫反應中起關鍵作用。一種有前景的抑制有害免疫反應(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過敏)的方法是將介導疾病的T細胞轉化為免疫抑制性的Treg細胞。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日本研究人員基於抑制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DK8和CDK19的能力,篩選了一個小分子文庫並鑑定出可促進Treg細胞分化的化合物,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Science Immunology期刊上。

研究者發現對CDK8和CDK19的化學抑制,或者敲降或敲除CDK8或CDK19基因能夠在初始CD4+ T細胞(na?ve CD4+ T cell)、初始CD8+ T細胞、抗原活化的效應/記憶CD4+ T細胞和抗原活化的效應/記憶CD8+ T細胞中誘導Foxp3表達,其中Foxp3是一種控制Treg細胞功能的關鍵轉錄因子。這種誘導與STAT5激活相關,與TGF-β的作用無關,並且不受炎性細胞因子的影響。


【2】Stem Cells:利用間質細胞誘導Treg細胞分化

doi:10.1002/stem.3185

最近在《Stem Cells》雜誌上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首次表明,間充質基質細胞誘導的調節性T細胞(Treg)可以替代天然存在的T細胞,這對於保護機體免受感染至關重要。由葡萄牙裡斯本醫學研究所分子Rita I. Azevedo博士領導的這項研究可以為一系列慢性炎症提供新的治療方法,包括癌症,哮喘,炎症性腸病,類風溼病等關節炎等等。

Azevedo博士說:「 Treg在免疫耐受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幹細胞移植治療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疾病中,較低的Treg與GVHD的發展有關。但是,Treg十分稀少。尋找穩定的Treg替代來源可能會產生足夠大量用於治療的Treg。」間充質基質細胞(MSCs)已被建議為實現此目的的一種方法。這些多能祖細胞可從多種成年和出生後的組織中分離出來,能夠分化為多種細胞類型。與Treg一樣,MSC通過抑制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應答而構成重要的免疫調節種群。


【3】新發現!用以殺滅病原體的CD8 調節性T細胞或能有效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

doi:10.1038/d41586-019-02271-7

免疫系統能夠衍生出多種複雜的機制來對微生物入侵者快速產生反應,同時還能保護宿主自身的組織,這種微妙平衡的調節主要依賴於免疫系統中兩種主要的T細胞,其能被表面所表達的特殊蛋白質所區分,即CD4或CD8,這兩種T細胞也被稱為CD4 T細胞和CD8 T細胞,通常認為,CD8 T細胞能夠殺滅被微生物入侵感染的細胞並破壞外來或異常的細胞;然而,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研究者Saligrama等人報導了CD8 T細胞的另一個角色,其會抑制自身反應性的CD4 T細胞,同時還能在多發性硬化症小鼠模型中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

在此前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如果乳糜瀉(coeliac disease)患者暴露於谷蛋白中,其就會不僅激活患者機體中CD4 T細胞的表達(CD4 T細胞能特異性地識別谷蛋白),而且還會識別一類CD8 T細胞,後者細胞到底發揮著什麼樣的角色,研究人員並不清楚;如今研究人員想通過深入研究是否在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EAE)中也能夠檢測到類似的協調性T細胞反應,EAE是一種多發性硬化症小鼠模型,通過將蛋白質髓磷脂少突膠質細胞糖蛋白(MOG)注射到小鼠機體中就能夠誘導自身免疫性疾病模型產生,MOG是神經細胞脂肪外層—髓磷脂的成分;研究人員證實,利用MOG免疫後大量增殖的CD4和CD8 T細胞群體才能夠產生細胞克隆。


【4】Cell Rep:細胞代謝或能調節病理性和調節性T細胞之間的命運決策

doi:10.1016/j.celrep.2020.01.022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體內兩種免疫系統T細胞之間往往會發生失衡,比如多發性硬化症、炎性腸病和風溼性關節炎等,患者體內介導慢性炎症的破壞性Th17細胞水平會升高,而移植炎性反應且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扮演關鍵角色Treg細胞(調節性T細胞)的水平則會下降,這兩種細胞均來自相同的前體細胞,即原始的CD4 T細胞,其開始向Th17細胞或Treg細胞轉變是由相同的信號開始的,隨後決定命運的時候到來了,這就好像一個岔路口一樣,其會癮大CD4 細胞要麼轉變成為炎性T細胞,要麼轉變成為調節性T細胞。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的研究人員進行臨床前研究揭示了細胞代謝在調節細胞命運決定上扮演的關鍵角色,這一決定往往發生在CD4 T細胞激活的早期階段,這或許就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即通過操控T細胞的代謝或許就有望提供一種新型潛在的治療性幹預措施,從而調節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機體中致病性Th17細胞和Treg細胞之間的平衡。


【5】Muc Immunol:關鍵分子或在調節性T細胞產生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doi:10.1038/s41385-019-0182-0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Mucosal Immunology上題為「JunB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development of regulatory T cells by promoting IL-2 signaling」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東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了如何更好地裝備機體免疫力的「制動器」。

免疫系統能夠幫助機體有效抵禦外來入侵的病原體,但其異常激活則會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而調節性T細胞(Treg,regulatory T cells)就在預防機體過度免疫激活上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缺失足夠Treg功能的小鼠常常會患上自身免疫性障礙,而且對免疫系統疾病也非常易感。

圖片來源:Nature


【6】Nature重磅:重塑調節性T細胞提高癌症治療療效

doi:10.1038/s41586-019-1215-2

雖然利用免疫系統對抗癌症的療法在對抗某些類型的腫瘤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但它們對大多數癌症患者仍然無效。麻省總醫院(MGH)免疫與炎症疾病中心(CIID)的一項新研究描述了一種方法,將通常抑制免疫反應的調節性T細胞重新編程為炎症細胞,不僅允許而且加強了抗腫瘤免疫反應。相關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Nature雜誌上。

許多患者的腫瘤對免疫療法沒有反應--比如免疫檢查點抑制--因為腫瘤組織中缺乏炎這些療法起作用所必需的炎症,研究者指出,我們的研究表明,重新編程的Treg細胞恰恰提供了所缺乏的炎症類型。事實上,我們在老鼠身上發現,對腫瘤浸潤的Treg細胞進行重新編程,使其分泌炎性細胞因子,這使得先前反應遲鈍的腫瘤對PD-1阻斷高度敏感。


【7】Nat Immunol:揭示調節性T淋巴細胞如何幫助癌細胞躲避免疫系統的殺傷

doi:10.1038/s41590-019-0346-9

調節性T細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 cells)是維持宿主免疫耐受的關鍵,但同時也是有效的癌症免疫療法面臨的主要障礙。Treg細胞會通過調節腫瘤浸潤性T淋巴細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表面的抑制性受體的表達來抑制抗腫瘤免疫反應,但是迄今為止研究人員還沒有研究清楚背後的調節因子和調節機制。近日來自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等單位的研究人員發現腫瘤微環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的不同的Treg細胞亞群會分開表達細胞因子IL-10和IL-35,通過調控CD8+ TILs上幾個抑制性受體的表達和耗竭相關轉錄信號的表達,協同作用促進TILs的耗竭,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Immunology上。

儘管BLIMP1的表達是一個常見的靶標,但是研究人員發現IL-10和IL-35竟然分別影響著效應性T淋巴細胞和記憶性T淋巴細胞,這表明它們在抗腫瘤免疫調控上存在差異性和部分重疊性,但是並不多餘。這些結果揭示了過去未曾發現的Treg細胞來源的IL-10和IL-35之間的完美協作,促進了依賴BLIMP1的CD8+ TILs的耗竭,從而成功限制了抗癌免疫反應的有效應。


【8】Nature:揭示大腦調節性T細胞促進神經系統恢復機制

doi:10.1038/s41586-018-0824-5

除了維持免疫耐受外,FOXP3+調節性T細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在組織穩態和重塑中發揮著特殊功能。然而,大腦Treg細胞的特徵和功能仍然是不清楚的,這是因為在正常條件下大腦中存在少量的Treg細胞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和近畿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發生缺血性中風後,大量的Treg細胞在小鼠大腦中堆積,這促進了慢性缺血性腦損傷期間的神經恢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期刊上。

儘管大腦Treg細胞與其他組織(比如內臟脂肪組織飢餓肌肉)中的Treg細胞相類似,但是它們顯然是不同的,並且表達與神經系統相關的獨特基因,包括編碼血清素受體5-HT7的基因Htr7。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發現大腦Treg細胞的增殖依賴於IL-2、IL-33、血清素和T細胞受體識別,而且它們浸潤到大腦中受到趨化因子CCL1和CCL20的驅動。大腦Treg細胞通過產生雙調蛋白(amphiregulin)---它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的一種低親和力的配體---來抑制具有神經毒性的星形膠質細胞增生(astrogliosis)。


【9】Muc Immunol:關鍵分子或在調節性T細胞產生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doi:10.1038/s41385-019-0182-0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Mucosal Immunology上題為「JunB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development of regulatory T cells by promoting IL-2 signaling」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東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了如何更好地裝備機體免疫力的「制動器」。免疫系統能夠幫助機體有效抵禦外來入侵的病原體,但其異常激活則會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而調節性T細胞(Treg,regulatory T cells)就在預防機體過度免疫激活上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缺失足夠Treg功能的小鼠常常會患上自身免疫性障礙,而且對免疫系統疾病也非常易感。

研究者Takaharu Katagiri博士表示,Treg細胞因其特殊的抑制性功能得到了科學家們的廣泛關注,但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機體中Treg細胞產生的分子機制,在潰瘍性結腸炎小鼠模型中,缺失JunB的小鼠會因Treg細胞數量的下降而出現多種嚴重的疾病症狀,缺失JunB的T細胞則會表現出IL-2及IL-2信號產生的損傷;此外,將高劑量的IL-2注射到缺失JunB的小鼠中就會通過增加Treg細胞來減緩潰瘍性結腸炎的表現。


【10】Ann Intern Med好消息!回輸調節性T細胞可以治療COVID-19重症患者!

doi:10.7326/L20-0681

一項新的報告顯示,向體內注入抑制免疫反應的細胞可能有助於新冠病毒重症患者更快地恢復。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說,兩名因嚴重感染COVID-19而接受呼吸機治療的患者在注射調節性T細胞後病情迅速好轉。T細胞可以檢查免疫系統,防止它對傳染病威脅做出過度反應。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基梅爾癌症中心的血液學家Douglas Gladstone博士解釋說,一些患者的免疫系統對COVID-19的反應非常強烈,以至於他們最終會患上肺炎和其他由嚴重炎症引起的健康問題。COVID的獨特之處在於,這些抑制免疫系統的細胞,稱為T調節細胞,受到冠狀病毒的影響,它們天生的抑制反應變得遲鈍了,因為它們缺乏激素。因此免疫系統失衡了。(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多篇文章解讀科學家們在調節性T細胞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在調節性T細胞(Treg細胞)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這些多能祖細胞可從多種成年和出生後的組織中分離出來,能夠分化為多種細胞類型。與Treg一樣,MSC通過抑制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應答而構成重要的免疫調節種群。【3】新發現!
  • 多篇文章解讀「鐵死亡」研究領域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鐵死亡」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這些發現表明靶向這一途徑有潛力讓最熱門的癌症治療---免疫療法---更加有效,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期刊上。研究者表示,鐵死亡之前已被定義,但是人們並不知道它與癌細胞死亡或免疫細胞有關。這將為科學家們探索開闢了一個巨大的窗口。這些研究人員發現當免疫療法增強T細胞的活性時,這會增加腫瘤細胞中的氧化脂質水平,從而導致鐵死亡。
  • 多篇文章聚焦科學家們在艱難梭菌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盤點了多篇文章,共同聚焦近年來科學家們在艱難梭菌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來自巴斯德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促進艱難梭菌在低氧環境下生存的分子機制,艱難梭菌是一種僅能在無氧環境中生長的病原體,該菌是與抗生素使用引發的相關腸道問題的主要原因,歐盟每年大約會有12.4萬人感染艱難梭菌,平均每人會造成大約5000英鎊的損失;艱難梭菌,尤其是致病性的變種是引發衛生保健系統中高度流行性感染的一個重要原因,其還會阻礙抗菌療法的應用,除非研究人員揭示了背後的分子機制並開發出了行之有效的幹預措施
  • 多篇重要文章解析科學家們在表觀遺傳學研究取得的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表觀遺傳學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那就是表觀遺傳學,即控制基因表達的化學修飾,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腫瘤細胞的外表(表型)與最初的正常細胞的外表並不一樣,而且最近研究人員還發現,在癌症中會出現一種不同尋常的現象,即一種細胞可能會轉變成為另外一種類型的細胞。【2】Nature創刊150周年—表觀遺傳學進展將遺傳學、環境與疾病聯繫了起來!
  • 近期科學家們在多巴胺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多巴胺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doi:10.1126/science.aaw8806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化學物質多巴胺在大腦中的新作用,除了發揮神經遞質作用之外,這項新的作用似乎對長期接觸或濫用古柯鹼相關的基因表達變化至關重要。
  • 多篇文章聚焦科學家們在中風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中風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研究者表示,15年多來,一直沒有新的藥物來治療心臟病發作或中風,更不用說預防了。」Hamilton說,這些研究人員偶然發現了這種潛在的藥物。他們當時在研究血小板內的變化,這些變化發生在所謂的病理環境下,即心臟病發作或中風時。他們發現了一種感興趣的酶:PI3KC2α,分離出編碼這種酶的基因,並培育出缺少這個基因的小鼠。
  • 近期多篇重要成果解讀癌症幹細胞研究領域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癌症幹細胞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Stem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巴塞隆納生物醫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就通過研究發現,結腸癌幹細胞多潛能性的本質就是其合成蛋白質的能力,而這一特性或能被研究人員用來作為靶點開發新型的抗癌療法。
  • 多篇文章聚焦近年來科學家們在褪黑激素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近年來科學家們在褪黑激素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東京醫科牙科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褪黑激素及其兩種代謝產物或能幫助機體記憶在大腦中停留,並可能保護小鼠和人類避免大腦認知能力下降。測試小鼠記憶力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就是依靠其檢查陌生物體的自然傾向,如果有選擇的話,小鼠會花費更多時間去檢查不熟悉的物體而不是熟悉的物體。
  • 多篇文章解讀近年來G蛋白偶聯受體領域研究進展
    近年來科學家們圍繞GPCR進行了大量研究,同時也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對近期GPCR領域重磅級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B型G蛋白偶聯受體(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結構與功能研究方面取得又一項重要進展:首次測定了胰高血糖素受體(Glucagon receptor, GCGR)全長蛋白與多肽配體複合物的三維結構,揭示了該受體對細胞信號分子的特異性識別及其活化調控機制。
  • 多篇文章聚集科學家們在代謝性疾病研究領域的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發表的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他們在代謝性疾病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來自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攝入高水平的碳水化合物或能幫助調節機體中特殊基因的表達,從而幫助降低個體患肥胖、高血壓、2型糖尿病和其它代謝性疾病的風險。
  • 多篇文章聚集科學家們在代謝性疾病研究領域的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發表的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他們在代謝性疾病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均衡攝入或能幫助有效預防肥胖、糖尿病等多種代謝性疾病的發生doi:10.1093/ajcn/nqaa233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攝入高水平的碳水化合物或能幫助調節機體中特殊基因的表達
  • 多篇文章解讀近年來科學家們在泛素化領域的重要研究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在泛素化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該研究表明,活化T細胞中,PD-1首先經過內化和泛素化,最終被蛋白酶體降解。FBXO38是PD-1的E3連接酶,介導Lys48連接的多泛素化和隨後的蛋白酶體降解。條件性基因敲除小鼠T細胞中的Fbxo38並不影響T細胞受體和CD28的信號轉導,但會提高腫瘤浸潤T細胞中PD-1的表達水平,導致小鼠腫瘤進展加快。
  • 多篇文章解讀腫瘤異質性的發生及研究進展
    近年來,科學家們在腫瘤異質性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進展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1】PLoS ONE:科學家開發出了一種能在液體活檢中研究腫瘤異質性的強大新技術doi:10.1371
  • 多篇文章解讀示蹤技術在多疾病領域的研究進展
    示蹤技術是利用放射性或非放射性標記物在體內或體外跟蹤其行徑、轉變和代謝等過程的一種技術,近年來科學家利用示蹤技術在多種疾病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本文中,小編對近年來和示蹤技術相關的研究進展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大家!
  • 多篇文章解讀臍帶血幹細胞領域研究進展
    本文中,小編盤點了多篇研究文章來解讀臍帶幹細胞如何治療多種人類疾病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韓國三星醫學中心和三星生物醫學研究所的Won Soon Park博士和同事們在I期臨床試驗中將源自人臍帶血的間充質幹細胞氣管內移植到有更高風險患上BPD的9名極早產兒(very preterm infant, 胎齡為24到26周)體內。所有接受這種治療的嬰兒耐受性良好,沒有任何直接的嚴重副作用。
  • 科學家們在腦腸軸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腦-腸軸研究領域取得的研究進展,分享給大家!doi:10.1101/2020.04.11.021915精神分裂症是一種神秘的破壞性精神性疾病之一,然而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其背後的潛在病理學機制,精神分裂症的免疫/炎症假說認為,失調的免疫過程會與神經系統相互作用來促進患者的病理學表現;然而如今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發現,異常的免疫反應會促進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持續性病理生理性改變,而並不僅僅是疾病的進展
  • 多篇研究成果聚焦甲基化研究領域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甲基化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3】Nat Commun:microRNA甲基化或能作為指示癌症發生的強大生物標誌物doi:10.1038/s41467-019-11826-1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大阪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新方法來區分早期胰腺癌患者和健康人群,這或有望幫助開發胰腺癌早期診斷的新方法
  • 科學家們在中性粒細胞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中性粒細胞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血液中高水平的未成熟中性粒細胞可以是癌症的一個信號,甚至可能是新冠肺炎(COVID-19)的生物標誌物。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拉霍亞免疫學研究所(LJI)的研究人員追蹤到了人類骨髓中產生中性粒細胞的罕見幹細胞。這就為科學家們提供了一條幹預中性粒細胞發育出現差錯的疾病的潛在途徑,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Immunity期刊上。研究者表示,我們鑑定出作為中性粒細胞早期起源的幹細胞。
  • 多篇文章解讀近期痴呆症研究領域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文章,共同解讀近期科學家們在痴呆症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3】Int J Epidemiol:肥胖或與人群痴呆症風險增加直接相關doi:10.1093/ije/dyaa099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肥胖或與個體15年後痴呆症風險增加直接相關,
  • 多篇文章聚焦科學家們在癌症生物標誌物研究上的新發現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在癌症生物標誌物研究上取得的多項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2】BJBMS:識別出指示胃癌預後的獨立生物標誌物doi:10.17305/bjbms.2020.4620儘管近年來科學家們在胃癌的診斷和療法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項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