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鐵與多硫協同誘發細菌鐵死亡及抗菌應用

2020-11-24 光明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高利增課題組等以Nano-decocted ferrous polysulfide coordinates ferroptosis-like death in bacteria for anti-infection therapy為題在Nano Today上發表研究論文稱,他們發現亞鐵與多硫協同誘發細菌發生鐵死亡的機制並將該機制用於抗菌治療。

  鐵死亡是一種鐵依賴的氧化性細胞死亡,區別於傳統的細胞凋亡、壞死和自噬,其特徵是在鐵或脂質氧化酶作用下催化細胞膜發生脂質過氧化,同時耗竭GSH;鐵死亡也會導致線粒體變小,膜密度增高。目前發現鐵死亡與神經系統疾病、腫瘤、心臟疾病等密切相關,研究鐵死亡有助於深入認識這些疾病的發生發展機制並為藥物研發提供指導。目前鐵死亡研究主要集中在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等真核系統中,並受到精確的細胞通路調控,如GPX4,system XC-,p53等。但是原核系統,如細菌等缺少這些通路分子,因此目前尚未發現細菌等可產生鐵死亡。

  研究團隊長期從事納米酶的開發及其抗菌應用,聚焦鐵基納米酶的過氧化物酶活性模擬免疫抗菌機制,為克服細菌耐藥性提供新的策略和治療方法。2007年,研究人員首次發現氧化鐵納米酶具有類過氧化物酶活性,近年來又發現氧化鐵納米酶可以清除口腔細菌生物膜,殺死胞內沙門氏菌,最近又開發了硫化鐵納米酶並發現其具有高效的抗菌性能。研究人員最初利用納米酶殺菌時主要是藉助其過氧化物酶活性催化雙氧水產生自由基來殺菌,但是實驗過程中多次發現單獨的氧化鐵納米酶(無雙氧水)也具有一定的殺菌效果,通過提高ROS水平並導致細菌產生形變,尤其是硫化鐵納米酶,單獨使用即可快速殺死多種細菌,但對這些現象背後的機制了解甚少。研究人員最初推測硫化鐵納米酶中釋放多硫化氫來殺傷細菌,但單獨的多硫化物分子殺傷效率有限。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闡明了上述鐵基納米酶(單獨使用)殺傷細菌的生化機制,並提出細菌也會發生鐵死亡。首先,研究人員發現硫化鐵納米材料如四硫化三鐵(Fe3S4)在水中會發生氧硫置換反應,釋放出過硫化氫,進而釋放大量的鐵離子,形成了一個以亞鐵和多硫化物為主的溶液體系。為便於抗菌性能測試,研究人員仿照中藥湯劑炮製的思路,將硫化鐵納米材料水懸液利用高壓滅菌和離心處理製備了一種納米湯劑(nano-decoction),這種納米湯劑能夠在5分鐘內殺死90%以上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而抗生素如萬古黴素需要24小時才能達到同等殺菌效果。進一步研究發現這種納米湯劑破壞細菌完整性導致內容物外洩和DNA降解,可誘發細菌產生脂質過氧化,同時顯著抑制細菌呼吸鏈中複合物I和II的活性,轉錄組分析表明多種代謝通路受到抑制。而且這一殺菌過程中GSH被氧化成GSSG造成穀胱甘肽耗竭。研究人員推測這種死亡方式具有典型的鐵死亡特徵。利用鐵死亡抑制劑如Ferrostatin-1等發現其可以抑制納米湯劑引發的細菌死亡,同時EDTA、ATP等具有螯合鐵離子能力的分子也可以抑制這一過程;生化實驗驗證納米湯劑具有直接把GSH氧化為GSSG的反應活性,主要由多硫化物完成。基於上述特徵,研究人員認為納米湯劑中的亞鐵和多硫化物協同誘發細菌發生鐵死亡。需要強調的是,這種鐵死亡也是依賴於亞鐵(二價鐵)而非三價鐵,只能殺死細菌而對真菌沒有效果,而且在水溶液環境中效果最佳,在培養基條件下由於螯合劑和GSH等存在會削弱其抗菌效果。

  更有趣的是,這一納米湯劑能夠抑制存在於巨噬細胞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藥株(MRSA),但對宿主細胞沒有毒害作用。實驗表明納米湯劑中的亞鐵和多硫分子都可以進入巨噬細胞內,但只是抑制細菌,並沒有引發細胞發生鐵死亡,研究人員推測這種差別是由於細菌抗氧化系統簡單,更容易被殺死,而細胞等真核系統具有豐富的抗氧化系統和高水平GSH,因此能夠承受納米湯劑的刺激。動物實驗表明靜脈注射納米湯劑能夠顯著降低血液內浮遊和胞內存在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延長敗血症的生存期;更為重要的是,針對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引發肺炎的小鼠,納米湯劑具有與萬古黴素相當的治療效果(圖1)。

  研究人員認為該項工作提出了一種新抗菌機制,即細菌能夠通過鐵死亡方式進行殺傷。結合前期發現氧化鐵納米酶引發病毒脂質氧化死亡的機制,研究人員提出細菌和病毒都會發生鐵死亡,儘管缺乏相關信號通路調控機制,但是均可通過該種途徑開發新型抗菌/抗病毒藥物。此外,這種鐵死亡殺菌方式有可能是多種無機納米抗菌材料所共有的一種殺菌機制,可為抗菌材料開發提供指導。

  該工作由生物物理所和揚州大學合作完成,高利增為本文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圖1. 亞鐵與多硫協同誘發細菌鐵死亡及抗菌治療

[ 責編:戰釗 ]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亞鐵與多硫協同誘發細菌鐵死亡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高利增課題組等以Nano-decocted ferrous polysulfide coordinates ferroptosis-like death in bacteria for anti-infection therapy為題在Nano Today上發表研究論文稱,他們發現亞鐵與多硫協同誘發細菌發生鐵死亡的機制並將該機制用於抗菌治療
  • 生物物理所發現亞鐵與多硫協同誘發細菌鐵死亡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高利增課題組等以Nano-decocted ferrous polysulfide coordinates ferroptosis-like death in bacteria for anti-infection therapy為題在Nano Today上發表研究論文稱,他們發現亞鐵與多硫協同誘發細菌發生鐵死亡的機制並將該機制用於抗菌治療
  • 金屬鎵成為抗菌利器
    一個美國研究小組探索出一種非常規的細菌感染治療策略,利用金屬鎵破壞細菌代謝,降低細菌存活率。研究人員稱,這一策略或許有望成為新的細菌感染治療手段。       在抗菌素髮明之前,諸如銅、汞等金屬常被用作抗菌製劑,因為它們對多種細菌具有毒性。
  • PNAS:細菌硫循環曾經統治地球
    科學家提出,在海洋表面的光合細菌可能在地球早期「單調的數十億年」裡妨礙了多細胞生物的形成,當時海洋的大部分處於大致無氧的狀態。David Johnston及其同事提出,這種細菌很可能在地球的18億年前到8億年前的中年時期使用硫阻止了海洋和空氣中的氧的大量積累。
  • 乳鐵蛋白是什麼 乳鐵蛋白竟有這些作用
    乳鐵蛋白不僅參與鐵的轉運,而且具有廣譜抗菌、抗氧化、抗癌、調節免疫系統等強大生物功能,被認為是一種新型抗菌、抗癌藥物和極具開發潛力的食品和飼料添加劑。極其廣闊的市場前景,吸引了多家國際原料供應商投入巨資進行大規模的商業化生產,而這其中做得最好的是荷蘭DMV公司,為全球最大的乳鐵蛋白供應商,歐洲絕大部分奶粉所採用的乳鐵蛋白即由其供應。
  •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鐵及其化合物
    1.鐵鐵是一種較活潑的金屬,具有較強的還原性,遇到一般的氧化劑(如硫、碘、硫酸銅等)被氧化為亞鐵離子,遇到強氧化劑(如氯氣、硝酸、濃硫酸等)被氧化為鐵離子。鐵和氧氣在不同的條件下反應,所生成的氧化物也不同,通常有氧化亞鐵、氧化鐵和四氧化三鐵。2.鐵的氧化物氧化亞鐵,是一種黑色粉末,不穩定,在空氣裡受熱迅速被氧化成四氧化三鐵。
  • 一項研究顯示金屬鎵能破壞細菌代謝,降低細菌存活率
    一個美國研究小組探索出一種非常規的細菌感染治療策略,利用金屬鎵破壞細菌代謝,降低細菌存活率。研究人員稱,這一策略或許有望成為新的細菌感染治療手段。  在抗菌素髮明之前,諸如銅、汞等金屬常被用作抗菌製劑,因為它們對多種細菌具有毒性。
  • 常用抗菌藥物相互作用表,果斷收藏!
    ) 防止抗菌藥物被β-內醯胺酶破壞,增強抗菌作用 主要經腎小管排洩的β-內醯胺類 丙磺舒、保泰松、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磺胺藥、硫氧唑酮 通過減少β-內醯胺類藥物在腎小管排洩,使血藥濃度和腦脊液藥物濃度提高 蛋白結合率高的β
  • 抗菌藥物不良反應匯總(收藏)!
    因此,無論成人或兒童,無論口服、靜滴或肌注等不同給藥途徑,應用青黴素類藥物前均應進行皮試。停藥72 h以上,應重新皮試。2、赫氏反應赫氏反應的誘發原因是由於藥物對梅毒螺旋體的殺滅作用太強,導致梅毒螺旋體大量死亡,大量有害物質從死亡的梅毒螺旋體內溢出以及機體內部的變態反應引起機體出現的不適反應。
  • 病毒只有細菌的1/50大小,不要輕信抗菌產品可以抗病毒
    故此抗病毒與抗菌不是一回事!!細菌大約為10-100微米,大部分醫用口罩可以阻擋過濾細菌,但是,病毒只有細菌的1/50,防止細菌的口罩不一定對病毒有過濾作用。(註:1微米=1000納米)現在由於抗素藥物已經普及,細菌可用抗生素殺死,但抗生素對病毒完全無用,因為病毒不是細菌!
  • 美探索出非常規細菌感染治療策略 金屬鎵成為抗菌利器
    科技日報華盛頓9月26日電 一個美國研究小組探索出一種非常規的細菌感染治療策略,利用金屬鎵破壞細菌代謝,降低細菌存活率。研究人員稱,這一策略或許有望成為新的細菌感染治療手段。在抗菌素髮明之前,諸如銅、汞等金屬常被用作抗菌製劑,因為它們對多種細菌具有毒性。
  • 鐵打的謠言流水的讀者,「食鹽的亞鐵氰化鉀」又出來嚇人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松鼠雲無心(yunwuxin945),作者:雲無心。 這幾天,是一位雕塑家寫的《鹽⾥⾯加進了亞鐵氰化鉀》爆了款,文中活靈活現地描述了自己生病,歸因於加了亞鐵氰化鉀的食鹽,後來不吃這樣的食鹽病就好了的故事。
  • 常用抗菌藥物相互作用(表格版)
    抗菌藥物類別配伍藥物相互作用結果不耐酶青黴素或不耐酶頭孢菌素酶抑制劑、克拉維酸或青黴烷碸(三唑巴坦)防止抗菌藥物被β-內醯胺酶破壞,增強抗菌作用主要經腎小管排洩的β-內醯胺類丙磺舒、保泰松、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磺胺藥、硫氧唑酮通過減少β-內醯胺類藥物在腎小管排洩,使血藥濃度和腦脊液藥物濃度提高蛋白結合率高的β-內醯胺類抗菌藥物蛋白結合率高的非甾體抗炎劑通過蛋白結合競爭可使游離抗菌藥物的濃度增高頭孢噻啶
  • 銀離子抗菌原理
  • 生物防腐劑及其在食品防腐中的應用
    革蘭氏染色陰性細菌和革蘭氏染色陽性細菌均產生細菌素。細菌素是蛋白質性質的抗菌化合物,是由核糖體合成的抗菌肽。細菌素根據產生菌不同和分類標準,可以分為五類。其中大多數屬於I和II類,是迄今為止研究最深入的。第I類稱為羊毛硫細菌素(lantibiotics),是含有一些不同尋常的胺基酸的小肽[2];II類細菌素很小,未經修飾、具有熱穩定性[3]。
  • 十大類抗菌藥物不良反應匯總!
    目前,抗菌藥物幾百種,使用過程中至少要記住以下常見的或嚴重的不良反應。2、赫氏反應赫氏反應的誘發原因是由於藥物對梅毒螺旋體的殺滅作用太強,導致梅毒螺旋體大量死亡,大量有害物質從死亡的梅毒螺旋體內溢出以及機體內部的變態反應引起機體出現的不適反應。
  • 食鹽中的亞鐵氰化鉀劇毒嗎?會引起常見的氰化物中毒嗎?風口浪尖中的食鹽添加劑,博士話您知.
    8月化學品危險事故多,大家小心!計量認證新規,全網最全的免費文檔送給您(RB/T 214-2017)這幾天網絡上有關食鹽中添加劑亞鐵氰化鉀的負面消息很多,標題為《中國賣鹽的是畜生》。其實這篇文章的內容,前幾年就在網絡反覆出現過,只不過是主人翁變了而已,說吃了含有亞鐵氰化鉀的鹽後肝臟腎臟功能受損。
  • 從病原微生物防控角度探討抗菌技術在室內環境中的應用
    幾千年來,天花病毒、鼠疫耶爾森菌、霍亂病毒、流感病毒、傷寒沙門菌、漢坦病毒、狂犬病毒、登革熱病毒、愛滋病毒、SARS病毒、MERS病毒等引發的各種烈性傳染病,導致了數以億計的人類死亡。在日常生活中病原微生物還會導致各種現代病。比如說冰箱綜合症,多是因為李斯特菌等這種嗜冷菌引發的食源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