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納米材料有望攻克腫瘤耐藥難題

2021-01-09 生物谷

近日,上海藥物所藥物製劑研究中心研究團隊創新性地設計、構建了一種細胞內酸敏感型多功能納米膠束共輸送光敏劑和化療藥物阿黴素前藥,初步實現了腫瘤光療和化療有機結合克服腫瘤耐藥。本研究於2016年2月15日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ACS Nano。

腫瘤多藥耐藥是癌症治療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據報導超過90%的化療患者都會產生自發或獲得性耐藥,耐藥是造成臨床化療失敗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腫瘤耐藥與腫瘤存在一系列生理屏障密切相關。腫瘤組織存在緻密成纖維細胞包膜,同時淋巴引流系統缺失,導致瘤內滲透壓升高,限制藥物向瘤內擴散。同時,耐藥腫瘤細胞的酸性溶酶體數量增加,形成離子陷阱。弱鹼性抗癌藥物(如鹽酸阿黴素和鹽酸伊立替康等)會被束縛在溶酶體中並失去藥效。而腫瘤細胞長時間經受亞致死劑量的藥物刺激,是導致腫瘤產生獲得性耐藥的重要原因之一。長期以來,科研人員致力於開發納米遞藥系統,期望改善化療藥物在腫瘤組織的分布,抑制藥物外排,從而克服耐藥。但是因為存在上述腫瘤生理屏障,並沒有取得滿意進展。

上海藥物所的研究人員應用酸敏感聚合物載體、小分子光敏劑Ce6和大分子阿黴素前藥自組裝形成聚合物膠束。納米膠束可在正常生理環境中(pH 7.4)保持「沉默」,在進入腫瘤細胞溶酶體環境後(pH≤6.2)實現酸激活,發揮多模態成像和協同治療作用,並促進化療藥滲透殺傷耐藥細胞。利用Ce6的理化特性,可實現酸激活的螢光成像和光聲成像,實現耐藥腫瘤的多模態成像;而Ce6介導的光熱、光動力治療作用可有效增強阿黴素前藥的腫瘤組織穿透能力,與化療作用一起聯合殺傷耐藥細胞,克服腫瘤耐藥。在耐受阿黴素的乳腺癌MCF-7/ADR細胞和活體移植瘤模型上的研究顯示,這種新型納米遞藥系統能夠顯著抑制腫瘤生長,同時實現多模態成像和治療,為克服耐藥腫瘤提供了新思路。

本研究工作得到國家科技部「973」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

文章標題:Intracellularly Acid-Switchable Multifunctional Micelles for Combinational Photo/Chemotherapy of the Drug-Resistant Tumor

原始出處: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nano.5b07706

(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焦點

  • 外泌體仿生納米顆粒,有效殺傷腫瘤幹細胞,解決癌症復發難題
    總的來說,腫瘤幹細胞是導致腫瘤復發、轉移和耐藥的主要原因,發展靶向腫瘤幹細胞的策略是腫瘤臨床治療最有效的策略之一。納米藥物具有增強滲透滯留效應(EPR)、可修飾性、智能響應性以及多種藥物共輸送等獨特的性質,在腫瘤精準協同治療、增強療效和降低毒副作用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第四代EGFR抑制劑有望攻克奧希替尼耐藥難題!
    在上面三種突變類型的小鼠身上,在使用CH7233163後,均可明顯觀察到腫瘤體積的縮小。 雖然此次公布的數據仍是臨床前研究,但我們也看到了第四代EGFR藥物對解決奧希替尼耐藥的新希望。
  • Nature子刊:外泌體仿生納米顆粒,有效殺傷腫瘤幹細胞,有望解決癌症...
    總的來說,腫瘤幹細胞是導致腫瘤復發、轉移和耐藥的主要原因,發展靶向腫瘤幹細胞的策略是腫瘤臨床治療最有效的策略之一。納米藥物具有增強滲透滯留效應(EPR)、可修飾性、智能響應性以及多種藥物共輸送等獨特的性質,在腫瘤精準協同治療、增強療效和降低毒副作用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新型生物仿生納米材料問世 有望實現腫瘤診療一體化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彭英華研究員團隊利用生物仿生、生物礦化技術設計合成了一種新穎的納米材料,該材料集核磁、CT成像和光熱治療等功能於一身,可實現診療一體化。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化學工程》雜誌上。
  • 西安交大研究智能控釋材料 實現對腫瘤精準治療
    西安交大研究智能控釋材料 實現對腫瘤精準治療 2018-06-29黨田野 攝   中新網西安6月29日電 (黨田野)「智能控釋材料的構築可成功解決腫瘤、感染性疾病、免疫疾病等病症的精準治療,骨骼、皮膚、牙齒等組織的高效誘導再生等生物醫學問題。」西安交通大學化工學院研究員陳鑫29日稱,這一技術未來還將用於美容、增高等應用領域。
  • 中美專家攜手研發新型智能納米藥物 可精準打擊腦腫瘤
    記者5日獲悉,復旦大學藥學院陸偉躍教授研究團隊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張良方教授研究團隊合作,經3年艱辛努力,研發出一種新型抗腦腫瘤的智能納米藥物。陸偉躍告訴記者,智能納米藥物可在血循環中長期保持穩定,「繞開」血-腦腫瘤屏障,到達以往藥物無法到達的目的地,即腫瘤組織,將更多的藥物導入到腦腫瘤並在腫瘤細胞中釋放,對腦腫瘤實施精準打擊。
  • 浙大二院專家發明銀銅結合的納米凝膠 有望殺滅眼內「超級細菌」
    》期刊連發四文,在利用銅源複合納米藥物治療和修復耐藥菌性角膜潰瘍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這一次跨界交流,讓周民教授團隊在其擅長的納米材料領域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如何通過納米材料解決姚克教授提出的眼科臨床上遇到的困境,這是一個合作的契機。姚克教授從學醫時代就關注到銀材料的殺菌作用,當時的新生兒自患有性病的母體產下後,會有「膿漏眼」,針對治療的抗生素並不多,醫生會拿硝酸銀衝洗新生兒的眼睛,起到殺菌的作用。
  • TCL攻克電致發光的紅色量子點材料壽命難題,量子點顯示迎變革
    TCL攻克電致發光的紅色量子點材料壽命難題,量子點顯示迎變革 作者:51Touch時間:2018-11-13 來源:全景網 
  • 【Nature Reviews Cancer前沿】腫瘤藥物「納米時代」來臨,改善...
    大量研究表明,將化療藥物(紫杉醇、喜樹鹼等)包載於納米載體中可5-10倍提高藥物在腫瘤部位的富集。這種基於納米藥物粒徑及EPR效應的靶向稱為被動靶向。11月11日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在《Nature Reviews Cancer》在線發表文章,聚焦當下腫瘤治療領域研究正熱的納米藥物。該文章不僅對納米藥物的研究進展進行了詳細地介紹,而且深入分析了其研究以及臨床實驗中存在的難題。
  • 環狀RNA臨床潛力可期,有助腫瘤患者耐藥難題
    然而,抗腫瘤的耐藥性仍然無法避免,導致癌症復發,環狀RNA被證明在監測和克服抗腫瘤耐藥方面具有巨大潛力。抗癌耐藥的機制涉及多方面,腫瘤生長、選擇性治療壓力、免疫系統特性和腫瘤微環境等不同特徵決定了抗腫瘤耐藥的生物學行為。
  • 第四代ALK抑制劑現身 破解肺癌「鑽石」突變耐藥難題
    但靶向治療終究無法逃脫耐藥困境,亟需第四代靶向藥物的出世。在剛剛舉辦的AACR第二期會議中,第四代ALK抑制劑TPX-0131的臨床前數據公布,為ALK突變患者帶來新的希望。TPX-0131破解耐藥機制ALK G1202R突變是第一代和第二代ALK抑制劑的重要耐藥機制之一。
  • 北航材料學院最新成果,攻克國際性難題!《Nature》刊發!
    第一作者是北航博士生通訊作者是北航教授第一完成單位是北航一起看看這篇攻克國際難題的Nature當期Nature封面 日前,《Nature》雜誌在線以全文Article的形式發表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楊樹斌教授課題組在單層二維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進展
  • 更高效、更智能 金銀納米機器人有望成抗癌利器
    天津大學藥學院李楠團隊提出納米抗癌新策略,通過創新設計,將金銀作為納米抗癌藥物載體,同時也發揮治療作用,研發出更高效、更精準、更智能的新一代納米抗癌機器人。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生物材料》上。惡性腫瘤嚴重影響人類健康、威脅生命。
  • 【行業動態】用納米紡織材料載藥 可提升腫瘤治療效果
    【行業動態】用納米紡織材料載藥 可提升腫瘤治療效果 2020-06-25 0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科大發現納米材料的新用途,新型雄性避孕方法有望實現
    中國科大發現納米材料的新用途,新型雄性避孕方法有望實現   生命科學學院和醫學中心孫斐教授課題組與王均教授課題組通力合作,發現通過納米材料的光熱效應,可以對雄性哺乳動物進行高效安全的避孕控制
  • 中國的這項研究成果,攻克世界級難題,有望開啟物理學新領域
    砷化鎵、氮化鎵都成為了科學家探索的方向,當然,還有量子材料。量子材料(石墨烯也屬於量子材料)屬於一大類新材料——溶液納米晶中的一種。溶液納米晶具有晶體和溶液的雙重性質。量子材料被科學家認為是最有可能引發新一輪半導體革命、終結矽時代的新材料!
  • 上海交大竇紅靜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基於多糖螢光納米顆粒的腫瘤...
    針對如上背景,為了對腫瘤化療耐藥性提供一種準確、高效的評估方法,並指導相應的治療方案,近日,上海交大竇紅靜教授團隊與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許國雄教授團隊、上海交大附屬瑞金醫院周敏教授團隊合作,以基於多糖的螢光納米顆粒為底物來檢測腫瘤細胞內吞行為的異質性,並由此建立了一種基於多糖螢光納米顆粒的流式細胞術進行腫瘤耐藥性的高效診斷。
  • 科學家攻克難題,矽基材料迎來技術突破,1nm晶片有望成為現實
    摩爾定律走到極限目前,製造電晶體的主要材料為三維矽材料,但已經走到矽基材料的極限。如今,5nm工藝電晶體密度高達1.713億個/平方毫米。基於該工藝而成的蘋果A14晶片,共集成了118億電晶體,然而新工藝卻讓A14的性能提升十分有限。
  • 中國科協發布2020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
    10個工程技術難題為:如何開發新型免疫細胞在腫瘤治療中的新途徑與新技術?水平起降組合動力運載器一體化設計為何成為空天技術新焦點?如何實現農業重大入侵生物的前瞻性風險預警和實時控制?信息化條件下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如何防範重大電磁威脅?矽光技術能否促成光電子和微電子的融合?
  • 破解PD1耐藥黑色素瘤治療難題!遠大醫藥給出創新方案
    11月10日,港股上市公司遠大醫藥及其腫瘤免疫治療和DNA技術研發平臺美國OncoSec公司先後更新發布了TAVO聯合Keytruda(帕博利珠單抗)治療PD1耐藥黑色素瘤的IIb期KEYNOTE-695研究的最新中期分析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