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的研究綜述文章
打開APP 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的研究綜述文章 MEMS 發表於 2021-01-09 09:43:43 近日,IEEE
-
瀋陽自動化所發表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研究綜述文章
瀋陽自動化所發表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研究綜述文章 2021-01-06 瀋陽自動化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科研人員發表近紅外II區螢光影像技術及其生物醫學應用展望文章
螢光影像技術在生物醫學基礎研究和臨床診斷檢測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近紅外II區螢光(1000-1700nm, NIR-II)成像技術克服了傳統螢光 (400-900nm) 面臨的強組織吸收、散射及自發螢光幹擾,在活體成像中可實現更高的組織穿透深度和時間、空間解析度,被視為最具潛力的下一代活體螢光影像技術。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Advanced Science發表綜述文章
智能材料在生物醫學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刺激響應的材料體系作為一種智能材料可為設計藥物可控遞送系統提供新的路徑。近年來,金屬有機框架(MOF)材料由於擁有高的比表面積和孔體積、可調節的孔大小、表面容易功能化、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可降解等優勢,因而在生物醫學(尤其是藥物遞送)領域有潛在的應用價值,同時越來越多的基於MOF材料的刺激響應藥物遞送系統被發展起來。
-
科學家發表黑磷研究綜述文章
to Organisms(《黑磷納米生物界面的性質-活性關係:從分子到生命體》)的綜述(DOI:10.1021/acs.chemrev.9b00445)。 作為第一個被成功製備的單元素二維半導體,黑磷具有高遷移率、各向異性、可調帶隙等獨特性能,在催化能源、光電器件、生物醫學和阻燃材料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近年來,深圳先進院喻學鋒研究團隊圍繞著黑磷和黑磷烯的製備和應用技術開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先後在Nature Commun.、Adv. Mater.、Angew Chem. Int.
-
科研人員發表近紅外II區螢光影像技術及其生物醫學應用展望文章
螢光影像技術在生物醫學基礎研究和臨床診斷檢測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400-1700nm)小動物活體成像系統和顯微成像系統,為在分子水平、細胞層次和小動物活體模型開展跨層次、多尺度的近紅外II區螢光影像研究奠定堅實基礎;建立了近紅外II區螢光活體「可視化」生物醫學研究技術平臺,在小動物活體水平實現了高組織穿透深度(>1.5 cm)、高時間解析度(~30 ms)和高空間解析度(~25 μm)的原位、實時成像,較傳統螢光成像技術實現了數量級提升;建立了針對腫瘤診療
-
頂刊綜述:精準醫學中的醫用微型/納米機器人
醫療機器人的進步有望改善現代醫學和生活質量。這些機器人平臺的小型化已經有了許多應用,這些應用在精密醫療方面發揮了作用。由於微型和納米機器人在臨床領域的廣泛應用,它們在精密醫學領域的應用仍然面臨著技術、監管和市場方面的挑戰。儘管如此,最近從概念驗證到體內研究的轉變證明了它們在精密醫學上的潛力。
-
柔電院發表綜述文章: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研究進展
bioelectronics》(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的綜述文章。文章聚焦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在人體生理信號,包括生理電信號、生物物理信號以及生物化學信號等健康監測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系統討論了材料、力學結構與器件設計在推動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不斷向前發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文章指出了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尚存在的挑戰,為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導。
-
研究人員發表農業與植物生物技術中CRISPR-Cas應用綜述文章
相比於傳統育種,來自於原核生物的CRISPR-Cas系統可以準確、高效、可編程地對農作物基因組進行編輯,為未來農業發展提供新機遇。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組致力於植物基因組編輯技術創新及作物分子設計育種應用研究。
-
文章薦讀 | 多流體電紡絲的發展及其生物應用
靜電紡絲製備的納米纖維膜已被廣泛應用於組織工程、傷口敷料、生物傳感、生物醫用、功能性紡織品等領域。然而,傳統流體電紡只能製備均一結構納米纖維,限制電紡工藝的外延應用拓展,具有複雜結構和多功能的納米纖維正在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近日,上海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餘燈廣教授團隊和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的Gareth R.
-
深圳先進院等發表仿生智能驅動器研究進展綜述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納米調控與生物力學研究中心杜學敏研究團隊與香港中文大學張立副教授合作在Wiley旗下期刊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上發表仿生智能驅動器研究進展綜述Intelligent polymer-based bioinspired actuators: from monofunction to multifunction
-
港中文張立《先進材料綜述》微/納米機器人趨勢,驅動和系統集成
【綜述摘要】微型/納米機器人(m-bots)因其在生物醫學工程和環境修復中的適用性而引起了極大的興趣。特別地,近年來它們在體內診斷和幹預中的應用已成為廣泛研究的焦點,其中各種臨床成像技術已用於定位和跟蹤。精心設計的m機器人與表面功能化,遠程驅動系統和成像技術的成功集成,已成為邁向生物醫學應用(尤其是體內應用)的關鍵一步。
-
科研成果 | 生醫工系近期科研成果一覽
2020年3月4日,南方科技大學-雪梨科技大學生物醫學材料與儀器聯合研究中心主任、南科大生物醫學工程系講席教授金大勇合作研究團隊在《自然》上發表以「功能化納米材料單顆粒光譜學」(Single particle spectroscopy
-
納米技術在生物醫學中的研究進展
納米技術在生物醫學中的研究進展 來源:生物谷 2007-12-10 10:51 摘要: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的納米技術在90年代獲得了突破性進展,它給許多行業帶來巨大變化
-
研發天然溶栓納米機器人,「祝康生物」要將前沿醫學科研成果快速轉化
目前,納米機器人已被視作是未來生物醫療科技領域的重要方向,能在醫療領域有諸多應用,包括藥物的靶向運輸、手術的精準操作、疾病的精準診斷以及解毒等。通俗來講,納米機器人是一種可以進入人體內特定目標的醫療治療工具。到達目標後,這些小機器便可發揮作用,比如輸送藥物或者實時的了解藥物的作用情況。在完成這些目標後,納米機器人還能不留痕跡地被降解。
-
科研人員發表植物內質網相關蛋白質降解機制綜述文章
植物在整個生活史中面臨多種非生物和生物脅迫,一直以來科學家對於植物如何響應環境脅迫並協調生長發育和脅迫響應之間的關係進行著系統而深入的研究。蛋白質泛素化修飾是一種重要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主要通過影響蛋白穩定性、活性、亞細胞定位及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等在植物生長發育和適應各種環境的過程中發揮重要功能。
-
東林教師在國際Top期刊發表綜述文章
東林教師在國際Top期刊發表綜述文章 2018-03-22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暨南大學納米光子學研究院在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 Reports發表綜述論文
:22.250) 發表綜述論文,系統總結了全電介質納米材料的光子學性質及相關應用。這是暨南大學納米光子學研究院2018年7月在Nature Reviews Materials(影響因子:74.449)發表綜述論文後的又一篇高水平綜述論文。
-
稀土上轉換納米螢光探針研究綜述
稀土摻雜上轉換納米螢光探針:電子結構、光學性能和生物檢測 稀土摻雜上轉換納米發光材料具有高光化學穩定性、幾乎無毒性、窄線寬、長螢光壽命、可調諧螢光發射波長等優勢,是目前普遍看好且有望成為替代傳統下轉換螢光探針的新一代螢光生物標記材料
-
上海生科院發表環形RNA研究綜述文章
上海生科院發表環形RNA研究綜述文章 來源: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6-03-07 今日/總瀏覽:1/3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