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電院發表綜述文章: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研究進展

2020-09-03 柔性電子世界



近日,浙江清華柔性電子技術研究院前沿研究中心在國際柔性電子領域頂級期刊《npj Flexible Electronics》(npj 柔性電子)上發表了題為《Flexible inorganic bioelectronics》(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的綜述文章。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突破了傳統剛性器件的物理形態,能夠實現對人體健康信息的精準、連續採集,在人體健康監測與公共衛生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前景。文章聚焦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在人體生理信號,包括生理電信號、生物物理信號以及生物化學信號等健康監測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系統討論了材料、力學結構與器件設計在推動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不斷向前發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文章指出了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尚存在的挑戰,為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導。




圖1. 柔性生物電子器件貼附至人體不同部位可採集的信號及相關應用




人體蘊含著與健康有關的各種各樣的信號,這些信號的精準、實時、連續與無創穫取在人體健康監測領域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如生理電信號用於疾病診斷、人機接口與基礎神經科學研究;生物物理信號用於基礎健康信息診斷;生物化學信號等用於精準評估人體生理狀態等。而傳統的剛性生物器件與人體軟組織間存在著諸多不兼容,其帶來的缺點主要有:所獲取的生理信號質量低、無法實時和連續獲取信號、生物兼容性差等。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突破了傳統剛性器件的物理形態,可實現傳感單元與人體組織的完美兼容,極大促進了人機物三元融合,進一步拓展了生理信號在線監測在人體健康管理中的應用前景。


該綜述文章從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與柔性有機電子器件的對比出發,簡要總結了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的材料設計、結構優化以及與之匹配的加工製備工藝,系統闡述了其在生物醫學工程中重要應用前景。文章將人體生理信號分為三大類:(1)生理電信號,包括頭皮腦電信號(EEG),皮層腦電信號(ECoG),外周神經電信號,心電(EEG),肌電(EMG)和眼電(EOG);(2)生物物理信號,包括人體的體溫、應變、壓力等信號用於基礎健康信息診斷;(3)生物化學信號,包括血糖,以及生物體液如汗液、間質液、唾液、眼液或尿液等;分別討論了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在應用人體生理信號進行疾病監測與治療領域的重要研究進展。




圖2. 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示意圖,實現傳感單元與人體組織完美兼容,用於生理電信號監測


圖3. 用於監測腸鳴音(生物物理信號)的柔性聲學傳感器


圖4. 基於電化學雙通道(ETC)的血糖(生物化學信號)監測器件




最後,該綜述文章指出了現有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存在的挑戰與未來的發展方向,包括提高器件的集成化水平,設計監測與治療的閉環控制系統,發展新型的柔性可延展傳感單元、電路與電源系統,以及探索更多的生物醫學應用等。另外,文章從工業化的角度重點指出了未來柔性生物電子器件需要解決大規模生產問題,同時建立相應產品的標準化評估方案。

浙江清華柔性電子技術研究院是清華大學探索多學科交叉與校地合作新模式的試點,是浙江省人民政府與清華大學共同打造的新型高端科研機構,致力於研究柔性電子技術及其大規模製造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和共性技術問題,探索柔性電子技術在健康醫療、重大裝備、物聯網等領域的重要應用。

浙江清華柔性電子技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陳穎博士為文章的第一作者,馮雪教授是論文通訊作者。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28-020-0065-1




來源:柔性電子與智能技術

相關焦點

  • 浙江清華柔電院「綜述」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研究進展
    近日,浙江清華柔性電子技術研究院前沿研究中心在國際柔性電子領域頂級期刊《npj Flexible Electronics》(npj 柔性電子)上發表了題為《Flexible inorganic bioelectronics》(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的綜述文章。
  • 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研究進展
    近日,浙江清華柔性電子技術研究院前沿研究中心在國際柔性電子領域頂級期刊《npj Flexible Electronics》(npj 柔性電子)上發表了題為《Flexible inorganic bioelectronics》(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的綜述文章。
  • 大連化物所發表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綜述文章
    Ed.)上發表綜述文章,該文章總結和探討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最新進展、應用成本,以及潛在的機遇與挑戰。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可攜式電子設備、電子顯示器,以及可穿戴電子產品等柔性電子器件的需求越來越多。柔性太陽能電池由於具有質量輕,易於運輸、安裝等優勢成為未來可攜式電子產品的最佳選擇之一。
  • 柔性電子與複雜生物組織之間的3D界面
    近年來,柔性功能材料領域的發展使得生物電子器件獲得了類組織的力學特性,使得生物電子器件可以在醫學診療方面提供新的功能近期,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徐立之教授團隊聯合華中科技大學數字製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黃永安教授團隊在《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了題為「3D Interfacing between Soft Electronic Tools and Complex Biological Tissues」 的綜述文章,對柔性電子-複雜生物組織三維界面相關研究進展進行了詳細討論
  • 柔性電子用微型超級電容器驅動的集成系統研究獲進展
    for Flexible Electronics)的綜述文章。柔性電子具有革新人類生活方式的潛力,尤其是其在人體生理信息實時監控、增強現實(AR)和虛擬實境(VR)的應用引起研究人員的關注。微型超級電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運行壽命長、體積小、質量輕、力學性能好和易於集成性能等優點,近年來被廣泛地作為微型儲能器件應用於柔性電子。
  • 上海矽酸鹽所在柔性有機/無機熱電複合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在柔性有機/無機熱電複合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06-01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傳統無機熱電材料具有優異的熱電性能,但不具備柔性功能;而有機熱電材料雖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彎曲性能,但熱電性能極低。有機/無機複合熱電材料可綜合無機材料的熱電高性能和有機材料的良好彎曲性能,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
  • 可拉伸性一維柔性電子器件首篇綜述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電子終端設備變得越來越小,在尺寸和便攜性方面的要求帶動了可穿戴電子產品的快速發展。一維結構電子設備具有獨特的柔軟性、可拉伸性、透氣性和高耐磨性等,使其在可穿戴電子產品領域有廣闊前景。然而,目前為止,很少有有文章對可拉伸性一維柔性電子器件進行討論。
  • 張晗教授綜述:二維熱電材料研究進展
    2 綜述了基於微納器件的單層/少層二維材料本徵熱電性能測試方法及研究進展。3 討論了基於二維材料的光-熱電效應在自供電光電器件中的應用進展及機制。近日,深圳大學張晗教授等人發表綜述,詳細總結了二維材料在熱電領域的研究進展。對基於二維材料的塊體、薄膜熱電材料的應用進行了闡述,探討了二維材料作為填充劑在無機和有機熱電材料中的性能優化機制和應用進展,討論了二維材料本徵熱電性能的研究方法,探討了基於二維材料的光-熱電效應的光電探測器的研究進展。文章最後對二維材料在熱電領域的一些潛在問題和發展思路進行了總結。
  • 科學家發表石墨烯和孔石墨烯材料的化學和應用前景研究進展綜述文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器件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成會明合作,應邀發表題為《石墨烯和孔石墨烯材料的化學和應用前景》(The Chemistry and Promising Applications of Graphene and Porous Graphene Materials
  • 半導體所在柔性一維光電探測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一維無機納米材料具有高的長徑比,各向異性特點明顯。其獨特的電子限域作用有利於電子和空穴能態保持分離,能有效延長載流子壽命,展現出優秀的光電特性。同時,線性的幾何結構,使得其對外力具有很好的彈性,導致在發生形變後,材料表面不會產生裂紋。這些特點都使得一維無機納米材料適用於微型柔性光電器件的設計和製備。
  • 進展 | 電子級二維半導體與柔性電子器件
    器件工藝——如何實現高密度、高性能、大面積均一的器件加工。這是新型半導體材料從實驗室走向市場要經歷的共性問題,如能解決其高質量規模化製備和集成器件性能調控的關鍵科學障礙,必將有力推動二維半導體材料的應用發展進程,給柔性電子產業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 大連化物所綜述——柔性電子用微型超級電容器驅動集成系統
    System for Flexible Electronics)的綜述文章。  柔性電子具有革新人類生活方式的潛力,尤其是其在人體生理信息實時監控、增強現實(AR)和虛擬實境(VR)的應用引起研究人員的關注。微型超級電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運行壽命長、體積小、質量輕、力學性能好和易於集成性能等優點,近年來被廣泛地作為微型儲能器件應用於柔性電子。
  • 先進材料:用於新興柔性智能電子的纖維素基功能材料研究進展
    當前,對用於個性化行動裝置、人機互動界面、可穿戴醫療保健器件和仿生智慧機器人等的柔性電子產品的需求正在不斷增長。纖維素是眾所周知的天然生物基聚合物,具有眾多優異性能(低成本、可更新性、易加工性和生物降解性,以及優異的機械性能、介電性、壓電性和可轉換性)。由於其多種優勢,纖維素經常被用作柔性電子器件的基材、粘合劑、介電層、凝膠電解質和衍生的碳材料。
  • 清華微電子所錢鶴、吳華強團隊合作發表新型類腦器件研究長篇綜述...
    清華微電子所錢鶴、吳華強團隊合作發表新型類腦器件研究長篇綜述文章清華新聞網10月9日電 9月24日,清華大學微電子所錢鶴、吳華強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國際材料與器件領域知名學術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在線發表長篇綜述文章《用新型類腦器件連接生物神經網絡與人工神經網絡:原理,進展與挑戰》(Bridging Biological
  • 信息學院胡又凡-彭練矛課題組在超薄柔性電子器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超薄的柔性電子器件由於可與人體組織器官共形接觸,提供更加友好的人機互動方式,受到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廣泛關注。這類器件的厚度一般只有微米量級,在加工過程中須黏附於剛性基板(為器件提供臨時支撐)之上,但將器件從剛性基板上剝離,卻易受到應力損傷。因此,高效且無損地實現柔性電子器件與剛性支撐基板之間的快速分離,是大面積製備高性能超薄柔性電子器件的關鍵工藝。
  • 先進熱電材料與器件設計的研究進展
    綜述從熱電轉換基本原理出發,總結了近年來高性能熱電材料與器件設計的最新研究進展,包括不斷完善的熱電性能優化機制、先進的熱電材料與器件製造工藝,能帶和結構工程的廣泛應用、多維熱電材料的應用前景及探索,以及多元化的熱電器件設計思路。2.
  • 清華材料學院劉鍇團隊發表綜述文章闡釋二氧化釩的相變特性及應用...
    清華材料學院劉鍇團隊發表綜述文章系統闡釋二氧化釩的相變特性、性能調控及應用前景清華新聞網4月20日電 4月16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劉鍇副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國際材料科學領域知名學術期刊《今日材料》(Materials Today)上在線發表長篇綜述文章《二氧化釩物性及應用的最新進展
  • 「熱門文章」可穿戴柔性壓力傳感器件的最新進展和前景報告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陳濤研究員、暨南大學麥文杰教授和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的潘曹峰研究員課題組,發表了這篇綜述。探討了過去的幾十年中,由人類皮膚激發的軟電子設備引起了廣泛的研究關注,因為它在健康監測和診斷、機器人和假肢方面有著廣闊的潛在應用前景。
  • AM綜述:柔性鐵電材料
    由於剩餘極化強度、電可編程等特點,基於有機、有機-無機雜化材料的軟鐵電體(Soft ferroelectrics)受到廣泛關注,因此能夠實現發展柔性、可摺疊、可伸展的非易失性存儲器,從而能夠兼容各種製備和操作過程
  • 香港大學關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載流子傳輸層的器件物理研究取得了...
    香港大學關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載流子傳輸層的器件物理研究取得了最新進展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隨著能源及環境問題的日趨嚴峻,業界對於清潔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高光電轉化效率(PCE),低製備成本的新型太陽能電池成為了光電子器件及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