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O/Co3O4異質界面高效OER

2021-01-21 我要做科研


背景介紹

   氧析出反應(OER)在各種新一代可再生能源轉換和存儲設備(例如再生燃料電池,可充電金屬-氧氣電池和水分解裝置)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迫切需要設計出高活性,低成本,儲量大的優良非貴金屬催化劑,以降低OER的動力學極限。

   由於過渡金屬氧化物(TMO)的環境友好性,豐度和適度的過電位,它們被認為是潛在的貴金屬替代物。然而,由於活性位點不足,其固有的半導體特性導致的導電性弱以及對含氧中間體的不適宜的吸附強度,TMO仍不能滿足商業應用的需求。為了增強TMO的電催化活性,各種策略,例如控制具有較大表面積的催化劑的形態以暴露更多的活性位點,將它們與碳材料結合以提高導電性,將雜化和缺陷結合到金屬中。調節電子結構或優化氧的吸附強度。其中,低配位原子(LCA)的工程設計是一種有效的方法,近來引起人們廣泛關注,因為它可以降低催化劑的動力學勢壘,並提高電子轉移能力,從而導致電催化劑的出色性能。

文章亮點

1. 受LCAs在界面處的高催化活性以及相應的Co3O4和NiO優異的電催化活性的啟發,作者構建了具有豐富LCAs的自支撐NiO/Co3O4異質結構,用於高效OER電催化劑。

2. 高解析度透射電子顯微鏡(HR-TEM),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和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EXAFS)分析都證實在NiO/Co3O4界面處或附近產生了大量LCA

3. 由於LCAs與鄰近原子之間的強電子相互作用效應,有效地調節了電子結構,這導致了在NiO/Co3O4中eg1的中間自旋態有更多的Ni3+和Co2+,這與對oxo有溫和的吸附強度。

4. 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表明,電子轉移動力學也得到了極大的加速,這表明NiO/Co3O4異質結構可以轉變為具有界面導電性的金屬性質。

5. 在NiO/Co3O4界面附近Co的d帶中心下移表明,對反應中間體的強吸附減少,催化活性增強。得益於以上這些優勢,NiO/Co3O4異質結構在10 mA cm-2下表現出262 mV的低的超電勢,相應的Tafel斜率為58 mV dec-1。

6. 這項研究為深入理解NiO/Co3O4納米雜化結構優異的電催化活性的內在機理提供了機會,並為合理設計高性能TMO異質結構提供了啟示。



圖1. NiO/Co3O4異質結構的製備示意圖和(HR)TEM表徵


圖2. NiO/Co3O4異質結構的XPS表徵


圖3. NiO/Co3O4異質結構的XANES和EXAFS表徵


圖4. NiO/Co3O4異質結構的OER性能測試


圖5. NiO/Co3O4異質結構的DFT計算


想到自己第一篇論文,相似的結構,但缺少理論計算以及文章包裝亮點不足,因此也只發在一般的期刊上。文章包裝的重要性,多學習高檔次文章的寫作手法,才能讓自己文章檔次提升。這也是很多老師讓你看JACS,Angew,Nature, Science等系列期刊的文章,而不讓你看小文章的原因,大文章的包裝是很有技術的!需要自己去積累感受!往往小文章讀完,覺得這也能發表?大文章讀完,要麼沒讀懂,再來一遍,要麼只能點頭稱讚,大佬就是大佬!

(我的小論文)

還要學會文章組圖,圖往往能夠很好地提升paper的level.


Jingyan Zhang, Jinmei Qian, Jiaqi Ran, Pinxian Xi, Lijun Yang,* and Daqiang Gao.Engineering Lower Coordination Atoms onto NiO/Co3O4 Heterointerfaces for Boosting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s, ACS Catal. 2020, 10, 12376−12384.

文章連結:https://dx.doi.org/10.1021/acscatal.0c03756



相關焦點

  • Ni/NiO雙組分界面上的高效鹼性析氫
    Ni/NiO納米異質界面上的鹼性HER反應示意圖最近,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胡勁松研究員、萬立駿院士與合作者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Ni/NiO納米異質界面作為鹼性HER的雙組分活性位點,並系統研究了雙組分比例對基元反應步驟和催化活性的調控
  • 中國半導體十大研究進展候選推薦(2020-034)———高耐壓NiO/Ga2O3 雙極性異質結功率二極體
    Ga2O3禁帶寬度為4.7~4.9 eV,理論擊穿電場達到8 MV/cm,遠高於SiC材料的理論極限2.5 MV/cm和GaN材料的理論極限3.3 MV/cm。雖然Ga2O3材料的部分特性優勢顯著,但其短板也很明顯。
  • 黑龍江大學付宏剛教授AM:MoO2-FeP異質結的界面設計用於高效制氫及...
    因此將HER與BEOR耦合配對,利用高效的催化劑以同步低壓催化產氫和高附加值化學品的合成是十分有意義的,但這仍然是一個挑戰。合成的MoO2-FeP@C具有豐富的活性界面,可同時高效催化HER和BEOR。
  • 半導體所研製出高效平面異質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已從初始的3.8%迅速提高到22.1%,已接近或超過傳統高效薄膜太陽能電池(如銅銦鎵硒或碲化鎘等),進一步發展,可與矽及砷化鎵等單晶太陽能電池媲美。目前高效的鈣鈦礦電池均採用低溫緻密TiO2與高溫多孔TiO2相結合的介孔結構作為電子傳輸層,但介孔層製備溫度較高、工藝過程較為複雜,不利於大規模生產。
  • Angew:多殼層SnS2/SnO2空心異質結高效光還原CO2
    此外,結合HoMS在光吸收方面的優勢,該催化劑在可見光下具有出色的穩定性,實現了高效的CO2還原性能。高解析度TEM(HRTEM)圖有兩個不同的晶格條紋,其中絕大多數表現出0.335 nm的晶面間距和90°的二面角,與SnO2的(110)和(1 10)面對應,同時顯示出與另一個與SnS2(110)面相對應的0.278 nm晶面間距,表明存在著SnS2/SnO2異質結(圖2g–i)。相應的結構模型在原子尺度上顯示SnS2和SnO2界面處原子排列(圖2j)。
  • 我院張輝教授團隊:一維WO3/BiVO4異質結光陽極用於高效的光電化學水分裂
    在用於PEC水分離的半導體材料家族中,WO3因其低成本、無毒、良好的載流子輸運性能和良好的電化學穩定性而被稱為最具吸引力的光陽極材料之一。但WO3的可見光響應弱(小於460 nm)、孔穴擴散長度短、光子吸收係數低,大大限制了其光轉換效率,將WO3與另一種合適的半導體耦合構建異質結被廣泛用於這種缺陷的緩解。BiVO4是與WO3構建異質結光陽極進行高效的光電化學裂解水的理想選擇。
  • 寧波材料所等改善非摻雜異質結型晶矽太陽電池界面性能
    異質界面的物化接觸性能在較大程度上影響著器件的光電轉換效率。光照、高溫、溼度等因素是影響該類電池穩定性的主要挑戰。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所屬新能源研究所研究員高平奇、葉繼春與史丹福大學教授崔屹合作針對上述問題展開研究,近期獲得新進展。
  • HFIP功能化電紡Co3O4/CuO p-p異質結納米管的製備及其應用
    :HFIP功能化電紡Co3O4/CuO p-p異質結納米管的製備及其應用DOI:10.1016/j.snb.2020.128076有機功能化複合金屬氧化物納米材料基於與靶分子的化學鍵和電荷的快速傳輸路徑,有望用於可靠選擇性和高靈敏度的氣體傳感器。
  • 西安交大《Small》界面工程獲得異質結構,實現高性能催化產氫
    導讀:本文通過界面誘導的方法實現了高百分比的3D-1T MoS2/CoS2異質納米結構,該結構在酸性和鹼性條件下都具有較好的產氫性能。同時這種方法可以很容易地擴展各種二維納米異質結,進而促進高性能異質結的發展。
  • 催化學報:那平研究員課題組報導2D-2D界面助推TiO2納米片/層狀WS2(TNS/WS2)異質結可見光響應光催化活性增強
    該工作報導了在TiO2納米片表面原位生長層狀WS2,構建了2D-2D TNS/WS2異質結,揭示2D-2D界面構建方式促進了光生載流子的分離,致使其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論文第一作者為:吳勇川,論文通訊作者為:那平。光催化技術以其清潔、高效、能耗低等優點被公認為是一種很有前途的環境修復技術。TiO2作為一種重要的光催化劑,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但TiO2內在缺陷限制了其實際應用。
  • 從工藝到科學:二維非範德華力異質結互鎖結構高效催化水分解
    (2D CoNC@Co2N HS@CP),實現了鹼性環境下的高效催化水分解。其中,金屬氮化物作為典型非範德華力固體,具有獨特的零帶隙金屬特性,極大地促進了電子傳輸,消除了催化劑界面肖特基勢壘的形成,是電催化領域的研究熱點。然而,它們是通過共價鍵連接的,無法通過傳統的剝離、化學氣相沉積或物理外延生長等方法得到相應的二維材料。
  • AFM:基於MXene多功能界面修飾的InGaN納米柱高效PEC產氧
    因此,外延生長在Si襯底上的InGaN納米柱為大規模、高效的氫能源製備提供了可靠途徑。然而,InGaN納米柱和Si襯底之間的界面問題以及InGaN體相與表面的光生電子-空穴對的快速複合,使得InGaN/Si的載流子輸運性能大大降低,從而導致其優異的光電性能無法體現。目前大多數研究主要集中在納米柱表面異質結構的構建、表面處理以及助催化劑的修飾來促進InGaN納米柱的電荷分離,從而提高PEC性能。
  • 金屬所在鐵電異質界面發現極化巨大增強現象—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固體原子像研究部的界面結構研究團隊長期致力於材料基礎科學問題的電子顯微學研究,經過多年的學術積累,日前,他們在解決上述科學難題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馬秀良研究員、朱銀蓮研究員和劉穎博士等人提出充分利用異質界面兩側不同的自由度,構築在界面處同時具有化學價態不連續與鐵電極化不連續的PbTiO3/BiFeO3異質薄膜體系。
  • 晉能科技將攜高效多晶、高效單晶PERC、超高效異質結三大尖端技術...
    截至2017年底,晉能科技文水生產基地擁有1.3GW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產能;位於晉中的GW規模超高效異質結電池及組件生產基地順利投產。在今年SNEC展會上,晉能科技將攜高效多晶、高效單晶PERC、超高效異質結三大尖端技術產品亮相。
  • 非摻雜異質結晶矽太陽電池
    本科及博士均畢業於蘭州大學物理系,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微電子中心連續從事4年多研究工作,回國後曾任中船重工下屬光伏公司副總工程師,2013-2018年在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任副研究員/研究員,2018年10月加入中山大學材料學院,長期從事半導體材料與器件、可再生能源領域研發。共發表SCI論文近100篇,在Adv. Mater.、Nano Lett.、Adv.
  • 具有增強的光催化活性的直接Z型Bi2S3/BiFeO3異質結納米纖維
    :具有增強的光催化活性的直接Z型Bi2S3/BiFeO3異質結納米纖維DOI:10.1016/j.jallcom.2020.155158合理設計異質結是構建高效光催化劑的有效途徑。本文通過靜電紡絲技術和原位陰離子交換法製備了界面緊密結合的Bi2S3/BiFeO3異質結納米纖維。利用不同表徵手段分析了Bi2S3/BiFeO3複合材料的結構和形態。
  • 分子尺度自組裝NPCNs和Ti3C2異質結材料高效儲鉀
    與Li+ (4.8 Å) 和Na+ (4.6 Å) 相比,由於K+的路易斯酸性較弱而導致的K+溶劑化更小,導致去溶化能更低,斯託克半徑更小 (3.6 Å),說明K+在電解質中具有更好的離子遷移率和離子電導率。然而,由於K+的半徑較大(1.38 Å vs Li+/Na+的半徑 0.76 Å/ 1.02 Å),導致反應動力學緩慢和循環過程中體積變化大,這會導致結構不穩定,容量快速下降。
  • 高效晶體矽銅柵線異質結光伏電池C-HJT最高量產效率已達24.53%
    C-HJT高效光伏電池異質結電池具有結構簡單、工藝溫度低、鈍化效果好、開路電壓高、溫度特性好、雙面發電等優點,是高轉換效率矽基太陽能電池的主要方向之一。C-HJT(Copper-Heterojunctionwith intrinsic Thin film)高效晶體矽銅異質結電池是使用N型矽片為襯底,通過真空薄膜沉積工藝在N型矽片正反面分別結合本徵及不同摻雜類型的非晶矽薄膜,並採用雙面透明導電薄膜做電流收集層,從而形成高效光伏電池。
  • 山煤國際兩連板,異質結電池概念來襲
    同時在同板塊個股東方日升、捷佳偉創公布的龍虎榜數據中,也均有機構專用席位現身,前者機構專用席位在1月7日合計買入9660.87萬元,後者3日合計買入7956.34萬元,由此可見,機構對異質結電池板塊以及相關個股的認可度較高。
  • 福建物構所在過渡金屬界面催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該工作為設計合成穩定高效的電催化材料提供了新思路,拓展了異質結構材料的應用範圍,為探索新的電催化機制提供了重要參考。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王要兵課題組及其合作者吳克琛組副研究員李巧紅近期通過過渡金屬異質結構界面調控,促進了對水及有機小分子電催化氧化過程。在該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員首先分別製備了金屬Co(O)納米片和金屬Fe(O)納米鏈,再將兩種納米結構進行熱耦合組裝,形成具有明確界面結構的納米異質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