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張輝教授團隊:一維WO3/BiVO4異質結光陽極用於高效的光電化學水分裂

2021-03-01 嶽麓材子HNU

  半導體光電化學(PEC)直接利用太陽能水解制氫是解決全球能源挑戰和環境修復問題的一種理想的可再生方法。在用於PEC水分離的半導體材料家族中,WO3因其低成本、無毒、良好的載流子輸運性能和良好的電化學穩定性而被稱為最具吸引力的光陽極材料之一。但WO3的可見光響應弱(小於460 nm)、孔穴擴散長度短、光子吸收係數低,大大限制了其光轉換效率,將WO3與另一種合適的半導體耦合構建異質結被廣泛用於這種缺陷的緩解。BiVO4是與WO3構建異質結光陽極進行高效的光電化學裂解水的理想選擇。此外,WO3/BiVO4異質結中WO3的形貌對其PEC性能也至關重要,一維(1D)形態WO3的設計可以顯著提高電極的電荷收集能力,以提高PEC活性。

湖南大學材料學院張輝教授團隊的研究生徐尚與寧波工程學院材料研究所楊為佑研究員課題組展開合作,研究了一種一維WO3/BiVO4異質結光陽極用於高效的光電化學水分裂的研究成果,該一維異質結光陽極最大光電流密度與純WO3光陽極相比提高約20倍,達到了2.8 mA cm-2 at 1.23 V vs. RHE,與目前報導的相同材料體系光陽極性能的最好結果相當,此外,該一維異質結光陽極的起始電位得到了有效的降低,與1D-WO3光陽極相比光電轉化效率(IPCE)提高了約4倍。

該研究成果以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為第一單位,研究生徐尚為第一作者,傅定發副教授和侯慧林助理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 6.735, DOI:10.1016/j.cej.2018.05.100)上,題為:「One-dimensional WO3/BiVO4 Heterojunction Photoanodes for Efficient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85894718309148

 

Figure 1. (a) Typical SEM image of sample FTO/BiVO4. (b-d) Typical SEM images of the precursor nanofibers (b) and their calcined products of sample FTO/1D-WO3 (c-d). (e-f) SEM images of sample FTO/1D-WO3/BiVO4 under different magnifications. (g) Cross-section SEM image of sample FTO/1D-WO3/BiVO4.

 

Fig 2. (a–b) Typical TEM images of a single WO3/BiVO4 nanofiber under different magnifications. (c) A typical HRTEM image recorded from the marked area of A in (a). (d) The corresponding SAED pattern recorded from marked area of B in (a). (e) EDX pattern of the WO3/BiVO4nanofiber. (f-i) The element mappings of O (f), W (g), Bi (h) and V (i) within a single WO3/BiVO4 nanofiber.

 

Figure 3. PEC performance over the FTO/1D-WO3, FTO/BiVO4 and FTO/1D-WO3/BiVO4 photoanodes: current-potential characteristics under chopped AM 1.5G illumination (a), transient photocurrent densities vs. times (b), EIS Nyquist plots (c) and IPCE spectra (d).

相關焦點

  • :富含氧空位的新型BiVO4雙光陽極用於高效太陽能光解水
    雖然BiVO4的帶隙比光電分解水的理想帶隙2.0 eV略大,但它的導帶邊緣位置非常靠近H2析出電位,因此與許多其它光陽極材料相比,在低電勢區域,BiVO4具有更低的起始電勢和更高的光電流密度。   鑑於這些優勢,BiVO4光陽極常被用在光解水-光伏串聯繫統上進行太陽能驅動的無偏壓水分解。
  • 氧化銦納米層對赤鐵礦光電化學水分解的耦合效應
    研究表明,In2O3納米層的負載可以有效抑制Fe2O3電極表面載流子的複合,提高電荷注入效率;同時與Fe2O3形成異質結結構,在內建電場作用下實現載流子的高效分離和遷移。-Fe2O3由於其帶隙較窄,對可見光的吸收效率高,具有合適的價帶能級位置的特點,成為一種理想的光電催化陽極電極材料,其理論電流密度可達12.6 mA cm–2。然而,由於較為嚴重的載流子體相複合和較高的表面態密度導致的表面複合,其光電轉化效率仍處於較低水平。為了進一步提高Fe2O3電極的光電流密度,人們嘗試了構建異質結結構和負載表面鈍化層來抑制光生電子空穴對的複合現象。
  • 面向神經形態計算的新型矽基異質結光電神經突觸器件:浙江大學楊德仁院士和皮孝東教授團隊新進展
    最近,浙江大學楊德仁院士和皮孝東教授團隊報導了一種新型矽基異質結光電神經突觸器件研究進展浙江大學楊德仁院士和皮孝東教授團隊近年來圍繞矽基光電器件的核心結構¾矽基異質結,設計和構建了一系列新型器件結構,製備了矽基發光器件、矽基光電探測器和矽基光電神經突觸器件。
  • 廈門大學在原子層厚度的硒化銦/石墨烯異質結構光陽極研究獲進展
    廈門大學曹陽教授與程俊教授合作在原子層厚度的硒化銦/石墨烯異質結構光陽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以「Atomically thin photoanode of InSe/graphene heterostructure」為題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DOI:10.1038
  • 尹龍衛教授團隊分子尺度自組裝NPCNs和Ti3C2異質結材料高效儲鉀
    然而,合理設計獨特的NPCNs/Ti3C2異質結材料用於高性能的PIBs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和重要意義。成果簡介山東大學尹龍衛教授等人在分子尺度上通過一種簡易的靜電吸附自組裝少層的Ti3C2Tx和NPCNs,成功合成了新型PDDA-NPCN/Ti3C2異質結材料作為PIBs負極。
  • 陳義旺、胡笑添團隊《先進功能材料》:三元準平面異質結策略助力有...
    隨著時間的遷移,本體異質結活性層向著熱力學穩定狀態變化,導致活性層中激子分離效率不佳、器件性能下降。 針對上述問題,南昌大學/江西師範大學陳義旺教授、胡笑添研究員團隊聯合中南大學張霖教授通過引入三元準平面異質結策略,採用刮塗工藝成功印刷的大面積有機太陽電池。
  • :具有不同邏輯光電流的光調製垂直異質結光電電晶體
    成果介紹石墨烯異質結中有趣的載流子動力學激發了對調製光電功能以實現高性能光電探測器的濃厚興趣
  • 陳義旺、胡笑添團隊《先進功能材料》:三元準平面異質結策略助力有機光伏大面積化印刷
    針對上述問題,南昌大學/江西師範大學陳義旺教授、胡笑添研究員團隊聯合中南大學張霖教授通過引入三元準平面異質結策略,採用刮塗工藝成功印刷的大面積有機太陽電池。三元準平面異質結策略可有效製得相較於本體異質結活性層垂直相分離更加明顯的準平面異質結活性層薄膜,有利於電荷傳輸。同時,與旋塗工藝相比,刮塗所製備的薄膜更加均勻,更有利於大面積器件的製備。
  • Angew:多殼層SnS2/SnO2空心異質結高效光還原CO2
    原則上,可以通過對納米材料的微/納米結構精確設計,利用中空多殼層結構(HoMS)優異的光吸收、電荷傳輸和質量擴散等特性,實現高效的光催化CO2還原性能。 近日,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王丹教授課題組通過一種簡便的方法來控制HoMS納米粒子的暴露面,以研究HoMS的性質與晶體結構之間的關係。
  • JACS:單相單層納米片原位構建超薄2D-2D緊密異質結
    通常,在不同納米材料之間構造出異質結對許多應用都是有利的,它可以結合不同的組成,從而引入一些新的特性。其中,原子級厚度的2D納米片是探索異質結的理想樣本,因為2D納米片具有巨大的接觸面積,可以提供出色的光電性能。目前大多數的範德華平面異質結是由TMD組成的,然而,在將太陽能直接轉化為化學燃料領域很少有類似的報導。
  • 唐正能源高效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國際領先 「對桌辦公...
    12月4日,在位於山東河口經濟開發區的唐正能源高效異質結太陽能電池項目現場,公司總經理助理姬長江一邊往辦公室走一邊告訴記者。由於其先進技術及廣闊前景,唐正能源高效異質結太陽能電池項目在建設初期就獲得了很高的關注度。項目團隊由國內外光伏行業高端人才組成,其自主研發的生產工藝,使太陽能電池量產後的光電轉換效率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 中國科大等成功研製一維三元多節點鞘硫化物異質納米棒
    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課題組與江俊課題組、福州大學王心晨課題組合作,基於液相化學轉換方法首次成功製備了一種獨特的一維三元多節點鞘硫化物異質納米棒-[S1-(S2/M)]-S1-[S1-(S2/M)]-S1-,其中金屬組分選擇生長在分段節點鞘S2上(S1 = ZnS; S2 = CdS; M = Au, Pd, Pt),通過貴金屬的選擇性生長成功實現了二元type-I型異質結能帶匹配到三元
  • 具有增強的光催化活性的直接Z型Bi2S3/BiFeO3異質結納米纖維
    :具有增強的光催化活性的直接Z型Bi2S3/BiFeO3異質結納米纖維DOI:10.1016/j.jallcom.2020.155158合理設計異質結是構建高效光催化劑的有效途徑。本文通過靜電紡絲技術和原位陰離子交換法製備了界面緊密結合的Bi2S3/BiFeO3異質結納米纖維。利用不同表徵手段分析了Bi2S3/BiFeO3複合材料的結構和形態。
  • 壓力工程對強耦合範德華異質結層間激子的高效調控
    該工作利用能產生百萬大氣壓(接近地心壓強)的金剛石對頂砧技術,對層間強耦合二維範德瓦爾斯異質結這一類新型信息材料實現了高效物性調控,系統地研究了二維異質結的層間激子發光、電子能帶結構等物理特性隨壓強變化的響應。夏娟研究員、王曾暉教授、南京工業大學閆家旭研究員、南洋理工大學申澤驤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 科研新進展 | 我校化學化工學院曹陽教授與程俊教授合作發文報導硒化銦/石墨烯異質結構光陽極材料
    我校化學化工學院曹陽教授與程俊教授合作在原子層厚度的硒化銦/石墨烯異質結構光陽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以「Atomicallythin
  • 天津理工大學張志明&姚爽AEM:基於雜多酸製得的超小Pt2W/WO3異質結應用於大電流密度下的高效產氫
    因此研究者們致力於開發基於Pt的合金或異質結催化劑來提高Pt的利用率和催化效率,但這些催化劑在大電流密度下的產氫效率仍有待提高。多金屬氧酸鹽(POMs)具有優異的電子和質子存儲能力,並且可以與其他的金屬共同構建高效的催化體系,文獻結果表明POMs與Pt經共沉積後的材料可以高效地催化HER反應。
  • 黑龍江大學付宏剛教授AM:MoO2-FeP異質結的界面設計用於高效制氫及...
    因此將HER與BEOR耦合配對,利用高效的催化劑以同步低壓催化產氫和高附加值化學品的合成是十分有意義的,但這仍然是一個挑戰。POMOF的合成策略,利用納米紡錘型羥基氧化鐵(FeOOH)作為自犧牲基底,通過加入雜多酸(PMo12)和有機配體,在FeOOH上原位形成Mo-Fe有機配合物,經可控磷化成功製備了多孔碳包覆MoO2-FeP異質結(MoO2-FeP@C)催化劑。
  • 半導體所在柔性一維光電探測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最近,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沈國震課題組,在一維無機分枝同質/異質納米線製備及柔性光電探測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  此外,課題組利用超晶格納米線載流子遷移率高、電子傳輸功率可調製以及獨特的光學特性等特點,製備出了高響應的InGaO3(ZnO)超晶格納米線柔性紫外光探測器。
  • 高效三元異質結複合材料及其可見光催化還原CO2
    ZnCdS/Au@g-CN異質結複合光催化劑,並詳細分析了Au納米顆粒(Au NPs)作為電子介質在光催化CO還原中起到的關鍵性作用。其中,將ZCS與其他半導體與窄帶隙材料結合是一個很好的策略,以形成具有更高氧化還原能力的Z-Scheme光催化劑。傳統的異質結催化劑是通過電荷轉移的方式達到電子和空穴分離的目的,但其氧化還原能力不足,而Z-Scheme異質結則是在內部形成導電介質或內部電場來消耗部分光生電子與空穴,這使具有最強氧化還原能力的電子與空穴得到分離並用於光催化反應。
  • 自驅動範德華異質結光電探測器,具有高光開關比和快速響應
    2D Bi2O2Se具有可與石墨烯媲美的超高遷移率(≈20000 cm2 V-1 s-1),且帶隙為0.8 eV,因此值得探索其在高性能光電探測應用中的優點。然而,由於高載流子濃度(≈1018~1020 cm-3)和輻射熱效應,導致了高暗電流(在1 V時>10-7 A)和相對較慢的光響應(≈ms),阻礙了高光開/關比和快速響應的Bi2O2Se光電探測器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