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大學付宏剛教授AM:MoO2-FeP異質結的界面設計用於高效制氫及...

2020-12-05 騰訊網

研究背景

利用太陽能、風能等間歇式能源轉化的低壓「棄電」進行電催化水分解制氫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由於氫氣作為可再生高效清潔能源替代傳統化石燃料。水分解包括兩個半反應:陰極氫氣析出反應(HER)和陽極氧氣析出反應(OER)。與HER相比,OER的反應過程複雜、動力學緩慢,是限制電催化水分解的效率的主要瓶頸。此外,OER的產物O2並不是高附加值產品。為了實現可持續清潔能源發展需求,迫切需要更有意義的氧化反應來代替陽極OER與陰極HER配對。生物質是一種以醇或醛主要成分的有機綠色能源,具有低汙染、分布廣、儲量豐富及碳中性等優點,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可持續能源之一。

研究表明生物質電氧化反應(BEOR)往往比OER展現出更為優異的反應動力學,並且其氧化產物(如:羧酸類化合物)在食品、高分子和製藥等領域的重要應用。因此將HER與BEOR耦合配對,利用高效的催化劑以同步低壓催化產氫和高附加值化學品的合成是十分有意義的,但這仍然是一個挑戰。

成果簡介

近日,黑龍江大學付宏剛教授課題組借鑑POMOF的合成策略,利用納米紡錘型羥基氧化鐵(FeOOH)作為自犧牲基底,通過加入雜多酸(PMo12)和有機配體,在FeOOH上原位形成Mo-Fe有機配合物,經可控磷化成功製備了多孔碳包覆MoO2-FeP異質結(MoO2-FeP@C)催化劑。合成的MoO2-FeP@C具有豐富的活性界面,可同時高效催化HER和BEOR。這項研究成果以「Interfacial Engineering of MoO2-FeP Heterojunction for Highly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 Coupled with Biomass Electrooxidation」為題近期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本篇文章得到了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2018YFB150240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631004, 21805073, 21601055, 21571054)的資助,黑龍江大學楊淦曾博士為論文的第一作者,閆海靜副教授和付宏剛教授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黑龍江大學為論文的唯一通訊單位。

圖文導讀

XPS分析和理論計算證實了界面處MoO2向FeP的電子轉移,其中FeP上的電子積聚有助於優化HER的H2O和H*吸附能,而MoO2上的空穴積聚有利於改善BEOR活性。

圖1. MoO2-FeP@C催化劑的設計方案及SEM和TEM表徵

圖2. MoO2-FeP的密度泛函理論計算

得益於其特殊的界面電子結構,MoO2-FeP@C表現出出色的HER活性,在10 mA cm-2處的過電勢為103 mV,Tafel斜率為48 mV dec-1。同時,當選擇5-羥甲基糠醛(HMF)作為BEOR的生物質時,其轉化率幾乎為100%,選擇性合成2,5-呋喃二甲酸(FDCA)的產率為98.6%,並且展現出優異的HMF電氧化循環穩定性。

圖3. MoO2-FeP@C的電化學性能

由於陰陽兩極的催化劑成分相同,操作簡單、易於組裝實現同步析氫及生物質電氧化。使用MoO2-FeP@C實現陰極產H2和陽極合成高附加FDCA的電解器獲得10 mA cm-2電流僅需1.486 V的電壓,並可通過輸出電壓為1.45 V的太陽能電池系統驅動電解,表明該催化劑轉換太陽能等間歇式能源的潛力。另外,MoO2-FeP@C催化的其他生物質氧化反應與HER偶聯均展現出優異的催化性能,表明其良好的普適性。

圖4. MoO2-FeP@C電催化生物質氧化性能及組成兩電極時的電化學性能

文獻連結:

Interfacial Engineering of MoO2-FeP Heterojunction for Highly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 Coupled with Biomass Electrooxidation

Ganceng Yang, Yanqing Jiao, Haijing Yan,* Ying Xie, Aiping Wu, Xue Dong, Dezheng Guo, Chungui Tian, Honggang Fu*

Adv. Mater.,2020, DOI: 10.1002/adma.202000455

本文無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分享來源科研動態(微信ID:likesci)

相關焦點

  • 我院張輝教授團隊:一維WO3/BiVO4異質結光陽極用於高效的光電化學水分裂
    在用於PEC水分離的半導體材料家族中,WO3因其低成本、無毒、良好的載流子輸運性能和良好的電化學穩定性而被稱為最具吸引力的光陽極材料之一。但WO3的可見光響應弱(小於460 nm)、孔穴擴散長度短、光子吸收係數低,大大限制了其光轉換效率,將WO3與另一種合適的半導體耦合構建異質結被廣泛用於這種缺陷的緩解。BiVO4是與WO3構建異質結光陽極進行高效的光電化學裂解水的理想選擇。
  • 用於pH通用析氫反應的二維多孔磷化鉬氮化物異質結納米片
    用於pH通用析氫反應的二維多孔磷化鉬氮化物異質結納米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9 16:03:10 黑龍江大學付宏剛團隊研製了用於pH通用析氫反應的二維多孔磷化鉬氮化物異質結納米片。
  • 黑龍江大學付宏剛教授連續三年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
    其中哈爾濱工業大學10人次,哈爾濱工程大學2人次,黑龍江大學1人次,東北石油大學1人次。我校付宏剛教授連續三年入選交叉學科領域的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付宏剛教授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首批「國家萬人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
  • 尹龍衛教授團隊分子尺度自組裝NPCNs和Ti3C2異質結材料高效儲鉀
    然而,合理設計獨特的NPCNs/Ti3C2異質結材料用於高性能的PIBs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和重要意義。成果簡介山東大學尹龍衛教授等人在分子尺度上通過一種簡易的靜電吸附自組裝少層的Ti3C2Tx和NPCNs,成功合成了新型PDDA-NPCN/Ti3C2異質結材料作為PIBs負極。
  • 東南大學三元層狀結構CdS-Cu2-xS/MoS2光催化制氫
    近日,東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婁永兵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ACS Nano》上發表題為「MoS2-Stratified CdS-Cu2xS CoreShell Nanorods for Highly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
  • 分子尺度自組裝NPCNs和Ti3C2異質結材料高效儲鉀
    然而,合理設計獨特的NPCNs/Ti3C2異質結材料用於高性能的PIBs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和重要意義。成果簡介 山東大學尹龍衛教授等人在分子尺度上通過一種簡易的靜電吸附自組裝少層的Ti3C2Tx和NPCNs,成功合成了新型PDDA-NPCN/Ti3C2異質結材料作為PIBs負極。
  • 寧波材料所等改善非摻雜異質結型晶矽太陽電池界面性能
    矽基雜化異質結太陽電池主要由單晶矽吸收層和載流子選擇性功能層(如氧化鉬、PEDOT:PSS、碳納米管薄膜、石墨烯等)組成,通過異質界面能帶設計來實現光生載流子的分離。異質界面的物化接觸性能在較大程度上影響著器件的光電轉換效率。光照、高溫、溼度等因素是影響該類電池穩定性的主要挑戰。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所屬新能源研究所研究員高平奇、葉繼春與史丹福大學教授崔屹合作針對上述問題展開研究,近期獲得新進展。
  • 化學化工學院李明教授、何榮幸教授課題組在電催化材料領域再獲進展
    》(影響因子:14.229)上發表了題為「Strong electronic couple engineering of transition metal phosphides-oxides heterostructures as mult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 for hydrogen production」(過渡金屬磷化物-氧化物異質結間的強電子耦合工程高效助力電催化制氫
  • Angew:多殼層SnS2/SnO2空心異質結高效光還原CO2
    原則上,可以通過對納米材料的微/納米結構精確設計,利用中空多殼層結構(HoMS)優異的光吸收、電荷傳輸和質量擴散等特性,實現高效的光催化CO2還原性能。 近日,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王丹教授課題組通過一種簡便的方法來控制HoMS納米粒子的暴露面,以研究HoMS的性質與晶體結構之間的關係。
  • 壓力工程對強耦合範德華異質結層間激子的高效調控
    2020 年 8 月 24 日,Nature Physics期刊在線刊發了電子科技大學夏娟研究員、王曾暉教授與合作者的研究成果 「Strong coupling and pressure engineering in WSe2-MoSe2heterobilayers」。
  • 從工藝到科學:二維非範德華力異質結互鎖結構高效催化水分解
    論文DOI:10.1002/aenm.202002214 全文速覽本論文通過一步低共熔溶劑熱法原位構築了一種新穎的與電流集流體基底(高結晶性的碳紙)化學鍵合的二維非範德華力異質結構(2D CoNC@Co2N HS@CP),實現了鹼性環境下的高效催化水分解。
  • 黑龍江大學一成果獲2019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
    黑龍江大學付宏剛教授團隊與復旦大學李偉研究員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發表題為《Molecule Self-Assembly Synthesis of Porous Few-Layer Carbon Nitride for Highly Efficient Photoredox Catalysis》的研究文章獲2019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
  • 湖南大學段曦東教授在Nature發表研究成果:二維異質結構陣列的通用...
    湖南大學等在《Nature》發表文章 湖南大學二維材料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段曦東課題組的博士生李佳、楊向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生劉暘,香港理工大學生物科技應用系的黃勃龍教授是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 德勒斯登工業大學馮新亮教授與上海交大張荻教授團隊合作AM
    對於二型異質結而言,氧化還原反應通常發生在較低電位;並且由於電子-電子和空穴-空穴之間的靜電排斥作用,光生電子/空穴在二型異質結或者具有連續二型對齊的同質結中的遷移是困難的。因此,目前基於共軛聚合物用於光電產氫的二型異質結的載流子分離效率都較低(小於2%)。
  • 【材料】大面積高質量MoS2/graphene垂直異質結的人工構築
    儘管如此,基於上述二維層狀材料異質結的人工構築:無論通過上下層之間的範德華力作用而形成的垂直異質結,還是通過CVD等技術手段經過層狀材料的平面外延而獲得的平面異質結,仍處於一個萌芽狀態(Adv. Funct. Mater., 2017, 1603884)。相比平面異質結界面處的線狀縫合,垂直異質結中的面面接觸更有利於應用器件的設計與實現。
  • 北航:異質結結構對鈉離子電池負極的巨大提升作用
    導讀:本文通過構建金屬硫化物/硒化物異質結結構,大幅提高了電極在鈉離子電池中的電化學性能。通過第一性原理計算,對於電化學反應過程中的界面上的協同效應進行了分析證明。該研究為後續鈉離子負極材料異質結結構的研究設計提供了借鑑和指導。
  • 異質結分子摻雜有機太陽能電池工作機理闡明
    記者27日從西安交通大學獲悉,該校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有機光電子材料及界面課題組提出了分子摻雜有機光伏器件中的活性層優化模型,揭示了摻雜劑在其中的作用機理並提出了一種可控的高效摻雜器件製備工藝。其相關研究成果以《異質結分子摻雜高效激子解離及長載流子壽命提升聚合物太陽能電池量子效率》為題,近日發表在美國化學會能源類旗艦期刊《美國化學會能源快報》上。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光生電荷過程包括光子吸收、激子解離、電荷傳輸與電荷收集四個基本步驟。目前針對這一光電轉化過程仍然缺少有效、直接的電學性能優化手段。
  • 二硫化鉬和磷化鉬複合材料高效鹼性析氫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程道建教授課題組等人設計出了一種二硫化鉬(MoS2)和磷化鉬(MoP)結合的複合材料,其層間界面結構有較高的活性位點,能有效緩解商業化催化劑在鹼性下析氫反應(HER)的不足。該研究成果已被發表在國際著名能源期刊Nano Energy上。
  • 西工大張健教授團隊:水分解制氫領域重要進展
    光電/電催化水分解制氫能將光能或新能源產生的電能轉化成便於儲存、環境友好的氫能,是未來氫能時代的核心技術,理學院張健教授團隊在該領域研究成果如下:1)通過精確調控1,4-二乙炔苯與1,3,5-三乙炔苯的共聚作用,設計了一種全新的具有連續彎曲能帶的梯度同質結材料(圖1),這種結構有效促進了光生電荷載流子的分離與轉移,從而2.5倍提高了光電催化水分解制氫效率,相關研究成果「Po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