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化工學院李明教授、何榮幸教授課題組在電催化材料領域再獲進展

2021-02-15 科技西大

近日,化學化工學院李明教授、何榮幸教授課題組在催化領域國際知名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影響因子:14.229)上發表了題為「Strong electronic couple engineering of transition metal phosphides-oxides heterostructures as mult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 for hydrogen production」(過渡金屬磷化物-氧化物異質結間的強電子耦合工程高效助力電催化制氫)的研究成果。西南大學為該成果的第一通訊單位,何榮幸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李明教授指導的2017級博士研究生楊苗為第一作者。

從化石燃料經濟向氫能源經濟轉變需要高效的制氫技術,目前電解水制氫是最具應用前景的制氫方法。但是在電解水制氫過程中,陽極析氧反應動力學過程緩慢,使得反應過程需要較大的電極電壓驅動反應進行。因此,該課題組採用陽極氧化電位較低的尿素分子取代反應動力學慢的水分子,不僅大幅降低了電極電壓,而且能夠通過降解其中的尿素實現廢水淨化。

該課題組發展了一種新穎的選擇性磷化策略,通過選擇性被磷化前驅物中高活性的鎳原子而保持鉬原子仍然處於氧化物狀態,成功構建了該研究工作是李明教授、何榮幸教授課題組自2019年11月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上發表題為「Regulating Electron Density of NiFe-P nanosheets Electrocatalysts by a trifle of Ru for High-efficient Overall Water Splitting」(採用微量Ru調節NiFe-P納米片電催化劑電子密度的策略實現高效全水解)成果後的又一項重要工作,這些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

Ni2P/MoO2/NF異質結納米棒陣列電催化劑(Ni2P/MoO2/NF HNRs)。通過有效的界面構築,功函數不同的Ni2P和MoO2在異質結界面處發生自發的電子轉移,形成強的電子耦合作用,使得電子在界面處發生重排,從而提高了催化劑的本徵催化活性;同時,理論計算結果表明不同活性位點間的協同作用極大促進了催化反應動力學,使其在電催化析氫、析氧以及尿素氧化反應中均表現相當好的催化效果。這項工作為合理設計和發展更有前途的電催化材料開闢了新的途徑。

論文連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6337320302186

相關焦點

  • 化學化工學院何榮幸教授課題組在電催化材料設計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化學化工學院何榮幸教授課題組在催化領域國際知名期刊《Applied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應用催化B:環境》,
  • 李明教授、何榮幸教授團隊揭示電荷傳輸材料穩定性與溶解度平衡的機理
    近日,西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李明教授、何榮幸教授團隊在材料化學領域國際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 清華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孿晶結構催化水分解取得新進展
    清華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孿晶結構催化水分解取得新進展清華新聞網10月10日電 10月4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先進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發表了題為《孿晶結構BiVO4光陽極促進載流子的分離和傳輸提高產氧性能
  • 鐵電、壓電和熱釋電納米材料在催化領域的進展
    近日,江蘇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張建明教授聯合南方科技大學李順研究員、張作泰教授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Xu Li研究員受邀在美國化學會期刊
  • 張世國教授團隊在碳基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碳基單原子催化材料具有高的導電性和結構明確且高效的活性中心,在諸多電化學反應體系中表現出良好的催化活性。然而,一般傳統碳基單原子材料中同時存在雜原子摻雜缺陷、本徵缺陷等多種功能化物種和潛在活性位點,如何精確調控非金屬中心功能化物種並深入理解其催化作用機理仍然比較複雜。
  • 我校張立學教授課題組在電化學儲能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新聞網訊  近日,化學化工學院張立學教授課題組與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楊東江教授課題組等密切合作,在鹼金屬離子電池碳基電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Effect of Intrinsic Defects of Carbon Materials on the Sodium Storage
  • 湖南大學張世國教授團隊在碳基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碳基單原子催化材料具有高的導電性和結構明確且高效的活性中心,在諸多電化學反應體系中表現出良好的催化活性。然而,一般傳統碳基單原子材料中同時存在雜原子摻雜缺陷、本徵缺陷等多種功能化物種和潛在活性位點,如何精確調控非金屬中心功能化物種並深入理解其催化作用機理仍然比較複雜。
  • 科研新進展 | 我校化學化工學院曹陽教授與程俊教授合作發文報導硒化銦/石墨烯異質結構光陽極材料
    我校化學化工學院曹陽教授與程俊教授合作在原子層厚度的硒化銦/石墨烯異質結構光陽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以「Atomicallythin
  • 中科大教授謝毅獲國際化學化工傑出女性獎—新聞—科學網
    中科大教授謝毅獲國際化學化工傑出女性獎系華人科學家首次獲獎  記者5月29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化學與材料學院教授謝毅
  • 中國石油大學吳明鉑團隊在電催化還原CO2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吳明鉑教授領銜的新型碳材料團隊在高活性金屬氮碳材料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2019級博士生王小珊為第一作者,新能源學院吳明鉑教授和化學工程學院寧匯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為第一署名單位。
  • 《德國應用化學》介紹交大化工學院李新昊教授學術工作
    《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是綜合化學領域的世界頂級學術期刊,其中「Author Profile」專欄的推出,旨在對連續10年內在該期刊累計發表10篇以上原創性科研論著的優秀科學家表達關注。上海交大化工學院李新昊教授,自2012年以來,已經在該期刊發表10篇高水平學術論文。
  • 化學化工學院張帆研究員課題組在碳-碳鍵動態共價化學及二維晶態...
    石墨烯作為一種明星材料,近年來在世界範圍內受到了來自多個領域學者的持續高度關注,但理論上石墨烯是一種零帶隙類金屬材料,難以在半導體領域發揮作用。從合理設計並製備有機小分子功能單體或砌塊出發,結合有效的聚合方法,製備各類線型或樹枝狀有機共軛寡聚體和聚合物半導體材料,並精準調控其帶隙和能級,業已成為有機半導體材料領域的通用策略。
  • 華東師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在電催化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華東師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上海市綠色化學與化工過程綠色化重點實驗室特聘教授施劍林院士與青年教師陳立松博士在有機物輔助電催化析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然而,電催化制氫面臨著陽極析氧反應(OER)動力學緩慢,產生的氧氣附加值較低等問題,且存在與陰極產生的氫氣混合而發生爆炸的危險。  針對上述問題,施劍林院士與青年教師陳立松博士團隊提出在電解液中加入廉價有機物,以有機物的氧化反應取代OER過程。有機物輔助電催化析氫,不僅解決了電解過程中陽極過電位大的問題,還能得到高附加值產品。
  • 華中師範大學在電催化還原CO2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反應(CO2RR)可以通過可再生能源電能將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轉化為有價值的化學物質和燃料,對可再生能源的存儲和緩解氣候變化都至關重要,從而吸引了國際研究領域的廣泛關注,其中的關鍵是高效催化材料製備以及相關催化機理。
  • 金屬所納米碳材料高效催化過氧化氫電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過氧化氫(H2O2)是一種綠色、可再生、環境友好的氧化劑,廣泛應用於環境修復、精細化工、電子工業等領域。納米碳材料有望作為貴金屬催化劑的替代材料,應用於電化學氧還原反應。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聯合研究部能源催化材料課題組致力於碳催化反應過程和新穎碳催化反應體系的研發,近期在納米碳材料高效催化過氧化氫電合成領域取得進展。
  • 湖南大學段曦東教授課題組JACS:層數可控的二維材料NiTe2的製備
    來源 | 湖南大學 編輯 | 化學加導讀近日,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段曦東教授課題組在在二維材料層數連續大面積調控以及層數依賴的性能調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很多基於層數依賴二維納米材料的光電特性或者光電器件應用工作陸續被報導。原子級厚度二維材料有望在未來的電學器件,光電器件以及集成電路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而全面開發利用這些二維材料性能的一個前提在於:用一種穩定、可靠的製備方法,實現二維材料精確的層數調控進而實現二維材料在電子學、光學、磁學、催化、儲能和傳感器等領域的巨大應用。近幾年來,儘管許多TMDCs已經被合成和報導。
  • 趙俊偉教授課題組在化學期刊Angew. Chem. Int. Ed上發表論文
    近日,化學化工學院、河南省多酸化學重點實驗室趙俊偉教授課題組,在高核稀土嵌入鎢氧納米簇的組裝及功能化的方面取得重大研究進展,相關成果「Aggregation of Giant Cerium-Bismuth Tungstate Clusters into a 3D Porous Framework with High Proton Conductivity
  • 中國科大雜化二維超薄結構電催化還原二氧化氮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謝毅、特任教授孫永福課題組在雜化二維超薄結構的合成及應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謝毅課題組近年來一直從事低維固體的電聲輸運行為調控與能量轉化應用這一交叉領域研究,在無機二維超薄材料的精細結構、電子結構與光、電催化性能的調控規律方面開展深入研究,相關工作在國際重要刊物上發表了系列論文,是目前國際上在該領域持續活躍的幾個主要研究小組之一。
  • 青島科技大學科研人員在光催化、電催化劑、環境傳感器等領域取得...
    導讀近日,青島科技大學科研人員在光催化烯烴雙官能團化、酸性介質水氧化電催化劑、環境傳感器、自修復有機矽應變傳感器等領域取得新進展。該進展的相關文章以青島科技大學為第一單位,環境學院李龍博士為論文的通訊作者及第一作者。該工作得到了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島市基礎創新專項及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重點實驗室、生態化工協同創新中心及青島科技大學化學學部等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