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新進展 | 我校化學化工學院曹陽教授與程俊教授合作發文報導硒化銦/石墨烯異質結構光陽極材料

2021-02-25 廈大科技

我校化學化工學院曹陽教授與程俊教授合作在原子層厚度的硒化銦/石墨烯異質結構光陽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以「Atomicallythin photoanode of InSe/graphene heterostructure」為題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DOI:10.1038/s41467-020-20341-7)。

很多物理和化學過程都發生在固體電極與溶液的表界面處,因而表面處離子的吸附、聚集及其在表面的反應都對整個反應過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使用傳統的固體電極通常表現出的是體相和表面的複合性質,使得單純研究電極材料表面效應及表面離子的動力學還存在挑戰。二維材料由於其具有單原子層的厚度,晶體中所有原子都處在表面,因而可以作為一種理想的模型體系來僅針對此類表面現象進行研究。

課題組選擇光電化學池(PEC)分解水反應中的決速步驟氧析出半反應(OER)以作為研究表面離子行為的探針反應。光電極選擇同時具有高遷移率、匹配的能級結構以及被抑制的光生電子-空穴複合的單層的二維硒化銦(InSe)材料。並且在手套箱提供的惰性氣氛中用單層石墨烯對InSe進行封裝,保證了光電極測試條件下長時間的穩定性。該單層InSe/Gr光陽極最大光電流密度可以達到大10 mA cm-2,遠高於通常的二維材料光電極。通過對表面離子吸附和反應性能的理論模擬及相關測試,課題組將這種高的光電流密度主要歸因為InSe/Gr表面氫氧根離子(OH-)和光生空穴的富集及強相互作用。該工作揭示了二維異質結表面性質與反應活性的內在聯繫,希望能為研究電極表面離子效應提供新的材料平臺。後續通過選擇具有合適表面性能的二維材料,並與傳統光電極材料結合,有望發展新型的高性能光陽極材料。

這一研究工作的實驗部分是在化學化工學院曹陽教授指導下完成,博士生鄭海紅、魯藝珍與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葉凱航博士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理論計算部分在程俊教授的指導下,由博士生胡晉媛完成。該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究計劃(2018YFA0306900、2018YFA02095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872114)、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2020M682616)的支持。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20341-7

圖文 | 化學化工學院

編輯 | 科技處

相關焦點

  • 廈門大學在原子層厚度的硒化銦/石墨烯異質結構光陽極研究獲進展
    廈門大學曹陽教授與程俊教授合作在原子層厚度的硒化銦/石墨烯異質結構光陽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以「Atomically thin photoanode of InSe/graphene heterostructure」為題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DOI:10.1038
  • 清華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孿晶結構催化水分解取得新進展
    清華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孿晶結構催化水分解取得新進展清華新聞網10月10日電 10月4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先進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發表了題為《孿晶結構BiVO4光陽極促進載流子的分離和傳輸提高產氧性能
  • 化學化工學院李明教授、何榮幸教授課題組在電催化材料領域再獲進展
    近日,化學化工學院李明教授、何榮幸教授課題組在催化領域國際知名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 化工與化學學院於淼課題組在石墨烯功能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哈工大報訊(化工/文) 近日,我校化工與化學學院於淼教授課題組在石墨烯功能化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該工作為石墨烯光致精準功能化的首例,通過精細調控局域雜化模式打開石墨烯帶隙,首次在原子尺度實現了石墨烯的二維長程有序功能化,為石墨烯基二維材料在電子器件和光電器件應用方面的關鍵難題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法。
  • 石墨烯類膜材料質子輸運特性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燃料電池和氫技術...
    近日,我校工程科學學院近代力學系中國科學院材料力學行為和設計重點實驗室的吳恆安教授和王奉超特任副研究員,與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安德烈·海姆教授課題組及荷蘭內梅亨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在石墨烯類膜材料質子輸運特性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發現石墨烯以及氮化硼等具有單原子層厚度的二維納米材料可作為良好的質子傳導膜。
  • Interfaces 青島科大張建明教授團隊在規模化製備石墨烯氣凝膠取得重要進展
    目前,石墨烯氣凝膠的一個顯著缺點是柔韌性較差,彎曲時易破裂,嚴重製約了該材料的應用領域。近期,青島科技大學高分子學院張建明教授團隊基於氣泡模板法,將天然膠乳粒子成功地複合到了氣凝膠的孔壁中,形成了仿玫瑰花表面的石墨烯孔壁結構,顯著增加了材料的韌性,同時維持了超低的密度(4.6 mg cm-3)。
  • 我院張輝教授團隊:一維WO3/BiVO4異質結光陽極用於高效的光電化學水分裂
    半導體光電化學(PEC)直接利用太陽能水解制氫是解決全球能源挑戰和環境修復問題的一種理想的可再生方法。
  • 石墨烯類膜材料新特性獲揭示
    原標題:石墨烯類膜材料新特性獲揭示   本報訊(通訊員劉愛華)>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吳恆安、特任副研究員王奉超,與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安德烈·海姆教授課題組及荷蘭內梅亨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在石墨烯類膜材料輸運特性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發現石墨烯以及氮化硼等具有單原子層厚度的二維納米材料可以作為良好的「質子傳導膜」。
  • 化學化工學院何榮幸教授課題組在電催化材料設計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化學化工學院何榮幸教授課題組在催化領域國際知名期刊《Applied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應用催化B:環境》,
  • 化學化工學院舉辦「計算納米技術學術研討會」學術研討會
    4月8日至9日,由我校化學化工學院主辦,Hans Ågren教授召集的計算納米技術學術研討會(Computational Nanotechnology workshop)在開元名都大酒店四樓舉行。瑞典皇家理工學院Faris教授,義大利科學院的Vincenzo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羅毅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江俊教授,上海科技大學寧志軍教授,廈門大學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曹澤星教授等14名專家學者應邀參會。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劉先省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化學化工學院的部分師生及兄弟單位的相關師生參加了此次會議。
  • 南京工業大學邵宗平教授AM:一種基於自組裝開發的、近乎理想的...
    在眾多的燃料電池中,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因具有全固態結構、易組裝、燃料多樣性和無需貴金屬催化劑的優點而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廣泛關注。然而,SOFC技術商業化的最大障礙是其操作溫度過高。因此,開發低溫下具有高氧還原活性和穩定性的陰極材料是SOFC商業化的關鍵。研究背景近期,南京工業大學邵宗平研究團隊在非鈷基SOFC陰極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化工系魏飛教授課題組發文報導可長循環的矽基負極材料
    化工系魏飛教授課題組發文報導可長循環的矽基負極材料清華新聞網7月10日電 7月4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課題組在知名期刊《納米快報》(Nano Letters)上在線發表「碳化矽作為抑制化學反應的保護層增強矽基負極穩定性」(Silicon Carbide as a Protective Layer to Stabilize Si-Based
  • 我校先進功能材料團隊在共晶薄膜材料領域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我校化學化工學院先進功能材料團隊楊曉剛博士在國際權威期刊《ACS Central Science》上發表題為《Fast Crystallization-Deposition of Orderly Molecule Level Heterojunction Thin Films
  • 我校化學化工學院張軍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
    最近,國際頂尖材料類學術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自然指數頂級期刊,影響因子12.124)在線發表了以我校化學化工學院劉寶倉副教授為第一作者、張軍教授和高瑞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的學術論文「Few Layered N, P DualDoped
  •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團隊在《化學學會評論》發表石墨烯綜述論文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團隊在《化學學會評論》發表石墨烯綜述論文清華新聞網7月10日電 7月5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旗下的《化學學會評論》(Chemical Society Reviews)期刊上在線發表長篇綜述論文《石墨烯-表面的物理與化學》(The physics
  • 材料學院黃曉旭教授團隊在《Nature》上發表論文
    近日,我校材料學院黃曉旭教授團隊與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陳斌研究員團隊等合作,在《Nature》上發表題為「High pressure
  • 青島科技大學科研人員在光催化、電催化劑、環境傳感器等領域取得...
    導讀近日,青島科技大學科研人員在光催化烯烴雙官能團化、酸性介質水氧化電催化劑、環境傳感器、自修復有機矽應變傳感器等領域取得新進展。跳轉閱讀→1、化學院郭維斯副教授在光催化烯烴雙官能團化領域取得新進展1,3-二烯的選擇性雙官能化是一個有挑戰性的研究領域,該類反應可以從易得的原料出發轉化成高度官能團化的有用分子。含氮化合物廣泛存在於生物活性天然產物和藥物分子中,引入氨基或其等效基團的1,3-二烯雙官能團化最近得到了快速發展。
  • 香港城市大學朱運田教授到昆明理工大學進行學術訪問
    11月30日至12月3日,香港城市大學朱運田教授受邀到昆明理工大學材料與工程學院進行學術訪問,為材料學院相關教師和學生作了題為「異質結構材料-新科學產生超性能」的學術報告,並與老師、學生進行了積極的交流互動和討論。會上,朱運田教授就異質結構材料的優勢、未來的挑戰和問題及其應用發展趨勢進行了詳細講解,並介紹了使用該設計理論在研究中取得的最新進展。
  • 我校王國明教授在國際頂級期刊JACS發表科研成果
    新聞網訊  近日,化學化工學院王國明教授課題組在《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正式發表題為「Manipulating On/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