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連化物所實現界面釕中心高效催化酸性電解水析氧反應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與能源小分子轉化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鄧德會團隊在酸性電解水析氧催化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發現二氧化釕(RuO2)和石墨烯界面處的釕中心可以顯著提升RuO2基催化劑在酸性電解水析氧反應中的活性和穩定性,該工作為設計和製備高效、穩定的酸性電解水析氧催化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銅基催化劑界面結構調控及其催化碳氧鍵高效加氫
研究出發點針對以上問題和挑戰,作者以層狀雙金屬氫氧化物水滑石(CuZrMgAl−LDHs)作為前體,基於其層板元素高分散以及結構拓撲轉變等特性,製備了系列具有獨特金屬-載體界面位點的Cu基催化劑,實現了對碳氧鍵化合物——草酸二甲酯的高效加氫制乙二醇。
-
中國科大等基於自旋態精細調控實現高效電解水催化產氧
優化過渡金屬氧化物的催化性能實現高效電解水,是當前能源化學領域的一個研究難點;調控電子強關聯過渡金屬氧化物的自旋態,是凝聚態物理領域的一個經典課題。當二者相遇,是否會碰出「火花」?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周仕明課題組、曾傑課題組與南開大學胡振芃課題組密切合作,在鈣鈦礦鈷氧化物中為它們創造了相遇機會並成功捕獲到它們碰撞出的「火花」。
-
多金屬氧酸修飾與橋聯的有機鈷配合物用於光助類芬頓反應
除了基於鐵的傳統的芬頓反應,文獻中還報導了一些基於其他金屬離子的類芬頓反應,冀望克服傳統芬頓反應存在的一些問題,但其過程和機制往往比傳統的芬頓反應更加複雜和多樣化。開發新型(類)芬頓試劑及其相關催化機理研究是當前環境有機汙染物治理領域的重要課題之一。
-
能源周報:AM、AEM、AFM、Joule等大合集
在這裡,報導了一種通過連鎖功能化的修飾方法,通過同步鋰氧化策略來應對這些挑戰。 Ce在體相中的摻雜激活了贗鍵合效應,有效地穩定了晶格中的氧析出並抑制了結構變形。有趣的是,它還誘導了在面內形成尖晶石相Li4Mn5O12,反過來構造了相界面,從而激發了內部自建電場,以防止大量氧陰離子向外遷移並促進電荷轉移。
-
基於錳離子插層修飾Ti3C2Tx MXene的電磁屏蔽功能微型超級電容器
▲第一作者:馮欣;通訊作者:寧靜 通訊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論文DOI: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20.104741全文速覽基於層間錳離子修飾的研究出發點本文中,創新性設計了層間錳離子修飾的Ti3C2Tx功能材料,組裝了兼具抗電磁幹擾功能性的微型超級電容器。利用密度泛函計算方法,探究了原子級別錳離子和Ti3C2Tx表面官能團相互作用機制,發現錳離子和表面含氧官能團以Mn 3d和O 2p軌道雜化形成類共價鍵。
-
華中科技大學夏寶玉教授團隊:基於微生物腐蝕構築高效析氧催化劑
背景介紹氧析出反應(OER)在可再生能源如電解水和金屬-空氣電池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OER涉及多步質子/電子過程,其緩慢的動力學反應需要高效的電催化劑來促進近年來,鎳鐵基氧化物/氫氧化物在鹼性電解液中顯示出高效的析氧催化活性,然而,此類催化劑自下而上的製備方法需要複雜的前驅體溶液及嚴格的合成條件來精準構築納米結構。
-
MXene專題1:發表在JACS/Nat. Commun./AM/AFM等期刊上的最新研究成果
1、一種簡便的無HF快速合成多功能2DMXene能源材料的通用策略 二維MXenes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可廣泛應用於儲能裝置、電催化裂解水等能源領域。香港理工大學的郝建華教授團隊提出了一種基於熱輔助電化學蝕刻合成MXenes(如Ti2CTx、Cr2CTx、V2CTx)的通用策略。此外,鈷離子摻雜的MXenes表現出了異常優異的析氫反應(HER)和析氧反應(OER)活性,證明了它們的多功能性,可與商業化催化劑相媲美。此外,還成功的將此MXene材料應用於高性能的新型水系可充電電池。
-
[理論計算與實驗結合]嚴純華&杜亞平&黃勃龍AFM:「鈰」逢其時,CeO2/氫氧化物界面優化OER中電子與氧的傳輸通路
為了進一步提高催化劑的OER性能,可以從兩個方面優化OER催化劑的設計策略:一是調整催化劑的電子結構,以優化催化劑本徵催化活性,實現快速的電子轉移;其次是通過結構工程改變催化劑表面的局部環境來促進動力學。
-
AEnM:一石二鳥-誘導成核與固液界面的協同調控助力高效穩定的鋰...
劇烈且不規則的界面變化,會急速增加鋰金屬負極與電解液的接觸面積、加劇鋰金屬負極在循環過程中的結構破損和活性材料損耗,形成內阻較高的電極界面並導致電池的過度極化和失效。因此,如何在碳酸酯類電解液中實現鋰金屬負極的高效循環,是構築500 Wh kg-1電池體系的關鍵問題。
-
黃維院士團隊原位界面調控助力高效無電子傳輸層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近期,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西安柔性電子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黃維院士團隊陳永華教授課題組在原位界面調控助力高效無電子傳輸層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研究成果以「In Situ Interface Engineering for Highly Efficient Electron-Transport-Layer-Free Perovskite
-
浙工大AM:鋰金屬電池中富氟化鋰界面的原位構築及其原子級觀測
,設計硫化鋰修飾材料,並揭示其通過加速N(CF3SO2)2-的分解促進鋰/電解質界面氟化鋰納米晶的生成,從而抑制聚合物中碳-氧鍵的斷鍵並阻止鋰和電解質的界面反應,使電池獲得優異的循環性能。從圖中可以看出,當使用PEO-LiTFSI 電解質時,碳-氧鍵在電池循環後有明顯的下降,對應於PEO的分解,這主要是由於鋰和PEO界面上不可避免的破壞性反應。作為對比,硫化鋰修飾聚合物電解質時,碳-氧鍵沒有明顯的減弱,證實了氟化鋰納米晶阻止PEO分解的積極作用。4.
-
復旦大學《Adv Mater》:表面氧修飾促進中性電催化析氧反應
導讀:本文通過水化金屬陽離子Ca2+修飾Ru-Ir二元氧化物的表面氧狀態,得到了Ru–Ir–Ca三元氧化物催化劑;該催化劑在中性溶液中具有優異的OER性能(僅需250 mV即可達到10 mA·cm-2的電流密度)及穩定性。
-
天大姜忠義教授JACS:氣-固界面聚合COFs膜與高效分子分離
自下而上一步法成膜則為簡便、高效製備COFs膜提供了可能。但在常規液-液界面聚合中,液相單體分子擴散速率慢,聚合結晶過程耗時長達72小時。通過升高聚合溫度縮短COFs合成時間會造成液-液界面擾動,易致膜缺陷。同時,由於兩相單體反應速率較低,界面聚合過程中,具有一定水溶性的油性單體易從油相擴散至水相,兩相單體反應無法限定在界面處以製備超薄COFs膜。
-
北化:基於「氫鍵」作用調控界面兼容性製備高性能有機太陽能電池
(PDINN,分子結構見圖1),研究發現通過適當的分子間相互作用調控界面兼容性是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器件性能的可行途徑。器件製備中,使用陰極界面修飾層可以降低高功函金屬的功函來避免使用高活性金屬(例如Ca)做電極,從而能夠提高器件的穩定性,促進該項技術從實驗室邁向實際應用。但是在這些陰極有機界面修飾層通常具有較大的表面能,嚴重影響到其與活性層材料之間的界面相容性,進而損害器件效率。因此,如何在陰極界面工程中使用空氣穩定的高功函金屬提高器件穩定性並且保持高的器件效率,成為有機太陽能電池設計中亟待解決的一個難題。
-
青島能源所構建高效產烴細胞工廠研究獲進展
隨著藍細菌等天然產烴微生物脂肪烴合成途徑的發現,利用這類天然途徑作為合成生物學元件構建高效細胞工廠,成為一種可持續、可再生製備脂肪烴生物燃料的潛在途徑。然而目前已報導的生物產烴途徑效率都很低,不具備工業應用潛力,因此通過生物工程技術大幅提高脂肪烴生物合成效率是當前的研究重點。
-
:ZrO2界面位阻/電子軌道作用修飾調控HCOOH分解
當氧化物界面摻雜物種組裝在基底晶格中,人們有時能將其稱為單原子催化劑,通常單原子催化劑是擔載於氧化物界面上的過渡金屬原子,同時催化活性來自於這些位點的價電子,但是界面化學能夠通過同價雜原子進行修飾,能夠保證催化位點價電子總數沒有改變
-
耦合氧化還原的原子層沉積實現Pt/CeCuOx界面原子級調控
但是,因為氧化物負載亞納米Pt催化劑的活性對界面結構十分敏感,而傳統的製備和後處理方法難以實現界面結構的精準調控,從而使高分散Pt催化劑的活性收到了嚴重的限制(例如Pt單原子催化劑活性實際上要劣於負載的Pt納米顆粒催化劑)。所以發展組分、結構原子級可控的催化劑界面調控方法是實現高效Pt催化劑的關鍵所在。
-
Solar RRL: 無機界面材料的有機鈍化-助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界面工程對於實現高效率和高穩定性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十分重要,香港理工大學電子及資訊工程學系李剛教授課題組最近針對這一問題,引入了一種新的界面工程方法:即用 聚(環氧乙烷)(PEO)修飾二氧化錫SnO2量子點(QD)薄膜,用來提高電子的傳輸。
-
JACS:流體多價仿生納米界面高效富集循環腫瘤細胞
找化工醫藥原料,用化學加搜索 導讀 楊朝勇教授團隊和馬餘強教授團隊合作設計了一種流體多價納米界面,用適體功能化的白細胞膜納米囊泡裝飾微流控晶片,該晶片實現了從17/17例癌症患者血液樣本中高效、高特異性和高生存能力地分離CT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