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計算與實驗結合]嚴純華&杜亞平&黃勃龍AFM:「鈰」逢其時,CeO2/氫氧化物界面優化OER中電子與氧的傳輸通路

2021-02-25 計算材料學

為了進一步提高催化劑的OER性能,可以從兩個方面優化OER催化劑的設計策略:一是調整催化劑的電子結構,以優化催化劑本徵催化活性,實現快速的電子轉移;其次是通過結構工程改變催化劑表面的局部環境來促進動力學。

基於納米複合催化劑的合理設計,由於納米級材料之間的獨特相互作用,將能夠同時實現上述兩種策略,協同提高催化劑性能。研究表明,催化劑的結構工程不僅可以提供更多活性位,提高機械穩定性,同時還可調控氧氣的釋放,在影響OER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

近日,南開大學的嚴純華院士、杜亞平教授和香港理工大學的黃勃龍報導了一種新穎的合成策略,通過該方法製備得到以鎳鐵鉻氫氧化物(NFC)為最外層,CeO2空心納米管包裹的銅納米棒催化劑(Cu@CeO2@NFC),這種催化劑材料的協同設計方式大大提升了析氧放反應(OER)的性能。

首先,通過不同濃度的Ce3+離子交換並在還原氣氛下退火,形成以Cu為芯,CeO2空心納米管為壁的包裹結構;然後通過電沉積法將NiFeCr氫氧化物納米片沉積在CeO2上,最終得到Cu@CeO2@NFC電催化劑。研究表明,CeO2基質的引入將促進氧離子向催化中心的轉移,並有效地調節NiFeCr氫氧化物的電子結構,使其處於能量有利狀態,同時CeO2中穩定的價態保持了催化劑的高電子反應性。NFC和CeO2界面之間的相互作用,不僅豐富了催化劑的活性位點,而且形成的d-f電子階梯可顯著促進電子的傳遞速率;管狀結構中的銅芯也具有較高的導電性,可以降低電子的快速傳輸,從而協同提高催化劑在鹼性電解質中的OER活性。

該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Optimization of Electron/Oxygen Pathway by Constructing Ceria/Hydroxide Interface for Highly Activ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為題與2020年1月9日發表在國際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圖1 Cu@CeO2@NFC催化劑結構模型及合成示意圖圖6 催化劑中NFC-CeO2界面的DFT理論計算

本文報導了一種由NiFeCr氫氧化物沉積在多孔Cu@CeO2納米管陣列上新型高效的雜化電催化劑(Cu@CeO2@NFC)。該催化劑表現出優異的OER活性,在230.83 mV的過電位下獲得10 mA cm-2的電流密度,Tafel斜率僅為32.7 mV dec-1。CeO2的引入將大大豐富費米能級附近的電子,提高電子從催化劑到吸附物的轉移效率。經過這種局部結構和電子環境的協同優化,不僅豐富了催化劑的活性位點,同時促使d-f軌道耦合,促進電子轉移,以及氧的快速擴散和釋放,從而提升OER催化活性。

Efficient Optimization of Electron/Oxygen Pathway by Constructing Ceria/Hydroxide Interface for Highly Activ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20,DOI: 10.1002/adfm.201908367)原文連結:https://doi.org/10.1002/adfm.201908367深圳華算科技專注理論計算模擬服務,是唯一擁有VASP商業版權和全職技術團隊的計算服務公司,提供全程可追溯的原始數據,保證您的數據準確、合法,拒絕學術風險。目前我們已經完成超過500個服務案例,客戶工作在JACS、Angew、AM、AEM、Nano Energy、Nature子刊、Science子刊等知名期刊發表。

相關焦點

  • 單原子催化劑、雙原子鐵催化劑、FeN4位點、中空層狀雙氫氧化物...
    通過合成同構的三核-絡合物前驅體(Fe 2 Zn/Fe 2 Co),將其他金屬(II)離子(例如Zn II/Co II)進行原子級地取代Fe II,即「異質原子調節劑方法」,在碳層內優化的金屬-氮分子中形成了穩定的鐵-二聚體簇,從而抑制了鐵原子向納米糰簇的聚集。此外,通過實驗證明了作為金屬-金屬協同作用位點的負載鐵二聚體可有效進行氧氣的析出反應。
  • ...雙原子鐵催化劑、FeN4位點、中空層狀雙氫氧化物、異質結界面調節
    通過合成同構的三核-絡合物前驅體(Fe 2 Zn/Fe 2 Co),將其他金屬(II)離子(例如Zn II/Co II)進行原子級地取代Fe II,即「異質原子調節劑方法」,在碳層內優化的金屬-氮分子中形成了穩定的鐵-二聚體簇,從而抑制了鐵原子向納米糰簇的聚集。此外,通過實驗證明了作為金屬-金屬協同作用位點的負載鐵二聚體可有效進行氧氣的析出反應。
  • 【催化】解析層狀雙金屬氫氧化物(LDHs):催化劑、載體和前驅體
    所以,在LDHs 催化劑設計方面,可以利用改變LDHs 金屬離子種類、比例等來調控其活性位點的電子結構,利用其層狀結構易於裁剪的特徵來調控其形貌以及通過與其他材料雜化而實現功能化等來調控催化劑的界面作用三個方面來提高催化劑的總體性能。1.
  • AFM:基於MXene多功能界面修飾的InGaN納米柱高效PEC產氧
    InGaN納米柱的最大理論STH效率高達~27%,超過大多數金屬氧化物。其次,InGaN帶隙可調,可以實現全光譜吸收,且其對應的價帶頂位置也超過H2O的氧化電位。同時InGaN納米柱具有較高的載流子遷移率和優異的化學穩定性等優點,使其成為應用於PEC分解水中最具競爭力的光陽極材料之一。
  • 實驗結合計算探討非富勒烯受體Y6在OSCs中的結構與性能的關係
    在這裡,我們使用實驗和理論建模相結合的方法來揭示這種最先進的OSC體系的結構-特徵屬性-性能關係。Jean-Luc Bredas提供了理論建模分析,通過實驗和理論建模分析結合的系統研究,以建立基於非富勒烯受體Y6在OSCs中的結構-特徵屬性-性能關係。
  • 《Small》金屬氫氧化物納米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研究員黃行九課題組博士後楊猛與副研究員林楚紅合作,利用透射電子顯微鏡(TEM)旋轉模式研究了不同晶相FeOOH納米棒的橫截面結構並闡明其晶體生長方向;結合同步輻射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XAFS)技術和動力學模擬計算等手段,揭示了其在重金屬離子電化學分析過程中的優勢晶相新機制
  • 異質結構對於錳氧基複合材料結構穩定性影響的密度泛函理論計算研究
    本文通過將沸石咪唑酸酯骨架8(ZIF-8)包裹在MnO2上並結合退火工藝處理,製成了被多孔N摻雜碳層(MnO/Mn2O3-NC)覆蓋的MnO/Mn2O3納米線。基於該材料的鋰離子電池表現出優異的初始放電比容量(在0.1 A g–1時為1429.4 mAh g–1),並提高了倍率性能保持率。
  • 蘇大高立軍 : 鈷誘導層狀鎳鐵雙金屬氫氧化物電子結構的優化及電...
    擴展X射線精細結構分析表明,Co取代可以穩定Fe的局部環境並促進NiFeCo-LDH/CF中的π對稱鍵合軌道,達到優化NiFe-LDH電子結構的效果。進一步結合複合材料分級結構中大量暴露的表面活性位點優勢以及CF輔助提升材料的電荷轉移速率,所得NiFeCo-LDH/CF材料表現出優異的OER性能。
  • NiO/Co3O4異質界面高效OER
    背景介紹   氧析出反應(OER)在各種新一代可再生能源轉換和存儲設備(例如再生燃料電池,可充電金屬-氧氣電池和水分解裝置)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迫切需要設計出高活性,低成本,儲量大的優良非貴金屬催化劑,以降低OER的動力學極限。
  • 美國康乃狄克大學--構效關係研究:石墨烯耦合金屬(Ni,Co,Fe)氫氧化物用於有效電化學析氧反應
    目前,一系列基於石墨烯偶聯混合金屬(氧)氫氧化物(Ni,Co,Fe)的非均相電催化劑被合成,並研究了金屬組分對其結構,物理化學性質以及OER活性的影響。引入Fe可以獲得很小的納米片(小於5 nm),實現高表面積的目的。增加氫氧化物層間距和電催化劑表面吸附大量羥基官能團,有助於提高催化性能(用塔菲爾斜率Tafel評估)。另外,Co和Ni的存在可以幫助降低OER起始電位。
  • 昆明理工大學胡覺教授團隊在材料類頂級期刊AFM上發表研究成果
    (內容來源於:有色金屬結構材料,關注查看更多詳情)12月27日,昆明理工大學理學院胡覺教授團隊在材料類頂級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Kinetic-oriented construction of MoS2synergistic interface
  • 澳門大學潘暉教授課題組:多金屬氮化物促進電催化析氧
    背景介紹目前報導了基於非貴金屬的過渡金屬化合物作為OER催化劑,例如硫化物,(羥基)氫氧化物,氧化物,和磷化物。因為他們具有可調的電子結構和豐富的活性位點。近年來,研究者發現3d過渡金屬氮化物適合作為OER催化劑由於其高電導率和豐富的活性位點,它優於氧化物,氫氧化物和硫化物。
  • ...雙功能電催化劑、自組裝金屬聚合物、層狀雙氫氧化物納米片
    實驗和理論都證實,獨特的N2-Zn-B2構型至關重要,其中Zn+(3d104s1)可以容納足夠的離域電子,從而為關鍵反應中間體產生合適的結合強度,並促進催化表面和ORR反應物之間的電荷轉移。而在其他過渡金屬對應物(例如M-B/N-C,M = Mn,Fe,Co,Ni和Cu)中未發現這種排斥作用。因此,所獲得的催化劑在鹼性和酸性介質中均表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ORR活性以及出色的長期穩定性。
  • 【貴金屬】青科大王磊&賴建平和香港理工大學黃勃龍J. Mater. Chem. A: 油相合成多位點協同高熵合金促進鹼性HER
    近日,青島科技大學王磊&賴建平課題組與香港理工大學黃勃龍課題組在學術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IF 11.301)發表了題為「Facile Oil Phase Synthesis of
  • AM: 層狀結構是導致塊體NiFe氫氧化物在鹼性析氧反應中不穩定的罪魁禍首
    作為鹼性條件下析氧反應的明星材料,很多研究者致力於研究它極低過電位的機理,或者優化製備條件來進一步降低過電位。雖然電催化劑的穩定性與它的活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催化劑評價指標,NiFe 層狀氫氧化物的穩定性並沒有引起大家的關注,主要的原因是它看起來很穩定。研究人員通常只在溫和的條件下(電流密度幾十毫安/平方釐米,時長几十小時)測試其穩定性。但是這樣的測試條件並不是實際應用條件。
  • 合肥研究院在有機半導體自旋傳輸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人員在聚合物半導體的自旋流探測及其薄膜結構-自旋傳輸性能關係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美國化學會(ACS)旗下期刊《ACS應用材料和界面》(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在線發表。
  • TpyCo2+基高分子水凝膠引發高效析氧反應
    本文亮點(1) 自組裝的共聚物金屬凝膠催化劑通過一鍋法製備,水觸發形成凝膠狀的自組裝具有高度互聯的三維網絡,並增強其導電性。(2) Tpy-Co基聚合物金屬水凝膠具有催化OER反應活性,在10 mA cm-2時具有320 mV的低過電位,在2000個循環中具有良好的穩定性。
  • 析氧反應雙功能機理的光譜和電子動力學證據
    析氧反應雙功能機理的光譜和電子動力學證據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8 12:55:16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胡喜樂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炒菜式」材料學與「計算」材料學丨科普矽立方
    通俗一點解釋為,計算材料學是通過計算機將理論知識編程各種軟體程序,然後利用該軟體進行一定的科學研究,結合一定的實驗數據,快速找出其本質的物理意義,從而完善理論,進一步改善和加速實驗研究。針對具有十分複雜的界面結構的問題時,用經典尖銳界面模型去跟蹤界面演化,會遭遇到嚴重的數值困難。
  • 優中選優!Nature Energy熱點論文大匯總
    通過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論計算,作者認為氟化物同時與有機陽離子形成強氫鍵以及與鉛離子形成強離子鍵的雙重效果抑制了滷化物陰離子和有機陽離子空位的形成。研究者提出了金屬羥基氧化物上發生晶格氧氧化機理的條件:只有當兩個相鄰的氧化的氧可以雜化它們的氧孔而不顯著犧牲金屬-氧雜化(即存在Zn-O2-Co-O2-Zn的局部構型),結果發現Zn0.2Co0.8OOH具有最佳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