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提高催化劑的OER性能,可以從兩個方面優化OER催化劑的設計策略:一是調整催化劑的電子結構,以優化催化劑本徵催化活性,實現快速的電子轉移;其次是通過結構工程改變催化劑表面的局部環境來促進動力學。
基於納米複合催化劑的合理設計,由於納米級材料之間的獨特相互作用,將能夠同時實現上述兩種策略,協同提高催化劑性能。研究表明,催化劑的結構工程不僅可以提供更多活性位,提高機械穩定性,同時還可調控氧氣的釋放,在影響OER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
近日,南開大學的嚴純華院士、杜亞平教授和香港理工大學的黃勃龍報導了一種新穎的合成策略,通過該方法製備得到以鎳鐵鉻氫氧化物(NFC)為最外層,CeO2空心納米管包裹的銅納米棒催化劑(Cu@CeO2@NFC),這種催化劑材料的協同設計方式大大提升了析氧放反應(OER)的性能。
首先,通過不同濃度的Ce3+離子交換並在還原氣氛下退火,形成以Cu為芯,CeO2空心納米管為壁的包裹結構;然後通過電沉積法將NiFeCr氫氧化物納米片沉積在CeO2上,最終得到Cu@CeO2@NFC電催化劑。研究表明,CeO2基質的引入將促進氧離子向催化中心的轉移,並有效地調節NiFeCr氫氧化物的電子結構,使其處於能量有利狀態,同時CeO2中穩定的價態保持了催化劑的高電子反應性。NFC和CeO2界面之間的相互作用,不僅豐富了催化劑的活性位點,而且形成的d-f電子階梯可顯著促進電子的傳遞速率;管狀結構中的銅芯也具有較高的導電性,可以降低電子的快速傳輸,從而協同提高催化劑在鹼性電解質中的OER活性。該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Optimization of Electron/Oxygen Pathway by Constructing Ceria/Hydroxide Interface for Highly Activ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為題與2020年1月9日發表在國際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圖1 Cu@CeO2@NFC催化劑結構模型及合成示意圖圖6 催化劑中NFC-CeO2界面的DFT理論計算本文報導了一種由NiFeCr氫氧化物沉積在多孔Cu@CeO2納米管陣列上新型高效的雜化電催化劑(Cu@CeO2@NFC)。該催化劑表現出優異的OER活性,在230.83 mV的過電位下獲得10 mA cm-2的電流密度,Tafel斜率僅為32.7 mV dec-1。CeO2的引入將大大豐富費米能級附近的電子,提高電子從催化劑到吸附物的轉移效率。經過這種局部結構和電子環境的協同優化,不僅豐富了催化劑的活性位點,同時促使d-f軌道耦合,促進電子轉移,以及氧的快速擴散和釋放,從而提升OER催化活性。
Efficient Optimization of Electron/Oxygen Pathway by Constructing Ceria/Hydroxide Interface for Highly Activ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20,DOI: 10.1002/adfm.201908367)原文連結:https://doi.org/10.1002/adfm.201908367深圳華算科技專注理論計算模擬服務,是唯一擁有VASP商業版權和全職技術團隊的計算服務公司,提供全程可追溯的原始數據,保證您的數據準確、合法,拒絕學術風險。目前我們已經完成超過500個服務案例,客戶工作在JACS、Angew、AM、AEM、Nano Energy、Nature子刊、Science子刊等知名期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