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質結構對於錳氧基複合材料結構穩定性影響的密度泛函理論計算研究

2021-01-18 中物雲計算

文獻信息:Zou Y,Dong A,Guo Z,Ye L,Cui Y,Guo M,Zhao L,Jiang Q. MnO/Mn2O3 Nanowires Coated by Porous N-Doped Carbon for Long-Cycle and High-Rate Lithium-Ion Batteries. 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2020,3(6):5612-5624.

DOI: 10.1021/acsanm.0c00860

具有較高化合價的錳氧化物在鋰離子電池(LIB)負極材料中顯示出巨大的應用潛力,但鋰存儲容量不足,放電平臺短以及在高電流密度下的循環穩定性差,極大地阻礙了其在鋰離子電池的應用。本文通過將沸石咪唑酸酯骨架8(ZIF-8)包裹在MnO2上並結合退火工藝處理,製成了被多孔N摻雜碳層(MnO/Mn2O3-NC)覆蓋的MnO/Mn2O3納米線。基於該材料的鋰離子電池表現出優異的初始放電比容量(在0.1 A g–1時為1429.4 mAh g–1),並提高了倍率性能保持率。在10 A g–1的較高電流密度下,這種陽極材料在10000次循環後還保持最初87%的容量(每次循環僅產生0.0013%的容量衰減)。根據實驗數據和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表明,MnO/Mn2O3-NC陽極的優異穩定性主要歸因於異質結協同作用的相互支持特性,從而避免了儲能過程中的破壞,反之亦然。

本文通過將ZIF-8包裹在MnO2上並結合退火工藝處理,製成了被多孔N摻雜碳層(MnO/Mn2O3-NC)覆蓋的MnO/Mn2O3納米線。基於該陽極材料的鋰離子電池表現出優異的最初放電容量和出色的循環穩定性。並結合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進一步揭示MnO/Mn2O3-NC陽極材料對於鋰離子電池穩定性的影響。

圖1 DFT計算(a)MnO2、MnO和Mn2O3的DOS圖。(b)MnO/Mn2O3的HRTEM圖。(c)異質結構作用下鋰存儲過程中結構變化示意圖。紫色、紅色和綠色的球分別代表錳、氧和鋰原子。


本文通過比較帶隙來判斷材料的電導率。通常帶隙越寬,則表明離子越難以移入或移出,導致電導率變差。如圖1所示,通過比較MnO2、Mn2O3和MnO的態密度,可以發現,具有0 eV帶隙的Mn2O3和MnO顯示出明顯的金屬特性,從而促進了鋰離子的傳輸。此外,單個MnO和Mn2O3的晶格參數分別為6.4707和9.4173Å。由MnO和Mn2O3組成的異質結的弛豫小於5%,這意味著異質結不會對後續反應產生不利的應力/應變影響。而且,透射電子顯微鏡的結果可以很好地匹配DFT計算的結構,證明了DFT的結構是合理的。根據圖1b,可以清楚地看到屬於MnO和Mn2O3的晶格條紋匯聚在同一位置。儘管它們的晶格結構完全不同,但可以說明MnO和Mn2O3的取向趨勢相同,證明了兩種材料之間是可以相互支撐的強異質結構。如圖1c所示,本文製備的MnO和Mn2O3均與鋰離子發生有效的電化學反應,但是,它們傾向於單獨反應(按順序),而不是實際應用中的同時反應。反應的順序可以通過判斷鍵長的大小來確定。根據DFT計算的結果,在鋰原子的嵌入過程中,鋰離子趨於與氧原子鍵合,並且MnO首先作為活性物質反應,因為它與鋰的鍵合長度較短(1.846Å)。同時,Mn2O3在該過程中保持原始結構和界面。Mn2O3作為一種載體的結構有助於整個異質結的結構穩定性。在Li+的嵌入和脫出過程中,穩定的MnO支撐了複合材料的整個結構。因此,MnO/Mn2O3複合結構在反覆充放電過程中可以保持相對較強的穩定性。值得注意的是,在Li+離子與Mn2O3反應過程中,Mn2O3的結構發生了細微的變化,其層間距隨著Li+離子的嵌入而增加,這可能加寬了純淨的Mn2O3構型。由於這種變化,為後續的Li+離子提供了更多的空間和暴露的位置,這被認為是提高鋰離子電池性能的關鍵。

本文通過將ZIF-8包裹在MnO2上並結合退火後處理工藝,製成了被多孔N摻雜碳層(MnO/Mn2O3-NC)覆蓋的MnO/Mn2O3納米線。由於特殊的納米複合材料結構具有大的比表面積,豐富的孔分布和獨特的層保護策略,極大地擴大了鋰離子的傳輸通道,並改善了電化學體積應變。因此,基於該電極的鋰離子電池顯示出優異的倍率性能和超長循環穩定性。並通過DFT計算證明了MnO/Mn2O3複合結構是一種非常可靠的相互支持的電池負極材料。基於該材料的鋰離子電池表現出優異的初始放電比容量(在0.1 A g–1時為1429.4 mAh g–1),並提高了倍率性能保持率。在10 A g–1的較高電流密度下,這種陽極材料在10000次循環後還保持最初87%的容量(每次循環僅產生0.0013%的容量衰減)。

通過DFT計算材料不同原子之間的鍵長,進而分析材料的結構變化對於特定離子傳輸及電化學反應體積的影響對於開發高性能的電極材料具有重要的意義。此外,本文的計算原理可以推廣到其他類型的電極材料研發中,通過優化電極材料的結構,提高離子在改性材料中的傳輸速率。因此,DFT計算對於進一步開發高性能的電極材料具有重要的意義。

 如果您有類似的模擬計算需求,可長按二維碼諮詢(劉老師):


「中物雲計算」致力為廣大科研工作者打造一個分享仿真模擬與計算的前沿科技資訊並提供合作交流的平臺。


擁有由國際一流專家學者組成的技術服務團隊,為各領域仿真模擬和計算提供一站式服務指導,讓模擬計算不再困難!歡迎諮詢洽談。

相關焦點

  • 二維材料及其異質結構的模型構建,基本性質、吸附性質、催化性質計算
    自2004年石墨烯問世以來,二維材料一直是材料研究領域的焦點之一。本課程旨在通過講授二維材料及其異質結構的模型構建,基本性質、吸附性質、催化性質計算,幫助科研人員系統了解二維材料計算的思路,掌握基本的和先進的計算方法,將計算應用於日常實驗、科研思路的分析之中。
  • 機器學習和密度泛函計算結合高速準確篩選光伏材料
    機器學習和密度泛函計算結合高速準確篩選光伏材料近年來由於能源短缺和化石燃料造成的環境汙染問題仍迫在眉睫,尋找能替代化石能源的可再生清潔能源是當下研究的熱點。太陽能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再生的能源特徵,對於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減少環境汙染和全球溫室效應的意義十分重大。
  • 特約報告:密度泛函理論
    密度泛函理論領域的研究大體可以分為三個大類:(1)理論體系的發展;(2)數值計算方法的發展;(3)密度泛函的應用。由於實驗領域的研究越來越注重與理論計算的結合,密度泛函理論以其較低的計算量可以達到甚至好過傳統後自洽場波函數方法的精度。同時,隨著各種商業化或開源的計算程序的逐步成熟,密度泛函理論的應用已經不再局限於少數理論研究小組。
  • 密度泛函理論(二)
    上式就是著名的Kohn-Sham方程,在利用密度泛函理論進行計算的時候,實際的計算都是根據輔助哈密頓量HK-S來進行計算的。在密度泛函理論中,所有的量在理論上都是精確的,只有交換關聯泛函採用的是近似方法得到的。通常的近似方法有局部密度近似(LDA)和廣義梯度近似(GGA)。1. 局域密度近似
  • 關於密度泛函理論(DFT)的基本假設和理論
    什麼是密度泛函理論?簡短的回答:密度指電子數密度;泛函是說能量是電子密度的函數,而電子密度又是空間坐標的函數;函數的函數,是為泛函(Functional)。密度泛函理論是一種通過電子密度研究多電子體系電子結構的方法。
  • 西安交大《Small》界面工程獲得異質結構,實現高性能催化產氫
    導讀:本文通過界面誘導的方法實現了高百分比的3D-1T MoS2/CoS2異質納米結構,該結構在酸性和鹼性條件下都具有較好的產氫性能。同時這種方法可以很容易地擴展各種二維納米異質結,進而促進高性能異質結的發展。
  • 二硫化鉬和磷化鉬複合材料高效鹼性析氫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程道建教授課題組等人設計出了一種二硫化鉬(MoS2)和磷化鉬(MoP)結合的複合材料,其層間界面結構有較高的活性位點,能有效緩解商業化催化劑在鹼性下析氫反應(HER)的不足。該研究成果已被發表在國際著名能源期刊Nano Energy上。
  • 二硫化鉬和磷化鉬複合材料高效鹼性析氫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程道建教授課題組等人設計出了一種二硫化鉬(MoS2)和磷化鉬(MoP)結合的複合材料,其層間界面結構有較高的活性位點,能有效緩解商業化催化劑在鹼性下析氫反應(HER)的不足。該研究成果已被發表在國際著名能源期刊Nano Energy上。
  • 北航:異質結結構對鈉離子電池負極的巨大提升作用
    導讀:本文通過構建金屬硫化物/硒化物異質結結構,大幅提高了電極在鈉離子電池中的電化學性能。通過第一性原理計算,對於電化學反應過程中的界面上的協同效應進行了分析證明。該研究為後續鈉離子負極材料異質結結構的研究設計提供了借鑑和指導。
  • 密度泛函理論簡介:A brief summary
    當然,對於密度泛函理論,仍應以一種批判的眼光看待:它不是萬能的。從實際操作層面上來說,儘管密度泛函理論已經成為物理、化學、材料等研究領域的基礎工具之一,具有足夠高的計算精度,但它其實並不能求出薛丁格方程的精確解,因為交換關聯泛函的精確形式永遠無法準確給出,這使得計算所得出的結果與實際結果之間必然存在誤差。
  • 盧紅斌課題組在構建交替排列的石墨烯基二維異質結構取得重要進展
    ,但目前的合成策略仍面臨著多層異質結構構建和大規模生產的挑戰。伸長的分子鏈構象使製備得到的手風琴狀石墨烯框架(AGOF)具有良好的結構穩定性、周期性和超大的層間空間。 AGOF具有高度可開放的層間空間,為多種石墨烯基異質結構的合成提供了平臺。
  • 從工藝到科學:二維非範德華力異質結互鎖結構高效催化水分解
    針對這一問題,設計的催化劑一方面需具備適中的氧結合能,平衡活性中間體的吸附和脫附過程,降低OER催化勢壘(熱力學);另一方面,催化劑與集流體基底之間需具備增強的接觸強度和快速的電子傳輸,調控活性位點和電化學穩定性在集流體基底上構築化學鍵合的二維非範德華力異質結構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 Pt/RuCeOx-PA:選擇性負載單原子鉑增強高電流密度下的氫溢流效應
    作者通過對樣品進行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譜表徵,進一步分析Pt原子的局部原子結構(圖2a),將結果與可能存在的鉑鍵合結構的理論徑向距離(使用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圖2b)進行了比較。相比於化學活化和熱活化的方法中Pt的隨機分布所造成的複雜的鍵合結構,光活化製備的Pt/RuCeOx-PA具有單一的Pt-O-Ru結構,證明了Pt被成功地定向負載於RuO2的晶格當中。
  • O2在Cu2O表面分解的密度泛函理論研究:Ru助劑的影響
    氧氣在Cu2O(111)表面的分解效率是影響銅催化丙烯環氧化反應的關鍵步驟, 而過渡金屬Ru的摻雜對其分解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但影響本質還不是十分清楚。
  • 復旦盧紅斌團隊在構建交替排列石墨烯基二維異質結構獲重要進展
    二維異質結構在集成材料設計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目前的合成策略仍面臨著多層異質結構構建和大規模生產的挑戰。為了解決此問題,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盧紅斌課題組報告了一種基於非剝離層狀氧化石墨烯(LGO)的主客體策略,以構建由多層交替排列的石墨烯和金屬氧化物納米片組成的石墨烯基異質結構。
  • 哈工大(深圳): 鐵性薄膜和異質結拓撲結構的研究進展
    最初,拓撲被引入到磁性材料當中,隨著理論計算、材料合成以及物性表徵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自旋拓撲結構被預測和發現,如渦旋態(vortex),斯格明子(skyrmion),麥紉(meron)等等,這些磁性拓撲態的形成大多與退磁化場和Dzyaloshinskii-Moriya (D-M)相互作用有關,各種相互作用競爭使得鐵磁材料中相鄰的兩個磁矩成某個傾斜的角度,從而使得自旋拓撲結構的形成。
  • 深圳大學張希課題組:基於量子輸運和含時密度泛函理論的雙層碲烯強...
    此外,單層碲烯只在β相中穩定存在且具有,而雙層碲烯則在α相中最穩定,因此在本文中我們將研究雙層α相碲烯的各向異性光電響應。值得一提的是,碲烯具有非空間反演對稱結構,因而具有特殊的光電流性質。本文研究雙層碲烯的各向異性光電響應。利用密度泛函理論和非平衡格林函數方法研究了雙層碲烯在共價鍵、緊密堆積和非鍵方向三個特徵方向上對線偏振光的光電響應。雙層碲烯的強消光比表明了其光電流對偏振光極化方向極為敏感。
  • 超穩定錳基正極材料助力鋰離子電池可持續性|《自然-可持續性》論文
    《自然-可持續性》本周發表的一項研究LiMnO2stabilized by interfacial orbital ordering for sustainable lithium-ion batteries報導了一種用於鋰離子電池的超穩定的錳基正極材料LiMnO2
  • 哈工大Adv.Mater:鐵性薄膜和異質結拓撲結構的研究進展
    最初,拓撲被引入到磁性材料當中,隨著理論計算、材料合成以及物性表徵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自旋拓撲結構被預測和發現,如渦旋態(vortex),斯格明子(skyrmion),麥紉(meron)等等,這些磁性拓撲態的形成大多與退磁化場和Dzyaloshinskii-Moriya (D-M)相互作用有關,各種相互作用競爭使得鐵磁材料中相鄰的兩個磁矩成某個傾斜的角度,從而使得自旋拓撲結構的形成。
  • 密度泛函理論(五):實際計算中的問題
    在實際應用中,由於計算量和波函數函數積分的問題,我們還需要考慮能量截斷和模糊處理(smearing)。然後,本文將簡要介紹密度泛函理論在實際計算中的算法和第一性原理-分子動力學方法。截斷能的具體取值與計算的系統有關,一般來說,我們需要重複計算越來越大的截斷能,知道體系的能量趨於穩定,進而確定一個體系的截斷能。截斷能的取值與密度泛函理論的計算量有直接關係,根據截斷能的定義,我們可以估算展開波函數所需要的平面波與體系大小和截斷能的關係,如下式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