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在Cu2O表面分解的密度泛函理論研究:Ru助劑的影響

2021-01-07 騰訊網

氧氣在Cu2O(111)表面的分解效率是影響銅催化丙烯環氧化反應的關鍵步驟, 而過渡金屬Ru的摻雜對其分解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但影響本質還不是十分清楚。南開大學王貴昌課題組利用庫侖校正的密度泛函(DFT+U)方法研究了氧氣分子在清潔Cu2O(111)表面的吸附分解機制, 在此基礎上探究了過渡金屬助劑釕原子對氧氣在Cu2O(111)表面的吸附與分解的影響。結果顯示, 氧氣分子在有釕助劑存在的Cu2O(111)表面的吸附顯著增強; 氧氣分子在Cu2O(111)表面分解需要的活化能較高, 釕原子助劑的加入可以顯著降低氧氣分解活化能, 促進氧氣的分解; 當釕原子數量增加到兩個及以上時, 氧氣傾向於自發分解。

以O2為氧化劑製備環氧丙烷(PO)是一個綠色經濟的生產過程, 其中銅基催化劑表現出優良的催化活性。對於銅催化的丙烯環氧化反應, 往往存在PO選擇性較低的問題(~5%),因此如何提高PO的選擇性是人們面臨的一個挑戰。近期的實驗結果發現, 當銅基催化劑添加過渡金屬Ru時, 可以大幅度提高PO的選擇性(~35%), 但其原因還有待於理論上的進一步探討。

對於銅基催化劑, 一般認為Cu2O是活性相, 而CuO的環氧化反應的選擇性則相對較低。當O2作為氧化劑時, 其中O2分子的活化是其關鍵的步驟, 較強的活化能力則有利於PO的形成(如Cu的選擇性大於Ag)。於是人們推測, 過渡金屬Ru的加入可能提高了O2分子的活化程度, 從而影響其反應活性和選擇性。

南開大學王貴昌課題組利用DFT+U計算了氧氣分子在Cu2O(111)清潔表面的吸附分解機制, 並在此基礎上探究了過渡金屬助劑釕原子對氧氣在Cu2O(111)表面的吸附與分解的影響, 得到如下結論:

(1) 由於氧氣的2π軌道與釕原子的4d軌道之間存在強相互作用, 氧氣分子在有釕助劑存在的Cu2O(111)表面的吸附顯著增強;

(2) 氧氣在清潔Cu2O(111)表面分解所需的活化能較大, 過渡金屬釕原子的存在可以大幅度降低氧氣分解所需的活化能;

(3) 當表面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釕原子時, 不論釕原子在Cu2O(111)表面的以何種方式存在, 氧氣分子均傾向於自發分解。

圖 1 Ru@Cu2O(111)表面氧氣分解過程圖

相關焦點

  • 密度泛函理論(二)
    (石墨烯的價帶與導帶,Materialstoday, Vol 10, 1-2, 2007)在密度泛函理論的第一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Kohn-Sham將多電子體系中的能量進行分解重組,最終建立了能量泛函。
  • 特約報告:密度泛函理論
    密度泛函之所以成為理論,其基礎在於Hohenberg- Kohn定理嚴格證明了體系的基態密度和體系的能量之間有一一對應的關係,並可以通過以許可的密度函數為搜索變量,使體系的能量泛函極小化以尋找體系的基態密度並由此得到體系的基態能量及其他性質。遺憾的是,能量泛函的精確形式迄今未知。因此尋找越來越精確的近似泛函是密度泛函理論研究最基本的問題。
  • 關於密度泛函理論(DFT)的基本假設和理論
    什麼是密度泛函理論?簡短的回答:密度指電子數密度;泛函是說能量是電子密度的函數,而電子密度又是空間坐標的函數;函數的函數,是為泛函(Functional)。密度泛函理論是一種通過電子密度研究多電子體系電子結構的方法。
  • 密度泛函理論簡介:A brief summary
    當然,對於密度泛函理論,仍應以一種批判的眼光看待:它不是萬能的。從實際操作層面上來說,儘管密度泛函理論已經成為物理、化學、材料等研究領域的基礎工具之一,具有足夠高的計算精度,但它其實並不能求出薛丁格方程的精確解,因為交換關聯泛函的精確形式永遠無法準確給出,這使得計算所得出的結果與實際結果之間必然存在誤差。
  • 【物理攫英】密度泛函理論與第一性原理分子動力學簡介
    密度泛函理論與第一性原理分子動力學簡介  密度泛函理論(DFT)為研究多原子體系中的電子基態能量提供了一個通用的框架。其歷史可以追溯到Thomas、費米Fermi和Dirac的研究中,他們依據局域電子密度的簡單泛函得出了動能與多體系交換能的近似表達式。隨後,Slater 用法進一步闡述了這些構想,最後,直到六十年代中期,Kohn及其他研究人員才共同奠定了現代理論的基礎。自那時起,特別是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密度泛函理論在電子結構問題中的應用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長。
  • 密度泛函理論初探(更正版)
    前言DFT(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密度泛函理論)是計算材料學中的重要理論,說是基石之一也不為過。三年前的初春我第一次接觸到DFT這個詞,並從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的那本著名綠色小冊子入手推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那年盛夏,玻色子帶著我在實驗室的地下搭了一臺伺服器,著手做了一些簡單的計算。深冬,我寫了這篇小文做了個總結。
  • 異質結構對於錳氧基複合材料結構穩定性影響的密度泛函理論計算研究
    DOI: 10.1021/acsanm.0c00860具有較高化合價的錳氧化物在鋰離子電池(LIB)負極材料中顯示出巨大的應用潛力,但鋰存儲容量不足,放電平臺短以及在高電流密度下的循環穩定性差,極大地阻礙了其在鋰離子電池的應用。
  • 密度泛函理論(五):實際計算中的問題
    然後,本文將簡要介紹密度泛函理論在實際計算中的算法和第一性原理-分子動力學方法。截斷能的取值與密度泛函理論的計算量有直接關係,根據截斷能的定義,我們可以估算展開波函數所需要的平面波與體系大小和截斷能的關係,如下式所示:
  • 機器學習和密度泛函計算結合高速準確篩選光伏材料
    機器學習和密度泛函計算結合高速準確篩選光伏材料近年來由於能源短缺和化石燃料造成的環境汙染問題仍迫在眉睫,尋找能替代化石能源的可再生清潔能源是當下研究的熱點。太陽能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再生的能源特徵,對於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減少環境汙染和全球溫室效應的意義十分重大。
  • 深圳大學張希課題組:基於量子輸運和含時密度泛函理論的雙層碲烯強...
    此外,單層碲烯只在β相中穩定存在且具有,而雙層碲烯則在α相中最穩定,因此在本文中我們將研究雙層α相碲烯的各向異性光電響應。值得一提的是,碲烯具有非空間反演對稱結構,因而具有特殊的光電流性質。本文研究雙層碲烯的各向異性光電響應。利用密度泛函理論和非平衡格林函數方法研究了雙層碲烯在共價鍵、緊密堆積和非鍵方向三個特徵方向上對線偏振光的光電響應。雙層碲烯的強消光比表明了其光電流對偏振光極化方向極為敏感。
  • 第一性原理之態密度理論,計算合金的態密度泛函理論
    上一篇我們提到了鋁鈧合金的優越性,以及鋁鈧合金的研究價值,但是並沒有具體說到用的方法,這一篇我們將從理論上講計算態密度所用的理論,態密度泛函數理論。什麼是態密度?態密度是固體物理中一個比較重要而又抽象的概念。
  • 影響染色一次性成功率及瑕疵與助劑選用關係
    前處理常見質量問題與助劑的選用 前處理(練漂)的質量不僅僅關係到漂白產品成品質量,而且作為半制品,還會直接影響到染色、印花、後整理等質量。有專家說,染整產品質量問題有70%是前處理不佳造成的,有其一定的道理。染整質量與坯布有關,與設備情況及操作有關,與工藝技術及執行有關,與染料有關,與助劑也有關,我們重點討論助劑的影響。
  • 一文即知,常見過渡金屬(Fe、Ru等)OER催化劑的發展和機制
    但是,許多相關研究得出的結論往往相互矛盾,具體如下:1)一些研究稱Fe是活性中心,Ni/Co是不活躍的,而其他研究則稱Ni/Co和Fe在OER中共同作用;2)一些研究稱Fe3+處於未被氧化狀態,而少數研究表明存在Fe4+;3)一些研究表明Fe3+是OER在Ni/Co OEC基體中的較快位置,但未能解釋其它OER基體中觀察到的類似效應。為了揭示這種「鐵效應」,最近進行了許多重要的實驗和理論研究。
  • :Li-O2體系中,過電位降低與過氧化鋰結構轉變的關係
    其可逆電化學反應伴隨固態過氧化鋰(Li2O2)的形成與分解,對應氧正極上的ORR和OER過程。因此其充放電過電位主要與Li2O2的形成和分解過程有關。通常,ORR的過電位約為0.3 V,OER的過電位大於1.0 V。儘管之前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固態Li2O2較低的電導率、較慢的動力學、嚴重的粒子團聚以及複雜的副反應產物等都會導致產生高的過電位。
  • 常見的交換關聯泛函
    局域密度近似泛函(LDA)局域密度近似泛函(Local Density Approximations)是最簡單的一種近似方法。該方法假設交換關聯勢僅和電子的密度有關,即如果再考慮自旋,上式還須改寫成在電子密度起伏不大的情況下局域密度近似泛函可以得到很好的結果。但如果材料內電子的密度極不均勻,這樣的近似顯然是不符合條件的。
  • 中科院大化所兩維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傅強研究員、包信和院士團隊在兩維限域催化理論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
  • 工程熱物理所在CO在CuO(111)表面催化氧化機理和反應動力學研究中...
    用於化學鏈燃燒的載氧體時,CuO在氧化還原過程中展現出較好的反應動力學活性和熱力學特性,對氣相烴類燃料的完全轉化具有較高活性,但是存在易分解和不穩定等缺點;用作脫除CO的催化劑時,CuO展現出較高活性,通過特殊手段製備的CuO催化劑甚至能在常溫下實現CO的完全脫除,因此CuO能夠用作脫除CO催化劑的活性組分或載體。
  • 大連化物所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年來,該團隊進一步採用密度泛函理論(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並與實驗相結合,研究了碳納米管的限域效應對一系列過渡金屬Fe、FeCo、RhMn、該研究結果驗證了實驗上觀察到的限域效應對限域金屬氧化還原性能,對CO加氫反應、NH3分解和合成氨等反應的不同調變規律,為未來高效納米催化劑的設計提供了重要的科學參考。
  • 系統學習泛函之前的一個高觀點
    筆者一邊學習一邊總結,本文談論的是學習泛函分析(function analysis)之前需要知道的高觀點,歡迎讀者的批評指摘。打開泛函分析的書,第一章介紹完距離空間之後緊接著就是概念轟炸。。顯然不是求和換角標行列式那些(並不是說這些不重要呀),線性代數研究的是n維向量和矩陣,向量是怎麼由一組正交基來表示,矩陣是算子,算子對向量產生一個變換,矩陣的特徵向量是經過矩陣變換之後,得到的新向量和原來仍然在一條直線上,實對稱矩陣可進一步進行譜分解。泛函似乎是研究函數的,和線性代數有什麼關係呢?我們說,泛函是將函數當作無窮維向量來處理,這是本文的主旨。
  • 表面等離激元光催化水分解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