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泛函理論初探(更正版)

2021-01-15 純真學者出神入化


昨天發的版本,漏掉了一個重要公式,給讀者和作者帶來不便,非常抱歉,今天特別把公式補上重發一次,希望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前言

DFT(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密度泛函理論)是計算材料學中的重要理論,說是基石之一也不為過。三年前的初春我第一次接觸到DFT這個詞,並從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的那本著名綠色小冊子入手推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那年盛夏,玻色子帶著我在實驗室的地下搭了一臺伺服器,著手做了一些簡單的計算。深冬,我寫了這篇小文做了個總結。三年後再看當時對DFT的理解,不禁譁然失笑。這篇小文理解淺薄,但總歸是敝帚自珍。正好小範邀稿,於是仍厚著臉皮公布出來,請諸君指點!

從解薛丁格方程說起

Schrodinger方程固然是可以解決一切化學問題和大多數物理問題的方程,但是前提是必須得解開它才行。Schrodinger方程中最討厭的是加和項,對於多電子體系(除氫外幾乎全部中槍)這個方程的維度動輒可以達到數十維,比如一個水分子擁有10個電子,其全波函數是30維的。而對於一個蛋白質分子...呵呵噠。為了間接的解開Schrodinger方程,將全波函數化為每個電子波函數乘積的形式——即為Hartree乘積,雖然並沒有什麼可見的實際作用但是至少將方程降維了...當然與此同時,因為交換關聯能的存在,使得每個電子的波函數都與其他電子波函數相關從而增加了複雜度。我們應當記得,在大學物理中學習波函數時老師講過波函數自身沒有物理意義,波函數的平方才具有表示概率的物理意義,和這個概率相關的物理量是電荷密度n(r):n(r)=2∑Φ∗(r)Φ(r)(2表示每個單電子波函數能被不同自旋的兩個電子所佔據)。n(r)是可以測出的物理量,而且它也包含了Schrodinger方程的解的信息,所以n(r)可以說是連接已知與未知的橋梁。這裡引出了DFT的第一個詞:(charge)density——電荷密度。把波函數的問題變成電子密度的問題是(我所認為的)DFT的基本思想。


理論的基石

我們應當常常在教科書上看到「by solving like-Schrodinger『s Kohn-Sham equation」這樣的話(如果你經常讀固體物理的話),這裡要引出三個人:Kohn(科恩),Hohenberg(霍亨博格),Sham(LuJeu Sham,沈呂九,祖籍福州,1938年出生於香港,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物理系主任。話說老爺子都快入土了怎麼還不得諾獎...)。他們幾個推演的方程和定理是DFT的基石。Kohn-Hohenberg第一定理:從Schrodinger方程得到的基態能量是電荷密度的唯一函數。也可以理解為:基態能量E可以表示成E[n(r)]的形式。——這裡引出了DFT的第二個詞:functional——泛函。還可以理解為:基態電荷密度唯一決定了基態的所有性質,包括能量和波函數。Kohn-Hohenberg第二定理:使整體泛函最小化的電荷密度就是對應於Schrodinger方程完全解的真實電荷密度。Kohn-Sham方程:

 

其中Veff(r)包含三個勢能項V,VH,VXC,V:一個電子與所有原子核間的相互作用——包括四項(1)電子動能,(2)電子與原子核間的庫倫相互作用,(3)電子間庫侖相互作用,(4)原子核間庫倫相互作用。VH:Hartree勢能——單電子與所有電子的總電荷密度間的庫倫排斥作用,顯然所用電子的電荷密度也包含了這個電子自己的,所以這一項中有電子與自身的庫倫排斥作用,這在物理上沒有意義。VXC:與交換關聯能有關的函數,VXC=δEXC(r)/δn(r),這一項中包含了對VH中自作用的修正。這個方程和Schrodinger很像,但是纏人的加和項沒有了~

那麼我們現在知道了解決Schrodinger的方法:(1)將Schrodinger方程轉化為Kohn-Sham方程,使得求波函數的問題變成求電子密度的問題。(2)V是比較好求的,至少以我們現有的知識可以理解V,但是VH和VXC是難求的,我們必需要知道電子密度n(r)...好吧,數學老師告訴我們循環求解是沒用的...但是物理老師教會了我們迭代法啊!通過嘗試一個初始的n(r),我們或許可以用迭代的方法解出穩定的n(r)——這個「或許」是數學問題。好了,現在解Schrodinger方程對我們而言已經不是難事了,我們的任務是利用DFT去攻略具體的結構,發現未知的現象,解決已有的難題。出徵吧~目標星辰大海~

DFT的短板

DFT很強大,但是應用DFT軟體包解決問題時仍會遇到許多困難,有些是DFT自身的缺陷,有些是計算機算力的限制,這裡列舉幾個:(1)計算成本上的缺陷:即使是簡化了的Schrodinger方程,也是很難解出來的。我在開始寫這篇筆記之前掛了一個As摻雜的Si,計算結構鬆弛和鬆弛後的自洽能(別笑,我就這水平==),現在還沒算完呢..對於上百個原子的複雜體系,即使是超算也會吃不消。然而這也是考驗智商的時刻——如何使用幾個到幾十個原子的小體系去模擬宏觀體系?可不是等比例縮小就行了。這個不能說多了,一來這個問題很難想;二來就算想出來了我也不會說啊(2)計算精度上的缺陷:在對於電子激發態/帶隙/van der Waals力的計算上,DFT存在著不可忽視的誤差——即使使用很高精度的計算也是如此——我是說,這個誤差是理論所導致的系統誤差。在帶隙上,我是由切身體驗的:在DFT中,帶隙是被低估的,而且低估了很多!與波色子合作利用Materials Studio計算能帶時,我們發現無論是帶隙為3eV的ZnO還是1eV的Si,在DFT中都只有0.6eV...不過這個好歹還是半導體,更慘的是把窄帶隙半導體算成導體,當然這也不是一次兩次了...sad

2015.12.13

 


相關焦點

  • 密度泛函理論(二)
    (石墨烯的價帶與導帶,Materialstoday, Vol 10, 1-2, 2007)在密度泛函理論的第一篇文章中,上式就是著名的Kohn-Sham方程,在利用密度泛函理論進行計算的時候,實際的計算都是根據輔助哈密頓量HK-S來進行計算的。
  • 特約報告:密度泛函理論
    密度泛函之所以成為理論,其基礎在於Hohenberg- Kohn定理嚴格證明了體系的基態密度和體系的能量之間有一一對應的關係,並可以通過以許可的密度函數為搜索變量,使體系的能量泛函極小化以尋找體系的基態密度並由此得到體系的基態能量及其他性質。遺憾的是,能量泛函的精確形式迄今未知。因此尋找越來越精確的近似泛函是密度泛函理論研究最基本的問題。
  • 密度泛函理論簡介:A brief summary
    當然,對於密度泛函理論,仍應以一種批判的眼光看待:它不是萬能的。從實際操作層面上來說,儘管密度泛函理論已經成為物理、化學、材料等研究領域的基礎工具之一,具有足夠高的計算精度,但它其實並不能求出薛丁格方程的精確解,因為交換關聯泛函的精確形式永遠無法準確給出,這使得計算所得出的結果與實際結果之間必然存在誤差。
  • 關於密度泛函理論(DFT)的基本假設和理論
    什麼是密度泛函理論?簡短的回答:密度指電子數密度;泛函是說能量是電子密度的函數,而電子密度又是空間坐標的函數;函數的函數,是為泛函(Functional)。密度泛函理論是一種通過電子密度研究多電子體系電子結構的方法。
  • 密度泛函理論(五):實際計算中的問題
    然後,本文將簡要介紹密度泛函理論在實際計算中的算法和第一性原理-分子動力學方法。能量截斷在每個k點處的波函數可以用平面波展開,原則上,這些平面波可以有無窮多個,但是在實際計算中,平面波的個數必須為有限個,因此,我們需要對平面波的能量進行截斷。
  • 【物理攫英】密度泛函理論與第一性原理分子動力學簡介
  • 深圳大學張希課題組:基於量子輸運和含時密度泛函理論的雙層碲烯強...
    利用密度泛函理論和非平衡格林函數方法研究了雙層碲烯在共價鍵、緊密堆積和非鍵方向三個特徵方向上對線偏振光的光電響應。雙層碲烯的強消光比表明了其光電流對偏振光極化方向極為敏感。而含時密度泛函理論研究則進一步證明光電流的各向異性是由入射偏振光與p原子軌道的耦合程度引起的。這也證明雙層碲烯的各向異性光學特性在偏振光電器件等應用方面中極具潛力。
  • 機器學習和密度泛函計算結合高速準確篩選光伏材料
    新預測的無機光伏材料的理論PCE超過26%,可與冠軍吸光層鈣鈦礦材料相媲美。機器學習和密度泛函計算結合高速準確篩選光伏材料近年來由於能源短缺和化石燃料造成的環境汙染問題仍迫在眉睫,尋找能替代化石能源的可再生清潔能源是當下研究的熱點。太陽能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再生的能源特徵,對於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減少環境汙染和全球溫室效應的意義十分重大。
  • O2在Cu2O表面分解的密度泛函理論研究:Ru助劑的影響
    南開大學王貴昌課題組利用庫侖校正的密度泛函(DFT+U)方法研究了氧氣分子在清潔Cu2O(111)表面的吸附分解機制, 在此基礎上探究了過渡金屬助劑釕原子對氧氣在Cu2O(111)表面的吸附與分解的影響。
  • 第一性原理之態密度理論,計算合金的態密度泛函理論
    上一篇我們提到了鋁鈧合金的優越性,以及鋁鈧合金的研究價值,但是並沒有具體說到用的方法,這一篇我們將從理論上講計算態密度所用的理論,態密度泛函數理論。什麼是態密度?態密度是固體物理中一個比較重要而又抽象的概念。
  • 異質結構對於錳氧基複合材料結構穩定性影響的密度泛函理論計算研究
    DOI: 10.1021/acsanm.0c00860具有較高化合價的錳氧化物在鋰離子電池(LIB)負極材料中顯示出巨大的應用潛力,但鋰存儲容量不足,放電平臺短以及在高電流密度下的循環穩定性差,極大地阻礙了其在鋰離子電池的應用。
  • 常見的交換關聯泛函
    局域密度近似泛函(LDA)局域密度近似泛函(Local Density Approximations)是最簡單的一種近似方法。該方法假設交換關聯勢僅和電子的密度有關,即如果再考慮自旋,上式還須改寫成在電子密度起伏不大的情況下局域密度近似泛函可以得到很好的結果。但如果材料內電子的密度極不均勻,這樣的近似顯然是不符合條件的。
  • 密度泛函理論計算要素-k空間
    該定理意味著可以用每一個k值分別獨立求解薛丁格方程,同時也適用於薛丁格方程這些解衍生出來的其他物理量,比如電荷密度。很多時候使用波矢k進行計算比使用r更加方便。隨著加和使用的離散點數目的增加,這種數值方法可以給出更精確的結果,當使用的點非常多並對其取極限時,該數值方法就收斂於積分的精確解。III.     在近似求解函數的積分時,對位置和權重的不同選擇,會極大地影響該數值方法收斂到精確結果的速度。
  • 讓理論絕緣
    這就要求理論預測的帶隙值相當精確。目前,通常採用密度泛函理論(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方法模擬材料的性質,而帶隙預測值偏小恰恰是基於局域密度近似(local density approximately, LDA)或廣義梯度近似(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GGA)的Kohn- Sham密度泛函理論之主要不足。
  • 當強化學習遇見泛函分析
    與機器學習相比,泛函分析已經是數學史上一門傳統而經典的學科。泛函分析是分析學的一個分支,其研究的主要對象就是由函數構成的函數空間。它是從變分問題,積分問題,理論物理的研究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那麼泛函分析是怎麼和機器學習中的強化學習結合到一起的呢?
  • 高精確計算下的分子探針,讓多相催化劑性能提高,更有效更耐用!
    理論計算無濟於事,因為與實驗的偏差如此之大,在模型系統中也是如此,以至於實驗觀察到的振動帶不能被精確分配。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的功能接口研究所(IFG)和催化研究與技術研究所(IKFT)的研究人員與來自西班牙和阿根廷研人員合作。
  • 德國物理學家: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開發新理論
    對這種奇異物質狀態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愛因斯坦,他在1924年預測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的理論存在。最終,在1995年,美國的研究人員成功地通過實驗生產了冷凝物而在2001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從那時起,世界各地的物理學家一直在研究如何更好地定義和描述這些系統的方法,以使它們的行為能夠得到更準確的預測。這通常需要極其複雜的方程式和模型。
  • 圖像處理中的數學原理詳解10——理解泛函的概念
    2.4 從泛函到變分法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3/346087.htm  作為數學分析的一個分支,變分法(Calculus of
  • 泛函分析:n維空間到無窮維空間的幾何學和微積分學
    泛函分析是分析數學中一個年輕的分支,作為古典分析觀點的推廣,它綜合函數論、幾何、代數的觀點研究無窮維向量空間上的函數、算子、和極限理論。到20世紀四五十年代成為一門理論完備、內容豐富的數學學科。19世紀的新數學理論都為用統一的觀點把古典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一般化準備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