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即知,常見過渡金屬(Fe、Ru等)OER催化劑的發展和機制

2021-01-21 微算雲平臺

析氧反應(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簡單而言就是經過一系列反應產生氧氣的過程。目前,主要以電催化OER為主。電催化能源轉化技術,包括電池催化分解水制氫、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等,是一種取代化石能源、減少碳排放、獲取可再生燃料的重要途徑。其中,電催化OER是這些電催化能源轉化中重要且通用的陽極半反應。然而,OER在化學動力學上較為緩慢,需要高效的OER電催化劑來降低反應能壘。因此,本文選取了最近一周關於OER的部分優質成果,供大家學習和了解。

Nano Energy綜述:「Fe效應」:總結Fe在增強Ni和Co基催化劑的OER活性中的關鍵作用在鹼性介質中,非貴金屬及其化合物的電催化OER是分解水制氫的一個熱點。其中,Ni基和Co基催化劑在鹼性介質中表現出更好的OER活性,並且通過Fe摻雜可以極大的提高Ni基和Co基析氧催化劑(OECs)的OER活性。但是,許多相關研究得出的結論往往相互矛盾,具體如下:1)一些研究稱Fe是活性中心,Ni/Co是不活躍的,而其他研究則稱Ni/Co和Fe在OER中共同作用;2)一些研究稱Fe3+處於未被氧化狀態,而少數研究表明存在Fe4+;3)一些研究表明Fe3+是OER在Ni/Co OEC基體中的較快位置,但未能解釋其它OER基體中觀察到的類似效應。為了揭示這種「鐵效應」,最近進行了許多重要的實驗和理論研究。因此,日本早稻田大學Sengeni Anantharaj和Suguru Noda,印度CSIR-Central電化學研究所Subrata Kundu總結並報導了「鐵效應」在Ni/Co基OECs中的重要作用,並對其在鹼性介質中高效制氫的關鍵作用進行了總結。作者對這些結果進行連貫性的總結,並在提供了Fe3+增強Ni基和Co基OECs OER活性的可能途徑。此外,作者還對最近報導的OECs進行了鐵摻雜/摻入的基準測試。通過本文的研究,將有助於更好地理解Fe3+摻雜是如何提高Ni基和Co基OECs的OER活性,並為設計出一種在鹼性介質中進行OER的催化劑體系提供了新思路。Sengeni Anantharaj et al. 「The Fe Effect」: A Review Unveiling the Critical Roles of Fe in Enhancing OER Activity of Ni and Co Based Catalysts. Nano Energy, 2020, DOI: 10.1016/j.nanoen.2020.105514.

Angew. Chem. Int. Ed.:在熔融鹽中將CO2和氧化鐵電化學還原為Fe/Fe3C修飾碳,並用於電催化OER

非貴金屬電催化劑不僅對於析氧反應(OER)很重要,而且對於電解水和電化學CO2還原也至關重要。結合電化學CO2還原和電化學冶金製備先進的OER電催化劑是促進碳中和與可再生能源的一種有效解決方案。基於此,武漢大學肖巍教授等人報導了一種以富含鐵氧化物(Fe2O3)和CO2為原料,無排放的製備Fe3C基電催化劑的方法,並作為結合電化學CO2還原和電化學冶金製備先進OER電催化劑的示例。作者以固體Fe2O3顆粒為陰極、氧化錫(SnO2)棒為惰性陽極,在2.2 V下進行恆電壓電解9 h,並在600 ℃下連續向Li2CO3-Na2CO3-K2CO3熔鹽中注入CO2。其反應過程:首先注入的CO2被熔融鹽中的O2−捕獲,形成可溶的CO32−;然後在陰極上沉積碳和形成Fe,形成了高度分散的Fe/Fe3C修飾碳(Fe/Fe3C-MC)。同時,釋放出的O2擴散到SnO2陽極並釋放。利用共還原策略有助於Fe/Fe3C納米顆粒緊密錨定在CO2衍生碳表面。CO2衍生的碳基質延緩了鐵物種的聚集,保證了活性Fe-C中心的充分暴露。在鹼性溶液中進行OER時,Fe3C-FeOOH在組成和結構上的優點促進了結構的動態演化,並形成Fe3C-FeOOH固有活性界面,有效地降低了速率決定步驟的能壘。因此,Fe/Fe3C-MC的OER活性高於商業化RuO2。

Wei Xiao et al.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 and Iron Oxide in Molten Salts to Fe/Fe3C Modified Carbon for Electrocatalytic Oxygen Evolution. Angew. Chem. Int. Ed., 2020, DOI:10.1002/anie.202013257.

ACS Catal.:利用雷射在Ru NPs中產生晶界來促進OER
眾所周知,高活性和穩定的催化劑對於析氧反應(OER)並將分解水轉化為清潔燃料至關重要。基於此,天津大學杜希文教授和Jing Mao、日本東海大學Sergei A. Kulinich等人報導了一種利用液體雷射燒蝕技術製備出富含晶界(GBs)的Ru納米顆粒(NPs)。作者將所製備的Ru NPs用作OER催化劑,其在0.5 M H2SO4中電流密度為10 mA cm-2時能夠實現過電位低至202 mV。此外,該催化劑的穩定性超過了10 h,優於市售RuO2(305 mV)。同時,作者通過EXAFS分析和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發現,Ru NPs催化劑的活性和穩定性均顯著增強,是由於雷射產生的Ru NPs中積累的GBs引起的壓縮應變而形成。Jia-Qi Wang et al. Laser-Generated Grain Boundaries in Ruthenium Nanoparticles for Boosting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ACS Catal., 2020,DOI:10.1021/acscatal.0c03406.ACS Catal.:活性中心的重新定義及金氧化物的OER機理
準確識別催化材料的活性中心,以及理解它們是如何催化OER,對於儲能技術的發展至關重要。基於此,荷蘭萊頓大學Dennis G. H. Hetterscheid等人報導了他們通過繪製氧化金(Au2O3)的還原行為和原位表面增強拉曼光譜來識別兩種pH依賴的活性氧化物。在酸性溶液中優先形成了α-氧化物(AuOOH),而在鹼性溶液中更好地形成了β-氧化物(Au(OH)3)。由於氧化金表面存在兩種不同的表面結構,所以存在兩種OER機理:(1)通過α-氧化物(AuOOH)介導的質子耦合電子轉移步驟發生水分裂;(2)由脫質子形式的β-氧化物(Au(OH)3)介導電子轉移和質子轉移被解耦。這種pH依賴性氧化物的鑑定為理解金屬氧化物在全pH範圍內的OER機理提供了新思路。Shengxiang Yang et al. Redefinition of the Active Species 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on Gold Oxide. ACS Catal., 2020, DOI:10.1021/acscatal.0c03548.

ACS Catal.:在NiO/Co3O4異質界面上設計低配位原子促進OER

研究證實低配位原子(LCAs)在促進電催化中起著關鍵作用。然而,為了提高催化劑的活性,如何通過合理的設計適當的設計催化劑中的LCAs仍然面臨挑戰。基於此,蘭州大學高大強教授和南京大學楊立軍副教授等人報導一種具有很高OER催化性能的自支撐NiO/Co3O4雜化物。由於NiO/Co3O4中存在大量的異質界面和增加的氧空位,所以在NiO/Co3O4中產生了大量的LCAs。因此,NiO/Co3O4雜化物在電流密度為10 mA cm-2時的過電位僅為262 mv,且Tafel斜率為58 mv dec-1。同時,作者通過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確定了d電子被有效地調控。此外,在NiO/Co3O4界面附近Co的d-帶中心遠離費米能級,從而證實了在OER過程中減弱了對oxo中間體不利的強吸附作用。總之,本研究為合理構建混合界面提供了新思路。Jingyan Zhang et al. Engineering Lower Coordination Atoms onto NiO/Co3O4 Heterointerfaces for Boosting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s. ACS Catal., 2020, DOI:10.1021/acscatal.0c03756.

華算科技專注理論計算模擬服務,具有超強的技術實力和專業性。是唯一同時擁有VASP、Materials Studio商業版權及其計算服務資質和海外高層次全職技術團隊的正規機構

採用第一性原理計算與分子動力學、蒙特卡羅等方法相結合,對電池、催化、納米材料、生物醫藥等進行多尺度設計與模擬,專注為海內外催化、納米及能源領域科研人員提供材料計算模擬整體技術解決方案。

客戶群體:已為清華、北大、天大、北理、北航、西交、華工、同濟、復旦以及中科院各大院所等百餘個高校院所提供超過1000個解決方案。

相關焦點

  • :類過渡金屬碳催化劑
    (Nitrogen Assembly Carbons, NACs),該特殊結構具備活化H2和催化斷裂強化學共價鍵(如H-H、C-O、C-H等),表現出類過渡金屬催化劑的性質。這種全新活性結構的探究,可為強化學共價鍵的轉化過程中使用非金屬催化劑的理性構築提供可借鑑的思路。背景介紹含氧化合物的加氫脫氧是生物質轉化中的關鍵步驟。傳統加氫脫氧過程以過渡金屬為活性中心催化加氫和氫解,但中間產物(如芳烴)極易被過度加氫。
  • 過渡金屬催化劑難以實現的偶聯反應,它做到了!
    過渡金屬催化芳基C-C鍵的偶聯反應通常涉及(擬)滷代芳香烴對過渡金屬中心氧化加成,隨後與芳基硼酸、芳基金屬試劑(如芳基格氏試劑、芳基鋅試劑、芳基錫試劑)等發生轉金屬化,形成雙芳基配位的過渡金屬配合物,最終還原消除得到聯芳香烴產物,與此同時重生催化劑活性物種。儘管這一催化循環過程廣為人知,且發展已較為成熟,但用於設計芳基C-C鍵的形成反應時底物適用範圍仍舊存在一定的局限。
  • 黃小青教授Nano Energy:化學蝕刻,改善和穩定Ru基催化劑高效酸性OER
    當前活性低和/或穩定性差的缺點驅使人們尋求有效的OER催化劑。RuO2和IrO2基催化劑因其有希望的催化性能而被廣泛用作OER的穩健催化劑。在這些催化劑中,RuO2因其價格較低但活性較高而被認為是有前景的OER催化劑。然而,由於易溶,RuO2在酸性條件下具有穩定性差的缺點。與基於RuO2的催化劑相比,活性和穩定性之間的平衡非常重要,但仍具有挑戰性。
  • @衢州人,科技探秘:和傳統的金屬催化劑相比 貴金屬催化劑究竟好在哪裡?
    100多年前,瑞典化學家貝採裡烏斯在家裡宴請親友時,偶然發現了催化作用和催化劑。他從實驗室急忙趕回家,沒來得及洗掉手上沾到的鉑黑,便接過酒杯和客人飲酒,杯中香醇的蜜桃酒卻變成了酸酸的「醋」。原來鉑黑遇酒加快了酒精和空氣中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丁醋酸,人們把這一作用稱為觸媒作用(或者催化作用)。
  • @金華人,科技探秘:和傳統的金屬催化劑相比 貴金屬催化劑究竟好在哪裡?
    100多年前,瑞典化學家貝採裡烏斯在家裡宴請親友時,偶然發現了催化作用和催化劑。他從實驗室急忙趕回家,沒來得及洗掉手上沾到的鉑黑,便接過酒杯和客人飲酒,杯中香醇的蜜桃酒卻變成了酸酸的「醋」。原來鉑黑遇酒加快了酒精和空氣中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丁醋酸,人們把這一作用稱為觸媒作用(或者催化作用)。
  • 金屬離子幾何構型優化OER、電子結構調控助力HER、單原子催化劑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91424502電子結構調控助力HER儘管過渡金屬磷化物(TMP)已經成為替代Pt的最有前途的析氫反應(HER)催化劑,但其性能的進一步提高需要在局部原子水平上對TMP位點進行精細調控
  • 外加磁場對磁性催化劑ORR/OER性能的直接磁增強作用
    鋅空電池作為一種清潔能源,由於其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在可持續能源存儲領域展現出了廣闊的發展前景。然而,鋅空電池面臨著穩定性差和功率密低等問題,這些問題與空氣陰極催化反應密切相關。傳統貴金屬催化劑具有優異的電催化活性,但是,高成本和差穩定性限制了其規模化應用,因此,進一步開發優異催化活性和穩定性的非貴金屬催化劑成為重要挑戰。過渡金屬-多孔碳納米纖維材料孔隙和電子結構豐富,成本低、結構可調,催化活性位點多,在取代貴金屬催化劑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應用前景。然而,多孔碳納米纖維合成複雜,過渡金屬易團聚,這使得其催化活性的進一步提升存在困難。
  • 一種簡單製備磁性過渡金屬-多孔碳納米纖維催化材料的方法
    打開APP 一種簡單製備磁性過渡金屬-多孔碳納米纖維催化材料的方法 知社學術圈 發表於 2021-01-14 17:14:19
  • 過渡金屬氧化物析氧催化都是由氧氫氧化物實現的嗎?
    作為電解水陽極析氧反應的催化劑,過渡金屬氧化物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特點。
  • 富缺陷的雙金屬蛋黃-殼CoFe-PBA用於OER電催化劑
    、耐久性用於析氧反應(OER)的非貴金屬電催化劑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但挑戰仍然存在。然而,其陽極析氧反應(OER)緩慢的動力學和較大的過電位(η)阻礙了全解水過程。雖然貴金屬銥(Ir)和釕(Ru)基電催化劑表現出優異的電催化OER活性,但儲量低和成本高限制了它們的廣泛應用。如今,在過渡金屬氧化物(TMO)、金屬氫氧化物、金屬碳化物、金屬氮化物、金屬磷化物、金屬硫族化合物等非貴金屬電催化劑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然而,催化劑內部的催化性能原因仍然不明確。
  • 東京工業大學最新《Nature》新型鎳基催化劑,助力高效合成氨
    氨(NH3)是化肥工業的關鍵,也是最常見的化學品之一。由於大氣氮的鍵能大(每摩爾945千焦),在Haber Bosch工藝發展之前,直接利用大氣氮一直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隨後,人們探索了許多策略來降低N≡N鍵的激活障礙,使這一過程更有效。
  • 東京工業大學最新《Nature》新型鎳基催化劑,助力高效合成氨!
    氨(NH3)是化肥工業的關鍵,也是最常見的化學品之一。由於大氣氮的鍵能大(每摩爾945千焦),在Haber Bosch工藝發展之前,直接利用大氣氮一直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隨後,人們探索了許多策略來降低N≡N鍵的激活障礙,使這一過程更有效。
  • 氧化還原過程的催化循環:主族元素vs過渡金屬
    基於後過渡金屬(Rh、Ir、Pd、Pt等)設計的催化方法目前佔主要地位,這些配合物之所以能夠高效地促進成鍵和斷鍵,是因為位於元素周期表d區的金屬能夠在n和n+2的氧化態靈活地循環變化(圖1,M = Metal),同時伴隨著第一配位區的膨脹與收縮 [1]。過渡金屬所展現的可逆配位與氧化還原活性來源於其d軌道價電子的能量與空間的分布特性。
  • 【催化】解析層狀雙金屬氫氧化物(LDHs):催化劑、載體和前驅體
    而陽極完成析氧反應需要轉移四個電子,反應動力學相對緩慢,導致OER進程較為困難,因此,推進OER反應進程是提高電解水效率的關鍵。理論上,標準狀態下OER的氧化電位為1.229 V,但是由於電極材料的不良因素,諸如活化能高、電荷轉移受阻電解質擴散緩慢以及產生氣泡等,實際操作電壓往往是理論值的近1.5倍。
  • 「寧波市民科普課堂」和傳統的金屬催化劑相比 貴金屬催化劑究竟好在哪裡?
    100多年前,瑞典化學家貝採裡烏斯在家裡宴請親友時,偶然發現了催化作用和催化劑。他從實驗室急忙趕回家,沒來得及洗掉手上沾到的鉑黑,便接過酒杯和客人飲酒,杯中香醇的蜜桃酒卻變成了酸酸的「醋」。原來鉑黑遇酒加快了酒精和空氣中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丁醋酸,人們把這一作用稱為觸媒作用(或者催化作用)。
  • ​通過過渡金屬電催化駕馭自由基化學
    結果表明,永久自交(單性)種上海四膜蟲(T. shanghaiensis)只有一對交配型基因對,其MTA和MTB基因可能具有不同的交配型特異性。研究者記錄了最近一組交配類型特性與另一種完全不同的交配類型之間的替換,說明了這種情況發生速度之快。研究者還討論了不同的生殖壓力條件如何導致MTA和MTB基因的進化共適應和交配類型決定機制的改變。
  • 過渡金屬磷化物用於高性能氣相光熱催化轉化CO2
    目前的研究中,實現光碟機動氣相催化CO2加氫反應的催化劑材料主要為納米尺度的金屬或金屬氧化物。近日,來自多倫多大學和中山大學的團隊,率先報導了過渡金屬磷化物也可以作為一類高效、穩定的催化劑材料,通過光熱效應驅動氣相逆水煤氣轉換反應 (CO2+H2 → CO+H2O)。
  • :過渡金屬氮化物在電化學能源中的應用
    然而,塊狀的過渡金屬氮化物通常會受限於有限的活性位點數量,遲緩的離子動力學以及並不出色的電化學性能。設計具有可控形貌和良好分散性的納米結構TMNs被證明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策略,因為優化的設計可以使過渡金屬氮化物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積,更充足的活性位點以及更短的離子傳輸距離。
  • 金屬有機框架電催化劑的結構改造策略
    該反應對清潔能源技術的發展具有關鍵性意義,包括水電解器、再生燃料電池和可充電金屬-空氣電池。迄今為止,這種反應在許多材料中發生的程度是有限的,這限制了某些類型的能源技術的轉換效率。因此,材料科學家們一直在試圖找出可作為電催化劑的替代材料,包括金屬、金屬氧化物和氫氧化物,以加快這一反應。
  •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覃勇/張斌:雙金屬串聯催化劑亞納米間距效應
    然而,傳統方法常採用機械混合的方式構築串聯催化劑,造成催化劑結構複雜,不同金屬組分間距隨機,產物選擇性調控困難。為揭示雙金屬串聯催化的間距效應,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覃勇研究員和張斌副研究員團隊,利用模板輔助的原子層沉積方法設計出五夾層雙金屬催化劑,實現了雙金屬層間距在亞納米尺度上的精準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