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人,科技探秘:和傳統的金屬催化劑相比 貴金屬催化劑究竟好在哪裡?

2020-09-18 衢州抽屜

100多年前,瑞典化學家貝採裡烏斯在家裡宴請親友時,偶然發現了催化作用和催化劑。他從實驗室急忙趕回家,沒來得及洗掉手上沾到的鉑黑,便接過酒杯和客人飲酒,杯中香醇的蜜桃酒卻變成了酸酸的「醋」。原來鉑黑遇酒加快了酒精和空氣中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丁醋酸,人們把這一作用稱為觸媒作用(或者催化作用)。催化劑是在化學反應裡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後都沒有改變的物質。化工生產中常用到催化劑,如合成氨生產採用鐵催化劑、硫酸生產採用釩催化劑、乙烯的聚合以及用丁二烯制橡膠等。貴金屬催化劑是催化劑大家族裡面的一種,可定義為含貴金屬(金、銀、鉑、釕、銥、鋨、鈀、銠等)的催化劑材料,其工業研究起源於1831年英國的菲利普斯提出以鉑為催化劑製造硫酸,並在隨後的研究中成為熱潮。

金(Au)、銀(Ag)、鉑(Pt)、鈀(Pd)、銠(Rh)、釕(Ru)等貴金屬催化劑由於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和好的催化選擇性(活性是單位質量或容積的催化劑在單位時間內轉化原料反應物的數量,即催化反應的快慢程度;選擇性是指對同一個反應,使用不同的貴金屬催化劑,會生成不同的產物,即可通過不同的催化劑選擇性生成目標產物),越發受到催化化工研究者的喜愛,逐漸被用來代替傳統催化工業中的一些過渡金屬催化劑。那麼,和傳統的金屬催化劑相比,貴金屬催化劑究竟好在哪裡?

首先,貴金屬在一般情況下不易發生化學反應,性質相對來說非常穩定(比如鋁暴露在空氣中很容易被氧化,變成氧化鋁),常溫下不易被氧化,高溫下也不會自燃,一般酸鹼無法腐蝕它,所以用貴金屬催化劑製備以後,比一些普通金屬催化劑要穩定,容易儲存。

通常,貴金屬催化劑可以在更低的溫度下比一般金屬催化劑擁有更高的性能(催化活性和選擇性)。研究發現,納米級別的貴金屬粒子和載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會改變其表面的性質(幾何結構和表面電子),可以加速反應,呈現很高的催化活性。

再次,因為貴金屬催化劑之間存在協同作用(兩種催化劑組合在一起,作用大於分別使用的總和),不僅可以組合使用,使催化反應的活性大大增加,且貴金屬可以和一般金屬形成不同含量比例和不同顆粒尺寸的組合催化劑,提高反應的選擇性和催化劑的壽命(可使用時間的長短),降低催化劑的成本(存在自然界中的貴金屬的量非常的少,所以其價格也比一般金屬的要高很多)。

最後,一些貴金屬催化劑的合成條件溫和、合成方法簡單,且舊催化劑回收利用性能依然很好,成為目前研究最多的一類催化劑。貴金屬催化劑主要應用於氫化反應和氧化反應,目前為止,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製備方法、粒徑大小及與載體(負載貴金屬顆粒的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上。貴金屬催化劑雖然有種種優點,但我們也要意識到它不是萬能的。在使用過程中,貴金屬催化劑會因各種因素而失去活性,一般分為中毒、燒結和熱失活、結焦和堵塞三大類。

本文由中科院大學化學科學學院副研究員劉文超進行科學性把關。


來源:人民網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金華人,科技探秘:和傳統的金屬催化劑相比 貴金屬催化劑究竟好在哪裡?
    貴金屬催化劑是催化劑大家族裡面的一種,可定義為含貴金屬(金、銀、鉑、釕、銥、鋨、鈀、銠等)的催化劑材料,其工業研究起源於1831年英國的菲利普斯提出以鉑為催化劑製造硫酸,並在隨後的研究中成為熱潮。),越發受到催化化工研究者的喜愛,逐漸被用來代替傳統催化工業中的一些過渡金屬催化劑。
  • 「寧波市民科普課堂」和傳統的金屬催化劑相比 貴金屬催化劑究竟好在哪裡?
    貴金屬催化劑是催化劑大家族裡面的一種,可定義為含貴金屬(金、銀、鉑、釕、銥、鋨、鈀、銠等)的催化劑材料,其工業研究起源於1831年英國的菲利普斯提出以鉑為催化劑製造硫酸,並在隨後的研究中成為熱潮。),越發受到催化化工研究者的喜愛,逐漸被用來代替傳統催化工業中的一些過渡金屬催化劑。
  • JACS:從原子團簇到單原子催化劑,雙金屬催化劑協同促進CO2RR
    該工作對雙金屬Pd-Au電催化劑的活性位點進行了研究。用一定劑量的Pd修飾Au納米粒子,製備了一系列Pd@Au電催化劑,得到了不同尺寸Pd團簇的雙金屬表面。研究發現,隨著Pd含量的變化,Pd@Au電催化CO2還原為CO的活性呈現出非線性變化的規律,這歸因於Pd團簇尺寸和吸附能的變化。
  • 今日隨筆20210209:貴金屬VOCs催化劑的金屬態/氧化態
    前一段時間有好幾個人問我VOCs貴金屬催化劑的貴金屬是金屬態還是氧化態?金屬態催化劑活性高還是氧化態催化劑活性高?金屬態和氧化態穩定嗎?
  • Angew:無金屬催化劑讓CO2轉換效率「硼」蓽生輝
    目前,CO2轉換為聚碳酸酯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環狀碳酸酯的應用更廣泛,如極性非質子溶劑、鋰離子電池的電解質、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原料和醫藥中間體。金屬催化劑用於CO2和環氧化合物的環化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但金屬有機催化劑的合成步驟多且費時。
  • 科學家開發出負載型雙金屬納米催化劑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健團隊與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究員王光輝、江河清團隊合作,開發了一種通用型的納米反應器新技術合成Pd基雙金屬催化劑。該技術將液相中的種晶生長法成功運用到固相中——通過化學配位作用將Pd納米簇種晶和第二元金屬前驅體均勻地引入到固相載體中,在還原過程中實現雙金屬的固相種晶生長,最終獲得雙金屬納米粒子尺寸及組成可控、負載均勻的雙金屬催化劑。研究成果發表於《今日材料》。
  • 金屬氧化物催化劑設計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碳資源小分子與氫能利用創新特區研究組副研究員孫劍、俞佳楓團隊利用火焰噴射法(Flame Spray Pyrolysis,FSP)的高溫淬火過程,將金屬氧化物中的晶格氧鎖定在亞穩態
  • 中國學者發現金屬納米催化劑尺寸效應
    我學者發現金屬納米催化劑尺寸效應科技日報合肥1月20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路軍嶺教授課題組與李微雪教授課題組合作,首次揭示了金屬納米催化劑中,幾何效應和電子效應各自對催化反應隨尺寸變化的調變規律
  • :類過渡金屬碳催化劑
    (Nitrogen Assembly Carbons, NACs),該特殊結構具備活化H2和催化斷裂強化學共價鍵(如H-H、C-O、C-H等),表現出類過渡金屬催化劑的性質。這種全新活性結構的探究,可為強化學共價鍵的轉化過程中使用非金屬催化劑的理性構築提供可借鑑的思路。背景介紹含氧化合物的加氫脫氧是生物質轉化中的關鍵步驟。傳統加氫脫氧過程以過渡金屬為活性中心催化加氫和氫解,但中間產物(如芳烴)極易被過度加氫。
  • Angew:無金屬催化劑讓CO2轉換效率「硼」蓽生輝
    金屬催化劑用於CO2和環氧化合物的環化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但金屬有機催化劑的合成步驟多且費時。另外,近年來化學結構多樣、製備過程簡單的無金屬催化體系雖然得到了發展,不過其活性無法與金屬化合物相比。研究發現在催化劑結構中增加一個烷基硼的中心後,雙核硼化合物對環氧化合物的開環聚合反應能達到前所未有的催化活性。此外,該工作中催化劑的合成方法簡單、有效,能滿足量產需求。為了擴大無金屬催化劑的應用範圍,該工作將環氧化物與CO2偶聯成可以廣泛用於精細化學品和聚合物前體的環狀碳酸鹽。
  • 【催化】解析層狀雙金屬氫氧化物(LDHs):催化劑、載體和前驅體
    而陽極完成析氧反應需要轉移四個電子,反應動力學相對緩慢,導致OER進程較為困難,因此,推進OER反應進程是提高電解水效率的關鍵。理論上,標準狀態下OER的氧化電位為1.229 V,但是由於電極材料的不良因素,諸如活化能高、電荷轉移受阻電解質擴散緩慢以及產生氣泡等,實際操作電壓往往是理論值的近1.5倍。
  • 吳傳德課題組金屬催化劑研究有新進展
    N-雜環卡賓以其易合成、毒性小、結構穩定、空間位阻和電子效應易調控、與金屬配位能力強等特點而成為構建金屬有機化合物的一個重要配體。由於N-雜環卡賓金屬化合物對水、空氣和熱等穩定,N-雜環卡賓-金屬催化劑比傳統膦配體-金屬催化劑更有優勢,特別是具有很高且易於調節的催化活性。近年來,為了提高N-雜環卡賓-金屬催化劑的重複利用效率和有效分離產物,負載化方法被普遍採用。
  • 大連化物所金屬氧化物催化劑設計研究取得進展
    大連化物所金屬氧化物催化劑設計研究取得進展 2018-03-09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從而大幅增強了晶格氧的活性,使CO氧化反應速率比傳統催化劑的反應提高了10倍。
  • 「科技」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非貴金屬催化劑研究進展,及鍍膜方式
    目前有幾類非貴金屬氧還原反應(oxygenreduction reaction, ORR)催化劑引起了研究人員的高度重視:金屬氮碳催化劑(M-N-C),過渡金屬氧化物,過渡金屬硫化物,過渡金屬碳化物和氮化物等。1.金屬氮碳催化劑在非貴金屬催化劑中,M-N-C具有比表面積大、孔徑分布合理和ORR催化活性較高等優點。
  • 馬丁課題組ACS Catal綜述:負載型金屬團簇催化劑的構建及反應
    (single atom catalysts)和金屬納米粒子(metal nanoparticle catalysts)催化劑相比,負載型金屬團簇催化劑(supported metal clusters, 後面簡稱SMCs)因具有獨特的幾何和電子結構故在諸多催化反應中表現出優異的活性及特定的選擇性。
  • 中國科大設計出具有缺陷態的金屬氧化物催化劑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布消息稱,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熊宇傑課題組基於無機固體精準製備化學,採用晶體缺陷工程,設計了一類具有缺陷態的氧化鎢納米結構,在廣譜光照條件下展現出優異的有氧偶聯催化性能,有望實現低能耗和低成本的有機化工技術。
  • 科學網—金屬氧化物催化劑設計獲進展
    本報訊(記者劉萬生 通訊員俞佳楓)近日,大連化物所孫劍、俞佳楓團隊利用火焰噴射法(FSP)的高溫淬火過程,將金屬氧化物中的晶格氧鎖定在亞穩態
  • 金屬有機框架電催化劑的結構改造策略
    該反應對清潔能源技術的發展具有關鍵性意義,包括水電解器、再生燃料電池和可充電金屬-空氣電池。迄今為止,這種反應在許多材料中發生的程度是有限的,這限制了某些類型的能源技術的轉換效率。因此,材料科學家們一直在試圖找出可作為電催化劑的替代材料,包括金屬、金屬氧化物和氫氧化物,以加快這一反應。
  •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覃勇/張斌:雙金屬串聯催化劑亞納米間距效應
    然而,傳統方法常採用機械混合的方式構築串聯催化劑,造成催化劑結構複雜,不同金屬組分間距隨機,產物選擇性調控困難。為揭示雙金屬串聯催化的間距效應,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覃勇研究員和張斌副研究員團隊,利用模板輔助的原子層沉積方法設計出五夾層雙金屬催化劑,實現了雙金屬層間距在亞納米尺度上的精準調控。
  • 山西煤化所在雙金屬串聯催化劑亞納米間距效應方面取得進展
    通過高效催化劑的設計能夠顯著降低能耗、控制產物選擇性,實現綠色能源和化學產品的開發。將不同功能的金屬組裝成串聯催化劑,實現多個反應一步串聯,有望達到優化過程、節能轉化的目的。然而,傳統方法控制精度低,所構築的串聯催化劑結構複雜,不同金屬組分間距離隨機,產物選擇性調控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