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w:無金屬催化劑讓CO2轉換效率「硼」蓽生輝

2020-10-04 迅凱催化


以下文章來源於清新電源 ,作者菜鳥

研究背景

愈演愈烈的溫室效應以及由此導致的氣候變化,迫切需要將CO2轉化為有價值的產品。在眾多的催化轉化中,因原子經濟效益和高固碳性,將CO2和環氧化合物偶聯形成環狀和聚碳酸酯是一個很好的選擇。CO2轉換為甲醇、合成氣和低碳烯烴需在苛刻的條件下進行。在高效催化劑存在時,CO2和環氧化物偶聯成環狀和聚碳酸酯可在溫和的條件下進行。目前,CO2轉換為聚碳酸酯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環狀碳酸酯的應用更廣泛,如極性非質子溶劑、鋰離子電池的電解質、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原料和醫藥中間體。金屬催化劑用於CO2和環氧化合物的環化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但金屬有機催化劑的合成步驟多且費時。另外,近年來化學結構多樣、製備過程簡單的無金屬催化體系雖然得到了發展,不過其活性無法與金屬化合物相比

成果簡介

浙江大學伍廣朋(通訊作者)研究員等人製備的一系列有機硼催化劑用於CO2和內環氧化合物的共聚,具有較高的反應活性和可伸縮的優點。研究發現在催化劑結構中增加一個烷基硼的中心後,雙核硼化合物對環氧化合物的開環聚合反應能達到前所未有的催化活性。此外,該工作中催化劑的合成方法簡單、有效,能滿足量產需求。為了擴大無金屬催化劑的應用範圍,該工作將環氧化物與CO2偶聯成可以廣泛用於精細化學品和聚合物前體的環狀碳酸鹽。通過調整硼中心(親電位點)和季銨鹽(親核位點)的電子和空間性質以及親電和親核中心的距離,系統地研究了催化劑結構與性能之間的關係;結合動力學研究和偶聯反應重要中間體研究,提出了催化循環機理

圖文導讀

有機硼催化劑的合成與表徵

有機硼催化劑1a、1b和1c通過兩步反應合成:胺與滷代烷烴(或滷代烯烴)反應生成含烯丙基的季銨鹽;季銨鹽與9-BBN通過烯烴硼氫化反應生成催化劑1a、1b和1c。該製備方法操作簡單,可以大規模製備。1a的晶體結構穩定,由於硼中心缺電子和氯離子強的親核性,Cl······B的距離為2.054 Å。1a在非配位溶劑(氯仿/己烷)中容易結晶,但該溶劑中很難得到1b和1c的晶體。DMF溶液中可以得到1b和1c與DMF配位的的晶體,O··B的距離分別為1.623和1.615 Å。推測在1b和1c中,Br-和I-將分別在非配位溶劑中的缺電子硼中心和正電的N+之間動態穿梭,這種動態的分子內結構奠定了環氧化合物和CO2偶聯產物可作為高活性催化劑的基礎

圖1. 有機硼催化劑(A)1a~1c的合成工藝和(B)1a、1b∙DMF和1c∙DMF的單晶結構圖

催化性能

CO2/環氧丙烷(PO)偶聯反應的篩選結果表明,催化劑上親核的滷化物陰離子顯著影響環狀碳酸鹽的合成。相同的條件下,三種催化劑的TOF值分別為136 h-1(1a,Cl–)、192h-1(1b,Br–)和257h-1(1c,I–),可見1c是最有效的催化劑。這主要是因為:I的半徑比Cl和Br-大,所以I-很難與缺電子的硼中心配位,從而使環氧底物容易與Lewis酸的硼中心絡合而活化;I-易於離去有利於形成熱穩定的環狀碳酸鹽。催化劑1c的活性高,所以用此催化劑來研究反應壓力和溫度對環狀碳酸酯轉換反應活性的影響。反應溫度從80℃增加到90℃、100℃和120℃時,催化活性顯著提高,TOFs從257 h-1提高到285 h-1、360 h-1和446 h-1,該催化劑在溫度高達150℃時不失活。在溫度為120℃時研究了CO2壓力對轉換率的影響,結果表明,在5~20 bar之間,PO的轉化率變幾乎不隨著CO2壓力變化。與目前大多數mol%催化劑負載的無金屬體系相比,有機硼催化劑(1c/PO=1/100000,摩爾比)的催化性能提高了三個數量級。該工作縮小了無金屬催化劑和優異的金屬體系之間的差距,並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與金屬化合物的相媲美

表1. 有機硼催化劑對PO與CO2的偶聯反應的影響

結構優化

基於催化反應的結果,通過調整B和N原子上的空間和電子取代基,系統地研究了結構-活性以及硼中心和銨陽離子間長度之間的關係。BBN結構的1c催化劑比位阻更大的1d(BCy2)和小位阻、親電的1e(BPin)TOF值高。改變N原子上的取代基,研究了電子和空間效應對親核基的影響,通過比較1c和1i~1k催化劑可知:N原子上較大空間位阻的基團有助於提高偶聯反應的活性。反應性的提高可以歸因於N+和I-之間的相互作用減弱,所以I-對環氧化物的親核攻擊增強,從而促進了反應性。但催化劑1k含有芳香吡啶,由於I-和吡啶陽離子之間強的靜電相互作用,表現為弱催化活性。這些結果表明,雙功能催化劑的親電位點、親核中心和連接長度對調節CO2與環氧化合物環化加成的催化活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圖2. 催化劑的構效關係圖

動力學研究

利用實時紅外光譜監測反應過程形成的羰基峰,三維紅外光譜圖顯示了PC羰基的出現和變化,在1750 cm-1處均未出現聚碳酸酯的特徵信號,這一實驗現象排除了金屬催化CO2/PO偶聯反應時聚合物解聚而形成PC的可能性。一階CO2壓力和零階CO2壓力結果表明環氧化物開環是決定反應速率的步驟,而不是CO2的插入。

圖3. (A)紅外光譜監測1c催化中PC的形成,體系在(B)催化劑、(C)PO和(D)CO2中的反應順序

催化機理的提出

在動力學研究和氘標記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1c催化CO2/PO偶聯反應的機制:1c中的I-通過硼中心的弱配位以及與銨離子的庫侖相互作用被捕獲。得益於I-與硼中心的弱相互作用,添加的PO可以很容易地配位到親電性硼中心,生成中間體Ⅰ;隨後,配位的PO受到I-的親核攻擊,生成中間體Ⅱ。然後CO2插入到硼烷氧鍵中,形成硼碳酸鹽III;在正電季銨鹽的存在下下,碳酸酯的分子內親核攻擊其亞甲基碳生成PC Ⅳ;釋放PC後,催化劑再生,催化繼續進行

通過11B NMR譜來表徵1c,硼譜中fwhm為841 Hz的87.58 ppm處的寬峰,說明1c中I-和硼中心之間存在弱相互作用。在NMR測量過程中PO開環,中間體(Ⅰ)不能被直接檢測到,所以用電子效應相似且環境溫度下反應性低的1,2-二甲基環氧乙烷代替PO。fwhm為817 Hz的86.58 ppm處的峰與1c (87.58 ppm)相比移動了1.00 ppm,表明環氧化物與硼中心存在弱配位。PC與催化劑的這種弱相互作用有利於催化劑的再生,從而保證偶聯反應的順利進行。簡而言之,這些中間體的發現為上述機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時,相關的11B NMR研究也對環氧化合物與CO2偶聯反應中高反應活性的催化劑給出了合理的解釋

方案1. 基於1c催化劑提出的PO/CO2反應機理

圖4. 催化中間體的11B NMR譜:(a)1c,(b)1c/1,2-二甲基環氧乙烷,(c)1c/PO,(d)1c/PC(CD2Cl2)

催化劑對其他環氧化物的催化活性

為了測試該反應底物的範圍,研究了各種環氧化合物與CO2的環化反應,結果顯示,所有測試底物的反應活性都很高,選擇性高達99%。首先,無論空間體積大小,在[底物]/[催化劑]比為1000/1的條件下,不同鏈長的1,2-環氧烷烴(PO、環氧乙烷、氧化丁烯和氧化己烯)均可有效地轉化為具有較高反應活性的環狀碳酸酯(2a、2b、2c和2d)。同時還測試了吸電子基催化劑的二氧化碳和環氧化合物的環加成反應,結果表明,當以環氧氯丙烷為底物時,即使催化劑負載降低到1/5000 (1c/環氧氯丙烷,摩爾比)時也具有較好的反應的活性,8小時內轉化率達98%。最後,使用內環氧化物來測試催化能力,雖然反應被抑制,但環氧化物可以成功地轉化為環狀碳酸酯,且對環狀碳酸酯(2l, 2m, 2n)有99%的選擇性這些研究擴大了底物範圍,說明有機硼化合物催化劑具有更廣的應用範圍

圖5. 各種環氧化物和CO2合成環狀碳酸酯(a)反應溫度為150oC,(b)反應在90℃ Epo.進行

總結與展望

該工作利用一種雙功能有機硼催化劑,催化環氧化合物與CO2環加成得到各種環狀碳酸鹽化合物。該催化劑對大範圍的環碳酸鹽均具有很高的活性,並能承受高達150℃的高溫,該工作製備的的有機硼催化劑成為成為迄今為止最有效的無金屬催化體系之一。與目前使用mol%催化劑負載的無金屬催化體系相比,有機硼催化劑的催化能力提高了3個數量級,大大縮小了無金屬催化劑和最先進的金屬化合物之間的差距。該工作系統地研究了催化劑的構效關係,在動力學研究和重要中間體研究的基礎上,合理提出了具體的催化機制。這項工作啟發了基於親核試劑/親電試劑或路易斯酸/鹼應用中的化學轉化領域。

文獻信息

Scalable, Durable, and Recyclable Metal-Free Catalysts for Highly-Efficient Conversion of CO2 to Cyclic Carbonates. (Angew. Chem. Int. Ed., 2020, DOI: 10.1002/anie.202010651)


迅凱催化(SUNCHEM):十五年專注加氫催化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定位於為用戶提供最適合的專用催化劑產品,主要服務於醫藥、農藥、染料、香料、化工等行業。迅凱的專用催化劑產品,已經應用於山梨醇、BDO、己內醯胺、脂肪醇、聚醚胺、丁辛醇、HPPO、石油樹脂加氫、RT培司、醇類加氫精制等領域的加氫、脫氫、還原胺化、脫硫等過程。迅凱正在努力成為中國化工高端催化劑的代表及替代進口催化劑的先鋒。迅凱催化劑產品包括:

RaneCAT系列:雷尼金屬催化劑系列,雷尼鎳、雷尼銅、雷尼鈷,用於硝基加氫、腈加氫。

CuCAT系列:銅鋅、銅矽、銅鋁系催化劑,應用於醇脫氫、酯加氫、醛加氫等領域。

PMCAT系列:鈀、鉑、釕負載在活性炭或氧化鋁的催化劑,應用於加氫、脫氯、深度脫硫、燃料電池脫硫等領域。

NiCAT系列:粉末負載鎳催化劑,固定床負載鎳催化劑,應用於C5樹脂加氫、C9樹脂加氫、DCPD樹脂加氫、松香及其樹脂、PAO聚α烯烴、油品加氫等。

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Angew:無金屬催化劑讓CO2轉換效率「硼」蓽生輝
    CO2轉換為甲醇、合成氣和低碳烯烴需在苛刻的條件下進行。在高效催化劑存在時,CO2和環氧化物偶聯成環狀和聚碳酸酯可在溫和的條件下進行。目前,CO2轉換為聚碳酸酯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環狀碳酸酯的應用更廣泛,如極性非質子溶劑、鋰離子電池的電解質、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原料和醫藥中間體。金
  • 具有明確活性的金屬多相催化劑用於CO2電催化還原
    優化CO2RR系統需要找到高效的催化劑,以及電解系統。現在有一些方法來幫助了解電催化過程,如與太陽能或熱能的耦合,最近,清華大學王訓課題組的一篇綜述工作發表在先進能源材料上,討論了具有明確活性金屬位點的催化劑。這些催化劑將金屬陽離子固定在化學性質明確的表面基底上,如金屬有機框架,共價有機框架,多氧酸鹽,或固定在化學性質明確的分子催化劑的導電基板上。
  • Angew. Chem:硼催化化學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還原2-烯基吡啶
    不對稱催化還原吡啶是獲得手性哌啶最為直接的方法,然而,該方法面臨兩個主要難題:1.吡啶去芳構化較困難;2.氮原子對催化劑的配位毒化作用強。為了解決這兩個難題,化學家們通常將吡啶預先製備成吡啶鹽,並以吡啶鹽為底物研究金屬催化的不對稱氫化反應(圖a);其原理是吡啶鹽的去芳構化能壘較低,且氮原子的配位能力大幅減弱。
  • 日本發現「光解水催化劑」,能源轉換效率接近100%
    日本科學家發現一種催化劑,可以將能源完美地轉換,馬斯克的夢就要實現了嗎?光解水催化劑轉換效率更高 最近,日本的科研人員給馬斯克帶來了一個好消息,移民火星計劃可能不必為能源和氧氣問題發愁了。 來自東京大學、信州大學的研究者發現了一種新的催化劑,用「光分解水」的效率(EQE)高達96%,還登上了最新一期的Nature。
  • 葛少中Angew:鉻催化單取代聯烯的選擇性二聚硼氫化反應
    早期合成非共軛二烯烴分子的方法往往需要貴金屬催化劑或者過量的有機金屬試劑參與。鑑於有機硼試劑在有機合成化學中廣泛應用,因此,發展一種簡潔,快速構築含硼官能團的非共軛二烯烴分子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合成意義和潛在應用價值。
  • 新型CO2還原電催化劑製備成功
    CO選擇性99.5%以上 接近工業應用要求  8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梁永曄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梁永曄科研團隊開發了一種分子分散電催化劑體系,並採用分子工程調控的方法,構建了基於金屬酞菁的高性能二氧化碳(CO2)還原電催化劑。
  • 吳紅軍&顧競教授Angew:Ni基催化劑在CO2還原中的尺寸效應
    催化反應的轉化效率和產物選擇性取決於反應中間體與催化劑的結合能,在眾多可能的反應路徑中,CO2還原為CO被認為是最簡單的反應步驟,CO作為反應原料,可用於合成更加複雜的化學品。前期文獻報導了貴金屬Ag、Au、Pd和過渡金屬Cu在催化還原CO2過程中的尺寸效應,結果表明,金屬尺寸越小,對CO的選擇性越高。
  • JACS:從原子團簇到單原子催化劑,雙金屬催化劑協同促進CO2RR
    該工作對雙金屬Pd-Au電催化劑的活性位點進行了研究。用一定劑量的Pd修飾Au納米粒子,製備了一系列Pd@Au電催化劑,得到了不同尺寸Pd團簇的雙金屬表面。研究發現,隨著Pd含量的變化,Pd@Au電催化CO2還原為CO的活性呈現出非線性變化的規律,這歸因於Pd團簇尺寸和吸附能的變化。
  • JACS:一種不常用的配體,改變硼化反應的命運
    這類化合物毒性低,且化學性質相對穩定,在過渡金屬催化劑的輔助下可參與一系列的偶聯反應,許多不同結構的有機硼酸(酯)目前已實現商品化。理論上講,直接對母體分子的C-H鍵進行硼化是獲取該類化合物最為簡單有效的方法,此時無需對底物進行預官能化,具有良好的原子及步驟經濟性。
  • 馮新亮&梁海偉Angew. 揭秘碳包覆金屬催化劑的真正活性位點
    然而,這類催化劑通常採用的是高溫合成方法,由金屬-Nx位點和石墨烯包裹的金屬納米粒子同時組成的M-N-C材料存在明顯的結構異質性,因此在ORR中要明確定義金屬-N-C的主要活性結構極為困難。近日,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的馮新亮教授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梁海偉教授報導了一種低溫(350℃)NH4Cl處理策略,可以有效地從石墨烯包覆的metal-N-C催化劑中蝕刻去除石墨烯包封的納米顆粒,而不會破壞共存的原子分散的金屬-Nx位點,從金屬-N-C材料中選擇性去除金屬納米顆粒後的催化活性大大提高。
  • 金屬有機框架電催化劑的結構改造策略
    該反應對清潔能源技術的發展具有關鍵性意義,包括水電解器、再生燃料電池和可充電金屬-空氣電池。迄今為止,這種反應在許多材料中發生的程度是有限的,這限制了某些類型的能源技術的轉換效率。因此,材料科學家們一直在試圖找出可作為電催化劑的替代材料,包括金屬、金屬氧化物和氫氧化物,以加快這一反應。
  • 新加坡研發低成本催化劑 可提升水分解制氫的效率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的一組科學家發現一組參數,可以決定低成本催化劑尖晶石氧化物效率,這一發現打破了利用電解(用電分解水)從水中提取氫所遇到的瓶頸。
  • Angew:金屬間化合物前驅物法原位電轉化製備高效Mn基水氧化催化劑
    Menezes等報導了首次在金屬間化合物前體方法中,將MnGa4通過鹼性介質中的原位電轉化生成高性能和長期穩定的MnOx基電催化劑用於水氧化。形成的三個相的MnOx具有豐富且穩定的MnIII/MnIV活性位點,這是該催化劑電催化水氧化的優異效率和耐久性的原因。要點2. 在導電泡沫鎳(NF)上電沉積MnGa4前驅體,在291 mV的低過電位下,可以實現10 mAcm-2的電流密度和超過5的耐久性,與貴金屬基催化劑相當。
  • 陳軍院士課題組Angew:單原子催化劑普適性製備新策略
    碳基負載的單原子催化劑在電催化領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因為碳基質不僅可以作為穩定金屬原子的基底材料,而且較強的界面相互作用會改變金屬原子的電子密度, 從而提高電催化活性。然而,目前可控合成碳基負載單原子催化劑仍是一個科學難題,這主要是由於單個金屬原子具有超高的表面能,易遷移團聚形成納米顆粒。
  • 康振輝JMCA:一石二鳥,無金屬光催化劑選擇性生產氫氣和過氧化氫
    環境汙染和能源危機刺激人們探索清潔和可重複利用的能源資源,H2是一種綠色的無碳能源資源,一般來說,在幾乎所有的光催化研究中,將重點放在了單功能的催化反應上,也就是說光催化劑僅能實現單一反應,例如僅僅水裂解產生H2或者O2還原得到H2O2。因此,在一個光催化劑上產生H2和H2O2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 近些年的研究報導已經證實了光催化劑的多功能性質,例如制氫和烯烴加氫,制氫和有機降解,制氫和還原二氧化碳。然而,多功能光催化劑產生H2和H2O2沒有被報導。
  • ...正/郭寅龍團隊三劍合璧,實現Co催化聯烯的區域及立體選擇性硼氫化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有機硼酸及其硼酸酯作為常見的合成砌塊在有機合成反應中具有重要的應用,這類化合物毒性低,且化學性質相對穩定,在過渡金屬催化劑的輔助下可參與一系列的偶聯反應,許多不同結構的有機硼酸(酯)已實現商品化。
  • 合肥研究院構建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
    合肥研究院構建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研究 2020-03-0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在構建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構建B-N-C鍵用於穩定氮化碳光催化劑表面暴露的活性氮原子並且促進氮氣分子吸附和活化
  • 硼來文章見Angew:上海有機所麻生明/黃正/郭寅龍團隊三劍合璧,實現...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有機硼酸及其硼酸酯作為常見的合成砌塊在有機合成反應中具有重要的應用,這類化合物毒性低,且化學性質相對穩定,在過渡金屬催化劑的輔助下可參與一系列的偶聯反應,許多不同結構的有機硼酸(酯)已實現商品化。
  • 大有用處的硼
    從外表看,硼單質有棕黑色或黑色的無定形粉末和灰黑色帶光澤的晶體硼兩種形態,密度為2.34~2.37g/ cm³,熔點為2300℃,不溶於水、鹽酸、乙醇和乙醚,可溶於冷的濃鹼溶液。硼元素與氧元素具有高度的親和性,通常用鈉、鎂或鋁還原硼的氧化物即可得到硼單質。晶體硼為黑色,硬度僅次於金剛石,較脆。硼的晶體在空氣和常溫下比較穩定,加熱至300℃會被氧化,加熱至700℃燃燒時火焰呈紅色。
  • 吉林大學喬振安教授Angew:大規模無溶劑方法合成介孔金屬氧化物
    註:文末有研究團隊簡介及本文科研思路分析 研究背景 介孔金屬氧化物憑藉其超高的高的比表面積、非常大的孔容、均一可調的孔尺寸以及獨特的孔道結構等本徵屬,在能源存儲與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