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喬振安教授Angew:大規模無溶劑方法合成介孔金屬氧化物

2020-11-25 騰訊網

註:文末有研究團隊簡介及本文科研思路分析

研究背景

介孔金屬氧化物憑藉其超高的高的比表面積、非常大的孔容、均一可調的孔尺寸以及獨特的孔道結構等本徵屬,在能源存儲與轉換、傳感、催化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目前合成介孔金屬氧化物主要局限於溶劑誘導的無機-有機自組裝過程,導致合成成本高昂並且產量較低,極大地限制了介孔金屬氧化物的工業化應用。因此,開發一種大規模生產介孔金屬氧化物的方法對相關的科學研究和工業應用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成果簡介

近日,吉林大學喬振安團隊在此領域取得了新的突破。該課題組使用陽離子聚合物聚乙烯亞胺作為造孔劑和穩定劑,醋酸作為絡合劑,金屬醇鹽作為金屬氧化物前驅體,開發了一種大規模的無溶劑自組裝策略成功的製備了一系列高度結晶的介孔金屬氧化物,包括單組份介孔金屬氧化物(例如,TiO2、Nb2O5、Ta2O5、Al2O3、HfO2、ZrO2和SiO2)和多組分的介孔金屬氧化物,例如摻雜的介孔金屬氧化物(yNb摻雜的TiO2)、複合的介孔金屬氧化物(Nb2O5-TiO2複合物)和多元金屬氧化物(TiNb2O7)。這一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Angew. Chem. Int. Ed.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吉林大學博士研究生熊海龍,通訊作者為吉林大學喬振安教授。

相比於傳統的無機-有機自組裝過程,該方法不需要任何溶劑,不僅極大地降低了環境汙染而且節約了生產成本和能耗。憑藉簡單的合成過程和短的合成周期,該方法實現了規模化生產,為介孔金屬氧化物的工業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圖1. 無溶劑自組裝法合成介孔金屬氧化物的示意圖。

文獻連結:

Solvent-Free Self-Assembly for Scalable Preparation of Highly Crystalline Mesoporous Metal Oxides

Hailong Xiong, Hongru Zhou, Ge Sun, Zhilin Liu, Liangliang Zhang, Ling Zhang, Fei Du, Zhen-An Qiao, Sheng Dai

Angew. Chem. Int. Ed.,2020, DOI: 10.1002/anie.202002051

喬振安教授課題組簡介

2015年秋季,喬振安博士以全職教授回到母校吉林大學化學學院,在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建立並領導獨立課題組。喬振安博士長期從事新型功能介孔材料的設計合成及其性能研究。以功能為導向,圍繞多孔材料合成方法學的關鍵科學問題,設計並精準合成新型多功能多孔材料,開發該系列材料在催化、吸附、能源存儲與轉化等領域的應用,取得了一系列開創性的科研成果。典型例子包括新型多孔催化劑(Adv. Mater.,2019,31, 1806254;J. Am. Chem. Soc.,2014,136, 11260;Chem. Mater.,2017,29, 4044;Chem. Mater.,2018, 30, 8579,),多孔材料用於能源轉化與存儲(Adv. Mater.,2019,31, 1807876;Adv. Energy Mater.,2019,9, 1901634;Adv. Sci.,2019,6, 1801543;Nano-Micro Lett.,2020,12, 14;ACS Appl. Nano Mater.,2019,2, 6, 3889;NPG Asia Mater.,2018,10, 800;Nano Lett.2013,13, 207),多孔材料用於吸附(Nat. Commun.2014,5, 3705;Angew. Chem. Int. Ed.2012,51, 2888;Adv. Mater.2012,24, 6017)。

科研思路分析

Q:這項研究最初是什麼目的?或者說想法是怎麼產生的?

A:如上所述,介孔金屬氧化物在眾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然而,由於金屬氧化物前驅體的水解聚合速率較快,通常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機溶劑和酸鹼催化劑調控金屬氧化物前驅體的水解聚合過程,導致介孔金屬氧化物的合成成本高昂並且產量較低。該課題組為了實現介孔金屬氧化物的批量化生產,選用價格低廉的聚乙烯亞胺作為造孔劑,聚乙烯亞胺由於擁有豐富的氨基官能團,可以很容易的與金屬醇鹽通過氫鍵相互作用,因此,通過簡單的研磨工藝,即可完成金屬醇鹽和聚乙烯亞胺之間的自組裝過程。

Q:研究過程中遇到哪些挑戰?

A:該項研究中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在研磨過程中實現金屬醇鹽和聚乙烯亞胺之間的均勻組裝,以獲得孔結構完整、具有優異性能的介孔金屬氧化物材料。在這個過程中,該課題組使用醋酸作為絡合劑,提供一種流體的環境,使金屬醇鹽和聚乙烯亞胺之間可以均勻的混合。

Q:該研究成果可能有哪些重要的應用?哪些領域的企業或研究機構可能從該成果中獲得幫助?

A:合成的介孔TiO2由於具有大的比表面積和高度晶化的孔壁,在鋰離子電池、光催化等領域中有著非常大的應用前景。該課題組也將會進一步的與企業合作,探索該類材料在室溫去除甲醛中的應用。其它的介孔金屬氧化物材料也有非常重要的應用,例如,介孔ZrO2和SiO2是性能優異的催化劑載體;介孔TiNb2O7是一種典型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相關焦點

  • 吉林大學陳鵬 / 東北師範大學朱廣山課題組 Chem Sci:以介孔芳香...
    近日,英國皇家化學會旗艦期刊Chemical Science發表了吉林大學陳鵬 / 東北師範大學朱廣山課題組的前沿論文(Edge Article),報導了利用PAF70–NH₂材料(一種介孔尺度的多孔芳香骨架,孔徑分布窄,帶有可錨定金屬鈀配體的氨基單元)固載金屬鈀有機催化劑的工作。
  • 吉林大學喬振安教授AM基於化學反應定製聚合物膠體球衍生多孔碳球
    合適的化學反應和匹配的合成策略對於多孔碳球前驅體——聚合物膠體球的合成至關重要。其中,基本的化學反應是合成策略的基石,它可以直接基於分子水平設計功能化的聚合物/碳球。每一種基於新反應合成的聚合物膠體球都可以成為這種聚合物發展中的裡程碑,就像開發較為成熟的酚醛樹脂膠體球一樣,每一種新型的聚合物膠體球都爆發性發展的潛力。因此,從基本的化學反應總結目前聚合物膠體球衍生碳球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 「新科」院士趙東元:有序介孔材料尚待大規模應用
    上世紀90年代興起的新型納米結構材料——有序介孔材料正迅速發展為跨學科的研究熱點。由於具有孔道大小均勻、排列有序、孔徑可在2~50納米範圍內連續調節的特性,有序介孔材料在分離提純、生物材料、催化、新型組裝材料等方面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 從液態金屬溶劑中提取合成納米金屬材料
    從液態金屬溶劑中提取合成納米金屬材料研究表明可以通過改變表面張力或在合金界面處引起可逆的氧化還原反應而發生。現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化學工程學院研究人員已經證明了使用液態金屬作為溶劑進行類似觀察的可能性,並在ACS Nano雜誌上發表了令人振奮的報告("用於合成納米材料的脈衝液態合金", Pulsing Liquid Alloys for Nanomaterials Synthesis)。
  • 東華大學羅維教授團隊《AFM》.:二維自組裝打破傳統介孔材料在能量儲存和轉換方面應用局限的研究進展
    綜述了二維有序介孔材料(2DOMMs)的合成及其在能量儲存和轉換方面的研究進展。該論文第一作者是東華大學青年教師邱鵬鵬,羅維教授和李小鵬教授為通訊作者。論文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計劃、上海市揚帆計劃、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開發計劃、上海市科委基礎研究領域項目、東華大學勵志計劃等的資助。
  • 李亞棟:單分散納米晶的合成、組裝及介孔材料的製備
    (節選)清華大學化學系李亞棟教授在《2008科學發展報告》上撰寫「單分散納米晶的合成、組裝及其介孔材料的製備」一文,從單分散納米晶的合成、單分散納米晶的組裝、介孔材料的製備3個方面進行了闡述,並在文末對納米多功能介孔材料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文章首先介紹了單分散納米晶的合成。
  • 萬立駿/曹安民JACS:生長動力學控制實現取向可調的球形介孔金屬氧化物
    關於球形介孔金屬氧化物(SMMOs)的最新研究進展顯示了其在眾多研究領域的巨大應用潛力。然而,與廣泛研究的二氧化矽相比,直接構建這些材料並精確控制其關鍵形狀特徵,特別是孔隙結構,仍然是一個巨大挑戰。有鑑於此,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萬立駿院士,曹安民研究員報導了一條簡單而高效的合成路線,可以很好地控制各種SMMOs的孔取向。以Al2O3為例,揭示了溶液中的沉積動力學在構建不同SMMOs中的至關重要的作用。
  • 安徽師範大學教授耿保友訪問合肥研究院固體所
    ,並帶來一場題為「過渡金屬氧化物的電極材料製備與性能研究」的學術報告。   耿保友按照兩條主線介紹自己的科研工作:一方面,從單一OER功能催化劑研究介紹到OER/ORR雙功能催化劑研究;另一方面,從簡單球形結構延伸到可控介孔球形結構。整場報告由淺入深、詳細生動地闡述此領域的研究動態。耿保友還重點介紹了氣溶膠噴霧輔助合成方法(ASAA)以及通過該方法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 周宏才教授介孔MOFs中孔道環境精確調節光催化活性位點的引入
    研究背景 介孔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s)因為具有較大的孔道,適合於催化等方面的應用,因此受到化學與材料科學家的廣泛關注。孔道環境對於介孔MOFs材料的最終適用性具有重大影響,因此在介孔MOFs材料中進行精確的孔道環境調節是該領域重要的研究主題之一。
  • 廈門大學徐俊&南洋理工劉彬課題組Angew無定形CoFe氧化物@二維黑磷...
    然而在其表面並沒有發現歸屬於金屬氧化物的晶格,球差暗場像中可在納米片表面觀察到雜亂的亮點,很可能是無定形金屬氧化物中的金屬原子(Figure 1)。其製備方法並不複雜,只需要通過一步溶劑熱法就可以製備得到。而這項工作的另一大重點在於探討了該催化劑高效催化背後的催化機理,尤其是無定形金屬氧化物在這一催化劑中扮演的角色。首先,由於無定形鈷鐵氧化物的亞穩定性,它比晶相的鈷鐵氧化物更容易發生表面結構的轉變,這是其最大的特性。
  • 『石墨烯 合成』新方法能夠在金屬氧化物表面上合成納米石墨烯
    德國、美國及波蘭、盧森堡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在金屬氧化物表面形成納米石墨烯的方法。基於碳的納米結構是用於納米電子學的有前途的材料。然而,它們通常需要在非金屬表面上形成,迄今為止,這一直是材料學的一個挑戰。
  • 復旦大學在超分子組裝合成新型半導體納米線氣敏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該研究團隊利用有機嵌段共聚物與無機雜多酸分子之間的協同共組裝,首次直接合成了三維等間距、正交排列的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納米線多孔陣列結構,且該材料展示出優異的氣體傳感性能。 據悉,該成果是研究團隊多年來在嵌段共聚物設計、組裝合成納米結構材料(尤其是介孔金屬氧化物材料)方面的重要研究進展。在同行和課題組的研究基礎上,研究團隊歷經四年多探索出的這種靈活、可控的3D超分子界面組裝合成思想,突破了傳統的複雜多步合成和製備納米線陣列的瓶頸。
  • 南開大學表界面化學分析Angew金屬氧化物納米粒子表面光催化氧化
    近年來,隨著等離激元金屬納米結構合成與組裝技術的飛速發展,SERS被廣泛應用於檢測金屬表面的催化反應。而金屬氧化物材料SERS活性不佳,因此使用SERS檢測其表面的化學反應鮮有報導。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由於其表面能較高,在傳統製備過程中很容易團聚且產物粒徑不均勻,很難有效地對其進行下一步定向組裝和功能化等。
  • 磁場誘導界面共組裝合成方法介紹
    目前,一維磁性納米材料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水熱/溶劑熱法、磁偶極組裝法、靜電紡絲法等,但是這些方法得到的一維納米材料往往不具備可控的穩定結構和表面結構功能,且比表面積較低,識別、負載客體分子能力低,制約了其在應用潛力。
  • Angew:無金屬催化劑讓CO2轉換效率「硼」蓽生輝
    目前,CO2轉換為聚碳酸酯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環狀碳酸酯的應用更廣泛,如極性非質子溶劑、鋰離子電池的電解質、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原料和醫藥中間體。金屬催化劑用於CO2和環氧化合物的環化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但金屬有機催化劑的合成步驟多且費時。
  • Angew:無金屬催化劑讓CO2轉換效率「硼」蓽生輝
    目前,CO2轉換為聚碳酸酯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環狀碳酸酯的應用更廣泛,如極性非質子溶劑、鋰離子電池的電解質、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原料和醫藥中間體。金屬催化劑用於CO2和環氧化合物的環化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但金屬有機催化劑的合成步驟多且費時。
  • 吉林大學合成最穩定的新型共價有機骨架材料—新聞—科學網
    近日,吉林大學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方千榮團隊採用溶劑熱的方法,合成了穩定性超強的新型共價有機骨架材料,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自然—化學》。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邀請上海交通大學王開學教授作高端學術報告
    新聞網訊:8月28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王開學教授應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邀請,在博知樓102教室為我校學生作了題為《多孔材料在儲能領域的應用》的夏季學期高端學術報告,報告由副院長李洪亮教授主持。王教授著重介紹了納米孔材料的基本概念,製備方法以及在各種領域(吸附、氣體分離、催化以及新型的二次電池等)的重要應用,展開介紹了近些年組內優秀成果。報告內容精彩豐富,展示的圖片精美絕倫,語言通俗易懂,將晦澀的專業理論知識淺顯的表述出來。在報告中對老師和同學們的提問知無不言,營造了一個較為舒適的學術交流氛圍,讓大家暢所欲言,給在場的師生們上了生動且極具意義的一課,讓與會的師生們收益頗豐。
  • 兩篇Nature一個主題:介孔材料的催化「情緣」
    Cronsted首次發現沸石,因其加熱的時候會產生很多氣泡,故而得名「沸騰的石頭」(zeolite,希臘語含義「沸騰」);上世紀九十年代,第一代金屬有機框架(MOF)材料被合成出來,這種人造多孔材料迅速成為化學和材料學的寵兒[1]。多孔材料關於微孔道結構的調控,對氣體和液體擴散的影響,催化性能提升,以及作為載體與催化劑之間的相互作用,也成為研究熱點。
  • Nature:開發一種新方法,合成一系列催化劑
    ▲第一作者: Ryong Ryoo通訊作者: Ryong Ryoo通訊單位: 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IBS),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DOI:10.1038/s41586-020-2671-4背景介紹鉑在石油化工中是一種廣泛使用的催化劑,通過與其他金屬合金化的方法能提高其催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