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課題組--直接在金屬氧化物表面上合理合成原子精確的石墨烯納米帶
原子精確石墨烯納米帶(GNRs)由於其高度可調的電子、光學和輸運特性而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
-
中科院蘭州化物所:納孔石墨烯一步合成新方法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手性分離與微納分析課題組聚焦於納孔石墨烯的合成及其在分離分析中的應用研究。近期,研究人員將Hummers法製備氧化石墨烯的過程進行擴展,發展出直接從石墨到納孔石墨烯的一步合成新方法,實現納孔石墨烯簡單、快速、高效、低成本的一步合成。
-
納孔石墨烯的合成及其在分離分析中的應用
在高分辨顯微鏡裡,石墨烯是由一個個六角型呈蜂巢狀晶格組成的二維碳納米材料。儘管石墨烯如此薄,但是它卻非常的「強」。首先石墨烯的機械強度是鋼的100倍,其次單層石墨烯幾乎是透明的,在室溫下就具有遠高於所有已知材料的導電性,因此在石墨烯表面可以製造出一個個的微納器件。更為重要的是,這是人類已知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二維材料,它的發現打開了人類認識二維世界的大門。
-
一個idea衍生兩篇Science:石墨烯納米帶的有機合成
GNR合成的研究背景。圖片來源:Science那麼,能不能在絕緣或者半導體金屬氧化物上直接合成GNRs呢?化學家不是沒有想過這麼幹。不過,雖然過渡金屬氧化物具有廣泛的化學活性,可用於多相催化,但對於分子內環化而言,金屬氧化物的表面缺乏脫氫環化反應催化活性。也就是說,目前用於金屬基底上的兩步合成策略並不適用於在非金屬基底上直接合成平面GNRs。
-
雷射輔助液相合成高性能石墨烯負載催化劑納米顆粒
石墨烯作為理想的催化劑載體,具有高導電,高比表面積與優異化學穩定性等特點。然而,目前製備石墨烯負載催化劑納米顆粒的方法普遍存在製備工藝複雜、環境不友好與普適性差等問題。開發一種簡單,快速,綠色且普適性強的合成途徑以實現石墨烯表面高性能催化劑納米顆粒的有效負載,對今後氫能源的推廣應用及其商業化至關重要。
-
石墨烯納米帶合成方面取得突破進展,半導體、存儲領域的新福音
「石墨烯納米帶的生產可能很快就會變得容易」。 由馬丁路德大學哈雷-維滕貝格(MLU)、田納西大學和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首次成功地在半導體表面直接生產出了這種多功能材料。 到目前為止,這只能在金屬表面上實現。 這種新的方法還使科學家能夠定製納米帶的屬性。 儲藏技術是該材料潛在的應用領域之一。
-
半導體表面高效的石墨烯納米帶生產方法
據國外媒體報導,石墨烯這種神奇的材料可以以各種形式用於各種用途,從可以驅蚊的透明膜到可以提高電池安全性的顆粒。科學家們對用於能量存儲和計算的納米帶特別感興趣,但生產這些超薄石墨烯帶被證明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然而,幾天前,一些科學家聲稱他們在這一領域取得了突破,他們首次發明了一種可以在半導體表面直接有效地製造石墨烯納米帶的方法。
-
石墨烯納米帶近年來成果集錦:7篇Science/Nature
Science:金紅石TiO2基底上合成石墨烯納米帶原子級上精確控制的石墨烯納米帶GNR(graphene nanoribbon)材料目前由於其高度可調控的電子學、光學、載流子傳輸性能獲得了廣泛關注,但是目前合成石墨烯納米帶材料的方法一般基於在金屬表面上進行化學反應得到,由於金屬基底遮蓋了其電子結構,限制了其應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A.-P.
-
低成本、大規模生產石墨烯納米帶的新方法
也許很多人會說是石墨烯,這種由碳原子組成的二維片狀材料,儘管其電子性能廣為人知,但石墨烯不具備在導電和非導電狀態之間轉換的能力,這種能力對於創造電晶體至關重要,而電晶體是所有電子學的基礎。不過,一旦將石墨烯切割成窄帶,就會獲得半導體特性,前提是邊緣具有正確的幾何形狀並且沒有結構缺陷。這樣的納米帶已經被用於實驗性電晶體中,並獲得了相當好的特性。
-
《Science》重大突破:石墨烯納米帶實現金屬性調控
為了要賦予單層石墨烯某種電性,會按照特定樣式切割石墨烯,形成石墨烯納米帶(Graphene nanoribbon)。切開的邊緣形狀可以分為鋸齒形和扶手椅形。採用緊束縛近似模型做出的計算,預測鋸齒形具有金屬鍵性質,又預測扶手椅形具有金屬鍵性質或半導體性質;到底是哪種性質,要依寬度而定。可是,近來根據密度泛函理論計算得到的結果,顯示出扶手椅形具有半導體性質,其能隙與納米帶帶寬成反比。
-
《Science》重大突破:石墨烯納米帶實現金屬性調控!
為了要賦予單層石墨烯某種電性,會按照特定樣式切割石墨烯,形成石墨烯納米帶(Graphene nanoribbon)。切開的邊緣形狀可以分為鋸齒形和扶手椅形。採用緊束縛近似模型做出的計算,預測鋸齒形具有金屬鍵性質,又預測扶手椅形具有金屬鍵性質或半導體性質;到底是哪種性質,要依寬度而定。可是,近來根據密度泛函理論計算得到的結果,顯示出扶手椅形具有半導體性質,其能隙與納米帶帶寬成反比。
-
石墨烯納米帶再登《Science》!劍指石墨烯電路
近年來,原子級精確控制的石墨烯納米帶(GNR)因其具有特殊的電子結構、磁性邊緣狀態和載流子傳輸特性而備受關注。無論是探究合成方法還是物理特性,相關研究成果屢屢發表在《Science》、《Nature》上,成為當前炙手可熱的納米材料。2020年6月25日,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A.-P. Li教授和德國埃朗根-紐倫堡大學K.
-
Mater:電弧放電合成N摻雜石墨烯
>合成石墨烯中的氮摻雜效率和調節摻雜劑的鍵合構型。工業規模生產的方法阻礙了石墨烯材料的廣泛應用。之前研究報導了電弧放電可用於石墨烯薄片的批量生產中,但由於其不能控制合成和雜原子摻雜,因此電弧放電並未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在這項研究中,提出了一種通過使用陽極碳填料電弧放電提高N摻雜石墨烯合成中摻雜效率的簡便方法。
-
日本全球首次精確合成出石墨烯納米帶
」 以平面狀鍵合物質,開發出了通過精確控制結構將其合成為帶狀的方法,並成功製作了較寬的 「石墨烯納米帶(GNR)」,GNR作為半導體具有非常優異的電氣特性。此次製作的GNR寬約2納米,相當於17個原子,與電流易流動性相關的 「帶隙」 僅0.6eV左右,作為既可以成為絕緣體也可以成為導體的半導體材料,表現出了最佳性質。石墨烯是碳原子以單層原子的厚度呈六角形晶格狀連接的二維材料。從理論上預測,石墨烯在正常情況下具有導體的性質,但製成細長生長的數納米寬帶狀GNR後會形成帶隙,成為半導體材料。
-
石墨烯與氧化石墨烯在紡織領域的應用
石墨烯及其氧化物對其處理除了通過上述天然纖維的處理方法如原位還原法之外,還可以通過共混紡絲法與之形成複合材料。共混紡絲法是在化學纖維製造過程中添加石墨烯及其氧化物後共混紡絲,使生產出的化學纖維能兼具並改善其原聚合物的某些性能。
-
科學家提出納米石墨帶合成新方法
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李闊、鄭海燕團隊與北京大學鞠晶團隊合作發現,高壓下1,4-二苯基丁二炔分子晶體可發生拓撲控制的脫氫狄爾斯—阿爾德反應,生成晶態納米石墨帶。該研究為納米石墨帶的可控合成提供了新思路。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石墨烯是零帶隙材料。這極大地限制了其在半導體器件上的應用。
-
石墨烯的製備方法及應用
物理方法通常是以廉價的石墨或膨脹石墨為原料,通過微機械剝離法、液相或氣相直接剝離法來製備單層或多層石墨烯,此法原料易得,操作相對簡單,合成的石墨烯的純度高、缺陷較少,但費時、產率低下,不適於大規模生產。目前實驗室用石墨烯主要多用化學方法來製備,該法最早以苯環或其它芳香體系為核,通過多步偶聯反應取代苯環或大芳香環上6個,循環往復,使芳香體系變大,得到一定尺寸的平面結構的石墨烯(化學合成法)[3]。
-
水熱法合成納米材料的「黑匣子」打開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合肥3月22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2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及其合作者,首次利用氧化石墨烯的液晶行為和凝膠化能力,獲得具有環形極向結構的凝膠,根據凝膠的微觀結構來揭示水熱合成中的流體行為。
-
盧紅斌課題組在構建交替排列的石墨烯基二維異質結構取得重要進展
此外,在去除石墨烯骨架後,還可以獲得各種剝離的超薄氧化物納米片。此項工作中提出的靈活可調的層間化學,為合成一系列高質量的石墨烯-無機/有機二維異質結構提出了工業可行的新思路。LGO由排列良好的氧化石墨烯納米片組成,氧化石墨烯納米片含有豐富的含氧官能團和相似的片尺寸和納米級的層間間隔。柔性層間化學使LGO成為設計二維受限空間的獨特前驅體。受到網狀化學的啟發,一個定義良好的周期性結構通常是由構建母體(LGO)和連接物(聚合物)兩個單位,因此本項工作通過聚醚胺分子對石墨烯層間距的交聯,提出了一個準確調控AGOF層間距的方法,典型的AGOF合成過程如圖1所示。
-
復旦盧紅斌團隊在構建交替排列石墨烯基二維異質結構獲重要進展
二維異質結構在集成材料設計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目前的合成策略仍面臨著多層異質結構構建和大規模生產的挑戰。為了解決此問題,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盧紅斌課題組報告了一種基於非剝離層狀氧化石墨烯(LGO)的主客體策略,以構建由多層交替排列的石墨烯和金屬氧化物納米片組成的石墨烯基異質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