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類過渡金屬碳催化劑

2020-09-03 研之成理


▲第一作者: 駱治成,聶仁峰

通訊作者:亓龍, 黃文裕, 王斌

通訊單位:美國能源部埃姆斯國家實驗室(Ames Laboratory)、愛荷華州立大學、俄克拉何馬大學

論文DOI:10.1038/s41467-020-17909-8

全文速覽

本文報導一類由石墨氮組裝而成的無金屬氮雜碳催化劑(Nitrogen Assembly Carbons, NACs),該特殊結構具備活化H2和催化斷裂強化學共價鍵(如H-H、C-O、C-H等),表現出類過渡金屬催化劑的性質。NAC在催化芳香含氧化合物氫解,催化乙苯及四氫喹啉的脫氫,和催化多種不飽和基團(如酮、烯烴、炔烴、硝基等)的加氫反應中,可顯著抑制中間產物的過度加氫,表現出極高選擇性。多手段結構表徵、反應機理、和分子計算表明:催化劑的活性位為二胺前驅體自組裝而成的緊密排列的石墨氮結構。這種全新活性結構的探究,可為強化學共價鍵的轉化過程中使用非金屬催化劑的理性構築提供可借鑑的思路。

背景介紹

含氧化合物的加氫脫氧是生物質轉化中的關鍵步驟。傳統加氫脫氧過程以過渡金屬為活性中心催化加氫和氫解,但中間產物(如芳烴)極易被過度加氫。相較於貴金屬催化劑,而非金屬催化劑往往只能作用於弱化學鍵的加氫或氧化脫氫,但針對氫解和無氧化脫氫反應幾無報導。例如,受阻路易斯酸鹼對(FLPs)可活化H2並催化還原烯烴和亞胺,但大多數FLPs在水或醇存在時易失活,限制了其應用。其它非金屬催化劑可採用水合肼或硼氫化鈉等氫源用於還原反應,但無法活化H2分子。

本文亮點

▲圖1.催化劑的結構表徵。(a)NACs的結構演變示意圖。(b)聚合物前驅體的動態核極化增強15N{1H}CPMAS光譜圖。NAC-800的(c)透射電鏡圖和(d)元素麵掃描圖。(e) NAC-300的動態核極化增強15N{1H}CPMAS光譜圖。(f) NACs的N1s譜圖。(g) NACs的H2化學脈衝吸附圖。


(圖1)我們以乙二胺和四氯化碳為前驅體,介孔二氧化矽為模板劑,通過聚合、碳化、脫矽合成系列NACs催化劑。由於二胺的特殊結構,可在聚合過程中形成咪唑啉結構的五元環單元(圖1b)。在250-400 °C高溫熱解過程中,咪唑啉脫氫生成咪唑單元(圖1e),在更高的溫度下可繼續重排形成六元環的二嗪或嘧啶結構單元。調節熱解溫度,可獲得氮含量為9.0–19.8 at%的NACs催化劑。對NACs的N1s分譜擬合發現:雖然高溫可降低NACs的氮含量,但NAC-800中石墨氮的絕對含量最高(圖1f)。H2脈衝化學吸附實驗表明:NAC-800的H2化學吸附量先隨溫度的升高而提高,在240 °C達到最高值(5.9 μmmol H2 g-1),繼續升溫導致吸附量快速走低(圖1g)。原位DRIFTS實驗亦說明在氫氣氣氛、高溫條件下碳表面生成C-H而非N-H或O-H結構。

▲圖2.(a)PPE的反應網絡圖。(b)不同NACs催化劑的活性對比圖。(c)NAC-800表面催化劑用量、PPE濃度及H2壓力的反應級數圖。(d)NACs的初始反應速率與石墨型氮含量的關聯圖。


(圖2)以芳香含氧化合物為模型化合物(PPE)可在NACs上發生一系列氫解、加氫等反應,特別是styrene作為中間體的出現,證明催化活性中心與傳統金屬催化劑不同。通過催化劑篩選,發現NAC-800催化活性最高。動力學實驗表明:對NAC-800催化劑、PPE濃度和氫壓的反應級數分別為1.1、0和1.3,說明催化劑無外擴散阻力,且PPE轉化的決速步驟為H2的活化而非底物的轉化。NACs的反應活性僅與石墨氮的絕對含量關聯,可發現兩者存在二次函數關係,推測催化劑活性位可能與兩個石墨氮對的協同有關。

▲圖3.不同石墨氮結構上H2分子活化的分子模擬圖。


(圖3)為證實上述推測,我們採用DFT模擬臨近石墨氮組合結構對H2活化的影響。通過組合多個石墨氮結構,發現具有多種可能石墨氮結構具有相對較低的反應能壘和較低的能量變化。

▲圖4.(a,b) NAC-800的H2-D2交換和NMR圖。(c)苯乙烯加氫過程中β-C氘帶的13C-NMR圖。(d)苯乙烯的加氫及氘帶機理圖。


(圖4)通過H2-D2交換實驗,我們進一步研究了H2的活化機制。研究表明:NAC-800具有明顯的H2-D2交換能力(圖4a和b)。此外,我們還發現:在苯乙烯的加氫過程中,D原子可選擇性取代未反應的苯乙烯β-C上的H原子,說明NAC-800可活化惰性的C-H(圖4c)。綜合上述研究,我們提出了最可能的H2的活化及C-H的活化機理圖(圖4d)。首先,氫氣分子在催化劑表面均裂,氫原子與石墨氮兩側的碳原子鍵合。隨後苯乙烯分子的α-C選擇性吸附至石墨氮上,β-C被臨近氫原子氫化,再經分子脫附形成乙苯,或經脫氫返回至苯乙烯。

總結與展望

本文報導了臨近石墨氮組裝的非金屬氮雜碳具有活化H2、催化C-O鍵氫解、加氫、和脫氫的特性。多種表徵測試表明:這種新型碳表面的催化活性結構可作為穩定、多功能的非金屬催化劑,雖然反應機理完全不同,但表現出類似於過渡金屬催化劑的催化特性。本發現可為非金屬催化劑的可控構築及其催化應用提供可借鑑的思路。

課題組介紹

亓龍課題組簡介:美國能源部埃姆斯國家實驗室副研究員,2009年南開大學化學本科,2013年香港城市大學博士畢業(導師István T. Horváth),2017年底在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完成博士後研究(導師Susannah L. Scott),2018年至今在現單位就職。課題組主要研發新催化劑實現強化學鍵的催化斷裂,以深入研究多相催化反應機理與動力學見長,探索液體與氣體在多孔材料介面上的物理化學吸附與反應,開發高溫高壓原位魔角旋轉核磁共振和在線超高效色譜學在催化中的應用。該課題組在Nat. Commun, J. Am. Chem. Soc.,ACS Catal.發表多篇工作。

課題組主頁連結:https://www.ameslab.gov/directory/long-qi


黃文裕課題組簡介:愛荷華州立大學化學系副教授,2000年南京大學化學本科,2002年南京大學碩士,2007年喬治亞理工博士(導師Mostafa A. El-Sayed),2011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後(導師Gabor A. Somorjai, Peidong Yang),2011年至今就職於愛荷華州立大學化學系。課題組以合成新型納米異相催化劑及其異相催化反應為主體研究方向,研究金屬,氧化物,碳材料,金屬有機骨架(MOF),和相應複合納米材料在異相加氫,氧化,偶聯等反應中的應用和機理研究。該課題組在Nat. Catal.,Chem, Nat. Commun., Angew. Chem.-Int. Ed.,J. Am. Chem. Soc.,ACS Catal.發表多篇工作。

課題組主頁連結:http://whuang.public.iastate.edu/homepage.html


王斌課題組簡介:俄克拉荷馬大學工程學院化學,生物和材料工程系副教授,2004年華東理工大學化學工程系本科,2011年裡昂高等師範學院化學博士。博士期間在慕尼黑大學化學系交流訪問一年。2010年至2014年在範德比爾特大學物理系從事博士後研究。2014年起任教於俄克拉荷馬大學工程學院化學,生物和材料工程系。曾獲歐盟瑪麗居裡獎學金,第十屆ACSIN國際會議青年科學家獎,美國能源部青年科學家獎,美國化學會計算化學青年科學家獎。研究方向為應用密度泛函理論研究催化表面反應機理,鋰電池以及光伏材料。在Nat. Catal., Nat. Commun.,ACS Catal.發表多篇工作。

課題組主頁連結:https://www.ou.edu/coe/cbme/people/faculty1/wang

相關焦點

  • 碳與過渡金屬作用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理論催化研究組與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在碳與過渡金屬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
  • 過渡金屬催化劑難以實現的偶聯反應,它做到了!
    過渡金屬催化芳基C-C鍵的偶聯反應通常涉及(擬)滷代芳香烴對過渡金屬中心氧化加成,隨後與芳基硼酸、芳基金屬試劑(如芳基格氏試劑、芳基鋅試劑、芳基錫試劑)等發生轉金屬化,形成雙芳基配位的過渡金屬配合物,最終還原消除得到聯芳香烴產物,與此同時重生催化劑活性物種。儘管這一催化循環過程廣為人知,且發展已較為成熟,但用於設計芳基C-C鍵的形成反應時底物適用範圍仍舊存在一定的局限。
  • 揭秘碳包覆金屬催化劑的真正活性位點
    開發金屬-氮-碳材料(M-N-C)作為有效的非貴金屬(NPM)催化劑,以替代貴金屬鉑催化氧還原反應(ORR),對於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
  • 南開大學AEM綜述:多功能過渡金屬磷化物在能源電催化中的應用
    對比過渡金屬硫化物、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等催化劑,過渡金屬磷化物因其優異的導電性,豐富的活性位點,良好的酸鹼普適性及穩定性而備受關注。另一方面,催化劑組分,結構,形貌以及表界面性質極大影響催化活性。基於以上考慮,綜述過渡金屬磷化物在HER, OER, ORR反應中改性策略,建立起磷化物改性的電子結構及催化性能之間的關係,得到金屬磷化物理論-結構-性能構效關係對於指導合成具更優異活性的金屬磷化物催化劑具重要指導意義。
  • :過渡金屬氮化物在電化學能源中的應用
    然而,塊狀的過渡金屬氮化物通常會受限於有限的活性位點數量,遲緩的離子動力學以及並不出色的電化學性能。設計具有可控形貌和良好分散性的納米結構TMNs被證明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策略,因為優化的設計可以使過渡金屬氮化物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積,更充足的活性位點以及更短的離子傳輸距離。
  • 「科技」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非貴金屬催化劑研究進展,及鍍膜方式
    目前有幾類非貴金屬氧還原反應(oxygenreduction reaction, ORR)催化劑引起了研究人員的高度重視:金屬氮碳催化劑(M-N-C),過渡金屬氧化物,過渡金屬硫化物,過渡金屬碳化物和氮化物等。1.金屬氮碳催化劑在非貴金屬催化劑中,M-N-C具有比表面積大、孔徑分布合理和ORR催化活性較高等優點。
  • 中國科大過渡金屬輔助有機小分子碳化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與此同時,使用合成聚合物為前驅物製備碳納米材料過程複雜緩慢,且不易規模化生產。因此,開發簡單、廉價、可控的方法宏量製備碳納米材料依然面臨巨大挑戰。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教授和梁海偉教授研究團隊發展了一種過渡金屬鹽催化有機小分子碳化的合成新途徑,實現了在分子層面可控的宏量合成多孔摻雜碳納米材料。
  • 西北大學魏顥課題組:羰基轉化新進展—催化劑控制的多樣性合成
    過渡金屬催化的碳—碳活化策略近些年在酮類化合物的轉化中已經取得了不錯進展,但依舊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1. 過渡金屬對羰基碳‒‒碳鍵氧化加成會產生兩種不同活性的碳—金屬鍵,實現這兩種鍵的選擇性反應仍然面臨巨大挑戰;2.
  • 我國科學家製備出析氧反應非貴金屬基催化劑
    該研究對設計非貴金屬基催化劑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能源短缺及環境汙染問題日益嚴峻,尋找可持續清潔能源勢在必行。(a)FeP/Fe3O4/CNTs催化劑的合成機理圖,(b)由核殼結構Fe@Fe3O4形成空心結構FeP/Fe3O4的磷化過程機理圖因此,研究人員研發出許多過渡金屬基電催化劑來取代貴金屬基催化劑,其中價格低廉且地球儲量豐富的鐵基納米材料
  • Nat. Commun.非貴金屬氮化物基電催化劑高效海水電解
    【文章簡介】有鑑於此,華中師範大學餘穎教授聯合休斯頓大學任志峰教授和Shuo Chen教授報導了一種由NiFeN納米粒子組成的三維核-殼金屬氮化物催化劑,適用於鹼性海水電解析氧,並結合NiMoN納米棒催化劑進行高效的析氫反應。
  • 一種簡單製備磁性過渡金屬-多孔碳納米纖維催化材料的方法
    打開APP 一種簡單製備磁性過渡金屬-多孔碳納米纖維催化材料的方法 知社學術圈 發表於 2021-01-14 17:14:19
  • 合肥研究院製備出氧還原反應非貴金屬基催化劑
    該研究對設計非貴金屬基催化劑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能源短缺及環境汙染問題日益嚴峻,尋找可持續清潔能源勢在必行。在較多可持續能源應用中,氧還原反應(OER)是關鍵的一步反應。由於OER動力學過程緩慢,特別需要高效催化劑加速反應進程。
  • 合肥研究院在碳包覆過渡金屬碳化物納米顆粒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碳包覆過渡金屬碳化物納米顆粒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2016-06-15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語音播報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梁長浩課題組最近在碳包覆過渡金屬碳化物
  • 青島科技大學:碳纖維促進的催化劑活化,可有效生長單壁碳納米管
    在化學氣相沉積(CVD)過程中,在碳纖維和基材表面之間會形成微空間,這會改變CO的Knudsen數並增加其與氧化鈷納米顆粒的有效接觸,從而增強催化劑的還原和單壁碳納米管的成核。用下的碳纖維生長表面生長的單壁碳納米管,而不覆蓋碳纖維,單壁碳納米管相比表現出高得多的催化劑效率,即SWNT密度高達~140的SWNT / μ米2。
  • 上海交大張萬斌教授課題組在Nat. Commun.發表論文
    為了合成此類骨架,已開發出多種方法,而過渡金屬催化α-芳基亞氨基酯的不對稱氫化反應,是高效的方案之一。然而,由於Z/E異構體的共存以及底物的活性低,從而導致該領域研究相對較少。據報導,通過Pd、Rh和Ir過渡金屬催化,已實現N-PMP的α-芳基亞氨基酯的不對稱氫化反應,並且S/C的負載量高達1000/1(Fig. 1b)。迄今為止,僅有少數Ni-催化亞胺的不對稱加氫反應的報導,並且亞胺底物均被N-磺醯基所活化(Fig. 1c)。
  • 青島大學楊東江課題組在非貴金屬ORR催化劑研發取得重要進展
    目前,貴金屬鉑(Pt)基材料仍是主要的ORR催化劑。然而Pt的儲量稀少且成本高等問題限制了其大規模使用。因此,迫切需要開發一種高活性、低成本的非貴金屬ORR催化劑。目前,含有金屬-氮-碳(M-N4-C)活性位點材料被認為是最有希望取代Pt的ORR催化劑。
  • 基於電子結構精準調控策略構築氮碳包覆的核殼結構硒化物電催化劑
    背景介紹析氫反應作為水分解的一個半反應,需要在低的過電勢下產生大的陰極電流密度的高效電催化劑。目前,鉑基貴金屬催化劑被認為是最有效的HER電催化劑,但其高成本和稀缺性阻礙了其廣泛應用。作為鉑基貴金屬催化劑的替代者,對HER具有較低過電勢的碳基電催化劑引起了研究者的關注。
  • 中國科大在催化劑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進展
    負載型金屬催化劑對於現代工業至關重要。大量的實驗和理論研究表明,負載型金屬催化劑中的載體不僅扮演著分散和穩定金屬納米顆粒的作用,還會與金屬顆粒產生強相互作用,進而影響催化劑的活性、選擇性及穩定性。
  • 中國科大在催化劑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方面取得新進展
    負載型金屬催化劑對於現代工業至關重要。大量的實驗和理論研究表明,負載型金屬催化劑中的載體不僅扮演著分散和穩定金屬納米顆粒的作用,還會與金屬顆粒產生強相互作用,進而影響催化劑的活性、選擇性及穩定性。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梁海偉教授課題組與武曉君教授課題組進行實驗和理論相結合的合作研究,基於硫摻雜碳負載鉑(Pt)催化劑體系,發現了金屬與碳載體之間的電荷轉移方向隨著Pt尺寸的變化而反轉的新現象(圖1)。
  • 立體專一性的碳(sp2)-碳(sp3)偶聯反應研究獲進展
    近年來,過渡金屬催化立體選擇性或專一性的偶聯反應有了較快的發展,但仍然存在過渡金屬催化劑用量大、手性控制不佳等局限。傳統的SN2反應也是實現立體專一性碳(sp2)-碳(sp3)間偶聯的重要手段,但由於採用高活性的鋰試劑或格式試劑,往往需要很低的溫度,而且官能團兼容性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