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科研人員設計共軛配體分子實現高效穩定鈣鈦礦光伏器件

2020-12-07 西安交大新聞網

近年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作為光伏領域中的研究熱點,因其活性層材料具有直接帶隙、吸收帶隙可調且強吸收、載流子傳輸距離長的特點,獲得了廣泛關注。最新的單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和鈣鈦礦/矽基疊層電池效率分別已達23.7%和28%。目前,如何進一步提升器件效率和穩定性是鈣鈦礦電池面臨產業應用發展的重要問題,而解決活性層和界面的缺陷複合是突破效率瓶頸和電池長期穩定性的關鍵。

電信學院吳朝新教授團隊長期專注於反型平面異質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活性的成膜動力學機制研究。最近,該課題組提出一種有效的功能性界面鈍化技術,通過共軛配體「橋梁」,同時實現雙功能的體/界面界面缺陷鈍化,促進了電荷在活性層和界面的傳輸與交換。高質量穩定的鈣鈦礦薄膜。最終得到了光電轉換效率高達~21 %,同時長期水氧/工作穩定的反型平面異質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這項研究工作於2019年2月發表在國際能源領域頂級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先進功能材料)(影響因子13.325)。題目為Conjugated Molecules 「Bridge」: Functional Ligand toward Highly Effcient and Long-Term 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共軛分子「橋梁」:功能性配體處理的高效率並長期穩定的鈣鈦礦太陽電池)。第一作者為課題組董化副教授,通訊作者吳朝新教授,且西安交大為第一作者單位與唯一通訊作者單位。

吳朝新教授團隊致力於高效率鈣鈦礦光伏器件,高效率鈣鈦礦LED器件和鈣鈦礦量子點發光器件的研究,本成果是繼2018年以來發表的多篇高水平論文之後(Adv. Mater2018,1800251) (Adv. Funct. Mater.2018, 28, 1704836封面文章 ESI 前1%高被引文章)(Angew. Chem.2018,5,7,5754)(ACS Energy Letters2018.3, 713-721,ESI前1%高被引文章)(Nano Energy2019, 56, 741)在鈣鈦礦光電器件領域又一重要進展。

本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基金委課題(編號11574248, 61604121, 61505161)的支持完成。

文章連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fm.201808119

吳朝新教授課題組主頁:http://gr.xjtu.edu.cn/web/zhaoxinwu

相關焦點

  • 共軛小分子「電荷驅動器」助力高效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
    共軛小分子「電荷驅動器」助力高效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與傳統硫族量子點材料相比,滷素鈣鈦礦量子點材料由於其優越的光電性質,近年來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近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楊陽(點擊查看介紹)團隊通過引入共軛小分子來提供額外的電荷分離驅動力,從而減少載流子複合以實現高效率的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在傳統量子點電池領域中,提高電荷分離的策略主要有:設計合理的核殼結構、表面配體的處理、器件結構的合理設計等。然而,由於鈣鈦礦材料本身的不穩定性,這些傳統策略無法完美的適用於鈣鈦礦量子點材料中。
  • 西交大科研人員實現高效穩定二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近年來,儘管3D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取得了飛速發展,但是依然存在長期穩定性困擾,極大地阻礙了其商業化道路。Ruddlesden-Popper(RP)相是二維層狀鈣鈦礦中最常見的一種結構,具有很多重要的應用。研究人員將其定義為(A』)2(A)n−1PbnX3n+1(A』=間隔陽離子,A=籠狀陽離子,X=滷化物陰離子)。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製備具有高穩定性鈣鈦礦藍光電致發光二極體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製備具有高穩定性鈣鈦礦藍光電致發光二極體Highly StablePerovskiteBlue-emitting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從分子工程和固態核磁到高效、穩定的器件性能 |...
    Zakeeruddin, Michael Grätzel 發表時間:2018/10/26 數字識別碼: s41467-018-06709-w 原文連結:http://t.cn/E5DEOMO 微信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97FGD4vvgGoLVUbb1nWlJg
  • 高效穩定的二維層狀鈣鈦礦來了!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商業化鋪路
    日前《自然—光子學》發表了一篇論文,介紹了科研團隊在高效穩定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向的重要進展,這項研究由吉林大學、南京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的多位學者共同完成。陳永華告訴《中國科學報》,離子液體鈣鈦礦光伏技術具有效率高、穩定性好、易放大、一步成膜、環境友好等突出的優點,是極具潛力的新型光伏製備技術。這篇論文發表之後得到了學術界和產業界的高度關注。基於該項突破,陳永華和黃維團隊繼續採用離子液體MAAc作為溶劑,製備了高效穩定的二維層狀鈣鈦礦,成為離子液體應用在鈣鈦礦領域的又一突破。
  • 高效鈣鈦礦光電材料分子設計與器件物理:從鉛基到無鉛
    主題:高效鈣鈦礦光電材料分子設計與器件物理:從鉛基到無鉛時間:2017年11月23日(星期四)下午14:00地點:吉林大學物理樓333報告廳主講人:王 寧 吉林大學 物理學院 新型電池物理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授摘要:隨著傳統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的快速消耗,由此帶來的環境汙染和能源危機日益嚴峻
  • 西安交大電信學院科研團隊實現
    從2009年開始,基於甲基銨鉛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就備受矚目,目前已成為國際科研以及產業領域關注的熱點。在不到8年的時間裡,其光電轉換效率從2009年的3%一路飆升到2017年的22.1%。甲基銨鉛碘鈣鈦礦材料具有直接帶隙、吸收帶隙可調且強吸收、載流子傳輸距離長的特點,是光伏器件的最理想的活性吸收材料。
  • 交大科技力!
    近期,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生物、航天、管理、公共衛生、電子科學技術等領域相繼取得重要進展,一起來看這些新突破、新成果! 讓我們為交大科研實力打Call!
  • 化學所二維共軛聚合物光伏材料的分子設計研究獲系列進展
    聚合物光伏材料的分子結構與其光伏性能具有十分密切的關係。根據目前報導的結果來看,對光伏聚合物的分子結構優化大多是針對某一個聚合物來進行的,也就是說,對於不同的分子結構,人們需要採用不同的方式對其進行優化。這不僅增大了分子結構優化工作的難度,也容易導致錯過很多具有潛力的分子結構單元。因此,找到一種能改善聚合物光伏性能的具有廣泛適用性的方法將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 清華大學:光譜穩定高效的鈣鈦礦藍光LED
    此外,基於Cl-配體的EL器件實現了藍色EL發射,最大亮度為2810 cd/m2,EQE為3.1%,幾乎是基於Br-配體的EL器件的三倍。藍光鈣鈦礦電致發光器件主要是基於在鉛基溴化鈣鈦礦中進行氯摻雜實現的。
  • 黃維院士&陳永華教授:離子液體製備鈣鈦礦的高效穩定的起源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在新興的光伏領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其認證效率高達25.2%。 與矽(Si)太陽能電池、砷化鎵(GaAs)太陽能電池和碲化鎘(CdTe)等傳統光伏技術相比,PSC最吸引人的特點之一是它的溶液可加工特性,能夠顯著降低工藝成本,並且柔性器件的製備容易實現。
  • 黃維院士&陳永華教授:離子液體製備鈣鈦礦的高效穩定的起源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在新興的光伏領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其認證效率高達25.2%。 與矽(Si)太陽能電池、砷化鎵(GaAs)太陽能電池和碲化鎘(CdTe)等傳統光伏技術相比,PSC最吸引人的特點之一是它的溶液可加工特性,能夠顯著降低工藝成本,並且柔性器件的製備容易實現。
  • 【為創造偉力作出貢獻】西安交大在高穩定性全無機鈣鈦礦量子點...
    近年來,新型全無機鈣鈦礦(CsPbX3, X=Cl, Br, I)量子點因其具有製備過程簡單、形貌可控、高螢光量子效率(>90%)、螢光波長可調且覆蓋可見光範圍(400-700nm)、半高寬較窄(12-25nm)及寬廣的顏色區域(150%NTSC)等優點,在LED、顯示屏、太陽能電池、雷射、光電探測器等光電器件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 化學所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材料與器件方面取得系列新進展
    從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官網獲悉,中科院化學所分子納米結構與納米技術院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於近期與相關合作者們開發了一種風刀塗布方法,實現了大面積鈣鈦礦薄膜、電子傳輸層(ETL)和空穴傳輸層(HTL)的高質量塗布,在全程不需旋塗和反溶劑的情況下,獲得了轉換效率(PCE)可達20%以上的電池器件,為高效率鈣鈦礦光伏器件的低成本規模化製備提供了一種思路
  • 科學家研究出更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科學家研究出更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8 14:36:46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Zhaoxin Wu課題組與美國西北大學Mercouri G.
  • AM:配體調控過量PbI2助力高效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此外,PbI2受光激發產生的電荷集聚會誘導鈣鈦礦薄膜的降解。因此,合理控制PbI2的含量和分布對器件效率和穩定性至關重要。,開發了一種配體調控技術來調節鈣鈦礦薄膜中過量PbI2的形貌和分布。研究者嘗試了一系列的配體作用於鈣鈦礦薄膜的製備過程,並對其工藝和濃度的影響進行了系統性的探索,成功使得過量的PbI2以納米片的形式垂直分布在鈣鈦礦薄膜晶界處。既鈍化了晶界缺陷,又避免了對電荷縱向傳輸的阻礙,有效利用了PbI2的優勢並避免了其劣勢。
  • 綜述:基於DTP結構的高效有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材料的設計
    有機太陽能電池(OSCs)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VSCs)是通過關鍵有機光伏材料的分子設計實現溶液加工性和性能可行性的新興光伏技術。同時,分子空穴傳輸材料(HTMS)在實現20%以上的PCE無摻雜PVSCs方面比廣泛使用的螺環OMeTAD具有更大的優勢。
  • 寧波材料所在高效穩定全無機鈣鈦礦電池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A 2020, 8, 6517)大幅度提升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電池的長時間穩定性。由於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中有機成分揮發問題導致其光熱不穩定,相比而言,全無機鈣鈦礦具有良好的耐溫性和光照穩定性,而且無機鈣鈦礦具備鈣鈦礦電池發展重點之一的高效疊層結構前級的理想活性層材料,但是無機鈣鈦礦難於控制結晶性限制了其效率的提升。
  • 己基膦酸酯配體製備穩定量子限域的藍光CsPbBr3納米片
    Stranks團隊及其合作團隊於ACS Energy Letters 刊發己基膦酸酯配體製備穩定量子限域的藍光CsPbBr3納米片的研究成果。對於量子限域的藍光CsPbBr3納米片,在熱膠體方法中採用短的己基膦酸酯配體,相比用典型的油胺配體,己基膦酸酯配體可顯著抑制聚結現象。膦酸酯鈍化的納米片薄膜在450 nm處的PLQY約為40%,具有出色的環境和熱穩定性。
  • AEnM:多齒配體鈍化實現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自2009年首次報導以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從最初的3.8%迅速提升到25.2%。鈣鈦礦薄膜質量是影響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溶液法製備鈣鈦礦薄膜包含高溫退火工藝。在高溫退火過程中,鈣鈦礦組分之一的低沸點有機鹽容易降解,導致鈣鈦礦薄膜表面形成滷素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