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基膦酸酯配體製備穩定量子限域的藍光CsPbBr3納米片

2021-02-13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量子限域的CsPbBr3納米片極有希望用於低成本的藍色發光二極體中,但是它們在溶液和薄膜中容易聚集,特別是在器件運行條件下,這嚴重阻礙了它們的應用。基於此,2020年5月15日英國劍橋大學Samuel D. Stranks團隊及其合作團隊於ACS Energy Letters 刊發己基膦酸酯配體製備穩定量子限域的藍光CsPbBr3納米片的研究成果。對於量子限域的藍光CsPbBr3納米片,在熱膠體方法中採用短的己基膦酸酯配體,相比用典型的油胺配體,己基膦酸酯配體可顯著抑制聚結現象。膦酸酯鈍化的納米片薄膜在450 nm處的PLQY約為40%,具有出色的環境和熱穩定性。即使在連續的光激發載流子(相當於約3 A/cm2的LED電流密度)的情況下,仍可以保持色純度。固態核磁揭示量子點表面存在膦酸酯。密度泛函理論計算表明,穩定性增強是由於膦酸配體與銨配體相比具有更強的結合親和力。

鈣鈦礦LED世界記錄每日更新

鈣鈦礦白光LED最高EQE12.2%    保持團隊:中國華南理工大學陳梓銘&葉軒立團隊  更新時間:2021年1月4日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世界記錄每日更新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最高認證光電轉化效率25.5%    保持單位: 韓國蔚山國家科學技術研究所(UNIST)

鈣鈦礦/矽疊層太陽能電池最高認證光電轉化效率29.5%   保持單位:牛津光伏公司(Oxford PV)

CsPbBr3最高開路電壓1.7V   保持團隊:中國暨南大學段加龍&唐群委團隊  更新時間:2020年8月27日CsPbI2Br最高開路電壓1.43V   保持團隊:日本橫濱大學Tsutomu Miyasaka團隊   更新時間:2020年5月1日

小分子無摻雜空穴傳輸材料正式器件最高效率22.4%   保持團隊:美國普林斯頓大學Yueh-Lin Loo團隊    更新時間:2020年9月23日 

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最高效率13.4%    保持團隊:中國北京大學劉志偉&卞祖強團隊  更新時間:2020年12月10日

CsPbI3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最高效率20.4%     保持團隊:韓國蔚山科學技術研究院Sang Il Seok團隊    更新時間:2020年12月9日

噴塗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最高效率19.4%   保持團隊:英國謝菲爾德大學David G. Lidzey團隊  更新時間:2020年4月20日 

碳電極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最高效率19.2%     保持團隊:中國中科院物理所孟慶波團隊  更新時間:2018年8月1日

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的最高效率17.39%   保持團隊: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Joseph M. Luther團隊  更新時間:2019年6月28日

       註:每個藍色文字部分都帶有超連結,超連結每篇都有參考文獻,這裡就不一一標註參考文獻了。

       此外,還有哪些沒有歸納的記錄,或者有新突破的記錄,可以文末留言或者後臺留言,以後每日及時更新。

鈣鈦礦LED一線人員交流群

長按識別加入我們

有問題及時交流,找到科研上志同道合的小夥伴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一家專注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的公眾號

長按關注我們

每日凌晨準時推送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nergylett.0c00935

點擊閱讀原文可獲取原文

相關焦點

  • 一文縱覽:QLED量子點顯示
    由於在生產過程中在量子點表面產生有機配體,抵消量子點之間的範德瓦耳斯吸引力,以維持其在溶液中的穩定性。但這層有機配體極大的阻礙了電荷在量子點之間的傳輸。這點大大降低了納米微晶在太陽電池和其它的元件上的應用。科學家們曾嘗試用各種方法提高電荷在這種材料中的傳導率。
  • 清華大學:光譜穩定高效的鈣鈦礦藍光LED
    編輯推薦:本文通過使用Cl端基的胺配體(Cl-配體)製備了具有優化Cl分布的合金FAPbBr3-xClx納米晶體薄膜。與傳統的Br端基配體(Br-配體)製造的FAPbBr3-xClx薄膜相比,製成的FAPbBr3-xClx NC薄膜顯示出富含Cl的表面和9 nm藍移發射光譜。
  • 基於量子限域效應和雙金屬協同效應構造二維RhW納米片實現高效CO2...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曾傑教授課題組通過構築二維RhW納米片並利用其量子限域效應和雙金屬協同效應實現高效CO2催化加氫。CO2加氫反應的關鍵步驟在於CO2活化產生CO2δ-自由基。
  • 藍光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從材料製備到器件優化
    近日,來自北京化工大學的譚佔鰲教授和華北電力大學的王志斌博士(現已入職福建師範大學)在《發光學報》雜誌發表了題為「藍光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從材料製備到器件優化」的綜述文章。該綜述總結了近年來藍光鈣鈦礦材料製備和器件結構優化的研究進展,並對藍光PeLED未來發展方向和所面臨的問題進行了展望,以期促進藍光PeLED相關研究。
  • 曹睿/王博:MOF限域空間催化-晶體工程助力鎖定催化位點
    MOF KLASCC-1,實現了原甲酸酯在鹼性條件下的催化水解反應,並利用不同pH值下催化活性研究和晶體工程方法確定了限域通道和通道中的吡啶基團均對催化水解反應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為了模擬酶在限域空間中的催化反應,人們開發了多種具有限域空間的分子和材料,例如配位籠,多孔納米顆粒,分子篩,和金屬有機框架(MOF)等。然而,對其結構修飾以引入腔內功能殘基,仍是挑戰。
  • 納米石墨烯限域單原子鐵催化劑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量子點材料的研究現狀及在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領域的應用
    由於量子限域效應和量子尺寸效應,半導體量子點具有激發光譜寬、半峰寬較窄、波長可調和溶液加工等特點,受到廣泛關注。經過30多年的發展,量子點材料已實現了「綠色合成路線」,性能逐漸提升,能夠進行工業化產品生產供應,目前已經開發出商業化應用的光致發光器件,該系列器件相繼應用於LED照明和顯示領域。
  • 關於InGaN的μLED、藍光鈣鈦礦LED性能的兩項研究進展
    (來源:半導體照明網) 02 國內兩高校教授提出雙配體策略助藍光鈣鈦礦LED性能提升 金屬滷化物鈣鈦礦材料是光電領域的新一代明星材料。
  • 雙重保護的穩定金屬滷化物鈣鈦礦納米片
    雙重保護的穩定金屬滷化物鈣鈦礦納米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18:06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林志群團隊報導了一種製備雙重保護的穩定金屬滷化物鈣鈦礦納米片的方法。
  • 限域的Bi納米顆粒作為一種高活性、高耐久性的CO2還原電催化劑
    Bi納米顆粒新型自支撐電極的製備。2.採用在Ar氣氛中直接退火,實現自支撐超薄碳納米片限域的超細Bi納米顆粒的製備。薄碳納米片限域的超細Bi納米顆粒自支撐電極在CO2RR生成HCOOH協同機理。通過對製備電極的成分組成、電化學性能的分析探索。
  • 關於InGaN的μLED、藍光鈣鈦礦LED性能的兩項研究進展
    01國內四位教授新研究成果有望破除高性能μLED發展瓶頸近日,臺灣交通大學郭浩中教授與南方科技大學劉召軍教授和河北工業大學畢文剛及張紫輝教授合作,使用Crosslight計算平臺的數值模擬結合實驗製備研究,分析不同的量子位障層對於InGaNμLED外部量子效率的改進
  • Small:基於三聯吡啶-鈷配合物納米片的穩定雙離子電池陰極材料
    基於上述科學問題,香港理工大學黃維揚教授團隊通過簡單而溫和的方式製備出一種基於三聯吡啶配體和鈷離子的配合物納米片Co-sheet,且其作為雙離子電池的陰極材料表現出可觀的電化學穩定性。這項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種簡單的,低成本獲得大面積、功能化二維納米片的製備方法,拓展了納米片的應用領域,同時,為高性能雙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發展提供新視角。
  • 「量子限域超流體」概念
    從經典熱力學角度看,具有化學選擇性的納米通道的物質傳輸應該是非常緩慢的。然而,在生命體系中,離子和分子的快速傳輸表現出量子化的超快流體狀態。例如,NaK通道每次只能容納一個水合Na^+離子;K通道含有兩個相距約7.5埃的K^+離子,中間有一個水分子;每個Ca離子通道也同時結合兩個Ca^2+離子。
  • 新仿生配體增強納米顆粒生物相容性和穩定性
    鑑於納米材料在生物醫學上的重要應用,如何製備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好的納米顆粒一直是科學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 來自稀土的藍光OLED:高效穩定,補齊三基色|NSR
    北京大學研究者將稀土鈰(III)配合物Ce-2引入OLED,實現了高效、穩定的天藍色發光。以Ce-2為代表的鈰(III)配合物有望成為新一代發光材料,實現高效穩定的OLED全色顯示與照明。
  • 來自稀土的藍光OLED:高效穩定,補齊三基色 | NSR
    以Ce-2為代表的鈰(III)配合物有望成為新一代發光材料,實現高效穩定的OLED全色顯示與照明。而在近三十年來快速發展的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領域,高效穩定的藍光同樣是三基色中最難獲得的一種。在產業應用中,使用具有100%激子利用率的高效磷光材料,可以製造出足夠好的紅光和綠光器件。但是,目前還缺少兼具高激子利用率和短激發態壽命的優質藍光OLED材料。
  • 大連化物所納米晶熱載流子弛豫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採用飛秒瞬態光譜技術系統地研究了量子限域的鈣鈦礦納米晶的熱載流子弛豫動力學,發現該體系呈現出亞皮秒級別的熱載流子壽命與之前理論預測的「聲子瓶頸」機制不符,進一步研究發現熱載流子能量耗散通道由表面配體分子誘導的非絕熱弛豫機制所主導。
  • 量子點材料:現狀、機遇和挑戰
    溶液納米晶具有晶體和溶液的雙重性質,量子點是其中馬上具有突破性工業應用的材料。        與其他納米晶材料不同,量子點是以半導體晶體為基礎的。尺寸在1~100納米之間,每一個粒子都是單晶。量子點的名字,來源於半導體納米晶的量子限域效應,或者量子尺寸效應。
  • 科學家首次提出「量子限域超流體」概念
    從經典熱力學角度看,具有化學選擇性的納米通道的物質傳輸應該是非常緩慢的。然而,在生命體系中,離子和分子的快速傳輸表現出量子化的超快流體狀態。例如,NaK通道每次只能容納一個水合Na+離子;K通道含有兩個相距約7.5埃的K+離子,中間有一個水分子;每個Ca離子通道也同時結合兩個Ca2+離子。
  • 進展|新型二維原子晶體VSe2的製備及其準二維量子相干輸運
    最近,該研究組博士後劉洪濤和鮑麗宏副研究員等利用化學氣相沉積(CVD)方法在絕緣襯底上成功地實現了少層VSe2單晶納米片的可控制備,並對其層數依賴的低溫電子輸運特性進行了研究。首先他們發展了一種普適的升華鹽輔助的CVD生長二維晶體材料的方法。該方法可實現高質量、多種層數VSe2的可控制備,最薄可至2.48 nm(約4層)(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