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點材料:現狀、機遇和挑戰

2020-11-22 求是新聞網


    
    (QLED器件示意圖)
    

    一類明星材料———量子點
    

    
量子點屬於一大類新材料——溶液納米晶中的一種。溶液納米晶具有晶體和溶液的雙重性質,量子點是其中馬上具有突破性工業應用的材料。
    
    
與其他納米晶材料不同,量子點是以半導體晶體為基礎的。尺寸在1~100納米之間,每一個粒子都是單晶。量子點的名字,來源於半導體納米晶的量子限域效應,或者量子尺寸效應。當半導體晶體小到納米尺度(1納米大約等於頭髮絲寬度的萬分之一),不同的尺寸就可以發出不同顏色的光。比如硒化鎘這種半導體納米晶,在2納米時發出的是藍色光,到8納米的尺寸時發出的就是紅色光,中間的尺寸則呈現綠色黃色橙色等等。量子點的化學成分,發光顏色可以覆蓋從藍光到紅光的整個可見區,而且色純度高、連續可調。
    
    
量子點可以應用在生物醫療領域。我們能用量子點把細胞的骨架完全顯示出來。與其它種類的檢測手段相比,量子點發光材料做檢測肯定是有優勢的。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利用量子點的不同顏色來同時檢測多種病菌或者農藥殘留。而且,因為量子點吸收能力非常大,能夠大大提高靈敏度。
    
    
量子點也能應用於照明產業。目前照明消耗的能量大致相當於電能的20%。但人造光源的光效率是很低的。例如,照明質量高的白熾燈,光效只有2%。如果能把效率提高到20%,就意味著能節省能源消耗的20%。美國能源部的固態照明路線圖寫了一段話:量子點在人類照明領域將起到重要作用。
    
    
另外,還有顯示產業。目前的第一代量子點顯示設備,是氮化鎵LED與量子點結合的背光源產品,納晶公司和美國兩家高科技公司都已經進入商業化階段。這種新型的背光源,讓顯示顏色的純度、色飽和度很高,是其它顯示技術難以企及的。據我所知,國內一家大型電視機廠家將會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推出這種新型的彩色電視。
    
    
從發端到熱潮
    
    
量子點領域的發端,大約在70年代末。當時,西方國家的化學家受石油危機的影響,想尋找新一代能利用太陽能的光催化和光電轉換系統。借鑑半導體太陽能電池的原理,化學家們開始嘗試著在溶液中製備半導體小晶體,並研究它們的光電性質。有代表性的人物,包括美國的BARD和BRUS、前蘇聯的Ekimov、德國的HENGLEIN等。
    
    
在實驗室裡,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比如,硫化鉛的大塊單晶總是大家熟悉的黑色,但是,化學家在溶液中做出來的納米晶體顏色各不一樣,有的黃、有的紅、有的黑,有的甚至沒有顏色。到底發生了什麼奇怪的事情?
    
    
最後,美國科學家BRUS、前蘇聯的E-FROS給出了一個漂亮的解釋,這就是「量子限域效應」理論。他們倆的文章發表時間有些不同,但由於前蘇聯的隔離,彼此並不知道對方的工作。
    
    
目前為止,這個領域還是化學家在起主導作用,合成出性能達到要求的量子點還是該領域最關鍵的事情。1990年以前,合成方法都是基於傳統的製備膠體小粒子的化學方法,例如共沉澱、微乳液、膠束等。這些方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把尺寸控制在要求的範圍內,但光學性能非常差,基本上不發光。
    
    
量子點研究在1990年到1993年之間發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出現了一種新的合成方法,叫「金屬有機-配位溶劑-高溫」路線,這個方法最早在貝爾實驗室被發明,它以具有高毒性、非常不穩定的二甲基鎘作為鎘源,在高溫(300攝氏度左右)、有機配位溶劑中合成高質量硒化鎘。這對於整個領域具有裡程碑式意義。但是,這同時也給領域留下來一個挑戰。他們用的原料,是從「金屬有機氣相沉積」借鑑而來,其中的二甲基鎘是爆炸性的,即使是室溫也不穩定,而且毒性很大,成本很高。這些因素,導致在後來10年間,這個領域發展並不快,而且只能做一種材料。
    
    
後來我到了阿肯色大學,我們找到了一種「綠色」有機溶劑路線,它讓量子點的簡便合成走進了全世界的實驗室。只要有一個普通的化學合成實驗室就可以做,在中國也可以做。接下來,我們系統探索了量子點生長機理,使得相對高質量的量子點的範圍也逐步擴大到其它種類半導體。由於這些原因,這條「綠色」路線很快在全世界推廣,包括工業界和學術界。
    
    
我認為,科學研究分兩類,分別是「前瞻性探索」和「系統性攻關」。上述貝爾實驗室1990年的工作,就是典型的前瞻性探索,我們實驗室在本世紀的工作則更接近系統性攻關。科學研究面對的未知世界、不像考試一樣有標準答案。因此,我們既不能否定前瞻性探索、也不應該看不起系統性攻關。目前中國科學研究有過於看重前者的傾向,對科學熱點過於關注。
    
    
顛覆性進展
    
    
回到浙江大學後,我慢慢認識到量子點合成化學真正的核心問題是激發態控制。這是因為,作為發光材料,其性能的實現只能在激發態。而對於傳統的合成化學,化學家只關心基態。基於這個新認識,我們採用了一些新的合成控制方法。由此,我們得到了一些性能前所未有的量子點。
    
    
以這些新型量子點為基礎,通過與浙大材料系金一政副教授小組和納晶科技公司合作,我們已經看到了第一個帶有顛覆性意義的量子點應用。那就是性能優異的量子點LED(QLED)。在申請了專利後,我們把相關的第一篇文章投給了Natue雜誌。已經在線發表。
    
    
發光二極體(LED)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在照明和顯示領域的節能效果已經得到公認,這就是今年諾貝爾物理獎(氮化鎵藍光LED)的基礎。氮化鎵藍光LED已經大面積量產,相關智慧財產權被日本、美國、歐洲公司牢牢控制了。但是,氮化鎵藍光LED的技術,是基於在藍寶石單晶襯底上外延生長多層半導體單晶,要求高真空設備、超高純度原料、製備過程能量消耗大。因此,其基礎成本大。
    
    
如果量子點合成達到了LED光電性能的要求,那麼,量子點LED有望結合氮化鎵LED和OLED兩者的優勢。我們近期的這個工作,證實了這個設想。Nature的審稿人給出了幾個指標,讓我們與OLED和其它溶液加工LED做一個橫向比較。結果表明,儘管我們的QLED是在相對簡陋的條件下用溶液法製備的,但我們的器件幾乎全面勝出。
    
    
LED也是照明產業的核心器件。但是和太陽光比較,現在的白光LED燈是有缺陷的,它是人造白光,有很多的高能光子。高能光子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已經有一些醫學證據表明是不利的。另外,現行白光LED發熱比較明顯,這也不是好消息。QLED的白光,在原理可以完全做到與理想照明光源一致,更加接近於自然光,並且發熱大大減少。我們最近工作的進展表明,有一天量子點LED將為照明產業做出貢獻。量子點這個領域,目前已經發展到了需要高深、更系統、更集成(或者更交叉)的水平。我們的QLED技術,目前處於國際領先地位、並確立了自己的智慧財產權。但是,來自MIT(QDVision)、SAMSUMG等方面的競爭是不容小視的。
    
    
周煒根據在2014 湯森路透《2014 研究前沿》發布暨科學家論壇上的報告整理,有刪節2014-12-26

相關焦點

  • 發光學報 | 鈣鈦礦量子點:機遇與挑戰
    本期目錄鈣鈦礦量子點:機遇與挑戰01引言自2009年基於有機-無機鉛滷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第一次報導以來,滷化物鈣鈦礦可謂當之無愧的明星材料,短短幾年,其電池驗證效率已達25.2%。此外,其合成原材料成本低廉,製備簡單,無需包裹構築核-殼結構,對操作的要求相對低,且發光峰較其他量子點更窄。這些優點使得滷化物鈣鈦礦量子點迅速活躍於眾多領域的應用中,一時間可謂「登上神壇」。基於滷化物鈣鈦礦量子點出色的發光特性,將其應用於照明領域,可實現較傳統螢光粉更廣的色域和更高的色純度,以及更高的顯色指數。
  • 量子點,納米材料與器件領域的「新貴」
    近年來,儘管大眾對「量子點」概念還有些陌生,但它在顯示領域的應用已然興起,量子點材料應用開始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許多品牌商陸續推出了量子點液晶電視,並逐步向顯示器、平板、筆記本和手機等中小尺寸延伸。此次講座,王允軍從納米材料發展演進,量子點發展演進、基本原理、基本特性方面進行了系統性的梳理,又從量子點的主要產品和應用領域詳細介紹,最後剖析當前市場驅動下量子點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同時結合蘇州星爍納米科技有限公司的發展總結經驗、提出建議。
  • 量子點LED的發展現狀及面臨的挑戰
    量子點屬於一大類新材料—溶液納米晶中的一種。溶液納米晶具有晶體和溶液的雙重性質,量子點是其中馬上具有突破性工業應用的材料。  與其他納米晶材料不同,量子點是以半導體晶體為基礎的。尺寸在1~100納米之間,每一個粒子都是單晶。量子點的名字,來源於半導體納米晶的量子限域效應,或者量子尺寸效應。
  • 量子點材料的研究現狀及在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領域的應用
    量子點材料的研究現狀及在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領域的應用    慧聰LED屏網報導由於量子限域效應和量子尺寸效應,半導體量子點具有激發光譜寬、半峰寬較窄、波長可調和溶液加工等特點,受到廣泛關注。經過30多年的發展,量子點材料已實現了「綠色合成路線」,性能逐漸提升,能夠進行工業化產品生產供應,目前已經開發出商業化應用的光致發光器件,該系列器件相繼應用於LED照明和顯示領域。
  • 2019年中國新材料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行業發展機遇與...
    2019年中國新材料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  2020-01-19 16:10:39
  • 每周一問 | 碳量子點和石墨烯量子點有何區別?
    1.碳量子點和石墨烯量子點有何區別?從廣義上說,石墨烯量子點是碳量子點的一種。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碳量子點根據碳源不同,製備方法不同,結構也千差萬別。特別是通過熱解或氧化sp3碳結構的小分子前驅物製備的碳點(又叫從下而上法),往往並不具或只有很小的有類氧化石墨烯的sp2共軛島嶼結構,而更類似於大的碳簇。因此,從結構上來說我們可以把石墨烯量子點歸為具有石墨片層結構(晶格間距0.32nm)以及較大的網狀sp2共軛島嶼結構的碳量子點。
  • 白皮書 | 量子點材料的研究現狀及在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領域的應用
    取決於體材料的導帶(cB)和價帶(VB) 邊緣如何相對於核殼排列,核和殼材料的具體選擇可以確定不同的電子構造,從而擁有不同的螢光特性。通過製備不同的無機核 / 殼異質結構,精確控制量子點內的電子和空穴空間分布,提供所需的光學、電子和化學性質的調製,以適應廣泛的潛力。
  • 北大AI 公開課 2019 | 阿里達摩院施堯耘:量子計算的潛力和挑戰
    出處:AI前線5 月 15 日,備受矚目的北大 AI 公開課第十二講如期開講,達摩院量子實驗室主任施堯耘為大家講解了量子計算的潛力和現狀,展望了未來量子計算面臨的幾大挑戰。我研究量子信息科學已經有 20 多年,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很基本的問題。既然這是一個課堂,那大家還是要學點東西;所以我會花點時間講原理。另外我會講一下現狀和未來的挑戰。我是名科學家,當講量子計算的時候,我必須強調我講的是潛能。因為目前畢竟量子計算還沒有算出一個經典計算機算不出來的問題。未來還有很多的不確定性,所以只是講潛能。
  • 挑戰量子點技術!新型柔性半導體製備方法更簡單
    關鍵字量子點、柔性半導體、納米、光電背景前不久,筆者在《基於石墨烯和量子點的圖像傳感器:應用前景廣闊!》一文中為大家介紹過量子點技術,或許許多朋友還有印象。量子點是指一系列極小的半導體粒子,三個維度的尺寸都在100納米以下。
  • 納晶科技:量子點光電技術量子點材料開發商
    由於不同尺寸的量子點,其電子和空穴被量子限域的程度不一樣,因此可在受到外來能量(光、電)的激發後發出不同顏色的光,覆蓋從藍光到紅外光的整個區域。  基於這一原理,納晶科技從電致發光和光致發光兩個思路切入,分別聚焦量子點材料和量子點發光二極體兩大研究方向,並形成量子點光轉化材料與器件的主要業務板塊。
  • 權威化學家彭笑剛:量子點是目前最優秀的電視發光材料(1)
    7月22日,TCL在浙江舉辦了一場名為「科學家面對面——量子點顯示科技科普大講壇」的活動,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量子點領域資深專家彭笑剛,就量子點技術的歷史背景、產業發展現狀以及未來應用方向等內容向在場的100多名媒體記者以及與會嘉賓進行了介紹。
  • OLED走下神壇 量子點「一公斤大米」道出多少行業痛點?
    彭笑剛認為,量子點有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優秀的發光材料,其應用範疇遠超OLED,而隨著電致發光技術的不斷推進,量子點將是人類最可能的下一代顯示技術選項。  正如麥肯錫諮詢公司的能源專家Matt Rogers和史丹福大學教授Stefan Heck在暢銷書<<資源革命>>中所表達的觀點,「全球性的資源稀缺帶來的危機,反而讓我們遇到一個改變全球經濟格局的機遇,一個會帶來數萬億美元利潤的機遇。」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機遇與挑戰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機遇與挑戰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在新型太陽能電池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最有前景的。」9月10日下午,在智慧能源與綠色發展論壇上,上海科技大學教授寧志軍分享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機遇與挑戰。
  • 白光LED光源用發光材料應用現狀及趨勢
    在信息探測領域內, 物聯網以及生物識別(生物認證)技術具有萬億規模的市場前景,兩者的核心部件均需要應用稀土發光材料的近紅外傳感器。隨著照明及顯示器件的更新換代,作為其核心材料的稀土發光材料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針對發光材料的現狀和發展趨勢詳述如下。
  • 科學家研發新型量子點顯示材料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今日材料》上,為量子點顯示技術的發展開闢了高效環保的全新材料方向。  量子點顯示(QLED)被認為是繼有機發光顯示(OLED)之後的下一代顯示技術,具有色純度高、色域寬、成本低等優點,易於實現大屏幕、全彩色、柔性顯示,是虛擬增強現實技術和智能可穿戴顯示設備的理想之選。
  • 權威化學家彭笑剛:量子點是目前最優秀的電視發光材料
    7月22日,TCL在浙江舉辦了一場名為「科學家面對面——量子點顯示科技科普大講壇」的活動,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量子點領域資深專家彭笑剛,就量子點技術的歷史背景、產業發展現狀以及未來應用方向等內容向在場的100多名媒體記者以及與會嘉賓進行了介紹。
  • 碳量子點材料,未來可期!
    碳量子點材料具有綠色環保,水溶性和導電性好以及生物毒性低等優勢,近年來在納米電子學、光學、催化化學、生物醫學以及傳感器等領域都有較好的應用前景。目前,國家重點研究發展計劃將納米研究和量子調控作為重大科研計劃。碳量子點材料的發展,未來可期!
  • 用鹽水為量子點材料包膜,臺灣清華大學研發噴墨列印Micro LED
    臺灣清華大學材料系教授陳學仕領導的研究團隊,用鹽水為量子點材料「包膜
  • 納晶科技:專注量子點材料的「拓荒者」
    由於不同尺寸的量子點,其電子和空穴被量子限域的程度不一樣,因此可在受到外來能量(光、電)的激發後發出不同顏色的光,覆蓋從藍光到紅外光的整個區域。  基於這一原理,納晶科技從電致發光和光致發光兩個思路切入,分別聚焦量子點材料和量子點發光二極體兩大研究方向,並形成量子點光轉化材料與器件的主要業務板塊。
  • 【深度報告】量子點產業全分析:產業鏈迎來爆發式增長機遇
    四、產業鏈:量子點膜、量子點和水汽阻隔膜和光學膜是都有巨大投資機會估算2020年全球量子點膜市場約100億元,未來5年將持續高速成長,產業鏈核心環節包括——(1)量子點膜,配方、塗布工藝以及複合膜能力是核心競爭力;(2)量子點材料,專利是最核心壁壘;(3)水汽阻隔膜,基膜以及鍍膜工藝是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