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電信學院科研團隊實現

2021-01-09 西安交大新聞網

從2009年開始,基於甲基銨鉛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就備受矚目,目前已成為國際科研以及產業領域關注的熱點。在不到8年的時間裡,其光電轉換效率從2009年的3%一路飆升到2017年的22.1%。甲基銨鉛碘鈣鈦礦材料具有直接帶隙、吸收帶隙可調且強吸收、載流子傳輸距離長的特點,是光伏器件的最理想的活性吸收材料。而高質量的鈣鈦礦薄膜是實現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高光電轉換效率的關鍵。

電信學院吳朝新教授團隊專注於反型平面異質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鈣鈦礦層的研究。最近,該課題組找到了一種簡單方法,實現了高質量的鈣鈦礦薄膜,得到了光電轉換效率高達19.44%的反型平面異質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此外,將該方法應用到柔性電池中,實現了光電轉換效率為17.04%的高效率反型平面異質結鈣鈦礦柔性電池,位於國際最高柔性薄膜太陽能電池效率之列。通過旋塗製備好鈣鈦礦薄膜後,使用硫氰酸銨(NH4SCN)後處理,鈣鈦礦薄膜經過分解,再重新結晶的過程,形成了晶粒更大,結晶性更好,缺陷更少的鈣鈦礦薄膜。這項研究工作於2017年11月發表在國際重要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響因子12.12)。題目「類滷素誘導的CH3NH3PbI3薄膜的重結晶工程及其在高效反型平面異質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Hua Dong,Zhaoxin Wu*, et al,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DOI: 10.1002/adfm. 201704836)。第一作者為課題組青年教師董化博士(交大為第一作者單位與通訊作者單位),文章被推薦為當期的封底文章(論文連結為https://doi.org/10.1002/adfm.201704836)。

近幾年來,吳朝新教授團隊對於柔性太陽能電池及柔性透明導電薄膜進行了深入研究,且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例如:在國際上率先發展了「蒸鍍-旋塗」的鈣鈦礦薄膜低溫製備工藝,2016年實現了具備高穩定性a-FAPbI3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其光電轉換效率13.03%,效率穩定性超過一個月以上(Jun Xi, Zhaoxin Wu*, et al,Nano Energy,DOI:10.1016/j.nanoen. 2016.06.007)。基於這種低溫薄膜製備工藝克服了錫基鈣鈦礦成膜的工藝難點,實現了高效的柔性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Jun Xi, Zhaoxin Wu*, et al,Advanced Materials, 2017. 1606964)。前期在銀納米線透明柔性導電薄膜有重要的成果,實現方阻10歐姆以下,且透過性大於88%的超薄柔性薄膜(Hua Dong,Zhaoxin Wu*, et al.,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2016, 8, 31212−31221; Yaqiu Jiang, Jun Xi, Zhaoxin Wu* et al.,Langmuir2015, 31: 4950-4957)。這些重要成果為進一步實現超輕質高效率的薄膜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奠定了重要基礎。

參與本項工作的還有美國華盛頓大學Alex K.-Y. Jen教授、吉林大學張立軍教授,得到了科技部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課題(973)(編號2013CB328705)及自然基金委面上課題(編號11574248)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實踐在路上】西安交大電信學院暑期實踐團隊赴南京14所調研
    在國家倡導「產、學、研」相結合的大背景下,為了增進學生對於國防科研院所的了解,努力將所學科學知識與生產實際相結合,7月17日,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院暑期實踐團隊赴南京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十四研究所進行暑期調研,切實了解我國國防科研領域的發展現狀以及軍事裝備的發展情況。
  • 西安交大電信學院科研項目助力天宮一號順利升空
    在這項舉世矚目的航天工程中,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院課題組承擔了「天宮一號」部分地面監控與飛控決策支持任務。該項目是中國航天員中心的四大決策支持任務之一,屬於載人航天七大系統之一的航天員系統,完成飛控任務全過程的地面監控與決策支持,也是太空飛行器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的重要環節。
  • 西安交大引領國際陶瓷學前沿發展!
    近日,美國陶瓷學會在線頒發了2020年度國際陶瓷學領域各獎項,西安交通大學李飛、徐卓教授榮獲Ross Coffin Purdy獎。時隔35年,西安交大再次問鼎國際陶瓷之巔!西安交大電信學部教授徐卓(左)、李飛(右)
  • 盤點西安交大近期6篇《科學》
    2019年10月25日,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發表了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部劉明教授課題組和材料學院丁向東教授課題組的最新合作論文:  Super-elastic ferroelectric single-crystal membrane with continuous electric dipole rotation《具有連續電偶極旋轉的超彈性鐵電單晶薄膜》。
  • 西安交大電信學部揭牌 - 中國企業報-電子報
    西安交大電信學部揭牌 學部與本報陝西公司達成校企戰略合作協議 來源:中國企業報  作者:本報記者 張晉 9月16日,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部揭牌儀式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舉行,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張邁曾、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陝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方光華、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李傑、百度技術委員會理事長陳尚義為儀式揭牌並發表講話。
  • 西安交大科研團隊在柔性自支撐鐵性薄膜領域取得新進展
    因此,如何在鐵性薄膜中實現可與柔性聚合物相媲美的超彈性和超柔性,這是其應用於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時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西安交通大學劉明教授團隊其次,通過納米機械臂對其進行原位SEM彎曲實驗,發現BiFeO3薄膜能夠實現接近180°的摺疊,其承受的最大彎曲應變>5%,撤去外力後BiFeO3薄膜能夠大幅回彈,展現出超彈性行為,並且反覆彎曲多次而不破壞。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細胞DNA編程計算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進行DNA計算生成多位的二進位編碼,實現了活細胞中多種非編碼調控RNA與端粒酶等腫瘤標誌物的智能化分析。5月21日記者獲悉,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細胞DNA編程計算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科研成果登上國際化學領域權威期刊。腫瘤的發生、發展等進程是涉及多水平的複雜分子事件,與多種RNA、蛋白的異常表達密切相關。 同時,獲取多元組分的準確信息,並探究其潛在關聯對理解細胞功能、解析致病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 西安交大與中國電信陝西公司
    11月22日上午,西安交大與中國電信陝西公司召開「新基建」與5G智慧教育應用示範項目專題工作會議,圍繞雙方此前籤訂的《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造5G智慧教育應用示範共建協議》進行工作部署。中國電信陝西公司總經理助理辛公良一行共10位信息化專家,學校電信學部、網信中心、教務處、實踐教學中心等單位主要負責人參會。會議由鄭慶華副校長主持。
  • 三秦楷模——西安交大網絡化系統工程團隊 把科研成果論文寫在祖國...
    「三秦楷模」——西安交通大學網絡化系統工程團隊。這是一份家國情懷,也是老一輩西安交大人對我們的精神傳承。1956年,黨中央為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布局的需要,決定將交通大學從上海遷往西安。老一輩愛國奉獻精神,為年青一代樹立了榜樣,在愛國奮鬥精神的指引下,團隊每一個人奮進致遠,攻堅克難,在西部的黃土地上取得了一項項重大的科研成果,服務於國家經濟建設。愛國奉獻激勵奮進致遠帶著老一輩交大人的期許與希望,1996年西安交通大學網絡化系統工程團隊成立,團隊現有成員21名,黨員16名。
  • 交大科技力!
    近期,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地質、醫工交叉、半導體、氣候、物理等領域相繼取得重要進展,一起來看這些新突破、新成果! 讓我們為交大科研實力打Call!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設計共軛配體分子實現高效穩定鈣鈦礦光伏器件
    電信學院吳朝新教授團隊長期專注於反型平面異質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活性的成膜動力學機制研究。最近,該課題組提出一種有效的功能性界面鈍化技術,通過共軛配體「橋梁」,同時實現雙功能的體/界面界面缺陷鈍化,促進了電荷在活性層和界面的傳輸與交換。高質量穩定的鈣鈦礦薄膜。最終得到了光電轉換效率高達~21 %,同時長期水氧/工作穩定的反型平面異質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西安交大:將科技勢能轉化為戰「疫」動能
    該公司創辦人是來自西安交大機械學院的彭年才教授。面對疫情,西安交大有不少像彭年才這樣的科研工作者,正努力把科技勢能轉化為戰「疫」動能,在防疫抗疫中積極貢獻力量。 成果:服務一線 守衛健康 「1月12日,拿到基因序列之後,我們第一時間啟動了研發工作。」彭年才說,他帶領團隊在最短的時間裡開發出了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設備和試劑。
  • 5萬師生同上一節課 中國電信天翼雲攜手西安交大打造「雲上課堂」
    2月7日10點,通過中國電信天翼雲搭建的在線課堂,西安交通大學5萬名師生一起上了一堂不一樣的超級大課。受疫情影響而留在全國各地家中的老師和學生,通過手機、電腦、IPAD等終端,「坐」在同一個課堂裡,在不集中、不面對面的情況下,聽學校領導和老師介紹疫情防控工作情況,介紹疫情防控期間及新學期階段總體工作及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工作安排。
  • 微軟亞洲研究院訪問西安交大
    5月13日,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趙峰、副院長宋羅蘭一行訪問西安交大。鄭南寧校長在科學館107會見來賓。鄭南寧校長介紹了學校國際合作交流、網絡公開課、書院等相關情況。雙方就信息技術發展、人文教育、本科生培養、國際交流等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並暢想了未來合作發展模式及內容。
  • 西安交大在柔性鐵電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部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劉明教授課題組、材料學院丁向東教授課題組及閩泰教授課題組合作 BaTiO3/PDMS褶皺結構的表面形貌及壓電響應規律 此研究工作實現了鐵電
  • 西安交大《Nature》:具有超高壓電效應的透明鐵電單晶
    1月16日,英國《自然》期刊在線發表了西安交大壓電單晶研究團隊的最新學術成果:「Transparent ferroelectric crystals with ultrahigh piezoelectricity(具有超高壓電效應的透明鐵電單晶)」。
  • 【身邊交大人】電信學部碩7059黨支部:科研當先,勇立潮頭
    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部碩7059黨支部是一個年輕正在成長的黨支部。支部繼承發揚西遷精神,緊密圍繞人工智慧學科,以「科研當先,永立潮頭」為創建目標,充分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在思想引領、科學研究、科技競賽、社會公益等方面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績。
  • 交大科技力!
    近期,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生物、航天、管理、公共衛生、電子科學技術等領域相繼取得重要進展,一起來看這些新突破、新成果! 讓我們為交大科研實力打Call!
  • 西安交大再顯神威!
    這背後,是成百上千家科研單位和數以萬計的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辛苦付出,西安交通大學科研人員也為這項偉大的事業貢獻了一份力量。"嫦娥五號"直接影響自主採樣任務成敗的表取採樣視覺信息處理系統,正是由西安交大人工智慧學院鄭南寧院士指導下的視覺信息處理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空間視覺團隊完成,項目負責人是王飛教授。
  • 西安交大:只要你想,就有平臺支持你做
    這樣的人才培養觀「牽引」下,西安交大逐步建立起綜合實驗、實踐的「三級平臺體系」:第一層次,校內專業平臺注重基礎,夯實基本技能,培養動手能力;第二層次,學科交叉平臺強調創新,提升專業技能,鍛鍊科研能力;第三層次,校外實踐基地偏重應用,訓練綜合技能,激發創新能力。「這三級平臺各有側重,覆蓋全體學生,是育人質量的堅實保障。」西安交大教務處處長徐忠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