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楷模——西安交大網絡化系統工程團隊 把科研成果論文寫在祖國...

2021-01-09 三秦網

他們是紮根祖國西部胸懷愛國之心的一群科技教育工作者,22年來,始終秉承「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西遷精神,瞄準國際學術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國民經濟主戰場,堅持團結合作、自主創新、攻堅克難,用豐碩的科研成果,解決了網絡化系統工程諸多「卡脖子」技術難題,為推動我國能源電力系統的安全優化以及網絡信息安全領域關鍵技術的自主化、獨立化、國產化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是我們身邊的「三秦楷模」——西安交通大學網絡化系統工程團隊。

薪火相傳 西遷老教授為事業築基

新春剛過,學校還未開學,記者走入西安交大彭康樓內的團隊實驗室時,這裡氣氛熱烈,團隊創建人和領頭雁、中國科學院院士管曉宏老師,正和研究團隊的學者們,交流討論著相關的技術問題。

管老師在與記者交流採訪中說,讓能源電力系統的安全優化、網絡信息安全等領域出現「中國身影」與「中國聲音」是團隊矢志不移的奮鬥目標。這是一份家國情懷,也是老一輩西安交大人對我們的精神傳承。

1956年,黨中央為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布局的需要,決定將交通大學從上海遷往西安。指導團隊組建發展的黃席椿、沈尚賢、胡保生、萬百五等教授,放棄在大上海的優厚生活條件,帶頭西遷並於1958年領銜成立無線電工程系,以智慧前瞻的眼光,迅速建設起尖端電子信息學科專業,培養了包括7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一大批拔尖人才,出版了我國自動控制領域最有影響15本教材的其中2本,並於1979年創建系統工程研究所,為推動我國在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產業革新作出歷史性貢獻。

管老師介紹,我們的前輩沈尚賢教授雖已年過花甲,還堅守講臺講授《模擬電子學》課程;古稀之年後,他發揮餘熱,編著了《電子技術導論》等教材,主持電子學課程的改革,臨終前仍在詢問調研結果,為祖國科教事業鞠躬盡瘁,直至生命最後一息。老一輩愛國奉獻精神,為年青一代樹立了榜樣,在愛國奮鬥精神的指引下,團隊每一個人奮進致遠,攻堅克難,在西部的黃土地上取得了一項項重大的科研成果,服務於國家經濟建設。

愛國奉獻

激勵奮進致遠

帶著老一輩交大人的期許與希望,1996年西安交通大學網絡化系統工程團隊成立,團隊現有成員21名,黨員16名。他們先後主持「973」「863」等國家級項目17項,獲國家、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成果獎勵18項。

團隊領頭人管曉宏院士,1970年不滿15歲的他參加了陝西華縣的民工隊從事三線建設。在當工人的工作之餘自學完成了初、高中的全部課程,自修了微積分、理論力學等大學課程。1977年參加高考,被清華大學自動化專業錄取。1985年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碩士畢業的他,看到西安交大需要年青一代知識分子開拓創業的信息,婉拒了母校的挽留,主動到西安交大任教,決心到這片曾經奮鬥過的三秦大地上建功立業。後赴美留學深造,獲得康乃狄克大學系統工程學科博士學位,積累了在美國最大的電力公司擔任高級工程師的工作經驗,親歷了矽谷地區科技創新的機制和氛圍。

「國內條件雖然艱苦,但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能像老一輩交大西遷人一樣為祖國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是時代給予我的寶貴機遇!」管曉宏最終婉拒了多家跨國企業和科研機構的聘請及優厚待遇,選擇了回到西安交大,並負責組建網絡化系統工程團隊。此時西遷老教授們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幫他出力出點子,搭平臺,壓擔子。帶著這份信任與重託,他以「引進來、留下來、走出去」的方式,將團隊打造成為吸引尖端人才的「強磁場」。

甘為人梯

讓團隊才俊輩出

這種無形和巨大的感召力如今讓西安交通大學網絡化系統工程團隊人才濟濟,交大自主培養和國外知名高校培養的海歸才俊雲集於此。70後和80後學者成了團隊的主力,諸多80後的青年才俊以自己優異的科研表現,成為教授、副教授,他們都受前輩和管院士的影響,決定用自身才華報效祖國。

李辰教授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從事生物信息學、生物醫學文本挖掘研究工作多年,面對世界五百強企業的優厚條件,毅然歸國加入團隊。他一心撲在科研和教學上,研發的多個文本挖掘模型和算法在領域公認的數據集上測試,性能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在讀博士劉曉明說,自己是2012年以推薦免試碩博連讀的形式進入團隊的。學習期間,老師們不僅將我們的課程進行了優化,同時採取英文授課,讓我們學習到專業知識的同時,也鍛鍊了外語能力,這裡的考試從來不是簡單的課程筆試,而是從實驗問題出發解決相關問題,力求學以致用。起初發表論文時遭遇挫折,老師就幫助我們找出其中的不足,並說這樣的挫折是發現問題難得的途徑。

劉曉明說,在外留學時,在與相關培養單位接洽的過程中,對方需要培養單位一封推薦信,當時時間已經到了午夜時分,試著通過電子郵件給管老師發了信息,萬萬沒有想到一封翔實完整的推薦信,就在凌晨兩三點鐘的時候,通過電子郵件發給了我。老師的敬業和對學生的愛,最終讓我在異國他鄉感到家人般的溫暖和幸福。在國外就讀期間,也有不少獵頭公司開出不錯的待遇要我去國外工作,但老師的教導和對國家的愛,讓我決定還是回到交大這個團隊,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本報記者 張彥剛  

學習「三秦楷模」  勇做新時代的奮鬥者

相關焦點

  •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自然條件下
    在最近的研究中,西安交大科研工作者基於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在還原氧化石墨烯(rGO)膜上直接觀察到了自然環境下生成的二維CaCl晶體,其中鈣離子的價態為+1。相關理論和實驗同時表明,這些二維CaCl晶體具有室溫鐵磁性、金屬性、類壓電性,可形成石墨烯–CaCl異質結,且具備顯著的儲氫和釋氫能力。
  • 2020年交大人的「高光時刻」!
    西安交大一附院、二附院迅速響應,短短半個月,分批派出302名醫護人員援鄂抗疫。一附院先後派出5批158名醫護人員、二附院先後派出3批144名醫護人員,以醫者護佑蒼生的使命和擔當,投身這場抗疫戰爭。西安交通大學組織引導廣大教師科研人員積極投身抗疫研究,並取得了系列成果。
  • 西安交大舉行2020年優秀研究生標兵答辯
    來自人居學院的韋攀著眼於社會發展的需要,先後參與多個國家課題項目,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申請發明專利1項,累計發表6篇具有學術影響力的學術論文,在「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科研道路上奮力前行。來自電氣學院的匡熠多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交流、學術論壇,參與國家電網總部科技項目,為祖國的科研事業發光發熱,談及自身成長,他深情地說:「清華讓我積澱,交大讓我蛻變。」
  • 受防疫影響,西安交大兩位博士生視頻在線通過學位論文答辯
    2月14日,西安交通大學有兩位博士生通過在線視頻方式完成了學位論文答辯並達到學位要求。據《三秦都市報》消息,受疫情影響,2020年春季開學時間成為高校師生關注的問題,尤其是已經開啟畢業流程,計劃學位論文答辯的同學更為關切。
  •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在最近的研究中,西安交大科研工作者基於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在還原氧化石墨烯(rGO)膜上直接觀察到了自然環境下生成的二維CaCl晶體,其中鈣離子的價態為+1。相關理論和實驗同時表明,這些二維CaCl晶體具有室溫鐵磁性、金屬性、類壓電性,可形成石墨烯–CaCl異質結,且具備顯著的儲氫和釋氫能力。
  • 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西安交大」第六!重大成果100強公布
    這次,軟科又從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提取了重大成果維度,進行排名。在這個排名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分別位列「冠、亞、季」軍,清華大學以96.5分的成績遙遙領先,北大70.8分、上海交大66.6分;浙大名列第4,得分是59分,這4所學校分數超過50分。
  • 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西安交大」排名第六!重大成果100強公布
    這次,軟科又從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提取了重大成果維度,進行排名。 西安交通大學,簡稱「西安交大」,位於西北地區中心城市,古都西安,是育部直屬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細胞DNA編程計算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5月21日記者獲悉,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細胞DNA編程計算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科研成果登上國際化學領域權威期刊。腫瘤的發生、發展等進程是涉及多水平的複雜分子事件,與多種RNA、蛋白的異常表達密切相關。 同時,獲取多元組分的準確信息,並探究其潛在關聯對理解細胞功能、解析致病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 西安交大一附院舉行馬丁「雙聘院士聘任儀式」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通訊員 王美英 記者 阮班慧 )1月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婦產科學系主任馬丁教授一行3人蒞臨交大一附院進行參觀指導,全面助力醫院婦產科學系的發展建設。下午 2 點 30 分,在 交大一附院 科教樓學術報告廳舉 行 了馬丁 「 雙聘院士聘任儀式 」 暨學科建設專題報告會,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顏虹、全體院領導、中層幹部、學科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黨委書記馬辛格主持了本次大會。 施秉銀院長對馬丁院士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感謝他對醫院建設發展的大力支持。
  • 西安交大直接發他博士證?
    近日,「西安交大應屆碩士畢業生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這一話題登上知乎熱搜,討論熱度達到857萬。超模君大眼一瞪,三年發16篇SCI!這位仁兄,要不要這麼強?孫光宇仁兄大名孫光宇,是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學院院友,電氣學院應屆碩士畢業生,就讀於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專業。
  • 西安交大電信學院科研團隊實現
    從2009年開始,基於甲基銨鉛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就備受矚目,目前已成為國際科研以及產業領域關注的熱點。在不到8年的時間裡,其光電轉換效率從2009年的3%一路飆升到2017年的22.1%。甲基銨鉛碘鈣鈦礦材料具有直接帶隙、吸收帶隙可調且強吸收、載流子傳輸距離長的特點,是光伏器件的最理想的活性吸收材料。
  • 西安交大引領國際陶瓷學前沿發展
    三秦師者【全球唯一大獎!西安交大引領國際陶瓷學前沿發展!】近日,美國陶瓷學會在線頒發了2020年度國際陶瓷學領域各獎項,@西安交通大學 李飛、徐卓教授榮獲Ross Coffin Purdy獎,其所在團隊的「設計具有高壓電效應的鐵電陶瓷材料」成果在高性能壓電陶瓷設計合成方面取得突破。
  • 盤點西安交大近期6篇《科學》
    聚焦此關鍵科學問題,西安交大劉明教授團隊和丁向東教授團隊合作,對鐵電單晶薄膜材料柔性和彈性的力學行為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採用水溶性的Sr3Al2O6作為犧牲層,製備並剝離出大面積的自支撐BaTiO3 (BTO)單晶鐵電薄膜。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揭示氣候變化對西南印度洋大型動物滅絕的影響
    西安交大科研創新又迎好消息!科研人員在西南印度洋大型動物滅絕、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科研成果又雙叒叕刊發國際頂級期刊!贊!1、發表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2、論文題目「過去八千年的古氣候記錄為晚全新世馬達加斯加和馬斯克林群島大型動物滅絕提供氣候背景」(A multimillennial climatic context for the megafaunal extinctions in Madagascar
  • 西安交大在《科學》發文揭示鴉片罌粟基因組及嗎啡合成原理—新聞...
    西安交大在《科學》發文揭示鴉片罌粟基因組及嗎啡合成原理
  • 把論文寫在防疫一線 將成果應用到戰「疫」中 西安科技生力軍抗疫...
    西安發布訊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一大批西安的科研單位、科技工作者和硬科技企業勇挑重擔、敢於擔當,把研究精力投入到各項攻關任務上來,把論文寫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把研究成果應用到戰勝疫情中,利用自身技術優勢,用科技賦能疫情防控,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各顯神通」。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自然條件下發現+1價鈣離子二維晶體
    在最近的研究中,西安交大科研工作者基於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在還原氧化石墨烯(rGO)膜上直接觀察到了自然環境下生成的二維CaCl晶體,其中鈣離子的價態為+1。相關理論和實驗同時表明,這些二維CaCl晶體具有室溫鐵磁性、金屬性、類壓電性,可形成石墨烯–CaCl異質結,且具備顯著的儲氫和釋氫能力。
  • 交大科技力!
    近期,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生物、航天、管理、公共衛生、電子科學技術等領域相繼取得重要進展,一起來看這些新突破、新成果! 讓我們為交大科研實力打Call!
  • 超150篇論文,55項發明專利!這8位「男神」全是博士,都來自西安交大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奔跑在科研路上,用自己的努力為科技和社會進步助力。眼眸有星辰,心中有山河,他們是學生,也是科研工作者和知識的探索者。他們是西安交通大學2020年度優秀研究生標兵(博士)。今天,小編就帶你走近這群"砥礪前行的奮進者",向他們學習!
  • 西安交通大學研究成果在《自然》刊發
    1月16日,英國《自然》期刊在線發表了西安交大壓電單晶研究團隊的最新學術成果:「Transparent ferroelectric crystals with ultrahigh piezoelectricity(具有超高壓電效應的透明鐵電單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