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2021-01-08 西安交大新聞網

眾所周知,鈣原子是一種鹼土金屬原子,具有兩個價電子。到目前為止,自然條件下鈣離子的唯一已知價態是+2,相對應的所有種類鈣離子晶體都沒有磁性且呈現絕緣性。

在最近的研究中,西安交大科研工作者基於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在還原氧化石墨烯(rGO)膜上直接觀察到了自然環境下生成的二維CaCl晶體,其中鈣離子的價態為+1。相關理論和實驗同時表明,這些二維CaCl晶體具有室溫鐵磁性、金屬性、類壓電性,可形成石墨烯–CaCl異質結,且具備顯著的儲氫和釋氫能力。

維CaCl晶體的高分辨實空間冷凍電鏡結構表徵圖(i)、選區衍射(ii)和實空間結構圖像的傅立葉變換圖(iii)表明該二維CaCl晶體具有兩倍於石墨烯尺寸的晶胞結構。

理論研究表明,這種異常晶體的形成是由於石墨烯表面的芳香環與鈣離子之間的強陽離子-π相互作用所致。由於其他金屬離子(如Mg2+、Fe2+、Co2+、Cu2+、Cd2+、Cr2+和Pb2+)與石墨表面也存在強的陽離子-π相互作用,初步研究表明其他金屬陽離子也會形成類似的異常價態晶體。

基於實驗數據和第一性原理計算得出的穩定二維CaCl晶體結構。

此類二維CaCl晶體表現出金屬性,也顯示出明顯的類壓電性質。這種超出預期的類壓電行為來源於兩個方面:Ca離子的單價行為,以及兩種元素(Ca和Cl)在壓縮或拉伸應變下具有不同的電效應。因此二維CaCl晶體是一種既具有金屬特性又具有壓電特性的新型物質材料,可有望製備具有原子尺度和納米尺度的電子器件,從而產生廣泛應用。

(上)對rGO和GO膜的電阻測量證實了CaCl晶體的金屬性質;(下)自然條件下在彎曲產生的壓縮和拉伸應力作用時薄膜表現出了明顯的類壓電性質。

值得強調的是,CaCl晶體表現出室溫鐵磁性,這一發現打破了人們普遍認為的主族金屬元素不會具有室溫鐵磁性的傳統觀念。理論計算表明這種室溫鐵磁性同樣來源於兩個方面:+1價Ca離子中的不成對價電子,以及相應反常二維晶體結構的邊緣或者缺陷效應。因此可以預期其他金屬元素也可通過形成類似的反常二維晶體而具有室溫鐵磁性。

CaCl@rGO薄膜的室溫(300K)磁滯回線表明其擁有顯著的室溫鐵磁性。

該類二維晶體的奇異性質和行為也將拓展功能化石墨烯的應用。此外,考慮到金屬陽離子和碳在地球上的廣泛分布,這種具有先前未被認識的性質的納米級「特殊」化合物可能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

這些發現不僅在具有異常的陰離子–陽離子比、新穎的陽離子價態和奇異電磁學性質的二維晶體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而且在材料、生物、化學和物理等方面都具有開創性的應用潛力。

近日,該成果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線發表,西安交大物理學院張磊、張朋、張勝利教授團隊聯合上海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浙江農林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和廈門大學相關團隊共同完成了本項工作。本項工作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中央高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學科)和特色發展引導專項、西安交大青年拔尖人才計劃等資助,相關表徵和測試得到了分析測試共享中心軟物質冷凍電鏡等平臺和大型設備的有力支撐。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93/nsr/nwaa274

相關焦點

  •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2019年度中國石油科學十佳論文發布
    該模型考慮了基質中流體的非線性滲流以及基質和壓裂縫滲透率的應力敏感性,分析優化模型與整體優化相比,可以在不降低優化結果準確性的基礎上,提高尋優效率。作者簡介馮其紅,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油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主要從事緻密(頁巖)油氣開發和老油田改善水驅開發等方面的研究方向。
  •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主持人:在日前舉行的2020年上海人類學學會學術年會上,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鄭連斌榮獲2020年「人類學終身成就獎」。鄭連斌今年72歲,從事體質人類學研究近40年,他的團隊在國內率先完成了漢族、蒙古族等39個族群的體質研究,獲得了超過6萬人的400多萬個有效體質數據,建立了全國最大的民族體質人類學資料庫,他用一個個腳印把論文寫在了祖國大地上。來聽記者趙徵的報導。不同民族的人,人體數據有什麼區別?鄭連斌最清楚。
  •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汗水灑在脫貧第一線——貴州建設職業技術...
    學院黨委書記魯源安  學院在出發前於精技樓二樓階梯教室召開以"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為主題的動員大會,黨委書記魯源安和20餘名即將奔赴望謨的專業教師出席動員大會在去年全省教育大會上省委書記孫志剛號召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課題做到車間裡",這次正好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 被遺忘的第一代工業人縮影——共和國鋼結構事業奠基人李瑞驊 | 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他的傳記,寫得很細很真誠,不虛偽。「他們經歷世事,又不被世事過於刺痛隨後麻痺,他們永遠熱愛生活,愛惜彼此,有智慧、方法和心境面對一切。」他的傳記,是深入歷史細節、啟發人生智慧的好文本。1952年,李瑞驊打聽到只要給周總理寫信,就可以回國,他以最快的速度提筆,給周總理寫了一封信。很快得到了新中國政務院回復。幾十年後,回顧當年為什麼毅然歸國,李瑞驊先生說道:「我是事業心很強的人。我的父輩都是從貧困中努力奮鬥、成就事業的。這種精神自小流淌在我的血液裡。新中國剛成立,百廢待興,又鼓勵留學生回國參加建設,我相信總有我成就一番事業的機會,我願意將我在國外所學報效祖國。」
  • 傳奇寫在祖國大地上|重點實驗室巡禮
    他們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在實驗室裡練就的一身本事,放到祖國西部的廣闊天地裡去接受錘鍊,去書寫傳奇……傳奇寫在高原多年來,三江源地區鼠兔泛濫成災,政府斥巨資消滅鼠兔。傳奇寫在歷史在動物研究所,動物生態與保護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是歷史最悠久的實驗室之一,可以追溯到1962年創建的動物生態學研究室。
  • 激勵農技人員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在54萬多名專職農技人員中,縣鄉兩級農技人員數量佔到92.26%,他們利用現代通訊視訊傳播手段、經常走向田間地頭以技術服務聯結分散在廣袤大地上的億萬農戶,發揮著極為重要的扶智扶志和助農富民作用。新時代對基層農技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農業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尤其是億萬小農的科技文化素質亟待提高,一家一戶小規模的家庭經營亟須提質增效。新時代基層農技隊伍要為小農戶提供更高水平、更多內容、更有情感的生產服務。
  • 【中國科學報】傳奇寫在祖國大地上——走進中國科學院動物生態與...
    他們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在實驗室裡練就的一身本事,放到祖國西部的廣闊天地裡去接受錘鍊,去書寫傳奇……  傳奇寫在高原  多年來,三江源地區鼠兔泛濫成災,政府斥巨資消滅鼠兔。最初採用的方式是播撒農藥,不僅汙染環境、破壞中下遊水質,也會誤傷狼、狐狸等獵捕鼠兔的食肉動物。後來人們開發出了無二次毒害的生物防鼠藥,但這同樣會造成食物鏈的斷裂。
  • 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奔小康的實踐中
    2020年11月22日,我院腹膜腫瘤外科主任李雁教授牽頭制定的《腫瘤細胞減滅術加腹腔熱灌注化療治療腹膜假黏液瘤專家共識》,榮獲「《中華醫學雜誌》高影響力論文獎」。中華醫學會創建於1915年,是近現代史上中國人獨立創建的首個醫學學術組織,至今已走過105年的歷程,已發展成為國內影響力最大的醫學科技工作者學會。作為中華醫學會的會刊,《中華醫學雜誌》在中國醫學界享有很高的聲譽,是國內最具權威性的綜合性醫藥衛生期刊之一。
  • 中國農大教授,在國外做研究多年,回國後80多次深入新疆,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
    從2012年開始,李孟華80多次深入新疆,足跡遍及祖國新疆的草原和荒漠,從北疆的阿勒泰山脈到南疆的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的策勒,從有著&34;美譽的伊犁到有著&34;之稱的吐魯番,都留下了他的腳印。而論文的通訊作者之一,便是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李孟華教授。李孟華,湖北黃岡人,博士。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何中虎:將論文寫在大地上—新聞—科學網
    十九大代表風採錄   入黨30年,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何中虎今年有了新的身份 對於當選,他感到「很意外」,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他表示,「這既是一份至高的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自1993年到中國農業科學院工作,何中虎的工作圍繞就中國三大口糧之一的小麥展開。
  • 婁勤儉勉勵哲學社會科學界:把論文更多地寫在江蘇大地上
    哲學社會科學屬於培根鑄魂的工作,在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增強人民群眾精神力量上責無旁貸。哲學社會科學是經世致用之學,全省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充分發揮智庫作用,把總書記對江蘇提出的重大命題回答好,把江蘇發展成功的經驗總結好,把存在的突出問題研究好,為開啟現代化新徵程多建睿智之言、多獻管用之策,把論文更多地寫在江蘇的大地上。婁勤儉強調,學術生態是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土壤,需要我們一起努力、共同呵護。
  • 紮根祖國大地,踐行濟民初心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2020暑期思政...
    師生們走向城鎮鄉野、相聚線下雲端,以赤子之心丈量祖國大地,以專業知識觀照社會現實,力求用實際行動踐行「經世濟民」初心,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紮根中國大地,探尋改革前沿「農,天下之大業也。」鄉村興國家興,百姓富國家富。
  •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自然條件下
    (上)對rGO和GO膜的電阻測量證實了CaCl晶體的金屬性質;(下)自然條件下在彎曲產生的壓縮和拉伸應力作用時薄膜表現出了明顯的類壓電性質。此外,考慮到金屬陽離子和碳在地球上的廣泛分布,這種具有先前未被認識的性質的納米級「特殊」化合物可能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這些發現不僅在具有異常的陰離子–陽離子比、新穎的陽離子價態和奇異電磁學性質的二維晶體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而且在材料、生物、化學和物理等方面都具有開創性的應用潛力。
  • 科學網—李碩彥:將夢想播撒在祖國大地上
    就這樣,在美國學習工作了18年的他,最終還是選擇回到祖國,為自己的國家和人民服務。 回到祖國成就全新事業 「歸去來兮。」李碩彥的這個念頭一直在心底不時泛起。 1988年夏,香港中文大學第三任校長高錕,來貝爾實驗室做暑期顧問。李碩彥聽說香港中文大學(以下簡稱中大)要聘講座教授,就找到了高錕。兩人相談甚歡。
  • 三秦楷模——西安交大網絡化系統工程團隊 把科研成果論文寫在祖國...
    他們是紮根祖國西部胸懷愛國之心的一群科技教育工作者,22年來,始終秉承「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西遷精神,瞄準國際學術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國民經濟主戰場,堅持團結合作、自主創新、攻堅克難,用豐碩的科研成果,解決了網絡化系統工程諸多「卡脖子」技術難題,為推動我國能源電力系統的安全優化以及網絡信息安全領域關鍵技術的自主化、獨立化、國產化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是我們身邊的
  • 傳奇寫在大地上:走進中科院動物生態與保護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轉載
    傳奇寫在祖國大地上——走進中科院動物生態與保護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轉載)作者:李晨陽 來源: 中國科學報 發布時間:2020/8/18 9:14:58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8/444275.shtm
  • 「犛牛專家」巴桑旺堆:把論文寫在高原大地
    「成果留在農家牧戶,論文寫在高原大地。」這是巴桑旺堆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說,青藏高原犛牛產區屬國家「三區三州」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而犛牛是青藏高原實施精準脫貧的戰略性支撐產業,也是極具發展潛力的特色優勢產業,加強畜牧業關鍵技術的攻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那曲市聶榮縣色慶鄉帕玉村以前是縣裡有名的貧困村。
  • 梁建英:讓更多世界水平高鐵奔馳祖國大地
    「我會將感動與震撼,化作繼續前進的動力,立足本職,兢兢業業,讓更多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高速列車奔馳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梁建英說。(記者 薄克國通訊員 鄧旺強)
  • 紮根祖國大地 貢獻青春力量
    從黃土高原的「花餜餜」,到鄱陽湖邊的「魚米米」,從「太行潞黨參」到西部「參芪草」,從掌上「智」村到蟻巢傘……大學生創客們從祖國各地會聚而來,演繹著一個相同的主題——紮根祖國大地,扶智扶志,以燎原之勢的星星之火,貢獻澎湃的青春力量。  紮根泥土,一場有溫度的扶貧戰役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 武漢輕工大學學子唱響祝福祖國最強音
    近日來,武漢輕工大學的學子們齊聚一堂,分享暑期社會實踐成果,聆聽開學第一課,同升一面旗,同唱一首歌,從愛國情懷的大寫意到田間地頭的工筆畫,共同見證用青春和汗水鑄就的新時代,以實際行動向偉大祖國誠摯告白。實踐論文寫在荊楚大地上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輕工大學子選擇紮根荊楚大地,用腳步丈量靈秀湖北。9月9日的「青春告白祖國」社會實踐分享會上,各團隊以實踐之行,向祖國深情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