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2年開始,李孟華80多次深入新疆,足跡遍及祖國新疆的草原和荒漠,從北疆的阿勒泰山脈到南疆的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的策勒,從有著&34;美譽的伊犁到有著&34;之稱的吐魯番,都留下了他的腳印。
今年6月4日,一篇關於綿羊種質資源的研究成果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通訊》發表,成果引起了包括《科技日報》、新華網、人民網、光明網等國內知名媒體的關注。而論文的通訊作者之一,便是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李孟華教授。
李孟華,湖北黃岡人,博士。從2010年3月開始,任芬蘭農業食品科學研究院Principal Research Scientist (PI),2010年6月被授予赫爾辛基大學兼職教授(Docent ),2011年入選中國科學院&34;(A類),並於2011年8月- 2019年10月期間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入選芬蘭科學院研究員。擔任國際動物遺傳學會羊專業委員會主席(2019年8月-),第一屆(2017年)、第二屆(2018年)&34;主席。2018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03年,李孟華獲動物遺傳育種專業博士學位。畢業後,他曾先後在芬蘭、挪威和義大利從事博士後和訪問學者研究工作。之後,李孟華回國。
2011年10月,剛剛回國一個月的李孟華就與新疆的綿羊結緣。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遇見了來自新疆的兩位專家,他們談到了了新疆的綿羊遺傳育種的輝煌歷史、我國培育的第一個毛用細毛羊品種–中國美利奴羊、以及新疆豐富的地方綿羊品種。李孟華被他們對新疆以及新疆綿羊事業的情懷深深地打動;幾天之後,他就踏上新疆這片熱土。
新疆是我國綿羊的主產區。作為新疆自治區科技廳科技援疆項目的負責人,李孟華和合作研究團隊已經建立了新疆所有地方綿羊的樣本和遺傳信息資源庫,品種特異性的分子標記,闡明了新疆地方綿羊的遺傳起源、種質資源特性以及重要特色性狀的遺傳基礎,為新疆地方綿羊的分子遺傳改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由於在北京還有研究團隊和科研工作,李孟華幾乎每個月都要往返新疆1-2次,每個月都要在新疆工作1-2個星期。為了保證白天的工作時間,他往往搭乘首都機場飛烏魯木齊的傍晚航班,這樣就不至於把白天的時間花費在飛機上;然而由於冬季烏魯木齊機場經常有大霧,多次飛機備降喀什,以至於到達烏魯木齊或石河子時已經是當地的凌晨或者上午。
那是十月底的一天下午,李孟華和新疆農墾科學院的一位同事從石河子趕到北疆的塔城去考察一個綿羊養殖場,可是走到廟爾溝鎮時,突遇大雪,由於汽車還沒有預備防滑鏈,加上&34;的惡劣天氣。他們在大雪中跋涉了幾個小時,硬是靠著司機熟練的駕駛技術和兩位科研人員的道路輔助觀察,汽車以20公裡/小時的速度,終於在凌晨2點到達離塔城還有100多公裡的託里縣城。雖然過程艱辛,但是李孟華想到羊就會興奮,&34;
李孟華不僅自己和新疆結緣,也注重在團隊中傳承愛國愛疆的精神,為新疆培養專業人才。
八年來,他和團隊走遍了新疆14個地方綿羊品種的原產地和養殖場,團隊所有研究生都到過新疆出差,有的是採集樣本,有的是學術交流。讓10多個研究生到新疆出差,花費自然不少, 但是李孟華有他自己的深層次的思考:&34;。
通過科研交流和合作,同學們經蘭新鐵路返回北京後,紛紛感慨新疆的經濟發展速度,和諧的生態環境和安定的社會環境,並表示要到祖國最需要的邊疆地區建功立業。2014級博士研究生謝興龍同學曾經4次入疆,其中一次連續在外採樣20多天,行程1萬多公裡,並與當地的同事和牧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看到這些,李孟華非常欣慰:&39;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奮鬥、開拓進取&34;。
利用自己曾經在國外學習、工作的經歷,李孟華積極為新疆的綿羊研究引進國際智力資源。
2012年5月,回國才9個月,李孟華便架起了新疆畜牧科學院和芬蘭農業食品科學研究院的合作橋梁,在隨後的幾年內,雙方單位開展了互訪並籤署了合作協議和備忘錄;2015年,在李孟華和新疆畜牧科學院劉明軍研究員的共同努力下,第一屆 &34;在烏魯木齊成功召開,來自紐西蘭、澳大利亞、芬蘭、荷蘭等10多個國家的學者參加了會議,向國際學者展示了新疆畜牧業和草原生態的良好發展狀況和趨勢。此外,由李孟華教授團隊聯合新疆畜牧科學院和新疆農墾科學院主辦的&34;已連續召開兩屆,大大促進了新疆綿羊遺傳育種科技工作者與國際學者的交流。芬蘭農業食品科學研究院Juha Kantanen教授曾對劉明軍研究員團隊的綿羊基因編輯技術大加讚賞,並當即明確表示:&34;。
李孟華的努力也為新疆當地培養了一批年輕的科研人員。在過去的幾年裡,李孟華教授團隊先後接受了來自新疆畜牧科學院和新疆農墾科學院的多批次客座訪問學者,其中來自新疆農墾科學院的高磊曾在李孟華團隊客座學習和合作研究2年,在動物遺傳領域國際主流期刊發表3篇學術論文,其中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2篇。
近五年,李孟華研究團隊與新疆畜牧科學院劉明軍團隊合作發表文章10多篇,其中2015年在國際知名期刊《分子生物學和進化》發表的關於新疆地方綿羊極端環境適應性的遺傳基礎的科研論文,曾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和好評。2019年,作為項目主持人,李孟華帶領新疆畜牧科學院和新疆農墾科學院的年輕科研人員共同申請了科技部的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科技創新合作重點項目,並獲得了資助。&34;,李孟華臉上洋溢著笑容。
談起未來,李孟華表示帶領團隊繼續加強與新疆科研單位的合作,把祖國邊疆的這篇&34;文章越寫越大,越寫越好,為新疆的發展貢獻他們的力量。
歡迎關注中國農業大學招生辦頭條號!
本文素材來源:中國農業大學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