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論文寫在防疫一線 將成果應用到戰「疫」中 西安科技生力軍抗疫...

2020-12-05 西安發布

西安發布訊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一大批西安的科研單位、科技工作者和硬科技企業勇挑重擔、敢於擔當,把研究精力投入到各項攻關任務上來,把論文寫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把研究成果應用到戰勝疫情中,利用自身技術優勢,用科技賦能疫情防控,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各顯神通」。

快速行動為戰勝疫情提供科技支撐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為了發揮我市科技資源優勢,有效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1月28日,市科技局緊急下發了《關於徵集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新技術新產品的通知》,面向各研究機構、生物醫藥類科技企業等徵集具有明確效果的新技術、新產品,以提升我市應對防控治療能力。2月1日,發出《致全市科技系統幹部職工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倡議書》,指出依靠科技、戰勝疫情,是科技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號召全市科技工作者勠力同心、眾志成城,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西安科技力量!

同時,市科技局積極與省市定點醫療機構、防控單位及科技企業對接,了解防控技術需求,短短幾天,就徵集到多項應急防治科技專項,並按照「特事特辦、急用先行」的原則,簡化申報和立項程序,首批確定了「臨床治療方法、快速檢測技術及應用、流行病學及防控技術研究、快檢產品研發應用」等4項15個緊迫性、必要性、可行性較強的課題予以立項,重點圍繞疾病演變規律完善臨床治療方案、結合臨床應用研發快速檢測方法及試劑等,組織疫情防控一線科技人員緊密結合實際需求開展研究、實踐應用。2月8日,下達了首批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防治科技專項,安排科技資金229萬元啟動首批4個項目。自疫情發生以來,市科技局還啟動快速響應,及時組建西安市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科研專家團隊,面向社會公開徵集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新技術新產品30餘項,反饋市防控指揮部推薦給相關機構選用。

基礎研究打造「抗疫利器」

新冠肺炎疫情焦灼,目前尚未有針對2019-nCoV臨床療效明確的藥物上市,但西安多個研究團隊正加緊測試不同的臨床治療藥物與方案。

西安交通大學張勝利教授帶領團隊針對新冠病毒的結構、功能和相關藥物篩選開展研究。目前主要通過網絡進行線上計算機模擬分析和討論,為後續臨床應用研究提供分子層面的機理支撐和藥物篩選提供指導。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劉冰教授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基礎醫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武漢兒童醫院、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華為雲聯合科研團隊宣布,篩選出可能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有效的抗病毒藥物。聯合科研團隊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多個靶標蛋白,對8506種上市或者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藥物進行超大規模計算機輔助藥物篩選,已發現有幾種藥物可能對新冠病毒有效。

科技應用「各顯神通」

西安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的快速亮劍,讓人們前所未有地深切感受到了這座城市厚積薄發的科技力量。我市的科研院所、科技企業,也積極響應號召,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各顯神通」。

疫情之下,什麼最緊迫?只有提高確診病例的檢測速度,才能有效抑制疫情的快速擴散。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相關儀器及試劑檢出了雲南、四川、陝西首例陽性確診病例。陝西師範大學閆亞平教授團隊,聯合陝西脈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成功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快速檢測試劑盒,肉眼可見檢測結果,為基層醫院提供了一種快速檢測新型冠狀病毒的方法。西北大學國家微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戴鵬高教授第一時間研發並測試成功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螢光雙重PCR法)。西安佰奧萊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疫病專項項目組,制定從快速樣本製備到精準檢測的全面解決方案,開發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並應用於可攜式全自動核酸檢測系統,幫助醫務工作者制定有效管控及隔離治療措施。

隨著春節後的企業復工、學校開學,各地都將迎來大規模人員流動,疫情防控進入了關鍵節點。陝西天誠軟體有限公司推出了「熱成像人體測溫一體化方案」,實現及時預防、有效控制的建設目標,保障各類場所安全運行。西安泰豪紅外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了人體溫度篩查紅外熱像儀,目前,北京、陝西、廣東、四川、河南等7個省(市)的火車站、汽車站、機場、醫院及其他人員密集場所已經配備了500餘臺泰豪紅外的紅外熱像儀。西安交通大學梅雪松教授團隊將已經成熟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和醫療應用相結合,快速研發出體溫篩查巡檢機器人、無人消殺巡檢機器人這兩款產品,實現熱成像人體測溫、AI人臉識別、多人同時測溫、無人值守、遠程遙控,工作效率是人工的10倍,目前已在醫院、海關等場所投入使用。同時,在其他疫情防控領域,西安科技公司也各顯其能。例如:西安天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免費提供無人機防疫消殺服務,為西安、鹹陽、寶雞、安康4市的10餘個區縣、開發區,共對200多個村子和500多條街道進行防疫消殺。西安航天基地依靠AI技術,在一專業留觀點正在使用送餐機器人代替人工操作,減少醫護人員與被隔離人員接觸,從而降低被感染的風險。

數據支撐打造「網際網路+防疫」

春節是一次人口流動大潮,疫情防控工作形勢複雜艱巨,西安科技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積極開發大數據應用平臺、分析運用其掌握的大數據資源,為精準決策、科學防治提供了數據支撐,發揮了資源整合、技術賦能的獨特作用。

西安交通大學劉躍文副教授團隊研發了新冠肺炎感染風險的大數據評估模型,基於旅行大數據,綜合計算新冠肺炎感染風險指數和級別。肖燕妮教授團隊基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機理、密切跟蹤隔離和封城等策略,建立了傳播動力學模型,能為評估防控措施的有效性以及醫療、衛生資源的分配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張磊教授團隊用數學模型來預測全國疫情流行趨勢。該團隊正在分析各省的疫情趨勢,將為有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理論支撐。

中軟國際(西安)軟體有限公司啟動「神兵計劃」,面向全國徵集和精選一批小工具軟體、App應用、小程序等,通過IT手段加強疑似病例管理和病人診治、協調醫院物資調撥及醫護人員安排等,協助政府及各種社會力量實現「群防群治」。中軟國際還上線了「抗冠戰役」小程序,截至目前,已有1400多家企業註冊,17000多人使用。

醫療服務讓科技關愛無處不在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牽動國人的心,服務百姓、服務患者、服務醫生是西安科技義不容辭的責任,各類科技產品在疫情防控戰役中得到越來越多運用。

負壓隔離病房廣泛應用於傳染性較強的呼吸道疾病治療之中,更是疫情防控的關鍵設施,其設計、建設和運維具有較高的技術要求。西安四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在這一領域經驗豐富,擁有前沿的全套潔淨工程技術,在同行業中處於領先水平,先後承擔了大連、西安、克拉瑪依等地的疫情防控相關設施的建設任務。

中科創星被投企業中科微影研發的「投影式紅外血管成像儀」,可同時識別血管位置和深度,在救助過程中可有效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救助效率。中科創星第一時間組織捐贈了47臺投影式紅外血管成像儀(價值565萬元)。西安朝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西安交大一附院,在其研發的「智慧好醫院」平臺首頁開闢免費線上諮詢專區,由多名專家及專業的醫學志願者針對該疾病進行7×24小時實時答疑,通過線上諮詢預防機制,判定疑似病例,告知應對措施,避免延誤病情。目前,朝前科技已為近20家醫院開通了免費線上發熱諮詢服務。

為了保障全國各地醫療機構、疾控中心的網站和系統安全,西安四葉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了網絡安全應急響應小組,開通了綠色免費通道,主動提供網絡安全服務,護航醫療機構網絡安全。

如果說和疫情的較量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那麼科研成果、醫療物資和裝備就是這場戰爭中最重要的軍火,西安正在以自己的科技實力成為全國戰「疫」重鎮。

西安報業全媒體首席記者 楊斌鵠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將科技勢能轉化為戰「疫」動能
    原標題:西安交大:將科技勢能轉化為戰「疫」動能 1月26日清晨,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裡,員工們正忙碌地將全自動核酸檢測工作站裝車,緊急發往武漢協和醫院。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這家公司所生產的核酸檢測試劑、全自動核酸檢測工作站、核酸提取儀等已裝備了全國500餘家醫院和疾控中心,助力疫情防控。
  • 核心成果從實驗室直達戰疫一線
    科技是戰勝疫病的決定性力量。戰疫以來,廣東科學家形成價值共識、重視源頭創新,實現「政產學研醫檢」的大協作大聯合大團隊,加速攻克疫情防控的重點難點問題,加快把核心科研成果應用到臨床救治,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 希伯倫科技三管齊下助力戰「疫」
    溫州2020年2月13日 /美通社/ -- 病疫無情,人有情,希伯倫科技在行動。 2月6日,希伯倫科技有限公司(HEBT)正式向溫州市龍灣區紅十字基金會捐款人民幣25萬元,其中向沙城街道定向捐贈10萬元,用於抗疫一線醫護搶救人員的救助和關懷,助力溫州打贏防疫阻擊戰。 與此同時,希伯倫科技緊急調配資源,形成了一條專業口罩生產線,將實現日產六萬件,助力戰「疫」。
  • 傳播防疫知識 傳遞抗疫力量 戰「疫」中的廣播電視強信心暖人心聚...
    一、百檔節目及時傳播權威信息疫情發生以來,廣播電視從業者面對疫情逆向而行,日夜奮戰在疫情防控報導一線。1月23日至今,湖北衛視每天7檔滾動播出戰「疫」特別節目《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日播出總時長達到600分鐘,不間斷報導疫情防控一線情況。北京衛視《生命緣》節目第一時間派出報導小分隊進駐地壇醫院採訪報導,至今已有18批報導團隊進駐重點醫療機構展開報導。
  • 來自航天科技集團六院一線職工的抗疫心聲
    我們在焦急的等待中,一面為感染疫情的同胞祈願康復,為逆向前行的英雄們祝福平安;一面祈禱疫情早日過去,期盼春暖花開一切如昨。超級航天年,重疫之下,我們依然信心滿滿,戰疫情保生產,一樣都不能少,一起來聽基層一線工作者的抗疫心聲。11所行政保障處 嶽莉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行政保障處防控人員積極落實六院和所領導的號召,牢記醫務人員的職責和使命,迎難而上,衝鋒在前。
  • 南方科技大學:將科研教學事業「書寫」在抗疫一線
    在疫情防控戰中,南科大科學家們刻苦科研攻關打造戰疫「利器」,一系列成果應用於一線,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持續貢獻南科大智慧。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驗著全社會面對公共危機時的治理體系與應急能力,對於南方科技大學這座新興大學同樣如此。
  • 在抗疫一線書寫奮鬥故事 10人獲評山東戰「疫」最美青年其中青島2人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4月8日訊(記者 吳爽)8日晚,由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共青團山東省委、大眾報業集團、山東廣播電視臺共同主辦的山東戰「疫」最美青年雲發布儀式舉行。經過組委會初審、青年代表線上覆審和公示,10名來自不同崗位基層一線的傑出青年獲評山東最美戰「疫」青年。
  • 【戰「疫」故事】抗疫「調度室」 戰疫「先鋒隊」——醫務科疫情...
    從傳達、部署、協調,到層層落實,防疫工作穩步推進,這中間,傾注了醫務科人員太多的心血和精力。每一項流程都是一道「防疫關卡」,每一項制度都是一層「防護隔離衣」,每一項都馬虎不得,需要仔細斟酌、思考。很多次工作到八九點鐘後,醫務科科長吳磊都會坐在辦公室「靜」一會兒,將一天的工作、一份份數據在腦中一一盤算,確保各項工作沒有疏漏。
  • 同心戰疫 閃耀在防疫一線的「七色彩虹」
    體育老師王蓉積極參加志願服務。  2003年「非典」發生時,金霞作為輪崗醫師奮戰在一線,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她作為公共衛生一科的科長,帶領科室34名醫護人員,出擊在各個一線崗位:發熱預檢、密切接觸者留觀點、疫情流行病學調查小隊都有她的身影,當然作為防疫「鐵娘子」,科室同事遇到難題第一時間都會呼叫她。  其實金霞也不是表面看上那樣淡然自若,左邊是家庭,右邊是戰場。「17年前我選擇了上!
  • 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七支「防疫小分隊」凝心聚力齊戰「疫」
    各部門利用網絡、電腦進行隔離辦公,積極地投入到疫情防控聯絡、協調、宣傳工作中。志願小分隊——黨員師生將黨旗插在戰疫一線學院黨委切實擔起疫情防控責任,把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各職能部門相互配合、各院系全員參與的思政工作體系轉化為疫情防控工作優勢,積極動員基層黨組織發揚戰鬥堡壘作用、廣大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投身到戰「疫」一線去。
  • 戰「疫」中的西南財大:正是共擔風雨時,黨旗高揚在一線
    「我們必須把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必須堅持從嚴從實,把形勢估計得更嚴峻一些,把工作做得再紮實一些,抓實每一項部署,把好每一道關口,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平安校園保衛戰。」西南財大黨委書記趙德武的話語擲地有聲。學校各二級黨組織強化管理責任,把責任落實到每一個基層組織、每一個工作崗位,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
  • 鍾南山實驗室首度舉行抗疫成果巡展
    本次活動周以「科技戰疫 創新強國」為主題,將舉辦300場以上的科普活動。其中,「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院士團隊,還將首度舉行抗疫成果巡展。,展示科學技術對戰勝疫情的重要支撐作用和系列成果,展示科學普及在引導人民群眾科學識疫、科學防疫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 浮梁縣教體局開展」科學防疫抗疫 榜樣在我心中」主題徵文活動
    中國江西網/景德鎮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張德威報導:為增強廣大青少年學生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意識,引導他們正確處理個人防疫事項,感悟」眾志成城,凝心聚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人物和事件,自即日起至4月20日,景德鎮浮梁縣教體局聯合縣科學技術協會,在全縣中小學生中組織開展」科學防疫抗疫 榜樣在我心中」主題徵文活動
  • 「溫州最美抗疫人」溫州機場公安戰「疫」群英譜①
    機場分局黨總支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務,經中共溫州市公安局機關委員會同意,在抗疫一線成立四個疫情防控處置工作臨時黨支部,迅速發動全員日夜奮戰在機場這一疫情防控的最前沿陣地,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組織保證。
  • 戰「疫」進行時,有你也有我——海航技術新疆維修基地抗疫側記
    近期,新疆再次出現新冠肺炎疫情,戰「疫」特殊時期,烏魯木齊再次按下了暫停鍵,這場無硝煙的疫情防控人民戰爭已然打響。對於負責航空維修保障的機務人員來說,疫情的再次出現帶來了挑戰,但他們不畏困難,想方設法,以各自的方式在堅守,積極為疫情防控做出自己的貢獻。
  • 抗疫的腳步從未停止 那些奮鬥在抗疫的第一線和基層的西醫er!
    他說自己是學呼吸內科的,比其他人更適合到抗疫一線來。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的馳援工作比平時工作強度大,都是確診病人,醫務人員分三班倒,但他很快了適應起來。哪裡有陽光,哪裡就有熠熠不滅的希望——西安醫學院口腔畢業生羅馬尼亞陝西籍僑胞趙琦與西安醫學院三名口腔本科0802級學生王盛、樊小虎、張靳雪一起於2009年公派羅馬尼亞留學。
  • 堅守志願者陣地的這群90後,在戰「疫」一線書寫最美好的青春
    堅守志願者陣地的這群90後,在戰「疫」一線書寫最美好的青春 央視網消息:在新時代青年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崗位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志願者。在疫情防控中,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
  • 鍾南山等十人獲稱「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多來自戰疫一線
    他們大部分來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其中,鍾南山、成守珍、張忠德、侯金林等都曾奔赴湖北,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參加戰「疫」。從援鄂一線到廣州院本部,打響防疫阻擊戰;武漢凱旋,再赴塞爾維亞援助抗疫,成守珍工作表現十分突出,榮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 「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先鋒」等稱號。
  • 洛娃集團為何能成為抗疫物資保障生力軍?
    從2003年「非典」時期為北京18家治療「非典」醫院提供消毒液,到2020年被國家和北京市列為重點消毒產品生產企業,併入選「國家重點醫療物資保障調度平臺」,洛娃集團在抗疫物資保障戰線中扮演著急先鋒的角色,而之所以能堪當大任,依靠的是兩件法寶:豐富的抗疫防疫經驗、與時俱進的創新能力和產品線。
  • 中華醫學會雜誌社:發揮學術成果作用助力防疫「競速賽」
    接到論文後,編輯部啟動快速評審程序,在送審的同時及時向該刊總編輯王辰院士及雜誌社社長魏均民匯報。責任編輯接到通知後,放棄春節休假,迅速投入到雜誌的編輯工作中,與作者反覆溝通稿件細節。經多方協調、共同配合,僅僅兩天後,該文新聞稿便上線發布,1月30日全文實現在線預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