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發布訊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一大批西安的科研單位、科技工作者和硬科技企業勇挑重擔、敢於擔當,把研究精力投入到各項攻關任務上來,把論文寫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把研究成果應用到戰勝疫情中,利用自身技術優勢,用科技賦能疫情防控,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各顯神通」。
快速行動為戰勝疫情提供科技支撐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為了發揮我市科技資源優勢,有效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1月28日,市科技局緊急下發了《關於徵集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新技術新產品的通知》,面向各研究機構、生物醫藥類科技企業等徵集具有明確效果的新技術、新產品,以提升我市應對防控治療能力。2月1日,發出《致全市科技系統幹部職工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倡議書》,指出依靠科技、戰勝疫情,是科技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號召全市科技工作者勠力同心、眾志成城,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西安科技力量!
同時,市科技局積極與省市定點醫療機構、防控單位及科技企業對接,了解防控技術需求,短短幾天,就徵集到多項應急防治科技專項,並按照「特事特辦、急用先行」的原則,簡化申報和立項程序,首批確定了「臨床治療方法、快速檢測技術及應用、流行病學及防控技術研究、快檢產品研發應用」等4項15個緊迫性、必要性、可行性較強的課題予以立項,重點圍繞疾病演變規律完善臨床治療方案、結合臨床應用研發快速檢測方法及試劑等,組織疫情防控一線科技人員緊密結合實際需求開展研究、實踐應用。2月8日,下達了首批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防治科技專項,安排科技資金229萬元啟動首批4個項目。自疫情發生以來,市科技局還啟動快速響應,及時組建西安市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科研專家團隊,面向社會公開徵集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新技術新產品30餘項,反饋市防控指揮部推薦給相關機構選用。
基礎研究打造「抗疫利器」
新冠肺炎疫情焦灼,目前尚未有針對2019-nCoV臨床療效明確的藥物上市,但西安多個研究團隊正加緊測試不同的臨床治療藥物與方案。
西安交通大學張勝利教授帶領團隊針對新冠病毒的結構、功能和相關藥物篩選開展研究。目前主要通過網絡進行線上計算機模擬分析和討論,為後續臨床應用研究提供分子層面的機理支撐和藥物篩選提供指導。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劉冰教授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基礎醫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武漢兒童醫院、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華為雲聯合科研團隊宣布,篩選出可能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有效的抗病毒藥物。聯合科研團隊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多個靶標蛋白,對8506種上市或者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藥物進行超大規模計算機輔助藥物篩選,已發現有幾種藥物可能對新冠病毒有效。
科技應用「各顯神通」
西安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的快速亮劍,讓人們前所未有地深切感受到了這座城市厚積薄發的科技力量。我市的科研院所、科技企業,也積極響應號召,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各顯神通」。
疫情之下,什麼最緊迫?只有提高確診病例的檢測速度,才能有效抑制疫情的快速擴散。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相關儀器及試劑檢出了雲南、四川、陝西首例陽性確診病例。陝西師範大學閆亞平教授團隊,聯合陝西脈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成功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快速檢測試劑盒,肉眼可見檢測結果,為基層醫院提供了一種快速檢測新型冠狀病毒的方法。西北大學國家微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戴鵬高教授第一時間研發並測試成功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螢光雙重PCR法)。西安佰奧萊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疫病專項項目組,制定從快速樣本製備到精準檢測的全面解決方案,開發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並應用於可攜式全自動核酸檢測系統,幫助醫務工作者制定有效管控及隔離治療措施。
隨著春節後的企業復工、學校開學,各地都將迎來大規模人員流動,疫情防控進入了關鍵節點。陝西天誠軟體有限公司推出了「熱成像人體測溫一體化方案」,實現及時預防、有效控制的建設目標,保障各類場所安全運行。西安泰豪紅外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了人體溫度篩查紅外熱像儀,目前,北京、陝西、廣東、四川、河南等7個省(市)的火車站、汽車站、機場、醫院及其他人員密集場所已經配備了500餘臺泰豪紅外的紅外熱像儀。西安交通大學梅雪松教授團隊將已經成熟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和醫療應用相結合,快速研發出體溫篩查巡檢機器人、無人消殺巡檢機器人這兩款產品,實現熱成像人體測溫、AI人臉識別、多人同時測溫、無人值守、遠程遙控,工作效率是人工的10倍,目前已在醫院、海關等場所投入使用。同時,在其他疫情防控領域,西安科技公司也各顯其能。例如:西安天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免費提供無人機防疫消殺服務,為西安、鹹陽、寶雞、安康4市的10餘個區縣、開發區,共對200多個村子和500多條街道進行防疫消殺。西安航天基地依靠AI技術,在一專業留觀點正在使用送餐機器人代替人工操作,減少醫護人員與被隔離人員接觸,從而降低被感染的風險。
數據支撐打造「網際網路+防疫」
春節是一次人口流動大潮,疫情防控工作形勢複雜艱巨,西安科技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積極開發大數據應用平臺、分析運用其掌握的大數據資源,為精準決策、科學防治提供了數據支撐,發揮了資源整合、技術賦能的獨特作用。
西安交通大學劉躍文副教授團隊研發了新冠肺炎感染風險的大數據評估模型,基於旅行大數據,綜合計算新冠肺炎感染風險指數和級別。肖燕妮教授團隊基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機理、密切跟蹤隔離和封城等策略,建立了傳播動力學模型,能為評估防控措施的有效性以及醫療、衛生資源的分配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張磊教授團隊用數學模型來預測全國疫情流行趨勢。該團隊正在分析各省的疫情趨勢,將為有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理論支撐。
中軟國際(西安)軟體有限公司啟動「神兵計劃」,面向全國徵集和精選一批小工具軟體、App應用、小程序等,通過IT手段加強疑似病例管理和病人診治、協調醫院物資調撥及醫護人員安排等,協助政府及各種社會力量實現「群防群治」。中軟國際還上線了「抗冠戰役」小程序,截至目前,已有1400多家企業註冊,17000多人使用。
醫療服務讓科技關愛無處不在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牽動國人的心,服務百姓、服務患者、服務醫生是西安科技義不容辭的責任,各類科技產品在疫情防控戰役中得到越來越多運用。
負壓隔離病房廣泛應用於傳染性較強的呼吸道疾病治療之中,更是疫情防控的關鍵設施,其設計、建設和運維具有較高的技術要求。西安四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在這一領域經驗豐富,擁有前沿的全套潔淨工程技術,在同行業中處於領先水平,先後承擔了大連、西安、克拉瑪依等地的疫情防控相關設施的建設任務。
中科創星被投企業中科微影研發的「投影式紅外血管成像儀」,可同時識別血管位置和深度,在救助過程中可有效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救助效率。中科創星第一時間組織捐贈了47臺投影式紅外血管成像儀(價值565萬元)。西安朝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西安交大一附院,在其研發的「智慧好醫院」平臺首頁開闢免費線上諮詢專區,由多名專家及專業的醫學志願者針對該疾病進行7×24小時實時答疑,通過線上諮詢預防機制,判定疑似病例,告知應對措施,避免延誤病情。目前,朝前科技已為近20家醫院開通了免費線上發熱諮詢服務。
為了保障全國各地醫療機構、疾控中心的網站和系統安全,西安四葉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了網絡安全應急響應小組,開通了綠色免費通道,主動提供網絡安全服務,護航醫療機構網絡安全。
如果說和疫情的較量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那麼科研成果、醫療物資和裝備就是這場戰爭中最重要的軍火,西安正在以自己的科技實力成為全國戰「疫」重鎮。
西安報業全媒體首席記者 楊斌鵠